天天看小說

第九百零三章 最終勝利

如果何氏三兄妹不能向羣臣證明遺詔的真實性,那麼他們就很被動了,這就等於在默認他們矯了詔。即使經(jīng)過宮變後何氏已經(jīng)當仁不讓地成爲朝廷中無人能敵的力量,但萬一百官都因爲他們矯詔而反對他們的話,他們便毫無合法性,會招致全天下的反對。

這時,曹操站了出來,他說道:“諸位有所不知,大行皇帝臨終前病得十分厲害,根本無法口述過長的遺詔。因此大行皇帝只能將他最後僅剩的一點氣力,用於說出最重要的一件事來,那便是確定繼位人選。”

聽了曹操這天衣無縫的解釋,半信半疑的羣臣也都覺得合情合理。但老臣們出於本能,還是有些不放心,王允問:“敢問遺詔上,可有傳國璽蓋印?”

楊彪也怕他們激怒了權(quán)勢滔天的何氏一門,連忙解釋道:“娘娘恕罪,我等身爲漢室老臣,對於漢室負有重責(zé)。皇位傳承,乃重中之重,我等不得不慎重,必須要驗看遺詔才行。”

何憶道:“楊大人說的哪裡話?諸位都是漢室忠臣,這麼做也都是爲臣本分。本宮自然能體察到諸位的良苦用心。”

曹操道:“當然有,不信的話,衆(zhòng)位儘管看便是。”說著,曹操從何憶手裡接過遺詔,將遺詔交給楊彪、王允、朱儁等爲首的老臣們。

曹操有恃無恐,因爲袁紹一攻下嘉德殿就很快找到了傳國璽。他僞造遺詔時,便得以蓋上了傳國璽,讓一份矯詔平添了無窮的合法性。

三人看遺詔上確實蓋上了傳國璽,又實在看不出哪裡有矯詔的痕跡,三人便率先面朝著上面的劉辯跪下,高呼道:“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萬歲!”

見三位老臣承認了,其他大臣也紛紛跪下,高呼:“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萬歲!”

劉辯其實不太明白做皇帝是幹什麼,愣愣地看著底下山呼萬歲的衆(zhòng)人。而何憶則是露出了屬於勝利者的笑容。爲了這一天,她已經(jīng)等了很久,終於等到了。

羣臣跪下後,劉辯仍舊愣愣地看著,何憶趕緊用手指戳了戳他。小劉辯雖然年幼,但好歹也是皇子,大世面見得多了。他很快反應(yīng)過來,在何憶的眼神壓迫下,他只得有模有樣地對底下跪倒一片的羣臣說道:“衆(zhòng)卿起身吧。”

“謝陛下。”羣臣紛紛站起來。

劉辯又道:“朕承先帝囑託,以幼衝之齡,繼位爲君,心甚惶恐,只怕行事不周,有傷先帝休德。因此,朕將尊奉朕之生母爲皇太后,以太后垂簾聽政,待朕成年後再行還政,一切皆如漢家故事。卿等其有異議乎?”

聽到劉辯這句話,何憶心裡樂開了花,心想自己可算沒白疼這個寶貝兒子,連他與劉協(xié)玩耍都沒有責(zé)罰過他,現(xiàn)在她總算得到了回報。

而羣臣在底下悄聲議論了片刻,始終無人覺得不妥,羣臣便再次跪倒,高呼道:“陛下英明,臣等無異議。”

何進也十分高興,他頭一個在丹陛前給何憶跪下,高呼:“臣,拜見皇太后娘娘!”

有了何進的帶頭尊奉,羣臣也紛紛山呼:“臣等拜見皇太后娘娘!”

這下,何憶的地位終於得到了最後的確認。從現(xiàn)在起,她便是名正言順的皇太后了。何憶微笑著擡了擡手,說:“卿等請起。”

“謝娘娘。”

成爲了太后,也獲得了垂簾聽政之權(quán),何憶再無顧忌,她道:“本宮成爲皇太后,誠惶誠恐,恐本宮一小婦人,也難以處理國政。”

聽見何憶的這句話,跪在一旁的何進,心都快跳出胸膛了。他十分期待何憶說出他所期待的話。

何憶道:“大將軍何進,侍奉先帝已久,克勤克勉,人品高潔;太傅袁隗,四世三公,乃漢朝老臣;尚書令曹操,精明強幹,深孚衆(zhòng)望。本宮以此三人錄尚書事,一同執(zhí)掌朝政。以後政事,皆由本宮與此三人共同商議。”

聽了何憶的話,被點名的何進、袁隗、曹操三人,無不是欣喜不已。他們與羣臣拜道:“娘娘英明!”

看到羣臣迅速同意了她的主張,何憶十分高興。可這時,劉辯卻又發(fā)聲了:“朕之弟劉協(xié),與朕手足情深,其令劉協(xié)封爲弘農(nóng)王,以弘農(nóng)郡爲封地,建立王國。”

一聽劉辯這話,得意忘形的何憶、何進、何苗等人,頓時拉下臉來。羣臣聽了這話,也立即議論紛紛。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劉辯明顯是害怕何憶兄妹殘害劉協(xié),而劉辯則出於對弟弟的愛護,因此給他封王,這樣何憶兄妹就很難下定決心去害他。因爲謀害一位諸侯王,勢必會造成巨大的影響,招致很多人的反對。所以,突然給劉協(xié)封王,羣臣中的聰明人便都知道,劉辯是十分聰明的。且劉辯出於兄弟之情,因此沒有把他封在很遠的地方,而是把他封在了弘農(nóng)。弘農(nóng)就在洛陽城所在的河南尹旁邊,只要劉辯想見劉協(xié)了,很快就能把他召進宮裡來。

按理說,皇帝繼位,把自己的兄弟封爲諸侯王,是水到渠成、十分合理的事,沒有人會在這時自討沒趣,也沒人能提出合理的理由來反對。羣臣自然是想附和,但是看何憶兄妹三人那如出一轍的冷峻的表情,羣臣又都不敢出聲。

雖然何憶心裡十分惱怒,但即便是她也知道此事是順理成章的,她也沒有什麼能夠正當理由來反對。但何憶也清楚,羣臣心裡大概還是贊同的,她一直這麼僵著也不行。

這時,尚書令曹操站了出來。幼小的劉辯本以爲,他成了皇帝后,無論說什麼話,羣臣都會答應(yīng)。況且他很想給劉協(xié)封王,卻沒想到會有人站出來反對。

曹操道:“陛下,封王之事,本無可厚非,臣也是極爲贊同的,相信滿殿的諸公也是贊成的。”

何憶沮喪地發(fā)現(xiàn),聽了曹操的話後,袁隗、朱儁、王允等人都點了點頭,這表明羣臣確實是發(fā)自內(nèi)心支持劉辯給劉協(xié)封王的。

第四百七十八章 危機四伏第三百三十四章 華佗張機三百二十二章 以工代賑第八百一十章 何後之謀第四百五十四章 騎射戰(zhàn)術(shù)第四百三十七章 正式開戰(zhàn)第一百三十九章 天下反響第五百七十七章 合約未竟第二百五十章 烏孫昆彌第三百章 主僕合謀第八百九十七章 大限將至第三百四十三章 反客爲主第八百八十三章 硬闖西園第一百六十章 擴軍後續(xù)第五百五十九章 長安大捷第二百三十九章 纏綿悱惻第八百六十四章 商議條約第五百一十章 開城投降第五百六十三章 取或不取第五百六十六章 喜上加喜第七百七十章 大戰(zhàn)告停第四百五十三章 八卦連營第八百六十八章 脫逃妙計第八百一十四章 不情之請第八百八十六章 縝密設(shè)謀第五百五十一章 南鄭有伏第六百零五章 力排衆(zhòng)議第二百零七章第一百六十章 擴軍後續(xù)第三百七十五章 連環(huán)三計第七百五十五章 圖窮匕見第一百六十六章 黃氏搬家第二百四十章 升堂議事第七百一十三章 噩耗傳來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認大勢第八百七十七章 篡位方針第一百一十六章 困獸猶鬥第三十六章 天下無賊第二百七十九章 心急如焚第六百一十章 備戰(zhàn)情況第四百八十四章 再次受挫第八百三十二章 告一段落第六百四十三章 好戲上演第二百五十一章 出征西域第三百二十八章 推行屯田第一百四十二章 撥雲(yún)見日第一百二十六章 捨命相救第五百五十二章 引君入甕第八百八十七章 禁足解除第六百六十六章 自食其果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廷部署第二百七十三章 撤軍回鄉(xiāng)第八百五十四章 戰(zhàn)敗收場第二百零九章 告一段落第三百二十章 後代取名第五百四十七章 南鄭陷落第七百五十五章 圖窮匕見第六百五十五章 妙計敗露第一百一十六章 困獸猶鬥第五百五十七章 妙計奪城第四百二十二章 最後安排第五百六十六章 喜上加喜第五十一章 拜訪毒士第兩百零三章 老將出馬第七百七十二章 大涼邸報第七百八十五章 是否援助第兩百章 萬國衣冠第五百七十三章 戰(zhàn)後和談第五百零六章 首級誘惑第八百三十六章 三軍鏖戰(zhàn)第三百四十六章 流言再起第三百八十八章 光武在世第六百三十二章 最後準備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諾千金第四百七十三章 離間計成第六百一十四章 屠殺令下第六百四十四章 箭雨之下第四百五十六章 營寨見破第三百三十八章 外夷來訪第六百五十七章 酣戰(zhàn)敵將第二百八十二章 引蛇出洞第四百九十章 …西域守禦第八百二十三章 克里安德第一百一十五章 陷入絕境第二百九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二百六十三章 撤軍回國第一百四十章 艱難選擇第二百一十八章 張讓傲嬌第六十七章 甄家買馬第八百六十八章 脫逃妙計第八百零九章 大變將至第四十一章 美麗邂逅第三百八十四章 荀氏公達第四百三十八章 西涼軍容第八百四十九章 反擊利器第八百四十四章 突襲援軍第八百零一章 落下帷幕第一百五十三章 修路之意第一百八十七章 雛鷹起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阳城县| 印江| 衡阳市| 南投县| 泸州市| 广宗县| 泸水县| 高淳县| 运城市| 潼关县| 泰兴市| 通榆县| 邛崃市| 囊谦县| 新竹县| 和林格尔县| 辛集市| 洛阳市| 武穴市| 双牌县| 威远县| 吴川市| 类乌齐县| 治多县| 锦屏县| 永靖县| 新竹县| 南华县| 饶平县| 绥芬河市| 青州市| 宿州市| 宁安市| 巴马| 高要市| 九寨沟县| 垦利县| 梁河县| 江川县| 大埔县| 和硕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