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三七章、聽者有心

牽一髮而動全身。

用這句來形容宋健授首對西涼的局勢影響,最恰當不過了。

駐紮在陳倉的平叛大軍,主將皇甫嵩聽到消息時,愕然了好一會兒,才撫須幽幽嘆了聲:“後生可畏”。

然後將目光投向了營帳內輿圖上,陷入沉吟。

以他對戰局的敏銳,已經在綢繆著如何追擊叛軍的事了。

是的,他覺得後方起火的西涼叛軍,不出意外的話,撤兵會很快提上日程。

而依舊在對皇甫嵩心意難平的董卓,得知消息後,當場(°ο°)~

然後陷入了沉默。

不是在驚詫朝廷對西涼戰事還有其他後手,也不是思考著如何藉此機會對叛軍謀劃一二,而是在揣測著華雄的企圖。

在仕途沉浮多年的他,並不匱乏舉一反三的思慮。

武都、西縣及臨洮,這幾個依舊高舉大漢旗幟的西涼郡縣,朝廷任命掌軍事權柄的將領是華雄!一戰斬殺宋健的張都尉,無論徵求朝廷授命出兵權,還是各部兵馬的調度,都繞不開華雄。

也就是說,張都尉不過是個執行者罷了。

華雄才是此戰的關鍵。

所以,讓董卓無法理解的問題就來了:爲何華雄當初還願意豁出性命,當誘餌呢?

報國的拳拳之心?

亦或者,是爲了和自己冰釋前嫌?

這兩個理由,在董卓心中剛泛起,就被按了下去。

第一個理由太縹緲。

比起區區誘敵之戰,誅殺宋健的謀劃更加重要,華雄何必以身犯險來本末倒置!

而第二個理由,他自己都無法說服自己。

華雄本來就簡在帝心,斬殺了稱王的宋健,仕途就會迎來坦途,何必還要介意和自己這點提不上臺面的芥蒂?

仕途之上,欺老不欺小。

他年齒輕輕,就已經爬上比兩千石的官職,又手掌一郡兵權,日後成就未必就比自己差了,何必還要討好自己?

縱觀他這些年的戰績與行事,猶如羚羊掛角,讓人無跡可尋。也意味著,他絕對不會無的放矢!對自己釋放善意,也絕對會有深意,有所企圖。

只是這個企圖,是什麼呢?

唉,想不通。

董卓有些懊惱的搖了搖頭。

恰好此時,賬外守著的牛輔,出聲打斷了他的思慮,“外舅,皇甫將軍遣人來,請外舅前往中軍議事。”

皇甫義真又想作甚!?

眉目深鎖的董卓,一聽就面有不豫之色,但還是起身而去。

沒辦法,誰讓他如今是副將呢。

接過牛輔遞過來的繮繩,董卓跨上戰馬,口氣興趣缺缺的問道,“來人可說是所議何事否?”

“回外舅,是關於河首宋健被戮之事。”

牛輔揮手讓部曲不要跟太近,壓低了聲音回道。

說完,臉色頓了頓,又感慨出聲,“不想黔首出身的華狩元,今日能有如此功績,實是羨煞旁人。”

他是真的很驚詫。

如今大漢朝,以門第取人已經成爲常態。

像華雄這種黔首出身、沒有家世助力的人,竟然能有施展才能的舞臺,以致短短數年內就連連升遷,實屬異類。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滿腹心思的董卓,聽到牛輔的感慨,腦海裡就彷彿有一道閃電閃過。

黔首出身!

無仕途根基!

這個提醒,驅散了所有混沌迷霧,讓董卓一下子豁然開朗。

他終於想通了,華雄可以結交自己的企圖:尋找仕途盟友!

爲了避免擁兵自重的事情發生,大漢朝的兵權,是不允許將領執掌太久的。這也是將軍不常設的緣由,一旦戰事結束就會撤銷將軍之職,改任其他。

譬如當年的涼州三明。

皇甫規被徵回朝任尚書,張奐徵爲大司農,而段熲改任爲司隸校尉。

他董卓執掌兵權多年,功績也積累夠了,此番戰事結束,恐怕也會被徵調回朝任公卿,收回兵權。

因而,在朝中沒有根基的華雄,是在未雨綢繆。

先和他董卓冰釋前嫌,然後藉著此番情分,兩人內外互爲助力。

呵!

原來此子,是想與老夫結成仕途相互守望的鄉黨!

只是以狡詐著稱的你,有沒有想過,誰更有資格握著刀柄呢?

再者,爲何你會幼稚的覺得,老夫會放下兵權呢?都是邊陲之人,難道老夫會不知道,兵權纔是立身之本嗎?

想通了一切的董卓,嘴角微微翹起。

在滿臉橫肉與眼眸戾氣襯托下,不屑之意異常明顯。

....................

叛軍大營內,弩張劍拔。

高據案首的王國,與下首的馬騰怒目對峙,互不相讓。

其他有資格位列議事的各大種羌首領,則是冷目旁觀,神情桀驁不屑。

此情此景,也讓從入營帳後就一言不發的韓遂,偷瞄在眼裡,嘆息在心裡。

他們人心不齊的最大弊病,再一次爆發了。

而且是無法調解的那種。

王國態度很強硬的要撤兵,並得到了其他種羌首領的一致附和。

這不是第一次有聲音提議要撤兵了。

前不久,漢軍讓華雄於渭水北岸誘敵,讓他們損失不少兵馬和被燒燬了所有攻城器械。許多首領都覺得,既然陳倉久攻不下,攻城器械又沒有了,再留在此處也無益,不如撤兵回去修整。

那時候各方意見不一,暫時拖了下來。

但此次河首宋健被漢軍襲殺,讓王國擔憂狄道有失力主撤兵。

而馬騰堅決反對。

韓遂能猜到,他們兩人各自的打算。

王國是想打著穩定人心的旗號,趁著漢軍在河首立足不穩之際,將整個隴西郡給併吞下來,擴大自己的勢力範圍。

而馬騰則是在擔憂。

他的勢力已經蔓延到了右扶風汧縣,撤軍了就要全部吐出來。

更致命的,他的地盤位於第一線。

一旦朝廷大軍趁勢來攻打,他要獨立作戰,給其他勢力當人肉盾牌,消耗漢軍的銳氣。

至於那些種羌首領想撤兵,是被皇甫嵩與董卓扼住了劫掠關中三輔的路線,覺得無利可圖了,不想再讓族人無謂死傷。

韓遂心如明鏡,所以一言不發,神情落寞。

他又一次覺得,聯軍的聲音太多了,再一次演變成爲各謀其利的烏合之衆。

就算有大名士王國當首領,也無法改變什麼。

第零六三章、敵我難辨第零五三章、猶如鬼神第一六一章、意外之喜第二零四章、天下匈匈第一四零章、臨陣練兵第二四零章、少年馬超第零零七章、初窺門徑第一二七章、騎之馬槊第二一八章、董卓有謀第零五五章、各有心思第一六零章、未雨綢繆第零二七章、辯於渭水第二二二章、一夜成城第一六二章、天有二日第一四四章、初臨羌道第二四四章、務必成全第一一九章、巧可成書第一三一章、忠魂一縷第零四七章、馳射追逐第一二九章、人心成勢第零二零章、人本野獸第一三四章、師徒論謀第二零七章、萬事俱備第零五二章、鶴立雞羣第一一六章、因地制宜第一二零章、時機已到第零七四章、本末倒置第零七零章、老少與論第一六九章、爲今之計第一一六章、因地制宜第二三零章、命當絕乎第二零一章、他鄉之鬼第二四七章、天子寢疾第二零七章、萬事俱備第一六四章、邊陲之徒第一五二章、鐵騎無前第二一零章、巴郡神兵第一五八章、曹劉孫嘆第零三二章、柳暗花明第一八零章、燈下甚黑第一四五章、願聞其詳第零二七章、辯於渭水第一九零章、鑊中之臠第二一四章、前倨後恭第零六四章、彼非人也第零九二章、上達天聽第零零一章、猿臂少年第一零二章、餘音繞谷第一六一章、意外之喜第零六七章、豎子愚鈍第二一零章、巴郡神兵第一七三章、氣奪三軍第零零四章、年少者嘆第一三四章、師徒論謀第零八四章、人心譎詭第一七六章、死亦可謀第一四五章、願聞其詳第一七九章、音信杳無第一零六章、野心膨脹第一九二章、殺我即可第二四一章、只如初見第一三四章、師徒論謀第零九七章、兩敗俱傷第一八五章、可封侯乎第零一六章、雪地獵狐第二三四章、毒士有思第一四七章、大奸似仁第一九一章、雋才之邀第一一六章、因地制宜第一八二章、西園賞雪第二四六章、譬如養鷹第零六六章、有所不爲第二零七章、萬事俱備第一三四章、師徒論謀第零二四章、威名初立第二一九章、人無遠慮第一六七章、夜梟啼血第零八三章、以戰養戰第零九四章、來者不善第一八七章、鼙鼓遠去第零三二章、柳暗花明第零四零章、獂道龐家第零四三章、此子可交第一四零章、臨陣練兵第零六七章、豎子愚鈍第零九一章、詔令突來第零二四章、威名初立第零一六章、雪地獵狐第二二二章、一夜成城第一九五章、京兆杜畿第零九七章、兩敗俱傷第零二六章、歲在甲子第一五二章、鐵騎無前第二三四章、毒士有思第一八三章、綬何職邪第一五三章、是非臧否第零零六章、有何不能第一零一章、以禮融入第二四七章、天子寢疾第一一四章、謀定而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拉尔市| 库尔勒市| 天等县| 区。| 建湖县| 松潘县| 大厂| 若羌县| 浑源县| 抚顺县| 政和县| 龙南县| 厦门市| 枝江市| 武隆县| 措美县| 银川市| 宁远县| 鸡东县| 体育| 夏河县| 会东县| 萍乡市| 扎鲁特旗| 沂源县| 凉城县| 罗平县| 潍坊市| 新源县| 沂水县| 稷山县| 个旧市| 柳林县| 洛宁县| 合作市| 东辽县| 安陆市| 古浪县| 连江县| 尖扎县| 安顺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