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百六十五章 諸葛瑾的選擇

“文和先生,瑾一直有個疑問。”諸葛瑾略帶猶豫道。

“看得出來,你對於此次陛下不重視大典還有不同看法對嗎?”賈詡道。

諸葛瑾點點頭。

“大國之氣魄,當威加海內,行王道之事而非謀小利。貴霜和安息的情況瑾也大概知曉,雖說難以對付,但以我大楚如今之國力,並非不可吞之。本可豪奪天下而陛下卻如此行事,雖說是爲大局考慮,但卻也難免有些折損顏面。”

這不僅是諸葛瑾的想法,更是諸多文武的心聲。

一統天下、重定山河,多麼大的榮譽,以大楚如今的盛世、疆土,袁術的功績足以與始皇比肩,功蓋漢武光武,不泰山封禪已是令諸多文武有所不滿。如今定國大典竟然如此簡單的倉促辦理,直令衆人難以接受。

“你應該清楚,陛下一向不慕虛名而重實利,有如此做法也是意料之中。”賈詡道。

“可那是以前,如今大楚定國。堂堂大國,若不展煌煌天威,如何能懾服四夷、彰顯陛下之聖德?如此,於陛下不公。以如此手段謀國,恐有後患。”諸葛瑾情緒略顯激動道。

“那你待如何?去勸服陛下,重新安排大典?”賈詡道。

“瑾人微言輕,如何能夠說服陛下。”諸葛瑾苦笑道。

“那不就得了?此事元皓和子布早已和陛下爭論多次,都沒能勸服陛下。如今事到臨頭,已成定局,還有何可討論的?”賈詡道。

諸葛瑾年紀尚輕,沉不住氣也是正常的,賈詡直接把話挑明。

見諸葛瑾仍然有些不甘的樣子,賈詡輕輕搖了搖頭:“子瑜,你覺得何爲英主明君?”

“陛下即是。”諸葛瑾道。

生於亂世,親身經歷過黃巾之亂。他是一點點看著袁術壯大興盛起來的,對於袁術的能力是佩服之至。

“陛下知人善任且政略過人、重視兵戈,能夠統籌全局、目光長遠,堪稱明君典範。但是,金無足赤。陛下太過仁善、行事過於謹慎不夠果決,而且不重虛名。”賈詡一針見血道。

他並不諱言,不僅是因爲面對的是諸葛瑾。這話就是他當著袁術的面說,以袁術的性格也不會在意,因爲心太柔善。這也是賈詡等人最心安卻也頭疼的一點。

袁術就好像另一個加強版的漢光武帝。能力強卻心腸軟,能善待功臣卻坐視世家坐大,給東漢滅亡埋下隱患。

不過與光武帝不同的是袁術的眼界更加長遠,而且手腕和能力也更加高明。如今的大楚依然是鐵板一塊,雖然世家坐大但卻被轉移到了國外。從國家的角度而言,袁術是在資敵養賊,但從民族的角度而言,袁術可謂聖君。這也是世家們俯首的原因。

“我等臣子,恪盡職守爲陛下諫言是應該的,但卻也不可強逼陛下作出‘正確’的決定。只要大方向上不錯,些許小事上有所偏差也是無傷大雅的。”賈詡道。

這是他現在的想法,若是換做以前,他的想法恐怕是隻要國家沒有傾覆之險能不發話就不發話。就如原本歷史上的赤壁之戰一樣,儘管心中明瞭但他也只是稍提了句,持身中立並不多言。儘管曹操犯錯也不制止,因爲魏國成敗他不在乎,只要自己沒事就可以。

“可此事明顯是弊大於利,如此恐有損我大楚威名,於日後不利,還是應當勸諫。”

“所以田元皓和張子布一直都在勸諫不是嗎?三公之中有兩人都在勸諫,十八部之中多半也呈遞上反對意見。但陛下依舊不改初衷,你還不明白嗎?”賈詡雙目微闔道:“若是連我這個一直中立的太尉也摻和進去,那就不是勸諫,而是逼宮了。陛下心善,但一旦觸犯他的底線,你真以爲帝王一怒是開玩笑的嗎?”

“陛下一向英明,爲何在此事上如此堅決。”諸葛瑾微嘆了口氣。

“因爲陛下太過仁善,吝惜將士性命,想以最小的代價拿下貴霜和安息。”

賈詡淡然的看著諸葛瑾道:“你也無需太過擔心,此事想要彌補其實也不難,只是日後怕免不了要和羅馬正面做過一場了。”

諸葛瑾沉默不語,他的能力相比較眼前這位大佬而言根本不在一個層面上,自然看的不夠長遠。

賈詡心中微微搖了搖頭。諸葛瑾爲人處世的本領確實是一絕,但是能力上相較之下差的略多。以大楚如今的人才濟濟,諸葛瑾的位置其實十分的尷尬。

“子瑜,你對於你以後的發展有何想法?”

“還請文和先生指教。”諸葛瑾面色一正,理了理衣袍拱手恭敬道。

他知道,乾貨來了。這也是他此行前來的真正目的。

別看他年紀輕輕已然位居一部副職,而且手握實權。但是以他的能力,恐怕極限就是如此了,這還是或多或少看在諸葛亮的面子上。

“想必你也意識到自己現在處境的尷尬了。禮部於國而言,極其的重要,雖說現在暫時由你掌管,但那是因爲陛下對於西南諸國有所謀劃,所以暫時沒有將子敬召回罷了。大楚一十八部尚書之職雖然有幾部尚有空缺,陛下猶疑未定。但那幾部多需要一些專業能力,於你而言怕是難有建樹。”賈詡搖頭道。

諸葛瑾的天賦,生來就是個當諂諛之臣的料,其本性純良但偏偏能力一般。若是在一性情剛烈或多疑之主麾下或許還能有所建樹,緩和君臣關係成爲一代賢臣良佐。但是在性情溫和的袁術麾下,確實沒什麼太大的用。就連擅長的外交親和力方面也被魯肅壓的死死地,而且魯肅資歷比他老,年齡還比他大不了幾歲,就連想接班都不行。

“那文和先生以爲瑾該何去何從?”諸葛瑾苦笑道。他和袁術關係不錯,也很得重視,否則這個戶部左侍郎的職位也落不到他身上。但架不住大楚人才太多而且有個魯肅和他重疊了。

原本歷史上的吳國雖然也有魯肅,但是因爲江東人才沒那麼多,魯肅身兼數職,在戰略軍事等方面都要擔著,而且孫權性情多疑,才讓諸葛瑾混的風生水起。但現在的大楚卻根本沒有諸葛瑾的好位置。

“你覺得,吳國如何?”賈詡忽的道。

“有伯苗在,用得了瑾嗎?”諸葛瑾微嘆了口氣。

說實在的,如果鄧芝在,他這個禮部左侍郎能不能坐得穩還兩說呢。

“不一樣。吳國缺人,而且伯符的性格你應該清楚,不是公臺和士元能夠制住的,你去,剛好合適。”賈詡道:“而且,將來的大勢想必你也能看的清楚。諸葛家要想有所發展,務必要遷出大楚,畢竟孔明的能力,太強了。”

諸葛亮的核心地位隨著其能力的不斷展露已然是牢不可破。而且如此年輕,將來起碼有三十年時間會牢牢釘在丞相的位置上。

袁術雖說仁善,但權力制衡的意識卻不差。諸葛亮如此地位,爲了避免一家獨大尾大不掉,對於諸葛家暗中定然會有所限制。

並非是不相信諸葛亮,而是治國之道、帝王之術如此。國之重器,不可寄於私人情感之上。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恭謙未篡時,人心永遠是最不可靠的東西,良好的制度和權力約束才能維持住國家的長治久安。

“你若留在大楚,諸葛家可興盛百年,你於十八部尚書之中掛個名也並非難事,但恐怕也只能止步於此。你若前往吳國,諸葛家可另謀他路,將來成就如何恐未可知。具體如何選擇,在你。”賈詡淡淡道。

該說的他都說了,諸葛瑾最後如何選擇他並不在乎。佛渡有緣人,他不過是在諸葛亮那裡留個善緣,順手爲後人留個保險罷了。

第五百一十三章 破城後的絕望第七百二十四章 戰事將起第九百二十六章 整合第四百二十四章 韓遂第八百九十一章 以小吞大第三百三十四章 殘酷的西涼第二百零五章 審配的殺招第六百五十一章 選擇第四百九十章 破釜沉舟第五百零二章 決斷第一百二十九章 世家內鬥第三百五十四章 菜鳥第八百九十一章 以小吞大第五百三十五章 追殺第十三章 酒樓相遇第八百五十七章 三板斧第九百章 改變第九百六十六章 祭天大典第二百一十七章 一箭定葭萌第六百八十五章 先登第二百五十二章 南陽局勢第四百七十二章 夜襲第八百二十七章 入谷第四百三十三章 突圍第二百三十九章 將狼馴化成羊第七百二十三章 碰面第五百一十九章 逃生第二十九章 終回揚州第七百八十八章 共治第五百二十七章 回擊第四百零六章 僵持第三十一章 兵餉第七百八十七章 出兵之爭第三百六十三章 決戰狼居胥第一百八十二章 劉虞的無奈第二十七章 黑山黃巾第七十七章 汜水關第五百三十四章 包圍第二百六十八章 陷陣之志第二十八章 典韋第三百六十七章 草原風起第二百二十二章 四分五裂的世家大軍第七百四十五章 潰敗第二百六十六章 連夜撤退第七十七章 汜水關第一百五十九章 四方震動第七百四十六章 中伏第六百三十八章 公孫瓚的瘋狂一百五十三章 劉曄的煩惱第一百零三章 分封地第七百三十三章 陰影第七十五章 陰謀第八百三十九章 賈詡之毒第六百四十一章 黃月英第五十五章 掌控江東第四百四十五章 麴忠第二百六十九章 以命相搏第五百三十三章 趕到第二十九章 終回揚州第一百零八章 弊端第八百九十三章 負荊請罪第一百一十三章 藏書閣第六章 孫家第六十四章 拍賣第一百一十章 軍魂第七百三十四章 暗子第五百三十四章 包圍第五百四十六章 歸心第三百二十二章 荀彧之謀第五十五章 掌控江東第三百零三章 南蠻降第三百六十七章 草原風起第八百二十八章 弓弩之利第三百四十七章 重裝騎兵第一百六十二章 官場風氣第二百六十一章 火燒大營第九百六十七章 定鼎第五百六十三章 看臉第九百四十三章 敗家第八百五十九章 悍勇第二百七十九章 楊修的選擇第七百三十章 前車師第一百二十三章 修路第八百章 迷霧第六十六章 商會第八百七十七章 犧牲第五百六十二章 稱帝?第七百五十章 君主天賦第二百一十五章 黃忠的箭術第五百二十二章 勸諫第八百五十章 君主天賦第八百三十章 令行禁止第七百四十六章 中伏第五百四十六章 歸心第九百六十四章 閒子第三十六章 金陵第一百四十六章 計劃第三百六十八章 屠戮第一百三十八章 安排第一百三十四章 崛起的劉備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门市| 尼玛县| 双流县| 漳州市| 双柏县| 余庆县| 华蓥市| 卢氏县| 泗水县| 尚义县| 遵化市| 安多县| 新沂市| 上虞市| 土默特左旗| 常德市| 五原县| 贺州市| 连山| 桐柏县| 江口县| 嵩明县| 贵德县| 福海县| 营山县| 蒲江县| 睢宁县| 滨州市| 登封市| 乐陵市| 景泰县| 长垣县| 渝北区| 天津市| 祁东县| 酒泉市| 潍坊市| 南江县| 当雄县| 若尔盖县| 云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