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73章 兵臨城下

對於河北大營的異動,無論是李易也好,還是在黃河前沿的蒯越荀攸也罷,衆人雖然都有所猜測,隱隱察覺到袁紹可能會退守鄴城,卻是大大的低估了袁紹的態度之堅決,以及撤兵之果斷。

李易那道繼續給袁紹施壓的消息剛發出兩天不到,算時間還沒送達各方將領手中,李易便接到了最新的情報,袁紹從黃河撤軍了,河北各部兵馬都開始向著鄴城聚集。

袁紹的果決讓李易多少有些驚訝,理所當然的將之當做了袁紹在困局前爆發出來的定動力,根本沒去想,其實是袁紹自己的心態有些崩了。

於是,李易便再度以更快的速度傳訊各部,告誡他們窮寇勿追,決戰之地在於鄴城,千萬不要因爲一時心急就去追擊袁紹,因爲不同於平原陸地,說攆著打就攆著打,這裡還隔了一條黃河,只要袁紹想,他就有非常充分的時間來佈置埋伏。

但李易內心深處也不是很擔心,幾路兵馬,不是有一流智者出謀劃策,便是久經沙場之輩,除非遇到特定的特殊情況,犯這種軍事常識性錯誤的概率非常低。

更爲關鍵的是李易人多,只要袁紹敢留人埋伏,就算能讓李易這邊吃個小虧,但回頭李易就能把袁紹的人給吃下。

以雙方的實力對比,就算一換二也是袁紹換不起的。

在這之後,李易的大軍在平原停短暫留了兩天,便開始轉向鄴城行軍,雖然事情發生的稍稍有些突然,但攻打鄴城本就是計劃之內的事情,倒也不算意外。

一天後,李易率七萬大軍進入清河,正式踏入冀州,然後分兵攻略沿路城池,更換地方官員以及各處守備兵馬,他要徹底抹除袁家在河北的影響,儘可能的避免有人在後方搗亂。

同一日,徐盛領兵從高唐出發,也進入清河,與李易並行向著鄴城方向推進。

爲了佔領沿路的城池,李易這邊的行軍速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但是,在確認了袁紹是真的退守鄴城之後,徐晃黃忠等人的動作就要快的多了。

的確,李易讓他們窮寇勿追,但他們的駐兵的地方只要過了河,距離鄴城根本就不算遠,即便是穩紮穩紮,也很快的就接近了鄴城。

這段時間裡最爲安靜的反而是李傕,倒不是李傕不想參與鄴城的這一決戰,而是李傕清楚,他準備來說暫時還是個外人,李易那邊自家幾十萬人馬上就把袁紹圍住了,他帶個萬多人過去,本質上起不到任何的作用,反倒是在協調配合上有很多的麻煩,甚至可能會起到一些負面效果。

所以,李傕寫信,比較隱晦的向李易表明了自己的意思,然後分出一直人馬進入了常山,也沒有四處征戰,只是在當地作爲震懾,如果有人敢在這時候去鄴城支援袁紹,那就是他們的攻擊目標。

然後張燕有樣學樣,也開始往趙國與鉅鹿方向派出兵馬,那些都是冀州的核心地帶,也是袁紹的核心勢力所在,張燕過去後,發生了不少的廝殺。

相比李易主力的暢通無阻,各地城池鮮少有抵抗的發生,李傕和張燕雖然在局部戰鬥上總的來說沒有吃虧,但阻力明顯不小,尤其是張燕,因爲出身問題,旁人就算打不過他,也不願意投降,覺得污了名聲。

最後還是李易瞭解到了張燕的難處,下令把周倉調了過去,並在名義上將張燕編入了他自己所在了東路軍的系統中,算是爲張燕正名,同時也再一次向張燕做出承諾,他麾下的黃巾舊部極其家屬,今後都會有合理的安置,甚至還會給他們準備好田地,只要今後奉公守法,與尋常百姓完全沒有區別。

在被李易各方面照顧之後,張燕那些人也再度恢復了熱情,慢慢的,在趙國與鉅鹿一帶站穩了腳跟,基本截斷了北方對於袁紹的支援。

不過,這也與河北的整體形勢變化有關。

此時袁紹從黃河撤兵的消息,還有平原失利,袁譚投降,種種的負面已經瞞不住了,或許袁紹可以在嘴上說,他並沒有在黃河戰敗,只是戰略轉移,事實上他的主力也確實沒有敗,但在外人來看,這與袁紹本人戰敗沒什麼區別,一時間,在李易這個有心人的推動下,到處都是唱衰袁紹的聲音,除了那些一直死忠袁紹的人,其他不是太過堅定的,甚至根本就是騎牆派的人,自然就不願意在爲袁紹賣力了。

袁紹撤兵時候下令各地給鄴城送兵送糧,還派出了許多的使者,可響應他的只是少數,更多時候都是使者被拒之門外,甚至心黑一點的,乾脆將使者綁了給李易送去,當做是投名狀。

尤其是隨著李易的大軍不斷的向著鄴城一步步接近,這一情況也越發明顯,甚至,在李易距離鄴城還有五六天路程的時候,因爲徐晃黃忠等人的合圍,已經讓鄴城在實質上成爲了一座孤城。

而李易的行軍,在許多人看來就像是袁紹生命的倒計時,只等李易到達鄴城,便會發起總攻,爲袁紹敲響喪鐘。

但是,袁紹本人,以及一些袁家的死忠卻沒有放棄,自袁紹撤到鄴城之後,鄴城便開始不斷的修建工事,試圖將李易阻擋在城外。

只是修築工事不比其他,徐晃與黃忠達到鄴城的時候只比袁紹晚了五天,而鄴城外圍的佈防只是剛剛開始,還沒有形成規模,徐晃等人自然不會幹看著,立刻就通過小股部隊在鄴城周圍開始了掃蕩,等到李易所率領的東路主力到達鄴城的時候,鄴城四周已經是一馬平川。

於是,鄴城內外的氣氛頓時緊張了起來,連空氣中都似乎瀰漫著硝煙的味道。

此時鄴城的守軍有差不多十萬人,存糧也足夠多,正常來講肯定不是短時間內能夠拿下的,即便攻城的是李易也是一樣。

但是,李易爲了振奮士氣,初期的攻城必然是極爲慘烈的,如果一個不小心被李易突破了城牆,順勢殺進去也不是沒可能的事情。

因此,袁紹自然是不敢有分毫疏忽,日夜巡視城防,不敢有半點大意,現在的他可是一點退路都沒有了,鄴城就是他最後的資本了。

而李易呢,李易到了鄴城之後,第一件事自然是召集各路主帥,以及各營的將軍,他現在在鄴城周遭圍了三十多萬人,自然不可能塞一個營裡,而是分了幾十座大小營盤,看似鬆散,實則密不透風的將鄴城給圍了起來。

李易找這些將軍們瞭解了之前的情況,確保做到心中有數,其中黃忠深感自責,畢竟在東阿損失了幾十條船,但李易卻沒有怪他,像袁紹那般“換家”的自毀方式,黃忠想要全身而退,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李易自然不會苛責。

然後,李易就開始了攻略鄴城的會議,只是這份會意的主題如果傳到外界,一定會讓人驚掉大牙,因爲李易並沒討論如何攻克城牆,如何突破城門,一上來就是城門或者城牆破開之後,如何以最快速度擊破守軍,怎樣才能最快的拿下城池。

甚至李易自家的將軍們許多也是一頭霧水,等有人實在忍不住好奇,發問之後,李易只是神秘的告訴衆人,他有神器,有崩山裂石只能,鄴城城牆,彈指可破,所以,他們只要考慮如何拿下城池就可以了。

對於李易的話,衆人自然深信不疑,立刻就將重點放在了鄴城內部。

早在李易第一次來都青州的時候,他就給手下人佈置了一個任務,讓他們暗中繪製類似鄴城、鉅鹿、南皮等河北大城的地形圖,爲將來可能的戰事做準備。

這種信息雖然重要,卻不是機密,再加上那些棄暗投明的傢伙們的幫助,李易的沙盤上很快就出現了一個非常詳細的,鄴城內部的立體模型。

但要說遺憾,也有,因爲李易空有地圖,卻不知道城內的佈防情況如何。

最初李易有想過在攻打鄴城的時候,讓華彥和孔順這兩個內鬼幫幫忙,只是這兩人太不爭氣,迫不及待的就把袁譚給賣了,讓他在面對鄴城的時候,失去了可靠的內部信息來源。

也不是完全沒有,只是那種冷不丁的跳出來表示要投誠的,要提供信息的,李易連名字都沒聽說過,信任非常有限,與那些人商量如何奪城,更加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好在,李易麾下還是有能人的,雖然沒有城內兵馬布防,但經過了兩個日夜的推演,再結合手頭上的信息,倒也拿出了一個可行性非常高的,比較萬金油的行動計劃交給了李易。

李易看過之後就樂了,什麼計劃,歸根究底就是十二個字,“對內不留破綻,對挖以勢壓人”,憑藉人數優勢,一點點的橫推過去。

笨辦法,卻也是極爲實用的辦法。

於是,在李易到達鄴城的第三天,三十萬兵馬出迎列陣,李易也第一次出現在了鄴城城門之外,時隔數年,再度與袁紹相見。

鄴城城頭上,袁紹一身金甲,身後月白披風,迎風而立,倒也威風凜凜,風采絲毫不遜往昔。

在接受了現實之後,袁紹的身體情況倒是開始好轉,哪怕聽到了袁譚被俘的消息,也沒有太過動容。

畢竟他自己都決定撤兵了,袁譚在前期失利,後期又被人出賣的情況下,選擇投降雖然看起來稍稍屈辱,其實也是明智之舉。

最關鍵的還是因爲袁譚是他兒子,只要袁譚還活著,哪怕窩囊了一些,總比戰死了要好。

“袁將軍,一別數年不見,將軍蒼老了!”

正想著事情,城下傳來一個清朗的聲音,袁紹一看,正是李易在遙遙的向他拱手致意。

袁紹身邊人覺得李易的話裡有諷刺袁紹的意思,紛紛面露不滿,袁紹則是在微微失神之後,哈哈笑道:“多謝襄侯關心,不過今日再見襄侯,老夫卻是不禁想起當初盟軍之中,襄侯只因一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便孤身請戰,斬殺董卓大將華雄,那般壯舉,雖然英雄豪氣,卻也不免稍稍魯莽,不過今日再看,襄侯鋒芒依舊,但沉穩更多,老夫也就欣慰了。”

李易說話的時候自然是意氣風發,袁紹雖然氣勢稍弱,卻也自有一份從容在其中,若非城內城外匯聚了天下大半的兵馬,任誰也不相信這兩人立刻就會兵戎相見。

李易沒有立時再開口,袁紹的話雖然客氣,卻讓他感覺被壓了一頭。

略微頓了頓,李易取下佩劍,舉起問道:“袁將軍可還記得此劍?”

袁紹蹙眉想了想,最後搖頭道:“恕老夫眼拙,不識此劍。”

李易卻是笑了,說道:“易斬殺華雄,將軍便以此劍相贈。”

袁紹頓時恍然,不怪他記性不好,實在這種小事,一般誰會刻意去記住?

只是袁紹不知道的是,那把劍李易確實留著,卻是放在家裡,今天這一把是他隨便找的,反正袁紹肯定認不出來,就算能認出來,隔著那麼老遠也看不清。

“原來如此,哈哈,難得襄侯還一直帶在身側,便是老夫,也感到幾分榮幸啊。”

這次說話,袁紹語氣中卻是不禁帶上了幾分唏噓,當初他也想過招攬李易,只是態度不是太過堅決,更沒有許諾什麼高官厚祿,所以當時李易走便走了,他並沒有多想,只是等到後來李易辦的事情一次次讓他驚豔,袁紹才終於知道,自己究竟錯過了一個怎麼樣的人物。

只可惜,他明白這點的時候已經已經太晚了。

李易可不管袁紹的唏噓,雖然心裡的確有著與袁紹敘舊的想法,卻也絕對不會選在這種時候敘舊。

李易抖了抖長劍,朗聲道:“當日我助袁將軍斬將破敵,將軍贈我寶劍,本是互不相欠,但我非是無情之人,故而,平原城破,我睹物思人,終不忍對大公子下殺手。”

李易這話說的太過直白,完全不給人留面子,就算是袁紹,也笑不出來了,尤其是他已經預見到,李易下面的話,肯定更加刺耳!

第504章 請戰第50章 高順的餿主意第451章 說出吾名嚇汝一跳第770章 袁紹想回家第301章 襄侯救我第599章 段煨第21章 董國舅節操何在啊?第184章 水中看美人第102章 貂蟬第323章 陸康一退再退第768章 自投羅網第113章 齊桓公、鮑叔牙與管仲(謝謝‘世俗的叛徒’打賞)第46章 執手相看淚眼第358章 袁術欲收呂布第10章 放開那個女孩第295章 孫策破吳郡第388章 四方反應第759章 郭圖過河第289章 再見袁術第183章 打死這個登徒子第481章 劉備獻計第282章 叫一聲姐夫聽聽第400章 用心良苦第396章 毛玠的無奈第634章 無間道第190章 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第510章 分兵第89章 兩個戲精第15章 心中所願:天下太平,百姓安寧第462章 備,拜見襄侯第705章 交州獻禮第161章 小霸王名震荊襄第268章 袁術與諸葛的二三事第142章 又搶了一位妹妹第753章 河北近況第317章 諸葛瑾第596章 途經豫州第595章 司馬氏第273章 典韋東遊記(下)第738章 張揚第318章 凌超請死第383章 劉表什麼都答應第338章 提醒郭嘉第11章 大丈夫當建功立業第589章 打架鬥毆第224章 誰給誰賠罪第151章 削髮立誓第599章 段煨第539章 小小年紀,心機深沉第526章 豫章捷報第762章 魏文長白衣渡江第405章 誓死追隨徵南將軍第323章 陸康一退再退第491章 投降,詐降第226章 他是怎麼做到的第287章 因爲我是你姐夫第91章 暗度陳倉第752章 又打起來了第617章 人有點多第497章 你也不是太壞(6000字大章)第14章 司徒可聽聞百步飛劍第148章 典韋 謝謝“彼抱”的打賞!第724章 爲了青州百姓第736章 稱帝?第752章 又打起來了第384章 獅子大開口第749章 矛盾第95章 對不住了第574章 全才虞翻第463章 我有猛將第538章 孤身入城第471章 夏侯淵來信第253章 蔡邕急了第186章 士爲知己者死第142章 又搶了一位妹妹第754章 西涼事了第599章 段煨第112章 新軍第6章 誰敢與我一戰第3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521章 文人的節操第60章 封官許願第614章 九天之上白玉京第673章 戰局第641章 殺人者,許褚!第350章 可願擔此重任第318章 凌超請死第656章 我可賢明?第425章 何人爲右軍師?第78章 天下?野心?第670章 必殺曹操第483章 又到年末第405章 誓死追隨徵南將軍第538章 孤身入城第42章 呂奉先不過如此第41章 徐晃願聽先生趨使第730章 青州是朝廷的青州第137章 敢爲朕效死者,唯有李愛卿!第153章 小霸王攔路第725章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苏市| 刚察县| 务川| 兰西县| 泸西县| 左云县| 孝感市| 伊宁县| 井研县| 巴马| 怀远县| 星子县| 商城县| 汉源县| 雷波县| 班戈县| 澄江县| 泸西县| 绵竹市| 双牌县| 龙山县| 安平县| 民勤县| 昌都县| 哈尔滨市| 大宁县| 谢通门县| 电白县| 巴林左旗| 侯马市| 泸溪县| 毕节市| 鹤岗市| 青川县| 红原县| 翼城县| 本溪市| 莒南县| 瑞丽市| 苗栗县| 平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