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十三章 廟堂葉派初露崢嶸

上回說到葉歡廣宗大捷的消息洛陽是人盡皆知,一向好大喜功的劉宏更是日夜期盼著報捷獻俘隊伍的到來,那樣一來劉宏不但可以在朝臣、子民面前威風一把。同時還可以告慰太廟的歷代大漢先皇,他劉宏是個中興之主,皇權交到他手中是英明的決策。

德陽殿大殿中,文武百官按照慣例高唱一遍《正氣歌》,張讓這才尖著嗓子道:“有事奏事,無事退朝。”張讓話未喊完,劉宏便連連朝他擺手,隨即道:“袁太傅可在?”袁隗聽到皇帝點名叫自己,連忙出班道:“回稟陛下,老臣在此。”

劉宏仔細打量了袁隗一眼這才道:“衛將軍的傳信兵數日前就已經到了洛陽,言破擄校尉袁術押解一干反賊俘虜回洛陽,算算日子,破擄校尉袁術應該已經該到洛陽了吧,太傅可知爲何他們還沒有到洛陽否?”

袁隗聞言心中一驚,暗道僥倖,幸好昨夜袁術潛回了洛陽,不然今日劉宏問及可就糟糕了,不知道袁術那邊是不是按照自己的吩咐去安排好了,然事已至此,袁隗也只有按計劃出牌遂道:“啓奏陛下,關於此事,老臣也正有本奏,請陛下過目。”言罷拿出早已準備好的摺子捧於雙手。

張讓迅速把摺子呈到劉宏案前,劉宏一臉喜色的打開摺子看了起來,看著看著臉色就大變,最後一臉惱怒的把摺子摔倒一邊,整個人豁的一聲從龍椅上站起身怒道:“賊子好大的狗膽,竟敢冒充皇室宗親不說,還敢裡外勾結,劫走反賊人犯以及一干戰利品。來人呀,傳下海捕文書,抓捕涿郡劉備歸案,朕要誅他三族。”

文武百官被劉宏的突然暴怒搞得莫名其妙,暗自揣度那涿郡劉備是何人?他又是犯下何事竟然引得龍顏大怒。一邊的張讓小心的撿起劉宏丟落的摺子觀看起來。劉宏大怒早在袁隗的意料之中,聞言連忙道:“陛下請息怒,那劉備善於僞裝隱忍,且居心叵測,至幽州起便以義軍之名潛入吾軍之中,此人可謂大惡者,老臣已經傳令破擄校尉袁術,定將其抓捕歸案,交予陛下發落。”

張讓匆匆把撿來的摺子看了一遍,瞬間明白劉宏暴怒的原因,感覺收拾袁家的機會來了,眉頭一轉,計上心來遂道:“啓稟陛下,臣有疑問,但不知道當講不當講。”劉宏見說話的是張讓,眉頭一皺,強忍怒意道:“阿父有話儘管將來。”

張讓道:“據衛將軍的傳信,廣宗大捷,太平道反賊日落西山,但是反賊張寶還盤踞在曲陽,爲全大局,預防太平道死灰復燃,衛將軍這才委託破擄校尉袁術押解一干人犯回洛陽,自己坐鎮冀州。可如今人犯以及廣宗之戰的繳獲皆被賊人劫走,太傅大人卻上書把罪責全歸到一個名不見傳經的劉備身上,這是否有所不妥?敢問破擄校尉袁術是怎麼做事的?這樣一個簡單的押送任務都辦不好?也難怪之前廣宗之戰董仲穎大敗,麾下將領全是草包。懇請陛下治破擄校尉袁術失職之罪,以儆效尤。”

張讓會把矛頭舉向袁氏,這早在袁隗的意料之中,心中冷笑不已,面上卻不動聲色,因爲他早已安排好對策。但見張讓話一落,就有御史站出來道:“陛下不可,破擄校尉袁術此次失職事出有因,傳言衛將軍可是安排那劉備與破擄校尉袁術一同押送人犯。可誰知劉備本就是賊人一黨,有此內應,賊人劫走人犯自然易如反掌。要說破擄校尉袁術有失職之罪,那麼幽州的劉刺史,冀州的衛將軍都有失察之罪。”

劉宏聽了張讓的話,原本想進一步削弱袁氏的力量,可是御史如此一說就犯難了,單單處置袁術確實難以服衆。可是要連同葉歡、劉焉一同處置顯然不可能,先不說二人皆是此次平叛的大功臣,就說二人目前的身份也不是說降罪就降罪的。再說了,這二人可是劉宏自認的嫡系,自己怎麼可能自斷臂膀。

劉宏正犯難,前些日子升任太常卿的種拂出班道:“啓稟陛下,臣以爲當今大事莫過於太平道反賊造反一事,如今衛將軍攜天恩蕩平八州反賊,正是普天同慶之時,實不宜爲些許小事大動干戈,寒了前方將士的軍心。至於在逃的一干人犯,以及失卻的財帛,陛下下令各地官員嚴加盤查即可。臣相信,不日即可找出蹤跡,到時候在調集兵馬圍剿,百萬黃巾都已灰飛煙滅,區區餘孽又何足道哉?請陛下明斷。”

種拂就是典型的和稀泥,誰都不得罪,不過這次他說的話卻十分有道理,目前劉宏確實不宜降罪任何人,特別是前方參與平叛的軍人。德陽殿中人人都是人精,此中關竅一聽即明,袁氏的袁術丟了俘虜及繳獲,擔心陛下降罪,這才找了個劉備當墊背,順便還把衛將軍葉歡、幽州刺史劉焉也拉了進來做擋箭牌,個個心中暗呼袁氏這一步棋走得高明至極。只是苦了那所謂的漢室宗親劉玄德,受了無妄之災。

劉宏知曉廣宗繳獲黃金數量甚豐,視錢財如生命的他自然心如刀絞,一想到那黃燦燦的金子,心裡就把袁術的祖宗十八代罵了個遍,同時也把袁術恨入骨髓,暗自盤算日後如何收拾袁術嘴裡卻道:“種愛卿言之有理,此事朕就不予追究了。之前籌備的迎接獻俘儀式也就此作罷吧。真是掃興。好在葉濟生沒有辜負朕的希望,鴻臚府明日便昭告天下,黃巾反賊已滅,凡是遭受黃巾禍亂的地方,今年農稅減免三成,朕要普天同慶。”

這可是劉宏登基以來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大赦天下,羣臣聞旨連忙跪叩三呼陛下英明。歌功頌德之話語舉不勝舉。劉宏看著匍匐在自己腳下的滿殿公卿,耳中盡是歌功頌德之聲,瞬間意氣風發,先前的不快慢慢消散。心情大好的他第一時間居然想到的是回後宮歡樂一番,遂示意張讓退朝。

張讓正要宣佈退朝,卻見御史陳耽起身道:“陛下,如今黃巾反賊盡數遭滅,確實是普天同慶的大好事。然陛下切不可掉以輕心,此時離太平盛世還遙不可及,先不說反賊四起造成的百姓流離,以及農耕損失等等,就是廟堂之上也是隱患重重。”

打臉,赤裸裸的打臉,而且是打他這個大漢朝最高主宰的臉。劉宏聞言就是這麼認爲,心中一陣惱怒,暗罵陳耽不是個東西,可爲了保持君王的風度自己又不能隨意治罪於陳耽,遂強忍怒意道:“陳愛卿何處此言?朕不是已經減免了賦稅還要如何?再說了,廟堂之上又有何隱患?陳愛卿可要慎言。”

陳耽由於走錯一步,失去司徒之位,早想著尋機再起,重得劉宏的重任,此刻大好良機就擺在面前,遂也顧不了許多道:“啓稟陛下,臣言廟堂之上隱患重重絕非無的放矢。吾大漢朝歷時四百年天下,可無論是高祖開國,還是光武中興,可曾有一人擁私兵十數萬否?那可不是僕從,也非莊丁,而是人人帶甲執戈的精銳戰兵。臣對陛下的忠心天日可見,雖千萬人吾往亦。衛將軍葉歡此次平叛確然是功蓋天下,世人皆睹,然其洛南起兵,六千餘人出潁川,經長社、翟陽、南陽、廣宗等數場大戰,如今亦然帶甲十數萬。衛將軍雖有督天下兵馬討賊的大權,可陛下並沒有賜予他私自擴軍的權力,大漢律法,私自擴軍等同造反。衛將軍葉歡雖無造反之心,卻行違反律法之實,懇請陛下降旨問罪,以警示天下。”

陳耽一番話說得抑揚頓挫,可卻聽得滿殿文武紛紛色變。惶恐者有之、高興者也有之等等不足一一而論。陳耽這是把矛頭直指葉歡,政治就是踩著別人的肩膀上位,更甚者踏著別人的屍身進身。葉歡就是陳耽的目標,倒非葉歡與陳耽有仇,而是葉歡給了陳耽機會,一個向皇帝陛下宣誓效忠的機會。

彈劾手握天下兵馬大權,數場大捷聲望如日中天的衛將軍葉歡,陳耽也算得上是破釜沉舟,背水一戰,不成功變成仁。滿殿文武無論是敵是友都倒吸一口冷氣,暗暗佩服陳耽的膽色,唯有少數的中庸派心中暗罵陳耽:這是瘋了的節奏!

劉宏也被陳耽的大膽搞蒙了,雖然他說得有理有據,可如今手握重兵的葉歡一個眼神就可以平滅他陳氏家族,陳耽何來的膽子彈劾葉歡?陳耽如此作爲可說是相當的不明智,更甚一點是發了失心瘋。因爲自己絕不可能治罪於葉歡,先不論葉歡平叛立下的大功,自己治罪會落下一個過河拆橋的昏君名聲。就說葉歡現在麾下帶甲十數萬,自己去治罪於他不是君逼將反的節奏嗎?除非自己也發了失心瘋。

劉宏正不知所措,卻見堂下站出一人朗聲道:“啓稟陛下,微臣周異有話說?懇請陛下允許。”劉宏正左右爲難間,見有人解圍連忙道:“如今是朝議時間,周愛卿有何建議儘管道來?朕可不是那種以言降罪於人的昏君。周侍中不用那麼拘束。”劉宏生怕周異不說話,言語間暗暗鼓勵了周異一下,因爲劉宏知道周異與葉歡較好,既然周異出來說話肯定是幫葉歡辯駁。陳耽彈劾葉歡之事劉宏可不能輕下決斷,只能攪合一陣稀泥先。

周異藉助了葉歡剿滅馬元義的東風,由洛陽令升爲侍中,平時很少在朝堂上說話,其實他在朝堂上也說不起話,因爲根基淺薄又沒有後臺。這次事關葉歡周異這纔不得不出聲,先不說自己與葉歡的交情,就只說洛南城中自己的堂弟還身居高位,葉歡倒了對周家也是一大打擊。還有自己最鍾愛的兒子周瑜,現在也是把洛南衛將軍府當成了自己家,在衛將軍府呆的時間比家裡呆的時間還多。

周異先是穩定了一下自己的心情這才朗聲道:“啓稟陛下,御史陳耽朝堂之上大放闕詞,發誅心之言,污衊有功之臣,離間君臣關係,禍亂朝綱,居心叵測,其心可誅,其行當斬。臣斗膽,懇請陛下斬陳耽於午門之外,以正朝鋼,以明法紀。”

周異一番話劉宏聽得是心中大樂,陳耽卻是被氣得嘴脣發紫,哆嗦道:“好汝個周異周侍中,那洛南葉濟生到底給了汝什麼好處?讓汝如此替他顛倒黑白,他是有功之臣不錯,可他同時也違反了大漢律法,難道他麾下的十數萬兵馬不是私自擴軍的結果麼?罪證確鑿,某怎麼就成了污衊有功之臣,離間君臣關係,禍亂朝綱,居心叵測。汝若不說了明白,還老夫清白,老夫今日就舍了這條老命與汝拼了。”

周異其人本就胸有錦繡,只是一直沒有展現的機會,這不出頭也出了,心下一橫,整個人的氣勢頓時一變,聞言冷冷一笑道:“陳御史請慎言,衛將軍位比三公,儀同三司,某不過是一小小侍中,衛將軍豈會予好處於某,那不是貽笑大方。說汝污衊有功之臣,離間君臣關係,禍亂朝綱,居心叵測可是沒有半點冤枉汝。衛將軍六千出潁川面對百萬黃巾反賊。長社一戰藉助天威僥倖獲勝,然其時朱雋朱中郎新敗,黃埔中郎麾下兵力甚微,盧中郎被阻河北,黃巾勢力可謂如日中天,聲勢浩大。敢問陳御史,衛將軍憑區區六千人馬,如何能夠攻下翟陽、又如何能夠在魯陽正面決戰黃巾張曼成部三十萬大軍。更不用說北上狙擊張角南下了。”

周異一番話說得羣臣大爲信服,紛紛連連點頭,張溫、劉鬆等人更是齊聲道:“周侍中言之有理,請陛下明斷。”陳耽聞言惱羞成怒道:“汝等盡皆胡言亂言,迷惑君上。就算當時情況確然如此,那葉濟生也應該派人稟告陛下,在得到陛下的旨意後再行擴軍,否則就是違背大漢律法,違反大漢律法就必須受到降罪。”

“啓稟陛下,依微臣看來,胡言亂語,迷惑君上的正是陳御史本人,微臣附議周侍中之言,敢請陛下斬立決此宵小。否則,恐吾大漢朝堂永無寧日。”這聲音威嚴有力,字字鏗鏘。衆人循聲望去,不是那新進的司隸校尉曹孟德還有誰?

第四十章 葉濟生巧借田元皓第二章 圖謀生計目標蔡邕第三十五章 葉氏標點功蓋士林第六章 魚躍龍門天子門生第六十六章 葉濟生觀星廣宗亂第八十八章 以退爲進目標駙馬第十章 傳世漢釀之黃金酒第二十四章 歷史的宿命之蔡邕第十章 傳世漢釀之黃金酒第五十七章 決戰勝策斬首行動第四十八章 葉濟生赤腳迎荀攸第七章 魏武皇后之卞玉兒第四十七章 葉歡許縣強徵虎癡第五十三章 王佐之才荀彧入甕第七十一章 破廣宗葉歡會張寧第十六章 葉濟生招商在洛陽第六十九章 張寧奇門遁甲之威第二十章 葉濟生雪夜訪戲忠第十七章 八面玲瓏得道多助第三十三章 洛南葉歡整軍備戰第七十五章 黑鍋需要能人來抗第二十六章 洛南驚現統帥之才第十一章 葉歡借勢初成基業第五十三章 王佐之才荀彧入甕第五十五章 魯陽決戰請君入甕第七十章 飛燕突圍張樑末路第二十六章 洛南驚現統帥之才第六十九章 張寧奇門遁甲之威第五章 衆望所歸新蔡候紙第二十七章 年終總結洛南大興第五十八章 黃忠那一箭的風情第三十三章 洛南葉歡整軍備戰第八十章 張寧更名甄氏鉅變第十七章 八面玲瓏得道多助第十五章 葉氏數理福澤天下第二十五章 無心插柳之柳成蔭第三十四章 葉濟生三問鑄軍魂第八十二章 劉備豈能逆天改命第三章 求名求份師從蔡邕第八十九章 中平大封賞之昭示第六十七章 忠義牛角絕情張燕第十三章 漢宮驚變美人之死第四章 名人酒宴初露鋒芒第二十七章 年終總結洛南大興第八十八章 以退爲進目標駙馬第六十一章 王允借兵盧植入囚第六十七章 忠義牛角絕情張燕第十一章 葉歡借勢初成基業第二十一章 黃忠情急官道剪徑第五十三章 王佐之才荀彧入甕第五十章 左豐督戰波才末路第四十六章 賈羽毒計火燒連營第十三章 漢宮驚變美人之死第八十四章 漢末奇冤陳耽之死第五十章 左豐督戰波才末路第十二章 三國第五醜之晏明第六十七章 忠義牛角絕情張燕第四十七章 葉歡許縣強徵虎癡第八十九章 中平大封賞之昭示第四章 名人酒宴初露鋒芒第十章 傳世漢釀之黃金酒第八十一章 張寶自焚黃巾落幕第三十一章 太平道現天下欲亂第二十九章 葉濟生忽悠糜子仲第十九章 典惡來大戰張翼德第六十六章 葉濟生觀星廣宗亂第九十章 葉驃騎開府洛南城第五十五章 魯陽決戰請君入甕第三十一章 太平道現天下欲亂第五十四章 葉濟生將兵進南陽第七十二章 葉歡蠻破五行困仙第十三章 漢宮驚變美人之死第六十章 定南陽奇兵出冀州第五十二章 荀氏酒宴暗藏玄機第八十六章 劉宏明志改元中平第五十四章 葉濟生將兵進南陽第七十七章 悲催的劉備與袁術第四十四章 黃忠勇猛一騎破萬第六十四章 張樑野望禍亂廣宗第四十七章 葉歡許縣強徵虎癡第八十九章 中平大封賞之昭示第五十六章 三國版無間道韓忠第四十四章 黃忠勇猛一騎破萬第五十二章 荀氏酒宴暗藏玄機第四十五章 陷陣逞威張飛罵營第七十七章 悲催的劉備與袁術第二十六章 洛南驚現統帥之才第八十二章 劉備豈能逆天改命第九十章 葉驃騎開府洛南城第三十二章 風雨欲來各方籌謀第四十六章 賈羽毒計火燒連營第十九章 典惡來大戰張翼德第四十五章 陷陣逞威張飛罵營第六十四章 張樑野望禍亂廣宗第七章 魏武皇后之卞玉兒第七十四章 沮授來投羽翼再豐第六十八章 廣宗亂之黃雀在後第三十八章 唐周星火燒洛陽三第八十章 張寧更名甄氏鉅變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凤翔县| 黄平县| 安泽县| 阳山县| 玉溪市| 临海市| 于都县| 招远市| 姚安县| 海盐县| 仁化县| 长白| 内黄县| 抚宁县| 白银市| 沈阳市| 依安县| 阿荣旗| 平定县| 新竹县| 敖汉旗| 金沙县| 德阳市| 灵台县| 波密县| 沽源县| 砀山县| 嘉黎县| 富蕴县| 西充县| 喜德县| 白玉县| 桐乡市| 绥化市| 台南县| 龙山县| 马公市| 潍坊市| 科技| 梁平县| 松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