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0年,農曆庚午年,中國東漢獻帝初平元年。董卓,韓遂,馬騰百萬聯軍已經包圍潼關三月之久。雖然潼關處於重兵包圍,城中守軍也傷亡慘重。但是由於屠龍傳人廖襄的橫空出世硬生生的將董卓等西涼聯軍奇蹟般的又擋在了潼關之外。
這日烈日橫空,董卓在他的渭河大營內朝著跪在他地上的大漢朝文武百官發怒。怒道:“百萬大軍,戰將千員謀臣無數連個小小的潼關都破不了,眼下關東諸侯已破洛陽,頃刻即可下我潼關。屆時諸位都得赴死。吾董卓倒沒什麼所謂,吾乃行伍中人就算被亂臣屠戮也算是死得其所,諸位大人可就做了冤魂哭鬼。只是苦了我大漢的社稷啊。”說罷朝著大營內正中高坐龍椅的少帝劉協狠狠一跪,由於董卓身軀極重,又負劍佩玉。一時間珠玉之聲響徹帳內頗有聲勢董卓趁勢說道:“陛下啊,臣死不恨唯恐大漢天下落入龍哮天這個亂臣之手,可憐我大漢天子年幼啊,龍哮天這個逆臣又帶甲數十萬,割據荊州。陛下萬萬不是他的對手啊。那我大漢四百年江山可就真的亡了啊。”
董卓心機極深,在少帝面前極力扮演他的忠臣孝子角色模樣。胖胖的頭顱在地上狠狠使力,磕頭如搗蒜。漢帝劉協畢竟還是個小孩子當時就慌了,眼下也不顧帝王威嚴,急急起身上前扶起董卓,然後氣喘噓噓的說道:“丞相可不能做此胡想啊,龍哮天畢竟是先帝欽封的大漢太尉,牧守荊州也是羣臣的建議。時勢當不至於此,吾漢室秉國日久,天下民心還是向著朕的。丞相不必焦慮,關東諸侯若是西來,朕就下詔讓他們回去即可。遷都長安之事雖然眼下有些棘手,但也不至於糜爛。丞相還得盡力辦成此事啊。”
董卓見好便收,朝跪在一衆文臣旁邊的丞相長使李儒輕輕踢了一腳。李儒心中澄明,立時領會了恩相的意圖。一轉身朝著漢帝劉協的腳邊跪下對著天子說道:“陛下,臣李儒有本上奏。眼下吾還都大軍百萬之衆被擋在潼關城下已歷三月,關東諸侯就在洛陽。而潼關城又被重兵把守,更兼有屠龍傳人廖襄助紂爲虐阻我大軍還都。若是關東十八路諸侯分兵西來,而潼關城又久攻不下的話。那吾百萬大軍危矣,吾大漢江山危矣。還請陛下早做打算,不然吾等都做了亡國之人吶!”
漢帝劉協今年只有九歲,雖然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但是見識能耐都比他那個哥哥被董卓毒殺的劉辮要強很多,他知道眼下局勢,董卓有百萬大軍,漢室文武盡成傀儡。當下只能迎合董卓等人於是他也親手扶起李儒說道:“李愛卿與丞相同爲吾大漢柱國之臣,擎天之柱。朕尚年幼,軍國大事還得愛卿與丞相爲朕分憂啊。局勢若此,李愛卿可有良策,可速速奏來,朕恩準即是。”
李儒也是個鬼靈精,趁勢說道:“陛下,臣有一計,當可安邦定國。讓關東諸侯自亂陣腳。亦可使我還都大軍順利遷都長安,重固漢室天下。只是得委屈陛下下詔封龍哮天這個亂臣爲秦王,統治關中秦川。然後令他交還荊州,駐守潼關爲我大漢屏障。荊州牧一職另由吾大漢北軍宗候,陛下的親族劉表大人擔任。龍哮天縱得位秦王,關東諸侯勢必反目。那我大軍還都長安就是名正言順。趙雲黃忠等人再無擋吾之由。”
李儒話音未落,跪在大營裡的大漢文武羣臣譁然,大呼小叫之聲不絕於耳。司徒王允終於坐不住了,朝天子奏道:“昔年吾大漢高祖皇帝與大臣有白馬之盟,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四百年間雖然有諸呂篡權,王莽亂漢。都不得民心。其人下場,天下皆知。龍太尉雖然有平定黃巾之功,已得位君候,更有先帝恩賜得以牧守荊州。但他的功勞絕不足以封王,今封其爲秦王許其關中之地,更讓其矣駐守潼關,那吾大漢國都長安豈不危矣?縱然龍太尉爲忠臣孝子,難保其部衆有僭越之心,萬一大軍譁變由潼關而下長安,半日即可。那吾大漢江山可就真的危矣。李長使,此議萬萬不可再提。”
李儒見王允出來反對,並不在意。整了整衣冠然後說道:“司徒大人,眼下吾等被困潼關城下,進退都不可得。龍哮天所統領的關東諸侯就在洛陽,若是西來。吾人拿什麼抵擋?屆時莫說是吾大漢文武百官危矣,吾百萬大軍與陛下都可能死於亂軍之中。吾提議陛下封龍哮天爲秦王,也是無奈之舉。都是爲了讓關東諸侯反目內訌。關東諸侯共有一十八路,雖然龍哮天有二十萬之衆,若是羣雄反目,十七路諸侯圍而擊之。龍逆大軍勢必潰敗,荊州亦會被羣雄瓜分。如此一來潼關城的趙雲,黃忠等人肯定要亂了陣腳。屆時再由陛下恩旨放其大軍生路。吾漢室還都長安,重掌天下。百萬大軍不損分毫,關東諸侯定不敢妄動。吾大漢江山可保矣。龍逆潰敗,天下反目。他又拿什麼來服衆?所謂的秦王與關中封地他又怎麼掌握?觀吾大漢損失的不過是一僞王虛名,而龍逆身敗名裂。孰重孰輕還請司徒大人明見。”
司徒王允實是老實人,見說不過李儒。只得朝天子稟明:“陛下,吾漢室天下秉國四百載靠的就是諸位大臣鼎力相助,高祖刑白馬而盟得到了羣臣之心纔有後來的周勃安劉。今者縱然封王,可就亂了吾大漢綱常啊。老臣寧死不從啊。大漢向來以孝治理天下,陛下可千萬不要違背了祖宗的遺訓啊。”語罷王允磕頭不止,殷紅的鮮血從腦門間如清泉一般直流。
劉協頓時慌了神,忙令侍衛將王允扶起,又急召太醫前來診治。並親身走到王允的身邊,扶起王允。心痛的說道:“王司徒汝乃先帝託孤重臣,先帝臨終前要朕好好聽王司徒你的教誨。眼下局勢如此,司徒不必心急更不可傷了身體。至於司徒所擔憂的封龍哮天爲秦I王一事,朕與羣臣再從長計議即可。”
當下少年天子劉協朝侍立兩旁的太監揮手,喝唱退朝。董卓見眼前也達成不了他的詭計,也就揮手,朝天子跪安。下朝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