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下牆上的鐘,早上七點半,爸媽這個時候都是在地裡幹活,要八點左右纔回來,劉川的家在村子主路的旁邊,路旁生長著一排歪曲的槐樹,這時候槐樹花開的正旺,大串大串散發著濃烈的清香;這個時間點天氣涼爽,遠處的小山上,近處的地裡,都是形形色色忙碌的人羣。
八點,爸媽回來了,劉川盯著父母熟悉又陌生的面容,父母頭髮尚未斑白,臉上也沒有明顯的皺紋,媽媽見他傻愣愣盯著,吼了聲:“怎麼了,傻了吧,多大會不見,不認識了?”劉川習慣了母親這樣說話的語氣,會心一笑,沒說什麼。接下來的兩天,劉川更多的是安靜的一個人獨處著,他雖然自信已經消化了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但有些事,也是需要花時間好好去想想,比如,自己該以什麼樣的方式,重新再去走這二十年,如果還是按之前的路,那有什麼意思呢?不過就是生命延長了20年,不過是在同樣的路上再走一次。既然上天給了自己這樣的機會,肯定是不能這樣浪費掉,上天賞給自己的這20年,自己必然要做點什麼。
過了兩天,今天是週一,要去學校的日子,劉川所上的初中是在離家差不多兩公里的地方,每次都是步行二十多分鐘趕到學校,所以早上7點多匆匆吃過早飯就沿著記憶中的路趕去學校了。因爲8點準時上課,趕到學校已經7點40多了,進校門,突然劉川意識到一個嚴重的問題,自己忘記自己初一的時候是在哪個班了,畢竟那是20年前的事,這怎麼辦,這是一個只要去問別人就會換來一聲白癡的問題。劉川徘徊在教學樓的樓梯下,在絞盡腦汁想著怎麼解決,突然看到一個夾著一摞作業本的中年男人走過來,這男人還隔著劉川十來米遠就說:劉川,馬上上課了,怎麼還在這裡?總算遇到一個自己能想起來的人了,自己初一的班主任也是自己班的語文老師,馬老師,劉川靈機一動說:“馬老師,我等著幫你拿本子,免得你拿不了”,“那麻煩了,正好這麼多作業上四樓有點費力”馬老師將作業放到劉川手上,兩人便一起上樓。跟著馬老師走到教室門口,看了下門口牌子,一年級(3)班,好吧,總算知道自己在哪個班了,但新的問題又來了,不知道自己坐哪。這時候離上課還有5分鐘,馬老師讓語文課代表將批改好的作業發下去,傻愣愣的劉川終於靠著作業本找到了自己座位。
正式上課了,初一的語文課無非就是一些簡單的散文,詩詞,文言文,劉川以前語文就是他的強項,雖然總成績一直中等偏下,但語文成績可一直名列前茅的,這來源於他本身酷愛看書,也喜歡詩詞歌賦,這個愛好一直到他30多歲依然保持,有這個基礎,加上後來20年的沉澱,再應付這樣的課程,那就是張飛吃豆芽了,甚至不考慮尊師重道的話,自己上去講,將講解的更爲深入淺出,高屋建瓴。
語文課後,接著英語,數學,帶著成年人的閱歷,上這些略顯幼稚的課程,劉川已全然提不起興趣,在花了四五天時間把所有課本翻閱一次後,他的心思便不在課堂上了,因爲有足夠的信心應付這個階段的考試,自己重新走這二十年,現在還不到憑藉回憶賺錢的時候,這個年齡還不適合,那麼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學習弄好,讓爸媽開心點,同時這個階段也是成績優異才能在老師那,在校方擁有一些特權的憑藉,這也是自己一些計劃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