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幾天好多人都去深塘釣魚,可是能釣上來的寥寥無幾。免不了有人在背後說酸話,是因爲宋辭把魚王釣走了,所以他們才釣不到魚。宋辭沒理會,現在地裡的活少了,宋辭大部分時間都在書房抄書,他上次從書鋪接了兩本話本還沒抄完。
楚歌一直在研究打絡子和手繩,他希望有珠子可以串起來,可惜家裡沒有,外面買很貴,不劃算。宋大江聽了之後就說他來試著做做。
這天梅氏帶著菊花來了,一來就轉著彎問劉氏魚賣了多少錢。劉氏不應,梅氏就更是覺得他掙了大錢,說當初他們出事宋大河是怎麼幫他們的,現在他們有錢了卻不拉拔兄弟,更是說這次稅收增加了這麼多,他們家底都沒了。
劉氏只能安慰道:“三弟妹說的是,我們三郎好不容易想到釣魚這個法子,第二天就交了二郎和四郎,這好容易釣了一條大魚,賣了幾個銀錢,還要還債,交稅,我和他爹身體不好,時不時的就要吃藥,眼看著銀錢就沒剩多少了,這釣魚的法子一下子全村人都學了去,我們三郎就只能躲屋裡抄書去了。”說著嘆了口氣:“也怪我和他爹不爭氣,這幾年老是拖累他,不然三郎也不至於不能科考,我和他爹想著,這次債還清了,接下來存些銀子,大哥和三弟幫這些,是不是能讓他去考試。”劉氏說著微紅著眼眶看著梅氏:“三郎這麼聰明,肯定能考上的,只是還是要大哥和三弟幫著才行,我和當家的這身體,也是有心無力。”
梅氏:“……”。誰要幫你了,科考不要銀子。
楚歌在門外坐著打絡子,聽的津津有味。菊花也在,小姑娘估計是聽到梅氏的話,羞紅了。楚歌盯著一張黑乎乎的臉,睜著大大的眼睛,看著菊花靦腆的樣子,可稀奇了,梅氏這樣的性子,怎麼養出一個這麼靦腆內向的女兒。
菊花見楚歌盯著他:“三嫂,你編的手繩真好看。”
楚歌:“……”。
楚歌發現打絡子和編手繩會留下很多線斷,所以他就把那些線斷剪成一樣長,兩頭用火燙一下粘一起,做成一個圓,編程了手繩。
楚河把做法跟菊花說了,菊花看著楚歌誇道:“三嫂,你真是太聰明瞭。這樣就不會浪費繩子了。”楚歌笑瞇瞇的說:“那當然,我最聰明瞭。”
菊花:“……”這個嫂子…真自信。
楚歌有教了她幾個絡子的打法,梅氏和劉氏的較量終於已梅氏氣沖沖的回家告一段落。
離中秋還有三天的時候,縣衙的衙差來了宋家村,村長前一天收到了消息,所以一大早大家就把自家要繳納的稅糧準備好,大家統一把糧食搬到村長家,村長一個一個的叫人,根據自家的土地多少,繳納多少來稅收。
交稅時,卻讓大家更加的心寒,百姓大多用的銅板,一兩銀子等於一千銅,有時一兩銀子能兌換一千二百銅。百姓都是有繩子一百一百的竄起來,這次的文書卻說銀錢少了,一個兩個少了就算了,十個人去都說少了,大家都知道怎麼回事了。
有人忍不住上去辯解,卻被拉住了,衙差雖然不多,但都帶著刀,這個文書一看就是故意的,真鬧起來得不了好處,大家可能還的交更多,衆人只能咬牙忍了。
文書見大家敢怒不敢言的樣子,不屑的笑了笑。
宋辭交完稅,面色更沉重了。這些人簡直是貪得無厭。可惜他人微言輕,根本做不了什麼。嘆了口氣,想著往後怕是更艱難了。
在衆人的罵聲中,中秋到了,大家都收拾了心情準備過節。中秋前一天,大家都去了縣城,再窮,也會買點肉,不然就買兩跟骨頭或者豬下水回去。寬裕的人家就會買月餅,宋大江和劉氏都沒去縣城,宋辭和楚歌去了,劉氏看著楚歌興奮的眼神,一次次叮囑他不能亂花錢。楚歌一直在點頭,劉氏一看就知道他沒有聽進去。
宋辭說道:“娘放心,我會看著他的。”劉氏嘆口氣,說道:“一會兒記得把絡子拿去繡坊換錢,不要傻傻的老闆說什麼就是什麼,要記得擡價。”
楚歌:“…我記住了。”她看著有這麼傻嗎?
走到村口,村裡很多人也都三三兩兩的結伴而行,他們也遇到了小羅氏和荷花還有梅氏帶著的菊花。,荷花和菊花看到楚歌,都笑得很開心,蓮花十三歲,菊花十二。他們這幾天跟著楚歌學了好幾種絡子和手繩,兩人都很喜歡楚歌,雖然有時候楚歌有點自戀。
比如現在,楚歌用頭繩和一根髮帶綁了一個螺髻,這是已成婚的女子裝束。荷花和菊花從來沒見過,梅氏他們很多時候都是直接把頭髮挽到腦後,用束帶綁著。荷花和菊花這般少女也是綁幾根麻花辮,極少見到如楚歌這般好看的髮髻。
荷花說道:“三嫂今天真好看。”
菊花在一旁也點頭說道:“三嫂,你這個頭髮是怎麼盤的,可真漂亮。”
楚歌聽了點點頭:“這是成了親的人才會這樣盤發,你們不成,再說,我本就好看,這髮髻是錦上添花罷了。”
荷花、菊花:“……”。三嫂誇起自己來從來都不帶猶豫的。
兩人看著楚歌黑乎乎的臉,發現三嫂也不難看,就是黑了點,楚歌長了一張鵝蛋臉,鵝蛋臉本就偏圓,而楚歌才十五六歲,臉上還有嬰兒肥,一雙杏眸更是圓潤,年齡一下子就小了很多,顯得更加的稚氣。
宋辭在一旁聽見他們三人的話,失笑出聲:“是,楚楚最好看。”
楚歌:“……”。前幾天,宋辭在屋裡抄話本,楚歌想起初見那天,在破廟看的話本,便去找宋辭要了看,宋辭當然不給,裡面有些橋段根本不適合姑娘家看,楚歌便威脅他不給就告訴宋大江和劉氏,他其實假借抄書之名看一些淫詞豔曲。
宋辭只好妥協,楚歌看了幾頁就覺得這個寫書的人有什麼大病,書中寫的是一個書生進京趕考,路遇大雨,在破廟休息,晚上卻來了一個長髮飄飄的女子,書生和女子相見恨晚,乾柴烈火,還相約每晚三更相會。
楚歌:“……‘’。雨停了難道不走嗎?不用趕路去考試了嗎?
書中用大篇幅的華麗詞藻寫了書生和女子少兒不宜的畫面,讓人浮想聯翩。書生還給女子取了一個名字叫念念。
楚歌:“這人莫不是有什麼大病,荒郊野外的,還是一個破廟,別說貌美女子,連要飯的乞丐都沒有吧!叫什麼念念,咦好惡心。”楚歌說著嫌棄的丟開了書本,繼續吐槽:“就這寫作的邏輯,怪不得考不中,哼。”
宋辭:“……其實破廟沒有念念不忘的貌美女子,但有楚楚動人的小乞丐啊。”
楚歌:“……”。我懷疑你再調戲我,我還有證據。
之後宋辭就總是叫他楚楚。
荷花和菊花聽了宋辭的話,都羞紅了臉,三哥和三嫂果真是一對,都是如此的厚臉皮。
到了縣城,宋辭不放心楚歌,陪著他們一起去了繡坊。繡坊很大,有兩層樓,一進門,楚歌就看到小二熱情的招呼過來,說明了來意,小二把他們引到了右邊的一個櫃檯,那裡有幾個提著籃子的婦人,想來是跟他們,接了店裡的活計。楚歌打量了一下整個鋪面,右邊賣的都是棉麻一類的布料,顏色也少。左邊是長一等,細棉布,細綢布,顏色也更多,有紅色青色等;也有些上等的綢緞和錦布。看了樓上是招呼富貴人家的。
楚歌心中想到,這個老闆倒是有意思,一個縣城的繡坊都能考慮的這麼細緻,不過這也說明了這個朝代的階級劃分多麼的嚴重。
來到櫃檯,結賬的是個婦人,人稱麗娘。前面幾個婦人有打絡子的,有編手繩的,有一個繡荷包的。
楚歌幾人上前,小羅氏和梅氏也都是打絡子,都是一些簡單的如意結和棉襖扣,兩個一文錢,小羅氏拿到了三十文,梅氏拿到了三十二文。
楚歌拿出自己做的,麗娘眼睛一亮。見楚歌梳著婦人頭,笑著稱呼道:“小娘子這絡子和手繩到是少見,小娘子第一次來。”說著細細的打量她,楚歌微微低頭,佯裝羞澀,開口說:“是,我跟相公剛成親不久,婆母身體不好,就讓我來了。”
小羅氏也說道:“我這侄媳婦面皮薄,讓您見笑了。”
麗娘見著小娘子黑乎乎的臉,脖子都是黑乎乎,穿著粗布做的衣衫,髮髻到是好看。微低著頭,只當她年輕,不好意思。笑道:“那我還沒恭喜你呢,有個手巧的侄媳婦。”又說到,“這三個花樣的絡子可真好看,我們店裡還沒有呢,不過這樣,小娘子剛剛嫁過來,我當討個喜慶,就6文錢一個你看可好?這手繩花樣都很別緻,也跟絡子一樣的價格。”
楚歌心裡直呼好傢伙,果然商人都是嘴皮子利索的,小羅氏和梅氏卻很滿意,要知道荷花和菊花也是跟著編了不少的,六文已經不錯了,魚才8文一斤呢。
楚歌笑瞇瞇的說道:“姐姐說的自然極好,只是我這絡子編法不一樣,時間也不一樣,都一樣的價錢,我這心裡過意不去,像這個十全結可費時間了,我也花了好多心思想的,還有這個手繩,這個皺菊我也花了很久的時間的,到是這個四海八方平安扣還有金剛繩,用時比較少,所以多遍了幾個。”說著還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說:“不如姐姐按照時間算,這個雛菊手繩和十全結給我10文一個,其他的按照4文計算。”說著一雙大眼睛眨巴眨巴的看著麗娘。
麗娘笑著看向楚歌,剛剛真是小看了這個小姑娘了,她這是在告訴她,我這都是廢了心思做的,哪個都不容易。看著是把價格壓下來了,細算一下可是多出了好幾十文錢。麗娘看著楚歌,小姑娘雖然長得黑乎乎的,但是一雙眼睛格外的靈動,看著無辜,說的話真是一點也不無辜。也罷,就當結個善緣了。
“小娘子可真會做生意,也罷,就當我給你賀喜了。以後如果有什麼新鮮的花樣子,可要記得拿過來,不過我也直說,只有這一次是這個價,下次來,一樣的東西,價格就要降到三成了。”麗娘說道,這也是在明著告訴她,她知道她的小心思。
楚歌不傻,繡坊肯定有自己的師傅,只要花點時間,馬上就能做出來,而這些小物件也就買一時的新鮮。她甜甜的笑道:“謝謝姐姐。”荷花和菊花也跟著道謝。心說三嫂真是厲害。
楚歌做了三種絡子,兩種手繩,結了有兩百二十五文錢。楚歌覺得太不容易了。這年頭手工真廉價。荷花和菊花兩人也差不多,荷花有八十四文錢,菊花有一百零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