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十七章 震海、危至(一)

“稟報洪少保,”福建的宋巡撫推開門,朝著洪立慎一作揖,“按照事先的約期,明日南洋的船隻就要到了,還請您早做準備。”

“他們是幾艘船?都是貨船嗎?”洪立慎並不著急決斷,先詢問道。

“此前已經同我方議定,是用三艘戰船裝載二百門大炮,並搭著朝廷的使節回來。”

“可是這兩天霧比較大,天空灰沉沉的,接船恐怕有失啊……”

宋巡撫無奈地回答:“現在音信隔絕,再去通知自然來不及,只得埋怨老天爺了。”

“他們從何處登陸?”

“詔安的梅嶺港。”

洪立慎拍著大腿道:“這倒好,離著行府甚近,我必須要親去一遭,以表誠意!宋大人,就煩你命令一下島上的兵士,就告訴他們,近兩個月的海波雖然平靜了,但寇患尚存,不得疏忽,尤其在這段時日裡,更要嚴加死守,萬分警惕!”

微風帶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打在港口長條的石階上,浸溼了滿地蔓延的青苔。那臺階從陡峭的坡道上逶迤地延伸到了河堤邊,正與北面的碼頭相接,就見不遠處停泊著三三兩兩的船隻,十幾個軍兵站在甲板,準備在船上掛起燈籠。

“我昨天交給你做的事,都怎麼樣了?”寂靜的港口忽然出現了旁人交談的聲音,引得衆軍士回頭看去,是洪立慎同著宋巡撫等人來了。

“此乃關乎國家之大事,宋某一切都小心對待過了,”宋巡撫道,“我上島忙活了一夜,督促著他們修築了幾座高臺,把可用的大炮悉數擡上去了,保證整片海疆在我控制之內,不致於被海寇所趁。”

“霧這麼大,如果炮臺誤擊了夷船怎麼辦?”洪立慎匆匆地邁下臺階。

宋巡撫笑道:“參政放心,下官幾乎把所有情況都考慮進去了,此次接船,萬無一失。”

兩人言語之間,就已經走進了碼頭。兵丁們見了,慌忙從甲板上跳回岸邊,來給洪立慎行禮。

“不用行禮。燈籠都掛上了?”洪立慎急忙問。

“掛上了。只要大人一聲令下,我等水兵便可以迅速出動,去海上引導來船。”

“好,可是辛苦你們了,遇上這種鬼天氣,誰也沒辦法。作爲補償,待事成之時,我會給你們分發賞賜的。”

衆人皆大歡喜,拜謝了洪少保後,各自歇息去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雨聲並不見停,而天色愈發地晦暗了,烏黑的雲層中發出沉悶的低吼。大霧遮蔽著視線,但洪立慎仍舊能看到河的對岸,那裡盡是一帶翠綠色的重山峻嶺,簇集的枝葉被微風吹得搖動,在細雨中顯得格外鮮亮。

“那裡是西岸,”宋巡撫順著他的目光伸手指去,“因爲地形的緣故,一直荒廢不置。近來在上面修了城寨,用來抵禦海寇。”

洪立慎這纔看向了山頂,果然有一段石砌的低矮城牆,還依稀能看見高臺上的人影。他看不清楚,便把眼睛瞇成了一條線,看到了幾個人正在揮動一面紅旗。

“船來了!”洪立慎大呼一聲,他頓時明白了這個信號。

霧氣瀰漫的海面上,果然出現了三艘戰船,那些船隻整齊地排成了一列,慢慢向前方駛去——可是卻離著港口越來越遠了。

“貌似是往東山島去了,”宋巡撫不慌不忙地說著,便招手吩咐水兵:“你們快去駕船,引導他們往這裡來!”

шωш⊕?????⊕C O

東山島上的軍兵最近的日子並不好過。迫於朝廷的壓力,各地的知府都是有苦難言,只好把滿肚子的怨氣都撒在了這些軍人身上。他們從四面八方徵調而來,馬不停蹄地向海邊進發,沿路還必須走一些曲折拐彎的山地,累得頭暈目眩,官府卻只是三番催促,文書裡不斷地重複著一句‘違者斬’,似乎讓人喘氣的空當都不準有了。兵丁們唯在荒郊野嶺休整,半夜僅睡兩個時辰,好不容易抵達了島上,卻又要被文官們以差役不足爲藉口,指揮著搬運木石,在烈日下瘋狂勞作,以致於累垮了好幾個,官府也毫不顧忌。

同時,被強行遷來屯田的百姓也不安分,許多剽悍不怕死的,就鼓動衆人鬧事,甚至衝擊州縣衙門;官府不敢違抗朝廷的新政,對這些民變束手無策,遇急之時,便把這一團亂麻的問題統統扔給軍人們處理。這倒罷了,然而府臺大人一面命令他們不許激化矛盾,另一邊則訓斥他們放縱刁民,搞得自己沒法給奉相交差。定下如此嚴苛的條件,軍人們如何做到?只是任著上差痛罵,按住心中的火氣,聽得耳朵都快磨出繭子了。急躁的環境下,他們的脾氣也漸漸變得暴躁易怒,常常在軍營裡打架,好似發瘋一般。

“隊長官,一艘戰船似乎要在我們這裡靠岸!”一個士兵匆匆走下高臺,鑽入大帳,向一個將軍喊道。

“我知道了,”長官煩悶地說道,“先等著他靠岸。”

“他媽的!”在這長官一旁的幾個軍漢突然跳起來,把劍拔了出來,“我們好好地議著別的事,你莫名打斷什麼?滾出去!”

“我……”

“大家別吵了!”長官見雙方劍拔弩張,連忙上前推開他們,“我們的處境是一樣的。你和我們一同商議也好。”

那人方纔消減了幾分火氣,瞪了軍漢幾眼,不甘願地坐下了。

長官嘆口氣道:“我昨天回去了一趟,往衙門見了府臺,他們文官好像也極爲不滿,我可親口聽著他老人家說‘這個新政鬧得人心惶惶,還不早早結束!’”

“他們慘個屁!”軍漢捶著胸口罵道,“整日奴使著我們軍人,自己卻安坐大堂!刁民們一直不安分,我們忙裡忙外的,也沒辦法治他們,這日子是沒有個頭了!”

“我是想,”長官不受他的情緒影響,顧自說道,“既然這麼多人都對新政恨之入骨,何不由我們出手,把這大局攪亂呢?”

“怎麼出手啊?”

長官使了一個眼色,瞅向大帳外:“鈕遠不是想借接船立功嗎?我們不如發發狠,直接讓他萬劫不復!”

第五十七章 託任、毀院(三)第七章 裁吏、疑銃(二)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四)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五)第十四章 圍州、論罪(一)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一)第五章 流亂、再逢(三)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四)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一)第三十章 議裁、赴賬(二)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五)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七)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五)第六十二章 曲終、人散(二)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四)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五)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一)第三十二章 賜匾、入惑(二)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一)第十一章 誅吏、免督(五)第六十八章 政息、舉新(六)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二)第二十章 杜贓、劫命(一)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一)第二十二章 死別、安魂(三)第六章 名歸、飭法(一)第四十五章 鬥黨、責將(一)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二)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二)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六)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四)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二)第八十七章 巧議、化爭(三)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一)第五十九章 殺災、運策(四)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四)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五)第六十五章 泣冢、正籍(三)第四十八章 審害、亂民(三)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六)第八十二章 視田、緩令(六)第四十二章 重逢、免府(六)第三十八章 仇鬥、立殯(二)第三十七章 情危、病決(一)第四十四章 接駕、復釁(四)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四)第五十章 叛約、陷潭(六)第六十六章 晉相、巡邊(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五)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二)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四)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三)第八十三章 多誅、紛議(三)第十九章 砌壇、建廟(五)第七十六章 請異、防番(三)第七十八章 激商、穩局(五)第五十四章 共拒、盡還(三)第二十八章 客返、勢去(五)第五十三章 告衙、擊弱(三)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四)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三)第八十六章 靖亂、治海(一)第七十九章 屢間、榮歸(七)第八十章 練軍、挫敵(二)第二十七章 問坊、妾逃(一)第四十一章 開禁、訪友(二)第八十七章 成議、悔策(六)第五十一章 速歸、京變(四)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三)第十七章 禁學、黜變(二)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五)第三十五章 釋圍、按罪(五)第七十章 施詭、毅往(三)第八十五章 誅相、肅朝(三)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六)第二十六章 受信、聽禍(一)第七十七章 會商、觀謀(五)第四十九章 論辯、揭罪(五)第四章 僞奏、恩絕(一)第七十一章 疑近、防側(三)第八十四章 力劾、怒罷(四)第十三章 請符、捨命(一)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五)第四十六章 任舊、詐舉(三)第七十三章 請銀、議阻(二)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四)第七十二章 誣敗、移失(六)第十八章 戲諫、法辯(二)第四十三章 詔任、握政(五)第二十四章 試心、縱去(三)第八十一章 抗政、勢敵(三)第三十四章 爭塾、室殺(四)第五十八章 速亡、急鬥(五)第七十四章 求闕、論誅(一)第七十五章 斬官、肅廷(六)第六十一章 失斷、肇戰(四)第五十六章 誤院、促戰(六)第五十二章 決叛、破竹(三)第十四章 圍州、論罪(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光县| 如皋市| 汉沽区| 来宾市| 白水县| 桦川县| 来宾市| 姜堰市| 徐州市| 全州县| 特克斯县| 平遥县| 平安县| 军事| 凤山县| 灌云县| 民权县| 万荣县| 铁力市| 苗栗市| 介休市| 广西| 惠来县| 皮山县| 东辽县| 万载县| 枣庄市| 温州市| 兴城市| 邯郸县| 铜川市| 汨罗市| 调兵山市| 汉寿县| 白城市| 澄城县| 福安市| 金昌市| 滨州市| 扎鲁特旗| 祥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