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喝彩的人,是一個酷愛收藏古畫的儒商。他把徐琬請到一家豪華酒店去,問道:“您這麼聰明,可否幫我解決一個難題?”
徐琬問:“什麼難題?”
“我被人騙了!”商人說,“我想把這筆錢追討回來!”
說著,他向徐琬講述了被騙的經過:
差不多半年前,他到漳州府城去辦事,路過一家字畫店時,看到店門口貼著一張“租期只剩三天,全場兩折出售”的告示牌,就饒有興致地走了進去。
挑來挑去,他相中了一幅名爲《晚秋溪山圖》的山水畫,畫面優美,風格新異,但作者名不見經傳,是大明朝初期一位默默無聞的畫家。
商人很喜歡,於是決定將它買下。
“這幅畫多少錢?”他問掌櫃。
“原價五百兩銀子,”掌櫃說,“兩折就是一百兩!”
商人咋了咋舌,說:“有點貴,能不能便宜點?”
“一百兩還嫌貴?”掌櫃揶揄地說,“你身上該不會連這點錢都沒有吧?”
商人有些惱火,就想把畫丟還給掌櫃,偏在此時,有個秀才冒冒失失地闖了進來,開口就問:“掌櫃,下午我相中的那幅《晚秋溪山圖》呢?”
掌櫃朝商人指了指,略帶輕視地說:“喏,就在他手上!”
“這位仁兄,”秀才朝商人走過來,“這幅《晚秋溪山圖》是我下午就相中的,只因身上所帶銀兩不夠纔沒買成,您就讓給我吧!”
商人聽後有心相讓,卻不料掌櫃說道:“是呀,反正你又買不起,就讓給他吧!”
被他這樣一刺激,商人頓時惱火了,“你別狗眼看人低,這點銀子我還拿得出來!”
可秀才卻說道:“這幅畫,下午我跟掌櫃談的價是二百兩銀子!”
“那我出二百五十兩!”
“三百兩!”
“三百五十!”
“…… ”
最後,商人以四百兩的價格買下了這幅畫。對此他並不後悔,因爲這幅畫原來的標價是五百兩,他四百兩就買到手,還挺合算的。
十天後,商人恰巧又從那家字畫店門前經過,招牌還是“只剩三天”的招牌,掌櫃也還是那個掌櫃,並沒有絲毫變化。
他好奇地走了進去,卻看到了惱人的一幕:還是上次那個秀才,正在跟掌櫃一唱一和演雙簧,算計另外一位顧客。
商人情知自己上當受騙了,就要找掌櫃索賠。掌櫃卻嗤笑一聲說:“本店概不退貨,你要是不服,儘管去官府告狀!”
商人一打聽,原來漳州知府大人是他家親戚,只好打落門牙往肚裡吞,就此作罷。
……
商人講完後,問徐琬:“徐小姐,可有什麼辦法把錢追討回來?”
徐琬苦思冥想了一會,問:“這幅畫的作者是誰?”
“叫李文翰,他並不出名,所以少有人知!”
“那他還有什麼作品?”
“有一幅《冬雪狩獵圖》,是我數年前收藏的,當時只花了三十兩銀子!”
“那太好了,你把這幅畫拿來,我自有妙用!”
……
漳州府街頭上有許多家字畫店,這一日,幾乎每家店都被一位年輕人詢問過:“有李文翰的畫作嗎?”
年輕人衣著華麗,舉止不凡,操一口地道的京腔,看樣子是從京城來的。
“沒有!”每一家的掌櫃都如此回答。
“沒有?”年輕人很是失望,“會不會是你們忘了,把它堆在哪個旮旯裡?若有,我願意出高價買下來!”
每家店的掌櫃都急忙叫人去找,但到最後,都遺憾地搖頭。
“這樣吧,”年輕人留下了地址,“你們再找找看,若是找著了,就去找我!”
年輕人剛走,緊接著又有一位老者來了,也要尋李文翰的畫。這時,人們不禁有些納悶了:爲什麼都在找這個人的畫作?
直到十天後,他們終於得到了答案。
這一天,城裡唯一的拍賣行拍出了一件畫作,竟然就是李文翰的《冬雪狩獵圖》。
拍賣行定的底價是一百兩銀子,但是,有兩個人爭著要這幅畫,於是價格一路飆升,最後以一千五百兩成交。
拍得畫作的就是操著京腔的年輕人。有人不解地問:“這個李文翰並不出名,他的畫似乎不值這個價呀!”
年輕人含蓄地一笑:“他以前的確沒什麼名氣,但很快就要出大名了,因爲皇上很喜歡他的畫作!”
人們的疑惑,終於豁然開朗。
當今皇上喜歡此人的畫,那還了得?肯定要大火!
……
那個專搞坑蒙拐騙的掌櫃猛然想起,半年前他的店裡出售過一幅《晚秋溪山圖》,正是李文翰的作品。
他心裡想,要是能把這幅畫追回來,再賣給那兩個尋畫的人,不就能發一筆大財了嗎?
想到此,他頓時興奮起來。
可有一個問題,他不知道買畫的商人住哪裡。
“我知道他住哪!”店小二突然說道。
“你知道?”
“您忘了嗎?當初他留下了一個地址,讓我把畫送到他下榻的客棧去!”
“客棧又不是他家!”
“這可說不準!他是個商人,興許一來就住那個客棧呢?”
掌櫃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了客棧,不料想一問之下,果然找到了半年前買畫的商人。
“我想把畫贖回來!”掌櫃開門見山地說。
“爲什麼?”
“我不該與人合夥騙你,這種虧心事做多了會遭報應的。最近我就遭到了報應,所以,我是向你贖罪來了!”
商人相信了:“那你打算用多少錢買回去?”
“按當時的原價,四百兩!”
“不!除非八百兩,否則免談!”
“什麼?八百兩?我有心彌補你的損失,你竟然還獅子大開口!”
“我是個商人,講的是利益。當初我買這幅畫花了四百兩,這筆錢如果放到現在,錢生錢,利滾利,興許還不止八百兩呢!”
商人寸步不讓,掌櫃只好花了八百兩銀子把它買回去。
離開客棧後,掌櫃立即飛奔前往另一個客棧,但是到了那裡一問,卻被告知尋畫的人已經走了。
……
商人喜滋滋地找到徐琬,把賺來的四百兩銀子塞給她。但徐琬卻婉拒了,讓他把錢拿回去,救濟身邊的窮人。
“徐琬妹妹!”在她身後突然有人大聲叫道。
徐琬回頭一看,真是又驚又喜,親熱地叫道:“劉穎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