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451.第447章 大捷

“阿姊!”

王昶也一身喪服,跟在王姮身側,與王二郎等人一起,將謝太夫人的棺槨送至城外的家廟。

王家的祖墳在沂州,謝太夫人的棺槨,要擇吉日送回老家安葬。

王姮已經計劃好,待喪禮結束,她就安排部曲護送王二郎,由他扶靈回鄉。

王昶作爲王廩唯一的弟子,謝太夫人唯一的嫡孫,雖然跟著母親改嫁,但他沒有改姓,他仍是王氏子,王廩、謝太夫人的逝去,他都要服喪、守孝。

幾年過去了,王昶已長成了翩翩美少年。

崔氏容貌尋常,但王廩美姿容,兩者融合之下,王昶雖比不得王姮的頂級神顏,卻也頗有些姿色。

尤其是一身的氣質,儒雅、斯文,盡顯世家子的高貴、華美。

王姮看了眼王昶,從他的服飾,眉宇間的氣度,可以看出,他在繼父家,過得極好!

崔氏此人,不是個好妻子,亦不是個好繼母,對自己的親生的骨肉,卻稱得上盡心盡力。

“五郎,聽說你已經入了弘文館?竇將軍對你確實慈愛,你要好好的讀書,牢記你家大人的恩情。”

在大虞,大人不是對官員的尊稱,而是父親的別稱。

崔氏二嫁竇武,竇武便是王昶的繼父,說他是王昶的“大人”,王姮這是作爲原配嫡長女對於竇武的肯定。

王昶只是竇武的繼子,卻能承蒙他的餘蔭,進入到只有權貴子弟纔有資格進入的弘文館,就足以證明竇武對王昶稱得上一聲慈愛。

誠然,竇家是武勳,竇武的幾個親兒子,都不是讀書的料。

但,若竇武真的不看重王昶,就算浪費了名額,也不會給他一個外姓人。

竇武還是給了,這裡面或許有愛屋及烏的緣故(看重崔氏、也就看重她帶的拖油瓶),或許則是對王昶的慈父心腸。

但,不管是何種原因,王昶都該感激竇武。

王姮作爲長姊,雖然與王昶談不上什麼姐弟情深,卻還是有教導弟弟的職責。

“多謝阿姊訓誡,我省的!大人待我慈愛,我亦會敬愛、孝順大人!”

王昶躬身說著,眼底有著對於竇武的孺慕與感激。

王姮感受到他的情真意切,欣慰的同時,也禁不住有些憐憫王廩:

阿父,看到了吧,你唯一的嫡子,對你毫不懷念,反倒對個繼父如此孝敬!

王姮絕不是同情王廩,她就是單純的“幸災樂禍”——

該啊!

爲父不慈,就不能怪兒女不孝。

“我知道你懂事、明事理,也就是隨口一說。”

王姮點點頭,送走了前來送葬的賓客,安置好謝太夫人的靈柩,便與幾個弟妹說些體己話。

王姮忽的想到,“竇將軍去了西北,近兩年都不在京城,你在弘文館,若是遇到麻煩,可去衙署找你姊夫!”

竇武是聖人的心腹,這幾年,聖人一直都對突厥用兵。

兩年前,竇武從羽林衛轉去了西北邊城,直到現在還沒有還朝。

王昶作爲王氏子,雖然住在竇家,且受了竇武的庇護,但他到底姓王。

弘文館權貴雲集,他一個跟著母親再嫁的拖油瓶。

竇家看重,外人卻未必知道。

或許,在世人眼中,王昶就是個遭王家厭棄、又不受竇家待見的小可憐。

他才十來歲大,貿然進入到弘文館這樣的名利場,很容易被人欺辱。

王姮作爲王氏家主,王昶等人的長姊,自是要庇護自家子弟。

這,絕不是她聖母心氾濫,而是爲了王氏的體面,以及她王氏家族的尊嚴。

“……是!我知道了!多謝阿姊!”

王昶叉手行禮。

他不是幾歲稚童,早已通曉事理。

他知道,自己的母親對阿姊等,算不得慈愛。

當年阿母與阿父和離,更有著不可對外人說道的內幕。

阿母……對不起王家的許多人。

阿姊首當其衝。

阿姊不恨他們母子,都是她心胸寬闊。他又豈敢奢望阿姊以德報怨。

而此刻,阿姊真的做到了摒棄前嫌,王昶除了感動,還有深深的愧疚與羞恥。

“都是自家姐弟,無需外道!”

王姮大度的笑了笑。

咳,她之所以大度,是因爲她知道,早年崔氏的惡毒,樓彧都幫她報復了回去。

最初的流產,還有王廩之傷……樓小變態出手,崔氏面子裡子全都丟了個乾淨。

崔氏二嫁去竇家,沒有繼續作妖,不只是竇家兒郎們不好欺負,亦有她名聲太臭的緣故。

對子女不慈,對丈夫不敬,崔氏若非姓崔,早就萬人唾棄,被送去庵堂,青燈古佛一輩子了。

竇武呢,雖然位居高位,卻身份卑賤。

崔氏若不是壞了名聲,就算是二嫁,也不可能嫁給他!

雖然崔氏在竇家,日子過得還不錯。

但,這種“不錯”,也是相對而言。

但凡崔氏的名聲沒有那麼差,她可以嫁得更好!

而她那臭不可聞的爛名聲,樓彧功不可沒。

最重要的一點,王姮並沒有在崔氏手中受到真正的傷害,反而誤打誤撞的得了個天底下最好的阿兄、夫君。

王姮倒不至於感謝崔氏的算計,卻也不會恨她,更不會遷怒到王昶身上。

王姮甚至願意照拂王昶。

不只是血緣,亦不只是家主的責任,還有王昶有利用價值的原因。

王昶的天分遠不能與樓彧相比,卻也不算太差。

他還是竇家的繼子,與繼父、繼兄等關係不錯。

有王昶做媒介,王姮便與竇家有了來往。

Wωω★ тtκan★ CΟ

王姮和樓彧都已經是頂級權貴,但人脈、關係等,卻是多多益善!

就像這一次,竇武竟轉去了西北邊城。

樓彧曾說過,朝廷與突厥終有一戰。

聖人會徹底蕩平草原,而消滅突厥的大戰役,便是武將們建功立業的最大舞臺!

竇武非北境老牌武勳,卻能憑靠戰功與聖寵,加入到這場盛宴之中,他、前途無量!

“嗯嗯!”

王昶乖乖的點頭。

他在竇家過得很好,不管是繼父,還是繼兄們,對他都極好。

但,也不怕說句沒良心的話,在王昶內心深處,還是有種莫名的不踏實——我終究不姓竇。

我是沂州王氏子。

如今,得到了家主阿姊的認可,他心底那抹隱隱的歸屬感,終於落到了實處——

我沒有被家族所棄,我身後有宗族,有阿姊!”

隨著年歲的增長,隨著走出家門、去到外面的世界,王昶開始明白宗族、至親的重要性。

王姮釋放出了足夠的善意,王昶也就樂得積極響應。他不是背棄竇家,而是、而是想有個真正屬於他的“根”!

日後,他會多多與阿姊聯繫。

哦,對了,還有姊夫。

他的姊夫可是曾經的弘文館樓學士,如今亦是位居高位,是大虞朝少見的年輕俊彥呢。

去到弘文館的時候,有人聽說他是瑯琊公主的親弟,樓郎君的妻弟,不能說高看一眼,卻也不敢輕易欺辱。

只是那時,阿姊、姊夫還在南州,且他與王家的關係還處於一種微妙的狀態。

如今,阿姊回京,還親口做出許諾,王昶只覺得一顆漂浮的心,終於有了依靠!

……

葬禮結束,王宅衆人繼續守孝。

王姮作爲外嫁的孫女兒,則只需服三個月的孝期。

不過,現在的王姮,不是未出閣的時候,她不只是自己,還是齊國公的夫人。

她不能閉門謝客,專心守孝。

只需日常注意些,該有的宴飲、雅集,還是要參加。

所幸只有幾個月,穿的素淨些,也就過去了。

熬完了謝太夫人的喪期,王姮孝女的人設,便徹底圓滿。

王姮本就不喜歡社交,有了服喪的名頭,愈發的喜歡待在家裡。

除非必要的應酬,王姮基本上就是守在院子裡,跟胖閨女玩玩樂樂,或是與來訪的閨蜜們閒聊。

偶有閒暇,還會編纂教材。

驪山書院是她的心血,她即便不能經常去授課,也會靠著書籍等,繼續將自己的思想等潛移默化的灌輸給學生們。

“阿棉,聽說你的棉布、棉衣已經徹底在京城推廣開來?”

王姮端著茶盅,一邊看著幾個孩子玩鬧,一邊與王棉閒聊。

王棉照例來找好閨蜜,不過,現在不是一個人了,而是一拖三。

她家的三胞胎,兩歲了,被養的白白胖胖,性子也都活潑。

三個容貌並不十分相似的小糰子,穿著薄薄的單衣,在已經燒了地龍的堂屋裡,跑跑跳跳、滾來滾去。

阿南才六七個月大,還不會爬,只能東倒西歪的坐著,衝著三個歡快的哥哥姐姐又是揮舞小胖胳膊,又是啊啊啊的交換。

幾個孩子的乳母、奴婢等,全都守在一旁,不敢錯眼的看著、伺候著。

“嗯嗯!快三年了,終於有了一定的成效!”

提到棉花,王棉也是頗有些感慨。

唉,在古代,新事務的推廣,著實不容易。

這裡沒有網絡,沒有發達的諮詢,只能靠著口口相傳。

兩三年前,蕭無疾率領大軍攻破高昌,王棉就讓他在高昌圈定地皮,大量的種植棉花。

第一年,產量還不夠,卻也能支撐起王棉的棉布作坊。

第二年,產量開始提升,王棉也就開始推廣棉布、棉衣。

今年是第三年了,好用的棉花製品,終於得到了一定的推廣,百姓,甚至是一些富戶,也開始接受棉布、棉衣。

尤其是棉衣,於尋常百姓來說,就是真正的冬季神器。

要知道,不是所有人都能穿得起絲綿衣裳,或是大毛衣裳。

處於社會底層的百姓們,過冬的時候,只能用蘆絮、茅草等取暖。

柔軟、輕盈的棉花,續得厚厚的,竟真能抵擋冬日的嚴寒。

且,造價並不高。

王棉弄來棉花,並一手推進棉行業這個新興產業,不只是賺錢,更多的還是惠民、利國。

所以,她從未想過在棉花上謀取暴利。

很多時候,她甚至會賠錢,只爲讓棉花製品能夠更快、更好的推廣開來。

王姮遠在南州,對於嫡長閨的種種操作,卻並不陌生。

一來,她有消息渠道,能夠快捷、詳實的得知京中的大事小情。

二來,王棉會給她寫信,主動提及自己的日常。

三來,即便王姮有意識的與王棉在某些產業上做了切割,她們兩人卻還是有著極深的牽絆。

棉花產業,王姮最初並沒有參與。

但,織布、售賣等環節所需要的鋪面,就有王姮的佔比。

是以,王姮非常清楚,王棉對於棉產業的看重,已經棉花製品在京城的逐步推廣。

“還是不夠!”

王棉卻不滿意。

棉花遠比麻,更實用、更具性價比。

現在只是在京城及其周遭推廣,還沒有在全國形成產業。

王棉想要的,是惠及天下。

“可是有什麼困難?人手?店鋪?錢財?還是具體的政策?”

王姮感受到王棉的迫切,她便柔聲詢問。

巧得很,她家阿兄現在是戶部侍郎,掌管著天下的賦稅、朝廷的財政。

而大虞朝重要的一項收入,就是桑麻。

若是按照王棉的說法,棉可以取代麻,或是作爲極大的補充,那麼朝廷就有了新的稅入!

樓彧與王棉,或許能夠達成“共贏”!

“……都有!我現在是缺人、缺場地、缺錢,也缺少相關的政策扶持!”

棉花是個好東西,但新事務的推廣,也是真的難。

一直以來,王棉都是靠著個人的力量。

所以,纔會困難重重。

若是能夠有好閨蜜,以及閨蜜夫的幫忙,或許能夠事半功倍。

王姮聽著王棉的訴說,緩緩說道,“這樣吧,阿棉,你寫個計劃書,我拿給阿兄,看看他能不能幫你!”

王棉趕忙點頭:“好!我回去就弄!”

就在這個時候,外面隱約傳來鼓譟聲。

王姮挑眉,“外面發生什麼事情了?”

他們所在的是齊國公府中軸線主院,距離街巷,隔著幾層的院落,卻能隱約聽到聲音,足見外面的事情不小!

“回稟公主,有八百里急報進京,大捷!西北大捷!”

護衛噔噔噔的跑進來,恭敬中帶著難掩的興奮。

說到“大捷”二字的時候,更是忍不住的欣喜。

大捷!

終於打勝仗了啊!

東征雖然勢力了,可西北迎來了大捷!

437.第433章 轟284.第281章 還鄉第101章 攤牌176.第175章 吃驚283.第280章 妄想459.第455章 嬌蠻259.第256章 爭吵第八章 熊孩子第59章 兩年379.第376章 請纓231.第228章 事發241.第238章 對照組413.第410章 盛寵244.第241章 試探386.第383章 找茬?189.第188章 聖寵第118章 轟!第36章 我養你442.第438章 回京第131章 炮灰250.第247章 兵臨第58章 驚懼第143章 取捨第二章 寒顫418.第414章 不祥289.第286章 有備第105章 少女252.第249章 鬼胎220.第217章 籌謀418.第414章 不祥381.第378章 幼兒園441.第437章 起風了第131章 炮灰第49章 醒悟253.第250章 出手377.第374章 驚懼469.第465章 七年449.第445章 改變300.第297章 孝媳284.第281章 還鄉298.第295章 添妝第117章 荔枝408.第405章 情敵?第45章 跪下第121章 異常243.第240章 廢物?183.第182章 男主?238.第235章 側目第124章 誘惑381.第378章 幼兒園340.第337章 小懲381.第378章 幼兒園第109章 紛至398.第395章 祥瑞263.第260章 條件369.第366章 失蹤案445.第441章 終於428.第424章 暗涌第111章 是福?401.第398章 懲戒420.第416章 開始281.第278章 婚事401.第398章 懲戒225.第222章 驚豔第59章 兩年第168章 記功第120章 心動173.第172章 金算盤398.第395章 祥瑞429.第425章 發現第95章 福氣377.第374章 驚懼第38章 新婦232.第229章 真相第115章 離去421.第417章 噁心第100章 拜師第38章 新婦第105章 少女203.第200章 酸218.第215章 正名269.第266章 自作孽第154章 將別離195.第194章 淵源293.第290章 心亂374.第371章 孰敗第104章 女護衛437.第433章 轟402.第399章 歸來367.第364章 威武443.第439章 無奈249.第246章 風雨來186.第185章 貍奴第127章 左搖394.第391章 危急455.第451章 地動337.第334章 妻道279.第276章 信物372.第369章 遮掩第158章 利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朔州市| 酒泉市| 名山县| 班戈县| 阳东县| 淮滨县| 儋州市| 银川市| 沂水县| 应用必备| 镇安县| 敦化市| 玉林市| 白玉县| 阳高县| 黄梅县| 平舆县| 绥棱县| 景泰县| 佛山市| 抚顺市| 威信县| 平陆县| 柯坪县| 无极县| 赫章县| 鹰潭市| 临安市| 濮阳县| 九江县| 拉萨市| 察雅县| 巨鹿县| 马鞍山市| 雷山县| 朝阳区| 绵阳市| 霍州市| 江川县| 苍梧县| 临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