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六章 童年的除夕之一

買了新衣服,備好了年貨。大年三十終於在孩子的期盼中姍姍來遲。

其實官方的叫法應該是除夕,但是魯西南更喜歡叫大年三十。這也是中國人民最重要的節日。除夕,爲歲末的最後一天,歲末的最後一天稱爲“歲除”,意爲舊歲至此而除,另換新歲。在童話傳說中古代有一隻四角四足的惡獸——夕,因冬季大雪覆蓋而短缺了食物常到附近的村莊裡去找吃的,因其身體龐大、脾氣暴躁、兇猛異常,給村民帶來了很大的災難。每到臘月底,人們都整理衣物扶老攜幼,到附近的竹林裡躲避夕。後來一聰明的孩子教大家除掉夕的方法,他的名字就叫做“年”。因爲“夕”沒有死,所以每年的臘月三十,大家都守著碎竹節等待著,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過去了,誰也沒有再見過“夕”,有的只是大家爲防止“夕”的到來燃放的爆竹與門前掛的紅布條,然而卻給我們留下了這個傳說與過年的習俗:臘月三十的夜裡,大家齊聚一堂吃著年夜飯,一起守歲等待除夕的鐘聲。放爆竹,貼門聯。等到天亮彼此走訪鄰里給予問候與祝福。初一早上鄉親們彼此走訪看看相鄰有沒有受傷說一些吉祥客氣的話。希望來年的臘月“夕”不再來。

這一天,父母早早的做好了早飯,並且會特意多做一些玉米粥,供餐後貼春聯用。小建國和弟弟不顧寒冷早就從牀上爬了起來,期待著這一天的活動。

吃過早飯的第一件事自然是祭祖。這一天,要請已故的先人回家過年,而這件事一定要在貼對聯之前。若先貼上對聯和門神,再去請先人會回家。傳說,門神就把先人阻擋在了門外,自己的先人也就回不了家過年,無人供奉,自然要餓上一年。

閒話少說,早飯後父親以及父親的二弟三弟(建國的二叔,三叔)就來到建國家裡集合。自然,頌國、頌黨、建黨、仁國這幾個孩子也隨著大人跟來了。大人們準備好了鞭炮、佛香、紙元寶、扒鬥等祭祀用品,浩浩蕩蕩的朝自己家族的祖墳走去。一羣孩子也跟在大人後邊,一個個神氣活現。一路上,也會碰見其他族姓的人去祭祖,大人們互相問好寒暄,孩子們則互相嬉鬧。

來到祖墳,大人們一個個由剛纔路上的說笑,變得嚴肅起來。孩子們也停止了嬉笑,一個個筆直的站好,氣氛瞬間變的威嚴起來。

大人們先是點上佛香,紙元寶。邊燒邊祈禱著:“老祖宗,今天年三十呢,都回家過年吧,保佑咱們王家家族興旺,一切順利。”

焚香的同時,文昌作爲老大,喊一句“拜”。大人小孩齊刷刷的都跪下,朝著祖宗的墳位恭恭敬敬的磕三個頭。

磕完頭,文昌把拿著的扒鬥放到衆多墳中間,掀開蒙布。再次祈禱到:“各位祖宗,坐轎回家過年了。”(這個扒鬥就代表嬌子了。)

做完這些,自然是要鳴炮,手腳麻利的孩子早就把鞭炮一掛掛擺好,就等著大人下命令呢。文昌剛說完點炮吧,年齡稍大的頌國和頌黨已經點燃了炮捻子,一瞬間,墳地裡噼裡啪啦的響了起來。

等鞭炮鳴放完畢,文昌畢恭畢敬的把扒斗的蒙布重新改好,然後小心翼翼的朝建國爺爺家中走去,其他人,也畢恭畢敬跟在後邊。

到了爺爺家裡,爺爺早就把王氏族譜,從塵封一年的櫃子裡拿了出來。抖了抖灰塵,並掛在了堂屋中間。文昌挎著扒鬥到爺爺家並進了屋之後,重新掀開扒斗的蒙布。再次禱告道:“各位祖宗,到家了,請各自回各自的牌位吧。”

爺爺則點燃了三支佛香,插到了香爐裡面。一家老小又畢恭畢敬的磕了三個頭,至此祭祖儀式才宣告結束。結束後,大人們往往會討論自己某個祖宗的光輝事蹟,誰誰是那一支的。孩子們也聽的津津有味,然後也就一一散去,各回各家貼春聯去了。

建國和弟弟也隨著父親來到了家中。母親和姐姐(祭祖不讓女人去喔)早就準備好了玉米粥和刷子放在盆裡,父親則拿出來早就準備好的春聯。

“先貼大門上的。”父親吩咐道。建國急忙的拿著粥盆和刷子,超國拿著大門的春聯,來到了大門外。兩位姐姐早就把上一年的老對聯給撕了下來,正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符換舊桃。”父親拿著刷子,在大門門心和兩側分別刷上玉米粥。姐弟幾個早就把對聯打開,一一貼上。父親吩咐道;“門神已經要臉朝內,對聯按照左右順序貼好,別貼歪了,也別貼反了。”在一家人的共同努力下,一副對聯貼好了。

“來,我考考大家,這對聯怎麼念?”父親又笑著問道。

建國和超國還沒上學,只能小聲的答道:“我們不認識。”

倒是已經上了小學的大姐和二姐唸到:“和順門第增百福,闔家歡樂納千祥。橫批是歡度春節。”

“嗯,不錯不錯,你兩也要多跟你兩個姐姐多學字,多識字”父親滿意的點點頭。

“我知道了爸爸,不就是和順門第增百福,闔家歡樂納千祥,我認識了。”聰明的建國已經背了出來。

“哈哈哈,我家國兒真聰明,以後已經能當大官。”父親欣慰的笑道。

門外的對聯貼完,又在過道處貼了一張,正是“川流不息”。

院子裡貼了一張,正是“滿園春光”。

米缸上貼了“福”。

家裡的拖拉機上貼了“日行千里,順順當當”

廚房門和堂屋門也都貼了門神和對聯。甚至連牀頭,櫃子上也都貼了“春”字。

忙活完這些,往往都已經半響過去了。

而這時候,母親又拿出了新買的老天爺和老竈爺神像,迎接老天爺和老竈爺的儀式又開始了……

第十六章 童年的除夕之一第十五章 年前放最後一個大集第四章 那些童年闖過的禍之一第十七章 童年的除夕(二)第十四章 炸年貨第十八章 童年的除夕(三)第十七章 童年的除夕(二)第十七章 童年的除夕(二)第十六章 童年的除夕之一第七章 建國記憶中的雪天第二章 王建國的記憶中的第一次吃蛋糕和醉酒第四章 那些童年闖過的禍之一第十八章 童年的除夕(三)第三章 學前美好的時光第十八章 童年的除夕(三)第四章 那些童年闖過的禍之一第十章 童年的回憶之祭竈第七章 建國記憶中的雪天第二章 王建國的記憶中的第一次吃蛋糕和醉酒第十八章 童年的除夕(三)第四章 那些童年闖過的禍之一第二十章 過年了(二)第十八章 童年的除夕(三)第十四章 炸年貨第五章 那些年闖過的禍之二第十七章 童年的除夕(二)第十三章 殺年豬第八章 童年雪趣第八章 童年雪趣第三章 學前美好的時光第十一章 年前最後幾天的忙碌之掃房子第九章 童年回憶之臘八第一章 平凡的一天第十二章 年前最後的忙碌之蒸麪點第十八章 童年的除夕(三)第二十章 過年了(二)第八章 童年雪趣第十三章 殺年豬第十六章 童年的除夕之一第七章 建國記憶中的雪天第五章 那些年闖過的禍之二第十四章 炸年貨第七章 建國記憶中的雪天第十三章 殺年豬第九章 童年回憶之臘八第二十章 過年了(二)第十六章 童年的除夕之一第十八章 童年的除夕(三)第十二章 年前最後的忙碌之蒸麪點第十章 童年的回憶之祭竈第二章 王建國的記憶中的第一次吃蛋糕和醉酒第二十章 過年了(二)第十八章 童年的除夕(三)第十九章 過年了(一)第十五章 年前放最後一個大集第十九章 過年了(一)第十三章 殺年豬第十章 童年的回憶之祭竈第十章 童年的回憶之祭竈第十四章 炸年貨第十七章 童年的除夕(二)第四章 那些童年闖過的禍之一第十三章 殺年豬第一章 平凡的一天第六章 因闖禍引發的族內矛盾第十六章 童年的除夕之一第十七章 童年的除夕(二)第一章 平凡的一天第十四章 炸年貨第二十章 過年了(二)第十二章 年前最後的忙碌之蒸麪點第四章 那些童年闖過的禍之一第十二章 年前最後的忙碌之蒸麪點第二十一章 過年了(三)第二章 王建國的記憶中的第一次吃蛋糕和醉酒第十九章 過年了(一)第十九章 過年了(一)第七章 建國記憶中的雪天第五章 那些年闖過的禍之二第二十章 過年了(二)第十三章 殺年豬第三章 學前美好的時光第十二章 年前最後的忙碌之蒸麪點第四章 那些童年闖過的禍之一第二章 王建國的記憶中的第一次吃蛋糕和醉酒第十八章 童年的除夕(三)第十一章 年前最後幾天的忙碌之掃房子第二章 王建國的記憶中的第一次吃蛋糕和醉酒第十七章 童年的除夕(二)第七章 建國記憶中的雪天第二十一章 過年了(三)第八章 童年雪趣第十章 童年的回憶之祭竈第十二章 年前最後的忙碌之蒸麪點第十二章 年前最後的忙碌之蒸麪點第十二章 年前最後的忙碌之蒸麪點第二章 王建國的記憶中的第一次吃蛋糕和醉酒第十二章 年前最後的忙碌之蒸麪點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屯留县| 岳阳县| 龙游县| 郎溪县| 望奎县| 通渭县| 阳信县| 开江县| 邢台县| 栾川县| 凤冈县| 普兰县| 临夏县| 商南县| 陇南市| 明星| 钟祥市| 汉阴县| 乃东县| 保山市| 张掖市| 宁晋县| 商南县| 富顺县| 台前县| 卓资县| 特克斯县| 潢川县| 德州市| 西华县| 永济市| 平顺县| 都江堰市| 确山县| 巴里| 鄢陵县| 陵水| 永福县| 汾阳市| 云南省| 绥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