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54章,派海外使團

韜晦殿

“陛下,全國人口已經統計出來了,是否呈閱?”戶部尚書李釗說道。

“不用,你直接說吧。”應仲良說道。

“三都十四道,共計四千八百萬戶,一億四千六百二十三萬人。”李釗說道。

“竟然過億,朕著實未曾想到,數據準確麼?”應仲良問道。

“陛下,天下一統之後,三國歸一。原本大燧有五千七百萬,周有六千四百萬,樑國四千萬一百萬。加起來有一億六千餘萬人。經過多年戰爭,燧國光士卒精銳就損失三百餘萬,其他兩國也損失了三百餘萬,近四百萬人。其他各國互相進攻,屠戮百姓無數;焚地千里,糧食短缺,餓死無數百姓。還有大量百姓逃離家園,躲入蠻荒之地,所以總損失高達兩千萬。大燧統一之後,安撫百姓,積極救災,也有不少百姓迴歸家鄉,重建家園。但是,人口還沒有回到以前的那個水平。”李釗說道。

“爲什麼沒有回到那時的水平?”應仲良問道。

“大燧統一的日子不長,滿打滿算也就兩年,人口回不到那個時候,也是正常的。等到大統十年後,陛下再統計人口,必然會超過以前的水準。”唐單說道。

“如今是居安平和二年,八年後,也就是居安平和十年的時候,人口能超過統一前麼?”應仲良問道。

“若無大災大難,還是可以的。”李釗說道。

“好,那鼓勵生育,畢竟還有很多地方需要開放。雲代郡還有很多地方需要開發,另外,三蠻開發力度還不夠,要移民過去,深入開發。”應仲良說道。

“臣明白,只是這移民需要調令,我等不敢隨意移去百姓。”李釗說道。

“那就往三蠻移民百萬,雲代移民百萬。至於哪裡出這些移民,你們挑富庶的地方吧!”應仲良說道。

“是。”李釗退下了。

“劉參政,你今年高壽啊?”應仲良問道。

“煩陛下惦念,臣今年六十又八了。”劉俾高興的回答道。

被皇上問年齡,這可是榮耀的事啊!

“劉參政年紀大了,不如回家頤養天年,讓後輩子孫繼承您的位子,也好歷練歷練。”應仲良說道。

“陛下,老臣還能再爲陛下效勞。”劉俾趕緊表示。

“誒,劉參政,朕時常聽敏妃擔心你的身體。朕一想,劉參政你年紀也確實大了,是該好好的休息休息,享受天倫之樂了。更何況,老百姓要是知道朕一直不放你享受,不得罵死朕?”應仲良說道。

“那,那好吧!既然陛下如此體恤老臣,老臣也不能拂了陛下好意。”劉俾只好答應。

“那劉參政選個人,替代你的位子吧!”應仲良說道。

“臣侄劉弦,希望能代替老臣替陛下分憂。”劉俾說道。

“好,那就著劉弦擔任參知政事一職。”應仲良說道。

“臣代劉弦謝陛下。”劉俾說道。

“嗯。朕聽聞海州出了事故,怎麼回事啊?”應仲良問道。

“是這樣的,漆雕家的商船和海外的商船撞一起去了,海外之人要求漆雕家賠償。但是,根據目擊者稱,是海外的商船先碰上漆雕家的商船,海外之人故意誣陷漆雕家,以獲取賠償。”禮部尚書太史長庸說道。

“調查清楚。”應仲良說道。

“那這件事是禮部查,還是我們刑部查?”王安平問道。

“按理說應該是刑部,但是這牽扯到他國,卻是禮部應該做的事。”唐單說道。

“那就禮部主辦,刑部協辦。一定要做到不偏不倚,更不能做出讓大燧丟臉面的事。”應仲良說道。

“是,陛下。”王安平和太史長庸應道。

“朕一直以爲我們生活的地方,是唯一的。後來聽說還有海外,隔著茫茫大海,來往通商,卻是一件奇事。列位可有了解海外者?可說與朕聽聽。”應仲良說道。

“海外之地,傳說中是力大無窮,三頭六臂之人;又有傳聞說他們嗜血食人,十分兇殘。”劉俾說道。

“劉參政此言差矣。其實海外之人與我大燧並無異處,都是一個腦袋,兩隻手,兩條腿。他們也會經商、烹飪、打仗等等。若要說不同,大概只有他們多陰謀詭計,少忠誠之人,個個陰險無比,狡詐多滑。”邵文中說道。

“不對,不對。海外之人多仙人,人人可活百歲,又能飛天入地,行雲踏水。”魏琿說道。

“未得海外實情,卻知朝臣多愚昧。唉~”應仲良搖搖頭。

“陛下,海外之大,我等不可知;海外之風俗,我等亦難知曉。不如派遣幾人去往海外,實地考察一番,也好增長見識。”文貅說道。

“嗯,甚合朕意。瞭解海外之地,也可互相學習,亦可傳播我大燧國威。朕意遣鍾離王應伯元和並肩王應仲明爲正副使,前往海外考察,瞭解當地的情況。隨從者,劉俾劉大人還請麻煩一趟,再加上太學四友:顧德永、譚文澤、餘華寄、談楓四人爲記錄。爭取將海外的風俗人情記載清楚,讓我們也好了解一二。”應仲良說道。

“陛下,臣以爲應當派艦隊護送,以保證兩位王爺和劉大人的安全。”魏鸞說道。

“我們與人交流,瞭解人家風俗,爲何還帶艦隊?別人還以爲我們要去攻打他們,那樣我們怎麼去了解他們?”唐單反對。

“大燧艦隊實力底下,未成建制,不宜出動。不過派一二船隻和五六百戰士還是可以的。”文貅說道。

“艦隊的話,有些小題大做。至於五六百人保護,朕覺得是有必要的。”應仲良說道。

“此事臣等沒有意見。”文貅說道。

“著兵部、工部、戶部建造兩艘大艦,要雄偉,要壯觀,以彰顯我大燧國威。”應仲良說道。

“臣等領旨。”三尚書應道。

“再打造金甲五百,一整套軍儀用品。另外,再準備一些大燧特產,寶物,用以與海外各國交好。”應仲良說道。

“臣等領旨。”三尚書再次應道。

“此次海外使團,一定要拿出我大燧的國威出來,震懾四海,讓我大燧國威,遍佈海外。”應仲良豪言壯志。

“大燧千秋萬代,四海來朝!”文武百官跪在地上齊呼。

第256章,狩獵(一)第179章,鄭穎立威第252章,林佩兒問漆雕殤第155章,誓師大會第132章,綠帽子第121章,代國求屬第248章,林中休息第70章,新年慶典第19章,武興失守第58章,兄弟相聚第205章,逃離離山第257章,狩獵(二)第222章,說動李伯第125章,處罰萬弘第19章,武興失守第58章,兄弟相聚第251章,鄭穎做飯第57章,逃出皇宮第1章,北城涼王府第192章,國師漆雕殤第49章,火燒吳鎮關第130章,南蠻叛亂(二)第51章,登基第163章,將計就計第28章,這樣啊第139章,樑國大亂第76章,改革(一)第169章,奪取盧星城第92章,同意的條件第104章,結盟第119章,比武(二)第241章,壯大皇室第102章,偶感風寒第41章,自取其辱第168章,烏雲關之戰(二)第88章,追擊陳文廣第112章,杞人憂天?第114章,朝議伐西蠻第64章,鄭穎的消息第90章,胡心雨被關小黑屋第190章,樑國事第205章,逃離離山第148章,應不語第24章,人選第250章,太子中毒案第18章,等待第68章,馬賓說也先第108章,鄭穎的意志第52章,生機第42章,決斷第107章,古繼潭之心第16章,削藩與應對第51章,登基第251章,鄭穎做飯第134章,士族的釘子第194章,鄭穎離開帝丘第77章,改革(二)第45章,重逢第27章,樑燧和第20章,要忍第13章,無事,無事第159章,劍峰峽慘敗第240章,區劃與分權第195章,代軍撤離烏雲關第177章,交換人質的人第83章,應天死,叔笙繼位第117章,鄭穎被抓回第179章,鄭穎立威第31章,滅中山國第179章,鄭穎立威第87章,江都淪陷第135章,黃選第246章,回國的方向第71章,萬弘受封第159章,劍峰峽慘敗第138章,嬰齊認師第175章,陽晉之戰(二)第173章,普光兵變第238章,往南第139章,樑國大亂第109章,應仲明來了第38章,政變第133章,不來一發?第177章,交換人質的人第233章,取代趙符的人選第212章,送林佩兒第87章,江都淪陷第173章,普光兵變第97章,交換第151章,作戰規劃(一)第174章,陽晉之戰(一)第166章,應仲明之威第172章,澹臺節的身世第205章,逃離離山第178章,準備第119章,比武(二)第193章,難啃的統萬第171章,關門打狗計劃第26章,武興反擊戰(二)第151章,作戰規劃(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普兰店市| 安徽省| 稻城县| 互助| 武宣县| 藁城市| 闻喜县| 安义县| 焦作市| 淮阳县| 通海县| 尉犁县| 天全县| 即墨市| 龙泉市| 道孚县| 屯门区| 湄潭县| 卢龙县| 武鸣县| 万山特区| 林西县| 治多县| 南城县| 类乌齐县| 武川县| 葫芦岛市| 武山县| 佛学| 芒康县| 贡嘎县| 蚌埠市| 皮山县| 新宁县| 洛浦县| 洪泽县| 肃南| 普定县| 会同县| 安溪县| 长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