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千五百八十二章 挺進

打下的地盤越來越大,如何守成便成了一個現實的問題。

塞北地廣人稀,歷史上大唐帝國也曾經管轄過這樣的地盤,西域,然而唐人卻始終未曾真正掌控過西域,只在西域設置了所謂的安西都護府,所謂的都護府,說白了便是大點的派出所,連駐軍都不算精銳常備軍,就那麼點人馬能管什麼用吶。

爲何自漢唐以後,中原王朝的地盤越來越西域,塞北通通被人家佔去了,國力最強盛的明朝也拿不回來吶。究其原因,國強,民弱,軍隊打的贏人家管什麼用,軍隊來了人家會跑,軍隊走了人家又回來了,手無寸鐵的大明百姓打不過人家的百姓呀。

幾十萬軍隊總不可能長期駐紮在西域,塞北,地盤終究還是要靠百姓去佔領。大明的百姓打不過蒙古人,打不過回回人,連西南部茹毛飲血的野人都打不過,地盤自然便一天天被蠶食,被人屠殺也是理所應當。

馬城便痛定思痛,在這廣袤的塞北,徹底摒棄中原王朝那一套弱民政策,禁甲不禁兵,禁弩不禁弓。只是這樣還不夠,也不禁民間型號的手銃,短銃,讓移民塞北的大明百姓合法的擁有武器。馬城盤算著不如此,過不了幾十年,西伯利亞就得丟啦。

二十二萬大軍不可能長期駐紮在西伯利亞,巨大的補給壓力,就能將整個大明的財政壓垮。日後天下平定了,馬放南山,大軍撤回遼東了,孱弱的塞北明人,又如何抵擋兇悍的哥薩克人,又如何統治野蠻的土著奴隸,用不著幾年就的讓人家殺絕了。

塞北,關外之民合法擁有武器,這是必然,好不容易打出來的地盤,可不能再讓出去了。盧象升等人在塞北設計這一套行政體系,是具備大明特徵的殖民體系,獨樹一幟。以貝加爾湖地區爲例,計劃修建三個大型城市,一東,一南,一北,三個大城互爲犄角,互相策應。

以三座堅城爲中心,城與城之間以道路相連,道路兩側分佈著一個個市集,市集周圍便是一個個大型農場,牧場。每座大城駐軍兩千到三千不等,每個市集分別駐軍,每百里設一個糧臺,用於駐軍,收稅,策應糧草轉運事,主官爲七品文職。

糧臺官下屬地方,每二十里設糧長一名,糧長由大農場主,大牧場主擔任,無品級。這個糧長的職務便是極具大明特色的產物,半官半民,多由地方鄉紳名流擔任。和大明關內的糧長不同,在塞北當糧長有操練民兵,緝拿不法,緊急時有領兵打仗之責。

這個塞北獨創的糧長職位,其實是將地方糧長,與地方巡檢職權合二爲一,手中權力大大增加了。糧長平時負責收稅,收糧,農閒時負責協助地方駐軍操練民兵,打仗時率領民兵上陣助戰。這也不是盧象升瞎琢磨出來的,大明,乃至宋朝時,民間都有大量弓箭社,大明也是有民兵部隊的。

塞北體制,只是將大明敷衍了事的民兵體制,擺到明面上來,把賽北民兵當成正規軍來練。大都督府編寫的條例,農忙時每月一練,農閒時集中操練兩到三個月,集中操練期間每個大明成年男子,練習列隊發銃不得低於一百次,要求拉上戰場就能打仗。

塞北之地,全民皆兵,以後能不能守的住全靠這些邊民了。

崇禎十年,五月末。

凍土解凍,地面變的泥濘起來,塞北邊民在大湖,大河兩岸種下了第一季莊稼,便開始了生平第一次軍事訓練,時間是三個月。一隊隊軍戶,出關謀生的佃戶,破落戶戰戰兢兢,在一個個士兵訓斥下列隊,操練,生平第一回摸到了冰冷的火銃。負責民兵操練的明軍士卒極爲粗暴,將一桿桿老舊手銃塞進一雙雙哆嗦著,滿是老繭的手中。大明百姓玩鋤頭人人都是好手,玩槍還是頭一回,十分生澀,第一天便鬧出了幾起走火傷人事件。

馬城出面安撫了兩個不慎受傷的邊民,回到行營,心中倒還能接受。

這大明的塞北之地,起碼不會鬧成美國西部大發開時的混亂,動輒開槍互射,大明特色的西北大開發,倒還算是井然有序,這和明人的性格有關,也和天朝上國的社會秩序有關。大明百姓,可比那些無法無天的白人守規矩多了,這是大明特色的殖民主義。

瀚海城,寬敞的街道上。

一隊馬車緩緩停在福昌商號門前,長隨,護衛鞍前馬後的忙了一陣,將各種貨物從車上卸下來。馬車厚厚的擋風簾子打開,一胖一瘦兩位華服公子跳下車,手握摺扇東張西望起來。

胖公子握著摺扇,笑道:“密之兄,這瀚海城如何?”

瘦公子將摺扇往手心一拍,耿著脖子道:“定生兄,稍安勿躁,總要親眼見識過了,方知那竊國武夫做了些什麼勾當。”

那胖子定生兄嚇了一跳,慌忙討饒:“密之兄說話小心些,你若如此這般口無遮攔,在下便要逐客啦。”

那瘦公子傲然拱了拱手,倒也知情識趣的閉嘴不言語了,此人便是復社四公子之一的方以智,字密之。這位兄臺在江南上了軍情司的黑名單,仕途渺茫,不遠萬里跑來塞北,倒也不知他是如何想的。

內宅,一間西洋式的高大臥室。

早晚天氣仍有些陰冷,這臥室中生了火,方公子手握摺扇進了長長的走廊,過往僕人紛紛施禮,幾位掌櫃,少爺看過來,便好似看到個傻子,這年月關外之地,這般文弱打扮的書生可不多了。偏偏方以智脾氣臭,別人越是看他象個傻子,他便越是要特立獨行,竟啪的打開摺扇給自己扇風,搖頭晃腦做斯文狀。

一個蒙古女奴端著一盆熱水經過,一擡眼皮看到這位風流少爺,竟神色一呆,僵了。方以智也覺得面孔發燙,摺扇一搖,大咧咧的進房去了,身後,便響起一陣竊竊私語聲,小少爺這個友人別是個傻子把。

第八百三十六章 狂妄第六百三十二章 瘋狗第三十三章 兵禍第四百六十八章 集團衝鋒第十二章 官兵第七百二十五章 遼東王第三百二十章 獻俘第三百三十章 問罪朝鮮第七百八十三章 亂命第五百四十一章 耐心第六百零六章 孤軍深入第二百九十八章 山西之戰第一百六十三章 嘴炮第二百七十三章 歸京第三百七十二章 林中惡鬥第四百九十四章 攻防第一百三十一章 新的商路第三百零四章 死戰第三百九十三章 強襲第八百四十章 圖窮匕現第二百七十章 幽情第二百零四章 歸路第一百四十二章 會林丹汗第一百四十九章 護商第一百一十一章 墜馬第七百二十三章 利益交換第七百九十九章 傷亡第四百七十九章 時機第五百六十四章 崢嶸第二百三十六章 法源於儒第八百二十二章 人品第三百五十四章 擁兵自重第一百六十六章 朝會第一百八十四章 天子一怒第一百三十八章 春華秋實第八百零九章 戰艦第八百六十五章 賭國運第四百零二章 大清洗第二十四章 巡檢第五百三十七章 火力偵察第一百六十七章 密謀第七百七十九章 王城第六百五十一章 變革第一百四十一章 表親第七百九十七章 定國第二百六十七章第二百九十八章 山西之戰第七百九十一章 摘果子第四百零七章 撈取資本第七百二十八章 急智第五百七十一章 山宗第五百一十章 命硬第五百六十五章 擔保第四十一章 關防第一百五十二章 箭如飛蝗第八百五十三章 爛泥第三百五十九章 新軍初戰第五百四十四章 藏龍臥虎第六百三十三章 緊急第三百九十一章 殘酷第二百九十一章 對峙第六百二十九章 戰法第八十七章 家國天下第五百四十三章 集市第一百二十八章 死士第九十一章 關城第三百一十九章 整頓山西第四百六十一章 討伐檄文第二百九十一章 對峙第四百五十三章 保護價第三百五十五章 尋找盟友第五十六章 演兵第五百三十三章 民軍第六百一十一章 虎第七百八十三章 亂命第六百四十一章 追逃第二百七十九章 論兵第七百六十七章 天兵第六百四十章 掃蕩第五百一十五章 大儒第五百一十八章 服軟第二百六十六章 魏國公第七百六十五章 戰局第二百五十三章 圍獵第二百三十五章 黑鍋第四十章 周氏第四十四章 練兵第一百八十七章 強軍第三百三十一章 找茬第四百零三章 治下第二百五十章 東林髒官第二十章 收心第六百五十章 佛法難聞第七百七十九章 王城第四百五十一章 海盜邏輯第四百七十六章 平倭策第五百二十六章 格局第三百一十九章 整頓山西第二百三十六章 法源於儒第七百八十五章 精兵
主站蜘蛛池模板: 敖汉旗| 阿巴嘎旗| 安义县| 榆林市| 伊金霍洛旗| 惠来县| 临湘市| 大田县| 河北省| 芮城县| 锡林浩特市| 清涧县| 普格县| 闸北区| 夏河县| 菏泽市| 水城县| 绥江县| 含山县| 古蔺县| 望都县| 麻栗坡县| 莱芜市| 宝坻区| 淮滨县| 营山县| 台安县| 荣昌县| 赞皇县| 康平县| 泸定县| 穆棱市| 开化县| 衡阳县| 西峡县| 濮阳市| 武城县| 阳新县| 周宁县| 平邑县| 襄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