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長弓

一陣寒暄熱鬧,周雲蔭便揮揮手,將驚心準備的賀禮送上。

這位大明新貴遼東總商會首腦,送出的年禮自是非同一般,一羣衛兵,便擡了一塊巨大的石碑進來,石碑高兩米,以貝加爾湖底撈出來的一塊奇石雕刻而成,上書三個鮮紅的大字,瀚海城。

這塊石碑一擡進來,營中便齊齊叫了一聲好,氣氛熾熱。

馬城心中歡喜便走了過去,細看,背面竟還有一些小字,闡明瞭這瀚海城的來歷。

“驃騎將軍去病率師躬將所獲葷允之士,約輕齎,絕大幕,涉獲單于章渠。以誅北車耆,轉系左大將雙,獲旗鼓,歷度難侯,濟弓盧,獲屯頭王、韓王等三人,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翰海。”

這段文字,便是大名鼎鼎的一段歷史,霍去病大將軍封狼居胥。

登臨瀚海,這個瀚海說的就是貝加爾湖,封狼居胥,代表著中國歷史上最高的軍事成就,漢軍是曾經佔領過貝加爾湖的。統帥部所在的小海城,也是有典故的,新唐書回鶻傳裡,便將貝加爾湖稱作小海,並且明確記載了小海,距長安一萬四千裡。

轟然叫好聲中,鼓樂鞭炮齊鳴,入席。

三百餘位明軍將領,一百多位有頭有臉的新貴商人濟濟一堂,在一座西洋式莊園中飲酒作樂,搖頭晃腦的吟詩作對,氣氛熾熱時不遠處的教堂高高聳立,卻被明軍當成了控制全城的制高點,將高大的教堂改成了望樓佈置了警戒,俘虜營中,刺骨寒意中俄軍俘虜蜷縮成一團,瑟瑟發抖。

推杯換盞,馬城不免多喝了幾杯酒,子時整,外頭突然響起陣陣銃聲,便如同突然爆發了激戰。營中,大明將領,商人們卻仍是把酒言歡,也早適應了明軍動不動就朝天鳴槍的鳴槍禮,這全完是跋扈遼軍的做派,這要是擱在崇禎初年,妥妥的跋扈驕縱。

時至今日,這鳴槍禮卻已經形成了定製。

每逢重大節日,大敏,甚至婚喪嫁娶都要鳴槍,代表著大明以文制武時代的結束。過了子時,陣陣銃聲平靜了下來,一張巨大的地圖掛了起來,那巨大的西伯利亞地圖上墨跡未乾還是新鮮的。爲了繪製這張巨大的地圖,可是動用了百名兵學門生日夜繪製,終於在除夕之前趕製了出來。

巨大的遠東地圖攤開,馬城醉眼朦朧之間,心中暢快。

將領,商人們指指點點,打下的地盤很打,倒地有多大吶,方圓萬里總是右的。談笑聲中,馬城卻是心知肚明的,整個西伯利亞面積一千兩百萬平方公里,都打下來,面積相當於一個大明,加上所有的海外土地還多,都打下來也得兩三年。

打贏了西伯利亞之戰,明軍下一個目標是哪吶,分兵四出。

向西盡取西伯利亞之地,兵臨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高加索地區,遙望歐洲。關內,以各省標營新軍爲主力,進攻準葛爾汗國,剿滅了準葛爾汗國便大軍南下,攻佔葉爾羌汗國,盡取其地,集結兵力進入臧區,與李定國的忠貞營南北對進,夾攻盤踞西藏的亦力把裡汗國。

區區幾個蒙古殘部建立的中亞汗國,能抵擋大明四五十萬常備軍麼,那必然是兵鋒所指,宵小授首。馬城正想到眉飛色舞時,手舞足蹈,便一陣天旋地轉轟然倒下,左右親兵慌忙將大都督架起來,送回內宅好生服侍著,外頭此時燃放起絢爛的焰火。

半月後,小海城。

粗獷的歐洲式風格莊園中,馬城披著一件大氅坐在壁爐旁,處置軍務,下首,薩沙上校與十來個俄軍將領垂首肅立,不敢吭聲,十多個遠東軍團的高級將領,換下了俄軍的藍色軍服,換上了明軍的棉甲,外套一件火紅的袍服,不倫不類顯得十分滑稽。

馬城放下手中軍務,擡起頭便啞然失笑,這些俄軍將領穿上明軍軍服,維和感十足,興許看久了就順眼了。薩沙上校的遠東軍團已然組建完成,軍官留用了一些經驗豐富的僱傭兵,全部由三百名遼軍老兵擔任,除此之外,從上到下,這是一支徹徹底底由底層俄人組成的新軍。

五千步騎擁有少量野戰輕炮,全軍沒有一個貴族。

對於這支俄人新軍的戰鬥力,馬城十分期待,這支由遼軍老兵直接指揮的俄軍,戰鬥力應是不弱的。這個薩沙上校也很識趣,將自己的位置擺的很正,乖乖將指揮權交了出來,這支軍隊的中下級軍官全是遼兵,參謀長是羅鴻,秀才出身,開原兵學培養出的新式將領。

安撫,閒談,勸勉一番,薩沙上校乖乖受教,很清楚他的職責所在,彈壓不服管教的俄兵,打回歐洲去搞風搞雨,聯絡協調盡力將俄羅斯南部農奴們反動起來。

馬城眼中,竟從此人身上看到了洪承疇的影子。

這個人與洪承疇是一類人,談不上亂世梟雄,都屬於雙重人格的聰明人,用一句話來形容,便屬於識時務的俊傑。打順風仗,這類人可以忠勇無雙,形勢不妙也是可以投降的,說白了就是怕死的聰明人,野心家。安撫一番,等到天氣轉暖這支軍團,便要越過烏拉爾山脈,進入俄國南方了。

打發走了俄軍將領,便又名人將周雲蔭找來,面授機宜。

佔了這麼大一塊地盤,怎麼辦吶,遼東可沒有這麼多的官員,來管轄這上千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江南,江北兩省的衙門裡還嚴重缺編,一個官員當兩個用,天天忙的天昏地暗,哪有官員來管理西伯利亞。這樣大的地盤上,奴隸制,蓋農場,畜牧場是必然之事。

涉及到大宗土地交易,人口買賣,這些事情得周雲蔭和商會去做,遠東俄人約二十萬,放下武器就是農民牧民,耕地放牧都是把好手,韃靼土著約三十萬,世世代代養馬放牧,這些事情雖說見不得光,可也是人人心知肚明的,卻也不好滿世界宣揚。

傳到關內,免不了又被舊派人士噴口水,天朝上國,萬邦來朝,怎麼能凌虐弱小吶。這類事情馬城,連同遼東上下早做的很順手了,既成事實,悶聲發財,犯不著滿世界去宣揚。

第一百一十章 寶貝第三百九十三章 強襲第一百五十一章 草原大戰第二百零八章 走私第七百六十七章 天兵第六百九十三章 南兵第三百四十五章 名垂青史第七百四十三章 奔襲第四百八十六章 戰亂時代第六百八十一章 收復第七百二十七章 規制第八百八十二章 隱蔽接敵第一百八十三章 論賦稅第一百四十四章 親明派第六百二十六章 泥潭第二百六十七章 大明勳貴第五百五十二章 拉鋸第三百一十六章 瓜分盛宴第七百零二章 草莽第五百九十章 困獸第三百七十五章 幸運第八百三十三章 所謂清高第八十九章 廣順關大戰第八十二章 突圍第八百二十九章 新政第一章 穿越世家第二百三十一章 同僚第三百二十三章 深宮第六百五十五章 逃卒第七百六十九章 佈局江南第八百一十章 七殺第三百六十五章 長城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人財第五百零四章 固守第八百一十九章 德行第五百八十六章 錦繡第四百五十八章 徵緬第三百七十六章 烽火佳人第四百零八章 炮術第六百七十五章 標營第七百一十七章 野性第三百九十章 投誠第四百二十一章 宣傳第四百二十四章 暗殺第二百二十章 韜略第一百零六章 紈絝第六百二十三章 鳥船第六百七十二章 反攻第六百八十七章 興安嶺第四百九十七章 海戰第四百九十章 山谷藏兵第一百二十六章 危局第二百九十八章 山西之戰第一百八十七章 強軍第三百五十三章 狗咬狗第八百八十六章 散兵第四百七十九章 時機第三百三十八章 攻訐第二百六十四章 翻案第三百六十七章 斷後路第二百七十七章 人才井噴第七百四十六章 地道第七百九十四章 奇功第四十六章 精兵第七百九十一章 摘果子第四百七十七章 大義凜然第二百四十八章 留質第五百四十二章 城市戰第五百五十一章 一日三驚第四百六十四章 騎兵甲第五百章 大勝第八百零八章 棄軍第八百四十五章 村寨第七百一十二章 冒險精神第三百二十六章 與民爭利第一百四十五章 探礦第八百一十章 七殺第二章 馬府第七百三十章 鵪鶉第五百三十七章 火力偵察第二百零一章 奇襲遼陽第四百五十章 奴隸第三百零三章 來戰第七百六十七章 天兵第一百七十九章 莫問前程第二百二十章 韜略第八百五十一章 大都督第五百二十九章 勇氣第一千五百七十五章 長弓第四百七十五章 臉皮第六百六十七章 輔兵第六百九十四章 制衡第六百一十二章 甲兵第五百零一章 馬六甲大捷第四百五十九章 購買馬六甲第二百二十九章 民心思定第一百一十五章 其勢已成第二百七十九章 論兵第三百九十章 投誠第四百九十七章 海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瑞丽市| 梁山县| 静乐县| 腾冲县| 大同县| 界首市| 炎陵县| 扬州市| 邢台市| 滦平县| 庆安县| 五常市| 兴城市| 寿阳县| 庄河市| 东乡| 伊宁市| 华亭县| 乡城县| 长兴县| 东乌| 盐池县| 冕宁县| 保康县| 阿合奇县| 九龙坡区| 密云县| 台江县| 绥棱县| 彭山县| 九江县| 纳雍县| 高雄县| 惠安县| 乐至县| 乌审旗| 玉林市| 天镇县| 鸡西市| 永福县| 彭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