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章 雜病 (1)

空調綜合徵

由於空調居室的低溫環境能刺激機體,引起皮膚汗腺和皮脂腺收縮,腺管口閉塞,血液流動不暢,並使神經調節紊亂,產生一系列的證候。

【方名與主治】藿樸四逆散,主治空調綜合徵。

【組成與用法】藿香、厚樸、柴胡各12克,白芍、枳實、甘草各10克。諸藥混合,加水煎成湯劑。每日1劑,水煎,分2次溫服。

【辨證加減】寒甚者加桂枝;溼重者加蒼朮、荷葉;納呆者加麥芽、佛手;噁心者加姜半夏、竹茹;風寒重者加紫蘇葉、佩蘭。

【方解】空調綜合徵系現代環境下的新病,其臨牀表現似虛而實實。由於病人每天置身在空調環境中,出現頭重身困,神疲乏力,低熱畏風,胸悶無汗,噁心欲吐,腹滿納呆,大便不暢,小便淡黃,舌淡紅苔薄白或白膩,脈濡或滑等癥狀。中醫認爲由於夏天氣候炎熱,人體腠理開泄,若長時間處於空調環境中,調攝失宜,易致風寒溼邪乘虛而入,以致衛陽被鬱,中焦氣機不暢,運化失司,而出現上述一系列癥狀。治宜解表散寒,疏滯化溼。本方中藿香爲化溼和中,解暑發表之品;厚樸具燥溼除滿,行氣降逆之功;柴胡一藥,具有輕清升散,又能疏泄的特點,既能透表退熱,疏肝解鬱,又可升舉陽氣,故既可用於實證,又可用於虛證;白芍能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肝陽;枳實功在破氣消積,瀉痰除痞;甘草有瀉火解毒,緩和藥性之效。諸藥配伍,具有疏理透達,芳香化溼的作用。

【注意事項】服藥期間宜飲食清淡,暫離空調環境。

【療效】35例病人經3~5天治療,均獲痊癒。(處方來源:寧波市第一醫院王明如)

低血壓綜合徵

由於生理或病理原因造成收縮期血壓低於100毫米汞柱,舒張期血壓低於60毫米汞柱,臨牀表現爲起立時眼黑、頭暈、目眩;活動時心慌氣短,不耐勞累。時時想睡、記憶力減退、多夢、頭痛等稱爲低血壓綜合徵。

【方名與主治】大補升壓湯,主治低血壓綜合徵。

【組成與用法】黨蔘、熟地黃、枸杞子、山茱萸各20克,黃精、生黃芪各30克,生甘草10~15克,當歸15克,懷山藥25克,升麻6克。上藥混合加水用文火煎3次。每日1劑,空腹溫服,6劑爲1個療程,常用1~3個療程。

【辨證加減】偏陽虛者加桂枝10克,附子6克,淫羊藿15克;白帶量多者加芡實15克,海螵蛸12克;平素納呆便溏者加用補中益氣之品。

【方解】低血壓綜合徵屬中醫眩暈之範疇。患者以年輕人爲多,他們或素稟虛弱,或早婚多育,房勞過度;或產後失養,過度勞作;或多次人流,以致腎元虧乏,精血不足,精不化氣,清陽不升,髓海不足,腦竅失養。治當大補精氣,使精充氣足,清陽上達,腦海得養,則諸癥改善。本方由升壓湯合大補元煎加味化裁而來,其中大補元煎加黃精大補腎中精血,精充則氣足,精足髓生;黨蔘、生黃芪配升麻補氣升提,使清陽氣腦竅。如是則精氣旺盛,髓海得養,諸癥悉除。生甘草一味在方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且用量宜重。現代藥理研究證明大量久服甘草有升高血壓之用,故甘草爲治療低血壓綜合徵之必備要藥。全方用藥精當,加減得宜,故取效甚捷。

【注意事項】治療前後定期測量血壓,以便對比。方中甘草必須生用。

【療效】臨牀治療66例,顯效58例,有效8例。(處方來源:福建上杭丘萬興)

鏈黴素毒性反應

鏈黴素的毒性反應主要爲損害聽覺神經導致聽力障礙、眩暈、腎功能障礙等,老人更易出現這種反應,妊娠時儘可能避免使用鏈黴素,因爲可能造成胎兒內耳損害。

【方名與主治】清竅湯,主治鏈黴素毒性反應。

【組成與用法】枸杞子、山茱萸、川續斷、女貞子、制白朮、懷山藥各15克,明天麻、廣陳皮各10克,杭白芍12克,甘草8克。常爲單用本方即可,亦可隨證加減。自確定爲鏈黴素毒性反應後即開始服藥,每日1劑,水煎,早、晚分服,直到癥狀全消後停服。

【方解】鏈黴素是抗結核病治療的首選藥物,因此鏈黴素毒性反應在臨牀上也較常見,不但影響治療,甚至帶來不良後果。此證表現爲眩暈、頭痛、頭昏、口脣及面部麻木,耳鳴、聽力減退等,與中醫腦、腎、脾等臟腑有關,故根據中醫理論,腎主骨,生髓,通於腦,開竅於耳和脾主運化,主肌肉,開竅於口,其華在脣等理論,制定出清竅湯。本方重在補腎健脾。方中枸杞子、山茱萸、續斷、女貞子有補腎功效;白朮、懷山藥、陳皮、甘草有補中健脾功效,並根據腎虛不能滋養肝木則肝陽不足,易導致肝陽上亢和虛風內動的理論,方中用白芍、天麻斂陰潛陽,平肝息風。全方組成有補腎健脾、平肝潛陽之功效。

【注意事項】本方平和無毒,在服用過程中未發現有任何不良反應,且對肺結核治療具有良好輔助作用。一般情況下,不必停用鏈黴素,但對於嚴重反應和服藥3~6劑無好轉者應停用鏈黴素,以免中毒加重,引起永久性耳聾。

【療效】臨牀治療15例,其中10例治癒,3例有效,2例無效。(處方來源:安徽省石臺縣七都中心衛生院焦金髮)

失聲

因器質性或情感性障礙造成的不能發聲。

【方名與主治】溫肺複音湯,主治失聲。

【組成與用法】南沙蔘、黃芪各20克,細辛5克,乾薑、當歸、百合、杏仁、桔梗各10克,炙甘草3克。每日1劑,水煎,分2次口服。

【辨證加減】寒甚重用乾薑,加桂枝;咳嗽加款冬花、紫菀;肺有鬱熱加地骨皮、黃芩;自汗甚加五味子;兼惡風寒少佐防風、生薑。

【方解】失聲,《內經》稱爲“喑”或“無音”,以說話時聲音嘶啞,甚或不能出聲爲其特徵。其病位在喉嚨及聲道,而爲肺所主,病機在於咽喉之會厭開闔失常,聲道不利。因失聲爲肺中虛寒之徵,故採用溫肺之法治之。方用南沙蔘、黃芪補肺氣;細辛、乾薑溫肺陽;當歸、百合溫潤肺體;杏仁、桔梗一降一升,使肺得清肅;炙甘草調和諸藥,配伍細辛、乾薑而辛甘化陽。諸藥共用,共奏溫肺益氣,溫潤復聲之效。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忌用寒涼之品。

【療效】臨牀驗證治療33例,治癒28例,有效5例。(處方來源:四川省梓潼縣人民醫院魏陸峻)

特發性水腫

特發性水腫又稱“水瀦留性肥胖癥”“單純性水鈉瀦留癥”“週期性水腫”等,是因內分泌、血管、神經等諸多系統失調而導致的一種水鹽代謝紊亂綜合徵。本病多見於20~50歲生育期伴肥胖的婦女,以水腫與月經週期及體重增加密切相關爲主要臨牀特徵。本病預後良好。特發性水腫屬中醫的“水腫”範疇。

【方名與主治】加味苓桂術甘湯,主治特發性水腫。

【組成與用法】連皮茯苓20克,桂枝、漂白朮、冬瓜皮、漢防己、澤瀉各10克,粉甘草5克。上藥加水煎成湯劑,過濾,待溫後分上、下午2次口服,每日1劑,直至腫消病癒。

【辨證加減】氣虛者加黃芪、黨蔘各10克;五心煩熱者加地骨皮10克;頭面水腫偏重者,加紫蘇葉7克;下肢腫甚者,加車前子、大腹皮各10克。

【方解】特發性水腫,屬中醫水腫、水氣、浮腫之範疇。《醫方類聚》雲:“夫水氣之爲疾,皆因脾臟虛憊,土不制水。水屬腎所主,土弱則水妄行,泛溢於四肢,始則注於皮膚,久則傷及五臟。”中焦陽虛,脾失運化,是水腫的主要成因。《濟生方》雲:“治療之法,先實脾土,脾實則舍水,土得其政,面色純黃,江河通流,腎水行矣,腫滿自消。”故用加味苓桂術甘湯,意在健脾利溼,化氣行水。方中連皮茯苓爲君,健脾利溼,配桂枝一利一溫,化氣行水;白朮健脾燥溼,助脾運化;甘草益氣和中;防己、澤瀉、冬瓜皮滲利小便,淨腑暢通,水溼去矣。諸藥配合,健脾利溼,平治權衡,故取良效。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採用低鹽飲食。

【療效】臨牀驗證12例患者,經治療後痊癒8例,好轉3例,有效1例。(處方來源:湖南省安化縣中醫院陳尚書)

藥物性溶血

藥物性溶血是指服用氧化劑藥物引起的溶血和紅細胞凝聚等反應導致的急性溶血性貧血。本病以反覆發作的貧血、溶血爲主要臨牀表現,任何年齡及季節均可發病。本病中醫按“黃疸”辨證。

【方名與主治】四生汁,主治藥物性溶血。

【組成與用法】生地錦草2份,生墨旱蓮、生車前草、生荷葉各1份。將上述4味生藥洗淨後搗爛用紗布包好,手擠取其汁,每10毫升藥汁中加冰糖1克,待用。2歲以下每次服10毫升;2歲以上小兒每次服30~60毫升;成人每次服120毫升,每天服6次,每4小時服1次。

【方解】藥物性溶血皆因服用有關藥物,如磺胺類、安乃近等所引起的全身溶血性改變,表現爲肉眼血尿,血紅蛋白尿,黏膜下出血,進行性貧血等,治宜涼血止血,養陰生津。四生汁中生地錦草性味辛平。該藥又名血見愁,具有較好的止血作用,亦有清熱解毒之功;生荷葉善治吐血衄血,崩漏便血,產後血暈等各種出血證;車前草利血通淋,善治小便不通,尿血;生墨旱蓮藥性寒涼,爲養陰益腎,涼血止血之佳品。四味合用,具有養陰活血,涼血止血的作用,使血止而瘀血除,補血又不膩滯,用來治尿血療效甚好。

【注意事項】治療期間查血紅蛋白在6克以下者,需配合輸血;發熱及其他癥狀則行對癥處理,同時積極尋找致病藥物並停止應用。

【典型病例】馮某,男,40歲。4天前因患血吸蟲病而住院,口服六氯對二甲苯(血防846)片,於今天早上出現血尿,尿常規檢查結果顯示尿蛋白陽性,面色蒼白,神疲乏力,血紅蛋白6克,血壓22/14kPa。用四生汁治之,按上述方法服用,第2天,尿色轉淡,第3天,尿蛋白轉陰。在續服四生汁的同時,輸全血800毫升,第5天貧血癥狀消失,後以健脾益氣補血之品調理而獲愈。(處方來源:浙江杭州龍錦瑯)

貝赫切特(白塞)病

貝赫切特病,中醫稱爲狐惑病。是一種以口腔潰瘍,外陰潰瘍、眼炎及皮膚損害爲主要臨牀特徵的慢性疾病。病變不僅侵犯眼、口及**,而且可使全身多個系統受累的血管炎性疾病,病因尚不十分明確。有人認爲本病可能是某些因素(其中包括病毒)所誘發的一種自身免疫病。

方一

【方名與主治】椒梅附桂連理湯主治貝赫切特病,亦稱“狐惑病”。

【組成與用法】花椒、乾薑、川黃連各5克,烏梅、白朮、附子(先煎半小時)各10克,黨蔘30克,肉桂粉(沖服)3克。上藥加水煎成湯劑。每日1劑,分2次溫服。

第45章 皮膚科 (2)第4章 雜病 (4)第15章 內科 (10)第7章 內科 (2)第47章 皮膚科 (4)第32章 男科 (1)第44章 皮膚科 (1)第39章 婦產科 (5)第40章 婦產科 (6)第16章 內科 (11)第3章 雜病 (3)第16章 內科 (11)第21章 內科 (16)第31章 骨傷科 (4)第19章 內科 (14)第28章 骨傷科 (1)第18章 內科 (13)第22章 外科 (1)第33章 男科 (2)第11章 內科 (6)第45章 皮膚科 (2)第11章 內科 (6)第28章 骨傷科 (1)第10章 內科 (5)第23章 外科 (2)第48章 皮膚科 (5)第29章 骨傷科 (2)第49章 五官科 (1)第10章 內科 (5)第36章 婦產科 (2)第3章 雜病 (3)第12章 內科 (7)第35章 婦產科 (1)第24章 外科 (3)第21章 內科 (16)第10章 內科 (5)第8章 內科 (3)第47章 皮膚科 (4)第5章 雜病 (5)第45章 皮膚科 (2)第41章 兒科 (1)第23章 外科 (2)第10章 內科 (5)第36章 婦產科 (2)第50章 五官科 (2)第35章 婦產科 (1)第1章 雜病 (1)第23章 外科 (2)第9章 內科 (4)第41章 兒科 (1)第36章 婦產科 (2)第4章 雜病 (4)第23章 外科 (2)第47章 皮膚科 (4)第8章 內科 (3)第31章 骨傷科 (4)第15章 內科 (10)第41章 兒科 (1)第10章 內科 (5)第43章 兒科 (3)第50章 五官科 (2)第30章 骨傷科 (3)第9章 內科 (4)第4章 雜病 (4)第23章 外科 (2)第27章 外科 (6)第37章 婦產科 (3)第42章 兒科 (2)第35章 婦產科 (1)第35章 婦產科 (1)第40章 婦產科 (6)第6章 內科 (1)第1章 雜病 (1)第30章 骨傷科 (3)第41章 兒科 (1)第45章 皮膚科 (2)第7章 內科 (2)第11章 內科 (6)第4章 雜病 (4)第49章 五官科 (1)第7章 內科 (2)第44章 皮膚科 (1)第19章 內科 (14)第25章 外科 (4)第28章 骨傷科 (1)第9章 內科 (4)第46章 皮膚科 (3)第6章 內科 (1)第7章 內科 (2)第34章 男科 (3)第32章 男科 (1)第32章 男科 (1)第25章 外科 (4)第51章 五官科 (3)第48章 皮膚科 (5)第45章 皮膚科 (2)第37章 婦產科 (3)第30章 骨傷科 (3)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神县| 从化市| 石台县| 黑河市| 建湖县| 合阳县| 临夏市| 和田县| 镇沅| 新源县| 新乐市| 石河子市| 重庆市| 汕头市| 长汀县| 黑龙江省| 磐石市| 宁晋县| 北川| 宝鸡市| 监利县| 焉耆| 都安| 五河县| 文化| 曲阜市| 西盟| 土默特左旗| 郯城县| 克什克腾旗| 永修县| 萨嘎县| 阿荣旗| 胶州市| 华宁县| 唐海县| 元江| 甘孜| 报价| 叶城县| 宣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