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梁”詩人沈炯先生作了一首《十二屬詩》,全詩共12句,每句僅5個字,都以動物名開頭,概括了這12種生肖動物最大的特點,惟妙惟肖,令人回味無窮。其中寫“羊”的詩句是:羊負始春栽。據學者考究,詩中“羊負”可能是指“羊負來”,蒼耳的別名,然而蒼耳一般是在每年中秋節前後進行播種育苗的。其實,“羊負”是什麼植物不重要,我們知道“羊負”是在春天開始種植的已經足夠。
大年初三又稱“赤狗日”,“赤狗”在粵語中與“赤口”諧音。傳說年初三這天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廣州人通常不外出拜年。現在人們對這個習俗已經淡化了許多。
陳悅和周詠約好了年初四上午到陳家。快到約定的時間,陳悅來到周家巷的巷口接周詠。
巷口處,有四個穿得花枝招展的小女孩在“跳橡筋繩”,她們邊跳邊唱,孩童天真爛漫的天性盡情釋放,一個小男孩坐在臺階上用雙手託著腮幫看著她們跳。廣州方言“跳橡筋繩”,外省人叫做“跳橡皮筋”,是經典的兒童遊戲之一,上個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間極爲流行,尤其是深得女孩子喜愛,進入21世紀後,隨著經濟發展和娛樂方式的增多,“跳橡筋繩”這種遊戲逐漸淡出了孩子們的視線。
兩個小女孩繃著橡筋繩,另兩個錯開各在橡筋繩的一邊跳著。四個小女孩一會用廣州話唱道:“董存瑞,十八歲,爲國犧牲炸堡壘,炸到堡壘咯咯脆,全國人民流眼淚。”一會又用普通話唱道:“馬蘭花,馬蘭花,風吹雨打都不怕,勤勞的人們在說話,請你馬上就開花。”兩個小女孩的秀腿在橡筋繩上勾來翻去,連同那童音嫋嫋,引得等人的陳悅看得發了一會兒呆。
周詠到了,她穿著一件白襯衫加一件黃色的毛衣,外套一件淺藍色的束腰短風衣,藍色的牛仔裙,一雙乾乾淨淨的白波鞋,整個人柔和美麗,楚楚可人。陳悅見到不禁一陣暈眩,他還剩餘的半分清醒促使他馬上接過了周詠手上的禮物,並拉住了她的手,十指相繞。陳悅雖然沒有表達出內心的讚美,但是周詠從他的眼神和行爲已經完全讀到了。
與周詠單獨相處的時間多了,陳悅看到周詠被贊漂亮時內心雖然也會開心,但更多的是不以爲然,與趙容被贊有才時反應平淡一樣,也正如何翰中小學時被老師批評多了滿不在乎一樣。這點陳悅深有體會,他大一、大二時被表揚得多了,後來及工作後再被表揚時也覺平常了。陳悅還看出了周詠當時與何翰開玩笑的那句話是發自內心的,其實她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她的“藝”:茶藝和廚藝,她總是希望能給喜歡的人把盞沖茶和製作美食。漸漸陳悅很少在周詠面前贊她美,只是用眼神和微笑來表達。
不一會,陳悅實在忍不住了:“周詠,你太美了!”
周詠嫣然一笑,顧左右而言他:“這四個小女孩真可愛!”
陳悅努了努嘴,笑著說:“這個大男孩和那個小男孩也很可愛。”
周詠打趣道:“你說對了一半,是那個‘僆仔’也很可愛。”
僆,在古籍中表達雛雞、小雞。“僆仔”一詞在粵語中很常用,意爲小男孩,也有長輩如此稱呼後輩,以示親暱。
陳悅被逗笑了,霎時他想到了最重要的事,迫不急待地問道:“周詠,我們的事你家人同意了嗎?”
周詠笑著說:“你別急嘛,等會再慢慢地告訴你。”她不想家人的意見影響到陳悅的情緒,想自己拜會陳母時,陳悅依然是高高興興的。
正月還是寒冬,周詠的到來,給陳家帶來了春風。時隔一年,陳媽媽和陳迪再次見到美麗秀氣、溫婉可人、青春陽光的周詠時,開心洋溢於臉上、甜蜜盪漾於心中,給予了周詠“女皇”般的接待,就差鋪紅地毯和鳴禮炮了。在此不細表。
吃飯時,陳媽媽奇思妙想:“小周啊,我們住周家巷,說明我們陳悅和你很有緣份啊!”
大家都開心地笑了。
飯後,周詠爭取洗碗,陳家的人哪裡捨得。見陳媽媽和陳迪在收拾碗筷,周詠小聲地對陳悅說:“大哥,我們出去走走吧。”
陳悅點點頭:“好!想去哪裡?”
周詠客隨主便:“我聽你的。這裡是你的地頭,你決定。”
陳悅想了一下,說:“今年是羊年,你有興趣去越秀公園看‘五羊石像’嗎?”
周詠粲然一笑:“好啊!”
陳悅高興道:“那我們去沾一沾‘羊致清和’、‘三羊(陽)開泰’的喜氣,祝福我們和家人吉祥如意。”
彷彿是抗戰時期要護送周詠這位重要人物穿越日軍封鎖線一樣,陳悅在答應母親的囑咐要絕對保障周詠的安全後,兩人離開了陳家。
周家巷離越秀公園的南門和西門(也叫大北門)都很近,從西門到“五羊石像”近得多,從南門去不但遠還要爬“百步梯”,更爲辛苦。陳悅徵詢周詠意見走哪個門進越秀公園時,兩人靈犀相通一致地選擇了南門,正所謂熱戀中的男女不會嫌路遠。於是,陳悅便帶著周詠向越秀公園的南門走去。
越秀公園是廣州市一個綜合性公園,20世紀20年代,中國近代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提議建設,1927年始建。另一說法,最早提議修建越秀公園是20世紀初的廣東都督陳炯明先生。公園所在地越秀山爲白雲山的餘脈,最高峰海拔70多米,歷史上又稱粵秀山、越王山、觀音山,有“皇家園林”之稱,是廣州傳統城市中軸線的起點和標誌,與廣州的歷史文化有著密切的關係。越秀公園由七座山崗和三個人工湖組成,是國家重點公園、中國百家名園之一。老廣州較少稱它爲公園,而是直接叫“越秀山”或“觀音山”。
偉人毛**、劉少奇**、周恩來總理、朱德元帥和葉劍英元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經多次來到越秀公園視察觀光。其中,毛**曾七次在越秀山游泳場游泳,朱德總司令曾專門爲越秀公園賦詩。
越秀公園接待過尼克松先生、西哈努克先生、金日成先生等20多個外國元首,還有衆多國外友好團體前來遊覽。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松先生訪問中國,實現了中美關係解凍。1976年2月28日,已經卸任的尼克松先生和夫人一行訪問廣州,29日參觀了越秀公園。柬埔寨的西哈努克親王對廣州有著特別深厚的感情,自1956年2月13日從越南乘專機抵穗起,到1991年6月21日止,先後來廣州參觀訪問、休息和路過29次,他也參觀過越秀公園。
越秀公園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沉澱,自元代起,歷次“羊城八景”評選,越秀山的景點均有入選。園內不僅有鎮海樓、明代城牆、中山紀念碑等衆多文物,還有越秀山水塔、越秀山體育場、廣東廣播電視塔等各個歷史時期的代表性構築物,更有廣州的標誌——五羊石像。越秀公園以其典型的嶺南文化內涵和園林特色,成爲鑲嵌於廣州這座繁華大都市中的璀璨明珠。
像其它公園一樣,越秀公園也有多個門。從南門或西門進的話,陳悅太熟悉了,閉著眼睛都能走。一進入南門,便是“百步梯”。“百步梯”由498級石階砌成,直達越秀山最南端的主峰越井崗上的中山紀念碑,是中山紀念堂與中山紀念碑連接的通道,“百步梯”將兩者聯成一體,氣勢雄偉。廣州人認爲,從“百步梯”俯腰登上,意在對中山先生表達崇敬之情。在半個多世紀的歲月更迭中,在廣州人的心目中“百步梯”已不再是單純的登山通道了,它成爲了越秀公園的一個景點,甚至在人們的口頭表述中用“百步梯”來代替南門。
陳悅和周詠沿“百步梯”拾階而上。兩人拉著手,慢慢地走著,不時停下來避讓一會下山的人羣。很快,他們到達了“孫先生讀書治事處”紀念碑景點,此處原是孫中山先生和宋慶齡女士居住過的粵秀樓舊址。1921年,中山先生在廣州就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總統府所在地就是現中山紀念堂的位置。1922年6月16日,陳炯明先生背叛中山先生,發動武裝叛亂,炮轟總統府和粵秀樓,粵秀樓被夷爲廢墟。時任總統府衛隊營長的葉挺將軍曾從這裡掩護避入總統府的孫夫人突圍脫險。1930年6月16日,中山紀念堂建築管理委員會在粵秀樓舊址建立此碑。碑正面刻有“孫先生讀書治事處”八個金色大字,碑背面刻有《抗逆衛士題名碑記》,記載當年總統府62名英勇的衛士與叛軍浴血奮戰的歷史。
國父孫中山先生厥功至偉,我們很熟悉。相對來說,我們對陳炯明先生的瞭解可能會少些。作家葉曙明先生著有《廣州往事》一書,書中《惟功惟罪,自有公論付千秋——陳炯明與孫中山》一節有講:陳炯明是一個極具爭議性的人物,……,致力把廣東建設爲全國的“模範省”,各項政績有目共睹。……1922年6月16日,粵軍在廣州發動兵變,驅逐孫中山。國民黨的官史,描寫粵軍如何瘋狂進攻,警衛營如何殊死抵抗,一場激戰之後,總統府卒被粵軍付之一炬。但粵軍卻堅不承認,聲稱他們當時只是“發土炮三響嚇之”。總統府被毀,是因爲第二天孫中山從軍艦上發炮轟擊廣州市區,炮火擊中總統府所致。……然則這又是一宗可以爭論百年的公案。對此,葉先生指出這是孫中山與陳炯明因政治理想不同造成的。我極爲認同!他們都是那個時代偉大的人物,都值得我們敬仰!
陳悅讀高中時,曾聽一位鄰居老人家稱褒過陳炯明先生,當時他覺得很驚訝也不太理解,便問母親:爲什麼許爺爺說的與老師講的不同?母親笑道:我對這段歷史也只有課本上的知識。兼聽則明,許爺爺有不同於課本的講法,值得我們思考。如果你對這個問題有興趣的話,等你以後找到更多的資料時再探究吧。
遊人多,兩人只作短暫的停留便繼續沿“百步梯”上躡。周詠開始給陳悅講述年初二家人的態度,自己和姑姑的關係……
周詠家人的反對,陳悅既有心理準備,又有很大的錯愕。他出乎意料的是,壓力竟然來自周詠的姑姑而非父親。陳悅感觸、感喟,失意、失落,但不墮信心不失希望,對周詠熾烈的癡愛無形中給予了他克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在周詠講述故事的過程中,陳悅只是做一個聆聽者,偶爾告訴周詠他愛她。周詠的故事講完,陳悅知道這一切源於自己,內心的愛憐和歉疚交加:“周詠,我還沒有帶給你任何幸福,已經給你帶來足夠的麻煩。真是罪過,請你原諒!”
周詠微笑地說:“我爸告訴我的,佛家說:無債不來,無緣不聚。或許是我前世欠了你的吧,今生要來還你的債,而我又不懂得做‘老賴’。又或許是緣份,命運的安排。”
“我真是太幸福了!”陳悅的心中既甜蜜又感動,也想到了自己快要登上開往他國的列車時被命運拽了下來,“我也想起了佛祖釋迦牟尼講過的一句話:若無相欠,怎會相見。希望前世是我欠你的。”
周詠盈盈欲笑。
兩人來到“佛山”石牌坊旁時,遊人如鯽。這座矗立在林木廕庇之中的石牌坊始建於清道光六年(1826年),於清光緒三年(1877年)重修,爲四柱三間一樓的花崗石結構,高約3.5米、寬3.36米。牌坊南北兩面的坊額上均刻有楷書“佛山”二字。坊額上有小巧的石雕廡殿頂,鰲魚寶珠鑲於脊頂,八塊飾有翔鳳卷草紋的抱鼓石夾護著柱腳。古時,越秀山的越井崗上有一間萬善寺。明朝永樂年間,都指揮花英先生來到萬善寺拜佛,感到寺廟太小,又在山林之中,一般人不易注意到,於是將此寺擴建,並改名爲觀音閣,“佛山”牌坊是觀音閣的山門牌坊。據傳,觀音菩薩有時早晨會在觀音閣的上空顯靈,因而很多人慕名到觀音山燒香拜佛,而且都趕早,那時的越秀山總是天剛放亮就已經人聲鼎沸,熱鬧非凡。越秀山又有觀音山之稱,與此梵剎和傳說有關。
因爲人多,兩人沒有在“佛山”牌坊多作停留,繼續沿牌坊的石階順道而上,很快又來到了“古之楚庭”石牌坊,遊人同樣是熙熙攘攘,且紛至沓來。這座石牌坊是觀音閣的牌坊,始建於清順治元年(1644年),於清同治六年(1867年)重建,爲兩柱一間一樓的花崗石結構,高約5.2米、寬2.7米。牌坊的正面書“粵秀奇峰”,背面書“古之楚庭”,均爲篆體文字。牌坊由兩根花崗巖石柱支架起來,石柱由四塊抱鼓石夾護著。坊額上爲石雕廡殿頂,坊脊刻以鰲魚寶珠。“楚庭”是人們所知廣州最早使用的名字,不少史籍將“楚庭”視爲廣州的雛型,距今已有2800多年的歷史。
他們也不敢停留,而且看到了“中山紀念碑”人頭攢動,便不再繼續沿“百步梯”上行,繞道往“五羊石像”走去。兩人拉著手,陳悅給周詠講述了越井崗上已了無尋處的觀音閣傳說,也告訴她“佛山”、“古之楚庭”兩座牌坊的作用。這個傳說也是陳悅那位鄰居老人家告訴陳家人的,陳媽媽不止一次地對陳悅姐弟稱讚過這位老人家:許爺爺博古通今,記憶力又好,在我心目中他就是一位廣州的民俗學家。
五羊石像景點更是熱鬧,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很多人在石雕前留影拍照,明顯想要的只是到處一遊的定格,已無構圖和主題突出的追求。
屹立在越秀山木殼崗上的五羊石像,是廣州最著名的景點之一,已成爲廣州的城徽圖案。石像上大小五隻羊造型生動可愛,栩栩如生。五羊石像1957年由廣州市長朱光先生倡議,1959年動工建造。整座石像使用了130塊花崗巖石雕刻組砌而成,連基座高10餘米。這座石雕來源於一個美麗的神話,在廣州家喻戶曉並世代相傳。傳說在兩千多年前,廣州海天茫茫,遍地荒蕪,人們辛勞終日難得溫飽。一天,天空仙樂繚繞,有五位頭頂瑞氣的仙人身穿五色彩衣、騎著五隻不同顏色的仙羊飛臨廣州,五位仙人手裡拿著一莖六出的穀穗贈給廣州人,並祝願這裡年年五穀豐登永無饑荒,五位仙人隨後駕雲騰空而去,留下了五隻仙羊化爲石羊。從此,廣州變成了富饒的地方,也因此得名“五仙城”、“羊城”、“穗城”。五仙已杳,人們在五仙降臨處興建了五仙祠,後來五仙祠變成了五仙觀,並遷往現越秀區惠福西路。
兩人繞著五羊石像慢慢地轉了一圈,左閃右躲著各式遊人,不時地要鬆開拉住的手。周詠停住了腳步,拉起陳悅的手看著他說:“春節,公園裡到處是人,我們去一個人少的地方吧。”
“好!”喜歡清靜的陳悅極度贊同,“我帶你去一個地方,那裡很安靜,一般只有老廣州早上晨運纔會去的。”
陳悅帶著周詠向蟠龍崗走去,周詠挽起了陳悅的胳膊。
走著走著,陳悅心中的幽默感涌動了,笑著說:“周詠,我開個玩笑你別見怪哦。”
“好。”周詠笑著迴應。
陳悅笑道:“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先生講過:亞當是全世界最幸運的男人,因爲他沒有岳母。和我一起留校的一位中文系的同學跟我講過,他說我們中國人若要強調一句話很重要的話,就喜歡說是魯迅先生講的,而美國人則喜歡說是馬克?吐溫先生講的。所以,他是否真的講過這句話,我不敢肯定。”
陳悅的後半句話本來是想逗周詠笑的,誰知她並沒有做出反應。周詠停住了腳步,看著陳悅故作傷心狀:“我不是夏娃,所以你做不了全世界最幸運的男人,你是不是不想要我啦?”
陳悅笑著說:“認識你我已經是全世界最幸運的人,和你在一起,是我的夢寐以求。佛祖釋迦牟尼又有講:無論你遇見誰,他都是你生命中該出現的人,絕非偶然……所以我不但愛你,我也會愛姑姑的。”
“算你啦。”周詠又挽起了陳悅的胳膊,將頭靠著陳悅的肩膀上,以示對他這句話的讚許。兩人又慢慢地走了一小段路,周詠柔聲細語:“我們的教務管理系統又增加功能模塊了,下學期我還要繼續編程,也要上課,晚上還要陪我姑姑,所以我們見面的時間會很少,希望你能夠諒解。”
陳悅雖有百般不捨,但苦笑道:“周詠,你放心!我理解的。”
周詠開心地一笑:“我上學期聽姚老師講,工作兩年業餘時間再讀書的話,學校是會報銷學費的,明年我工作就夠兩年了,所以我有個提議,我們爭取明年一起去考‘專升本’,我們下學期開始一起復習、一起努力,好嗎?”
陳悅高興道:“好啊!你的提議好。樑主任也提醒過我兩次了,我媽媽也想我讀。和我一起留校的同學大部分都在讀了,他們之中也有人提醒過我去讀。我最意想不到的是,我大哥陳奇偉一心想著出國都在讀了。他們也都是說工作兩年,學校會報銷學費的。”
見陳悅贊成自己的提議,周詠十分欣喜:“我爸也叫我要趁年輕去讀書。”
“對,樑主任和我媽媽也都是這麼講的。”陳悅應道,霎時他臉上現出欲笑未笑的神情,又慢慢地說道:“我現在好像有點明白了,爲什麼我工作五年了都不去讀‘專升本’,而且陳奇偉約我一起報考時我也一點心動都沒有……”他有意停頓了。
周詠笑笑,她已瞭然答案,明知故問:“那是爲什麼?”
陳悅情深款款地說道:“當然爲了等我心愛的你啦。”
周詠幸福地笑笑,又將頭靠著陳悅的肩膀上。
陳悅訥訥地問道:“周詠,我太想你的晚上,真的不能到你姑姑家去見見你啊?我實在是癡心妄想啊。”
周詠一笑作春溫:“是的,欲速則不達。記住,你要乖哦!”
陳悅無可奈何地笑笑:“謹遵‘諭旨’!”
來到了蟠龍崗旁,沿著廣州人早上晨運走出的小徑,兩人來到了蟠龍崗的山坡上。
陳悅給周詠介紹道:“我聽一位晨運的老伯說,這裡是清朝時一個炮臺的遺址,叫‘四方炮臺’。”他又將從老伯那裡聽來的歷史故事告訴周詠……
同年即1991年,4月,廣州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在蟠龍崗“四方炮臺”遺址立一石碑,上曰:四方炮臺原名永康炮臺,建於清順治10年(1653年),是鴉片戰爭重要遺蹟之一。因炮臺呈四方形,故俗稱“四方炮臺”。清道光21年(1841年)鴉片戰爭爆發後,清庭腐敗無能,炮臺被英國侵略軍佔據,並在此設英軍司令部。5月30日,廣州北郊三元里等一百零三個鄉的羣衆同仇敵愾,揮戈禦侮,引誘佔據四方炮臺之敵至牛欄崗伏擊,取得重大勝利。翌日,數萬羣衆復包圍炮臺,迫使英軍逃離並退出廣州。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炮臺歷遭破壞,現僅存地基。爲保護這一重要革命史蹟,爲將來全面修復作準備,特樹說明標誌。
“真是沒想到我們中學歷史學的‘三元里抗英’與這裡有關聯,如果當時老師能帶我們實地走一走哪該多好啊!”周詠感慨道。突然她眉目一挑,笑容燦爛地說:“大哥,你可以去教歷史了。”
陳悅的嘴微微張開,眼睛睜大:“周詠,我們真是太有緣了!你知道嗎?你這句話,我媽媽不止一次對我爸爸講過。”
周詠微微一笑百媚生。
一陣朔風吹來,陳悅看著周詠柔聲地問道:“冷嗎?”
周詠俏皮地挽住了陳悅的手臂,面如春花:“好冷啊!”
———
油角的香味還沒有散去,時光已先行一步。新的春季學期開學了。
陳悅不敢中午約周詠。剛開學時試過幾次約周詠吃晚飯,都被周詠甜甜地婉拒了,漸漸地陳悅也不敢隨意約周詠吃晚飯了。
兩人的學校近在咫尺,有點“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的味道。雖然陳悅一日不見周詠如隔三秋,望穿秋水,“曉看天色暮看雲,行也思君,坐也思君。”雖然周詠的若即若離讓他心癢難耐,寤寐思服,“歡樂趣,離別苦,就中更有癡兒女。”陳悅明白周詠的孝心,在心中理解和支持她。他只能無奈,癡情卻不敢多情了。
每個月,周詠給陳悅一到兩次中午見面吃飯聊天的機會。
“周詠,這麼長時間才能見你一次,我感覺一天就是百年,我有點像董永仁兄了。”陳悅一臉委屈狀苦笑道,“我今年讀了一些不知是相思還單思的詩,越讀越像是寫我自己的。魚玄機女士說‘憶君心似西江水,日夜東流無歇時’……這句還不能代表我的心情……”他想了一下,誇張地說:“唔——‘梧桐葉上三更雨,驚破夢魂無覓處。’這句詩雖然是蘇大學士思念他弟弟的,但我覺得更加說明問題。”
蘇軾先生的這句詩是抒發與弟弟蘇轍先生的離情愁緒,是對“兄弟既翕,和樂且湛”情深的不捨。唐宋八大家,蘇門三學士。這得益於他們家訓端正,家風純正。詩句的大意是:三更時分,雨打梧桐。那淅淅瀝瀝的雨聲將我從好夢中驚醒,我懷著無限惆悵想再找夢境,在夢中與親人重逢,只可惜再也找不到了。
陳悅“大拋書本”,是他對周詠綿邈深情的表達,更是想搏同情,他太渴望經常見到周詠了,在開心時分享樂趣,在煩惱時訴說心曲……
周詠莞爾一笑:“董永叔叔有你這麼幸福啊,他做夢都會笑醒的。”
陳悅還是比較忙,實驗室工作、爲胡工編程、偶爾也幫幫張凡和何翰。周詠也忙碌著,編寫教務軟件、上課。兩人的空餘時間,各自都在備戰第二年的“專升本”考試。工作和複習之餘纔是相互牽掛、相互想念。
陳媽媽和陳迪也惦記著周詠。陳悅每次回家,她們都殷切地囑咐他帶周詠回家,陳悅總以周詠忙爲由搪塞著,總告訴母親會很快帶周詠回家的。李春雄有時到陳悅的宿舍或實驗室,也都問起周詠,陳悅既以周詠忙爲由,也假說春雄來得不巧。
即使見面機會難得,陳悅也帶過幾次李春雄去與周詠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