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三十六章 半隱

王豐沒有參與衆臣的議功事宜,不是爲了避嫌,而是並不放在心上。如今除了益州之外,天下已基本安定,這最後一戰,王豐已經奏請給了於乘龍和陸知淵,若是期間沒有遇到難以解決的事,王豐是不準備插手了。

現在王豐就等著新朝的氣運最終凝聚起來,天下真正穩固,然後便可以功成身退,潛修道法,追尋長生了。

如此過了十數日,幾天的吉時已到,皇帝雍寧率領文武百官登上祭壇,隆重地完成了一系列繁瑣的儀式。

在雍寧宣讀完禱文,焚燒完畢那一刻,王豐的法眼之中,分明看見天地間有五彩之氣匯聚,灌注進了雍寧的身體,雍寧身上的氣運瞬間產生了蛻變,顯化成了一條清晰威嚴的金龍形象,仰天咆哮了一陣,望了望西南方向,隨後沒入了雍寧體內。

王豐見狀,頓時沉吟了起來:“氣運金龍雖然凝聚,但卻沒有紫氣東來的氣象,而且氣運金龍望向西南,流露渴望之色,莫非是拿下益州之後,王朝纔算完整,氣運才能真正達到鼎盛?這麼說來,我還得等上些日子才行。”

當日雍寧祭天禱地,精神倍長,又加封了一衆文武的官爵,一時人人欣悅。

儀式結束之後,王豐上表向雍寧請辭大都督之位。經過一番辭讓,最終雍寧還是收回了大都督之印,又加封王豐爲鎮國上將軍,提調天下兵馬。

王豐上表請在六部之外加設商務、外交、交通三部,並在丞相、太尉、計相之外,增設立法院、監察院兩院,形成三府兩院的格局。並設庭推制度,三府兩院的宰相和下屬各部主官,必須經過庭推,得半數以上認可,方可任命。

此舉極大地限制了皇權,雍寧心下原本有些顧慮。但王豐隨後又奏請加大皇家少府監的職權,皇帝在國庫之外有獨立的一部分財政和一支六萬人的御林軍,保證了皇帝並不會完全受朝堂的掣肘。

當然,爲了補救,監察院被賦予了封駁聖旨的權力,三府兩院聯合起來,更是能繞過皇帝,直接處理天下事務,以使皇帝若真的任性妄爲的話,也不至於危害國家。

此時王豐的聲望如日中天,滿朝文武加起來都無法與王豐抗衡,故此雍寧僅只遲疑了片刻,便即對王豐的奏表悉數照準。

王豐雖知道這些限制皇權的舉措會惹得雍寧不快,但王豐卻並不在乎,畢竟自己並不會在朝廷做太久的官兒,而且滿朝文武多出自自己門下,說句不好聽的,若非王豐志在長生逍遙,此時振臂一呼,登臨九五之位,並非難事。

當然,此時王豐強而雍寧弱,但二三十年抑或是三五十年之後,隨著王豐逐漸淡出朝廷,新一批的官吏們升遷起來,王豐的勢力必然會削弱,無法再對天下指手畫腳。但王豐卻也相信,到了那時,朝廷的機制已經運轉了數十年,已經形成了定製,臣權已經能穩固地對君權進行制衡了,除非那些從官場上冒出頭來執掌天下的高官們都是傻子,否則不可能被君權大受限制的皇帝任意欺壓。

不過身負心如明鏡神通的王豐還是感覺到了雍寧對自己的隱忍,倒不是他起了什麼歹毒的惡意,但自己功高震主,位列朝堂,指點江山,讓雍寧如芒在背卻也是免不了的。

故此,王豐決定等朝政走上正軌之後,便要離開朝堂,最多等到益州之戰結束,便要辭官回山了。正好,幻月身爲一國之主,也不能久離國境,如今覲見了皇帝,受了冊封,又拜見了王豐的父母,歸國之事便已提上了日程。

而與此同時,嶗山大師兄神光子也發來了訊息,說華蓋真人、火葫真人等人煉製的三界誅邪劍只缺一點劍引點化,便可大功告成,需要王豐回山一趟,面授機宜。

王豐聞訊,當即在送幻月踏上歸國旅程,並約定不久之後一定去西域看她之後,便駕遁術返回了嶗山。

神光子將王豐引到了煉劍的洞府,王豐只見劍爐之中,一柄三棱形,如鐗一般的長劍懸浮,三個劍面分青、紅、黃三色,代表著天地人三界。劍長三尺三寸,形制十分古樸流暢。

王豐以法眼觀之,只見天地之間有無數靈氣不斷被吸納而來,注入劍爐之中。而那三界誅邪劍卻彷彿一個無底洞一般,所有靈氣都來者不拒,盡數吸收。

王豐頓時訝道:“靈氣貴在精純,如此駁雜的靈氣,雖然量大,但一味吸納,不會適得其反嗎?”

就聽火葫真人笑道:“吸收的靈氣雖然駁雜,但納盡三界各類靈氣,去蕪存菁,鍛爲一體之後,此劍卻也將尤爲厲害。不過爲了統御這難以計數的駁雜靈氣,的確需要三界之中最上等的靈氣爲引方可。這也是爲師叫你回來的原因。”

王豐道:“師父請說,弟子洗耳恭聽。”

火葫真人道:“天界以仙神爲尊,各類靈氣多不勝數,三清天各有仙靈之氣,不好分誰高誰下。但總的來說,先天之氣強於後天之氣,原始鴻蒙混沌之氣,更是蘊含造化。不過後者難尋,便是等閒金仙也未必能見到,爲師自然是找不來的。倒是師門之中原本存著一道先天雷澤之氣,與你的雷元道體頗爲相合。當然了,若能將藏在你金芒神甲內的那道先天太乙庚金劍氣給煉化入此劍之中,則此劍必定更加鋒銳難當。可惜這道先天太乙庚金劍氣卻是有主的,只是寄存在你這裡而已。我們既不能用,也用不了,只能作罷。至於冥界之氣,你大師伯以通幽之術,深入幽冥,向前朝鬼帝討了一道九幽幽玄之氣。此氣乃鬼國存續之機,若非前朝鬼帝知道此劍是爲你所煉,只怕還捨不得拿出來呢!當然,這兩道靈氣雖然厲害,卻終歸算不得至尊至貴。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畢竟爲師等人修爲有限。好在若是日後尋得上佳的材料之後,此劍還可重煉,所以倒也無傷大雅。”

王豐連忙道:“師父和諸位師伯嘔心瀝血爲弟子煉劍,弟子感激在心。這天地之氣已有了,人界之氣又從何而得?”

火葫真人道:“人間至尊至貴之氣,自然是天子之氣。此氣平常時候難得,誰若敢打主意,必被氣運反噬而亡。但你眼下卻正好有一個不容錯失的好機會。”

王豐道:“還請師父明示。”

火葫真人點了點頭,道:“你如今的氣運已經與新朝的氣運連爲一體,可以說沒有你,便沒有如今的朝廷。等到益州平定,天下氣運將會真正凝聚成一體,到時候紫氣東來,你必然受益。不過你志在仙道長生,不該與人間王朝牽連太深。紫氣東來之時,是你大受裨益之時,也是你與新朝氣運分割之時。到時候你受了氣運,只需在體內運轉一圈,提純你的法力,卻不要煉化,盡數渡入這柄三界誅邪劍之中。則此劍秉持人界氣運,必可鬼神辟易,稱雄於世。”

王豐點了點頭,道:“弟子記下了。”

當下王豐在山中侍奉了火葫真人幾日,這才復又下山,回到洛陽,深居簡出,就近觀察著朝局。

王豐遣李八缸給於乘龍和陸知淵運送糧草輜重,兩軍因此很快就準備妥當,開始分路進川。

此時益州軍閥混戰剛剛平息幾個月,一個名叫孟鏞的人勝出,做了益州之主。不過民心尚未徹底安定,孟鏞知道正面對戰的話,自己多半打不過中原的兵馬,故此第一時間採取了守勢。命大將郭勳領兵七萬,固守江關,抵擋從荊州來的陸知淵。命大將張斌領兵八萬,固守漢中,抵擋從關中來的於乘龍。

孟鏞自己坐鎮益州,徵調兵馬錢糧,供應前線。

益州山川形勝,易守難攻,不過如今中原安定,以舉國之力征討益州,結果自然是毫無懸念的。陸知淵和於乘龍都是善能用兵之人,儘管受限與地形,戰事一度陷於焦灼,但最終仍能克敵制勝。

戰事進行了半年,於乘龍攻克了漢中,兵臨劍閣。陸知淵也奪取沿江關卡,拿下了江州,兵臨墊江。

兩路之中任意一路取得突破,孟鏞的政權便將倒塌。

此時的孟鏞猶如熱鍋上的螞蟻,前線的十五萬大軍連戰連敗,已經損折殆盡,孟鏞雖然不斷強徵青壯爲兵,但眼下劍閣和墊江兩個方向仍舊只各有三萬兵馬而已,且新兵衆多,訓練不精,士氣低落。除非有奇蹟發生,否則戰敗已經是可以預期的了。

就在孟鏞無計可施的時候,一個意想不到的人前來拜見,卻是早已經敗退回南中的劉靜香叛軍。

原來劉靜香一直不甘心失敗,雖然知道奪取天下無望,但卻唯恐天下不亂,巴不得孟鏞再堅持的久一些,故此特來與孟鏞結盟。孟鏞也不甘心自己好不容易得來的權勢就此丟失,兩家一拍即合很快就敲定了聯合對抗中原兵馬的策略。

於是孟鏞從蜀中秘密調派了上千艘船隻,順著岷江而下,直抵敘州,劉靜香的則蠱惑了南中豪帥,糾合了五萬兵馬趕到敘州,乘上船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地趕到了江州,一舉將城池奪下。

消息傳到墊江,陸知淵頓時大驚,既擔心被前後夾擊,又擔心被劉靜香徹底截斷自己大軍與荊州的道路,因此急忙領兵撤退,被劉靜香抓住機會,狠狠地咬了一口,折兵萬餘,這才成功退到了忠州。

可惜前期打下了優勢盡數喪盡,隨軍的輜重糧草更是全部丟失,兵馬困頓至極。

陸知淵當即寫了戰報,施法傳到洛陽,請求支援,一時朝野側目。

王豐收到消息,也顧不得避嫌了,當即命令李八缸立即給陸知淵的大軍送去了一大批糧草輜重,以解燃眉之急。隨後沉吟了片刻,又傳令荊州那邊增調援兵,前去增援陸知淵。同時,傳令給於乘龍,叫他不必死磕劍閣這座雄關,應當分兵去去閬中,順嘉陵江而下,遙與陸知淵呼應。

陸知淵敗了一陣,也深以爲恥,在得到了糧草輜重之後,又親自出面邀請了不少三山五嶽的道友相助,隨後率領大軍再次逼近江州,尋劉靜香和益州大將郭勳決戰。

雙方夾江大戰兩個月,最終劉靜香軍中的南疆修士被陸知淵設計引入蜀山劍修們佈置的兩儀劍陣之中,盡數擊殺,南疆旁門修士至此一蹶不振,一衆蠻兵也人心惶惶。與此同時,於乘龍派出的偏師也成功奪取了閬中,兵發墊江而來,劉靜香和郭勳獨木難支,無力迴天,終於被陸知淵擊潰。郭勳死於亂軍之中,劉靜香則率領著殘兵敗將退到了瀘州,繼續堅守。

這一次陸知淵十分謹慎地構築好了江州的防務,同時分兵一支北上,與於乘龍的偏師合攻墊江,自己則親率六萬主力前往瀘州,追擊劉靜香。

雙方在瀘州大戰一場,士氣低落的劉靜香再次大敗,糧草輜重損失殆盡,已經被戰爭拖垮了的孟鏞也無法在第一時間給她運來補給,不得已,劉靜香只得率領萬餘殘敗兵馬退回南中去了。

陸知淵當即分兵堵塞南中要道,隨後率領主力沿著沱江而上,朝蜀中平原殺去。同時,於乘龍久攻劍閣不下,也分兵一支,從閬中繞道郪縣,走小道突入劍閣之後,襲取了梓潼,切斷了劍閣兵馬的糧道。

劍閣守軍因此大亂,堅守了月餘之後,只得糧盡投降。

於乘龍得以率領大軍,也進入了蜀中平原,與陸知淵合攻成都。

兩路兵馬兵臨城下,孟鏞頓時知道大勢已去,眼見麾下文武盡皆惶恐不已,全無戰心,孟鏞在煎熬了三日之後,只得寫了降表,開城投降。

陸知淵和於乘龍領兵進城,聯名寫了表文發往洛陽報捷。

益州之戰歷時近一年,至此終於結束。

消息傳來,舉國歡騰。雍寧當即決定祭告太廟,大赦天下,普天同慶。

第一百三十一章 挖坑埋妖第四百五十八章 首戰決戰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庾嶺下第四百五十章 賊勢猖獗第三百三十六章 另有隱情第三百一十一章 九層劍光第四十二章 衙中狐第三百四十八章 東風借力第二百六十四章 離間之計(上一章爲263章)第四百七十四章 戰九山王第八十一章 蛻皮第五百二十五章 荊州求援第一百七十二章 活捉妖妃第三百三十四章 連勝兩陣第四百九十四章 幽州之變第三百章 昨夜星辰第八十章 對決第三百六十五章 借水攻營第一百一十四章 攻上城頭第五百二十八章 追擊蛙神第三百五十二章 毒龍顯蹤第五百九十六章 壽州戰雲第一百三十章 攔路截殺第四百零八章 元神嬰兒第五百零二章 淮南動亂第五百九十二章 繼續進擊第三百四十二章 天欲鉢盂第四百零二章 潮陽之戰第三百三十章 照影斬魂第三百五十一章 駁回請求第二百五十一章 邪僧齊聚第五百六十九章 九江攻防第四百三十三章 陰兵附身第四百五十五章 夷洲土地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劉銘第四百八十二章 潛修一年第五百一十五章 開啓傳承第二百六十四章 離間之計(上一章爲263章)第二百一十一章 皇帝心事第二百一十章 潛入西山第四百九十一章 興屯田兵第一百九十六章 無法破解第十一章 酒鬼第五百三十章 殺黃天狼第五百九十一章 大戰平息第二百八十一章 尋找古城第五百八十六章 攻破鎮江第一百九十六章 無法破解第六百三十一章 天下一統第一百九十章 蝦夷對馬第二百八十七章 去崑崙墟第八十章 對決第一百一十二章 賣珠購糧第三百八十九章 鬼手丹尊第八十四章 撞鬼之病第十一章 酒鬼第九十章 鬼新娘第二十五章 燧皇陵第二百一十三章 劫雷陣陣第一百五十五章 蛛胎元火第六百一十九章 芒碭山下第六百二十四章 正道齊聚第五百零三章 劃江成陸第四百七十五章 試探雷法第五百九十七章 白敖南下第六十五章 俠女之仇第一百八十七章 蛇妖羣滅第二百七十三章 傅廉巧娘第五百二十九章 征討仙娘第四百九十三章 形勢又變第一百零二章 天帝責罰第六百二十二章 兇陣棘手第四百八十八章 約戰西遼第二百章 凝練蛇珠第五百八十六章 攻破鎮江第二百五十二章 酒蟲引盅第一百八十六章 回山求助第二百四十二章 島上蝶仙第七十九章 水君有請第三百章 青霞玄虛第八十九章 斬山神第一百五十二章 香魂入夢第五百零九章 口頭約定第四百八十八章 約戰西遼第二百九十一章 誤中算計第一百零四章 江上鬥法第一百二十章 破陣殺敵第三百零一章 回到凡間第三百二十一章 黑白雙劍第二百四十六章 進入海市第一百八十四章 蛇族問罪第五十九章 黃九郎第五百一十二章 失望而回第二十九章 放良書第六百章 奪取壽州第十七章 身份危機第三百五十八章 約鬥三場第四百四十一章 水衡尊者第一百二十五章 朝廷封賞第五百六十一章 大獲全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公安县| 惠东县| 西峡县| 鹿邑县| 阿合奇县| 临沭县| 灌南县| 沧源| 满洲里市| 贵港市| 万宁市| 巴楚县| 新民市| 建昌县| 两当县| 大名县| 奉贤区| 靖江市| 四平市| 姜堰市| 鄂伦春自治旗| 巫溪县| 县级市| 洪湖市| 康保县| 高邮市| 独山县| 建宁县| 临夏市| 武义县| 永平县| 上饶市| 沙河市| 上高县| 延庆县| 余江县| 县级市| 彩票| 梓潼县| 鹤岗市| 徐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