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百二十二章 兇陣棘手

至此,嶺南西路的叛亂總算完全平定。整個交州之戰,從王豐抵達到如今徹底結束,總共耗時近三月之久,

王豐又花了十幾天的時間安排了交州的防務,接見了交州的士紳和土人頭領,安撫了民心。交州刺史和各路觀察使因見朝廷已經覆滅,王豐又軍力強盛,能保境安民,因此也息了與王豐掣肘爲難的心思,再加上他們手中無兵,想要爲難也沒有那份力量,因此只能表示順服。

王豐自然也不爲己甚,欣然接納了衆官吏,仍舊留任原職,並未進行打壓。穩定了交州局面之後,王豐這才準備收兵返回揚州。常豐林依舊鎮守交州,準許其招募兵馬,使水師和步軍各恢復至一萬。改任宗元興爲嶺南西路總兵,除去其麾下八千兵馬之外,另準其招募七千兵馬,據住靈渠,隨時準備北進。再準徐豹招募兵馬一萬,使其麾下兵馬達到三萬人,據住梅關,也隨時準備北上荊州。

隨後王豐督率海公子、紅煙等各路兵馬,拔錨起航,經過近十日的海上行軍,終於返回了揚州。

此時,中原的消息再次傳來,陳八斤登基稱帝以後,力排衆議,決定先取幽州,解除後背的威脅。然後再取青州,解除側翼的威脅,最後拿下取徐州,避開水網密佈的江淮地區,先在平曠地帶與王豐決戰,然後再以得勝之師南下,掃平天下。

應該說陳八斤的這個戰略還是不錯的。九山王的兵馬雖然在淮河沿線大敗一場,損兵極多,但其畢竟坐擁中原,地方廣大,人口衆多,很快便將兵力補充起來了。

新兵和老兵混編,駐守關中、河南、泰山等地,主力十萬人則兵分兩路,往幽州進發。

幽州的薛祿手中僅有四萬人,其中兩萬騎兵,兩萬步軍。但這四萬人還要防守北方長城防線,防備草原人偷襲。以前草原人和靺鞨人相鬥,長城方向壓力不大,薛祿還能抽調出三萬人來策應南邊的王豐。但如今草原人已經擊敗了靺鞨人,靺鞨王戰死,靺鞨諸部內亂,漸漸分成了三部較大的勢力,內鬥之下,無力對外,草原頓時再次安穩了下來。

而真珠可汗雖然在連番大戰之中損失慘重,但糾集起數萬騎兵還是沒有問題的。因此薛祿必須留下更多的兵馬防備草原,真正能用來抵禦陳八斤的,便只有兩萬騎步軍了。

兩萬人要對陣十萬人,勝算可謂十分渺茫。因此薛祿第一時間便向王豐求援。

王豐自然不能放任幽州被陳八斤奪去,當即便決定增援。爲搶時間,王豐命海公子督率一萬水師,護送徐州軍中的趙石、夏山虎兩部兵馬一萬人前往幽州增援。

隨後王豐才召集衆將,商議出兵之事。

就聽潘刺史道:“海路遙遠,大軍增援,頗爲不便,且也並非長久之計。我認爲在從海路調派援兵增援幽州的同時,也要從徐州、揚州大舉出兵,牽制陳八斤。若能逼得陳八斤收兵南下,那便再好也沒有了。”

【看書福利】送你一個現金紅包!關注vx公衆【書友大本營】即可領取!

王豐點了點頭,道:“此言甚是。潘老將軍可有出兵之策。”

潘刺史道:“如今我軍在淮北之地有近五萬兵馬,淮南有三萬駐軍,洪澤湖大營有一萬五千人,徐州的彭城、邳州一帶有六萬人。這十餘萬大軍皆是能戰之軍,只需全線調動,做出出擊之勢,我想陳八斤必定不敢小視,必會收回進擊幽州之兵,轉而南下防守。問題是大總管的想法是什麼,是隻想佯攻,逼陳八斤收兵,還是想趁機真的發動攻擊,北伐中原?”

王豐聞言,沉默了片刻,道:“這兩者之間有區別嗎?十餘萬大軍調動,就算是佯攻,我也隨時可以將之轉爲真的進攻。畢竟我軍的軍械糧草並不缺乏,隨時都能支撐得起大戰。”

潘刺史搖頭道:“不然!若只是佯攻,大軍自然可以隨意調動,並無問題。但若是真的北伐中原,那就不容輕忽了。自古以來,出師必須有名,北伐中原,平定天下,乃是正統之爭,必要在明主的大旗指引之下,衆軍以王師自居,才能衆志成城,無往不勝。我軍北伐,總不能還用江淮大總管的旗號吧?倘若真要北伐,老朽便斗膽,請大總管早正王位。”

王豐聞言,忍不住笑了一下,嘆道:“潘老將軍,你這是在逼我啊!你是知道我道心堅定,並無稱孤道寡之野心的。如今卻還是以言語相激,是想趁機爲你心中的明主爭取名分吧!也罷,如今我軍強盛,與陳八斤已是雙雄相爭的格局。未來安定天下的,必是我軍無疑。爲免主君之位懸而未決,造成衆將士疑慮,影響軍民士氣,是該著手選出明主了。”

潘刺史緊盯著王豐道:“大總管意欲讓誰做主君?”

王豐笑道:“如此大事,豈能由我一言而決?我軍現在坐擁數十萬衆,徐州、揚州、交州,乃至幽州都在掌控之中。若是稍有欠妥,便有可能釀成大禍。故此我認爲,主君的選擇必須慎之又慎。讓衆將全部參與進來,積極獻言,坦訴心聲,如此一來,選出的主君方能服衆。”

潘刺史聞言,沉吟了片刻,道:“大總管不願意指定,又要衆將全部參與,究竟想要怎麼做?”

王豐道:“很簡單,由衆將推舉。推舉主君事關重大,原該讓各府縣廣泛參與。但如今畢竟事急從權。便只讓各道觀察使、總兵、按察使以上,以及軍中領兵過萬的大將來推舉吧。”說著,王豐轉頭問於乘龍道:“官職在此範圍內的有多少?”

於乘龍默算了片刻,道:“若只算揚州、徐州,有五十二人,若再加上交州、幽州,則有七十六人。”

王豐點了點頭,道:“我們推選出來的是共主,自然不能將交州、幽州排除在外。便由這七十六人先推薦人選,有三人以上推薦,則正式成爲候選。然後咱們再從候選名單之中擇選明主。”

至此,嶺南西路的叛亂總算完全平定。整個交州之戰,從王豐抵達到如今徹底結束,總共耗時近三月之久,

王豐又花了十幾天的時間安排了交州的防務,接見了交州的士紳和土人頭領,安撫了民心。交州刺史和各路觀察使因見朝廷已經覆滅,王豐又軍力強盛,能保境安民,因此也息了與王豐掣肘爲難的心思,再加上他們手中無兵,想要爲難也沒有那份力量,因此只能表示順服。

王豐自然也不爲己甚,欣然接納了衆官吏,仍舊留任原職,並未進行打壓。穩定了交州局面之後,王豐這才準備收兵返回揚州。常豐林依舊鎮守交州,準許其招募兵馬,使水師和步軍各恢復至一萬。改任宗元興爲嶺南西路總兵,除去其麾下八千兵馬之外,另準其招募七千兵馬,據住靈渠,隨時準備北進。再準徐豹招募兵馬一萬,使其麾下兵馬達到三萬人,據住梅關,也隨時準備北上荊州。

隨後王豐督率海公子、紅煙等各路兵馬,拔錨起航,經過近十日的海上行軍,終於返回了揚州。

此時,中原的消息再次傳來,陳八斤登基稱帝以後,力排衆議,決定先取幽州,解除後背的威脅。然後再取青州,解除側翼的威脅,最後拿下取徐州,避開水網密佈的江淮地區,先在平曠地帶與王豐決戰,然後再以得勝之師南下,掃平天下。

應該說陳八斤的這個戰略還是不錯的。九山王的兵馬雖然在淮河沿線大敗一場,損兵極多,但其畢竟坐擁中原,地方廣大,人口衆多,很快便將兵力補充起來了。

新兵和老兵混編,駐守關中、河南、泰山等地,主力十萬人則兵分兩路,往幽州進發。

幽州的薛祿手中僅有四萬人,其中兩萬騎兵,兩萬步軍。但這四萬人還要防守北方長城防線,防備草原人偷襲。以前草原人和靺鞨人相鬥,長城方向壓力不大,薛祿還能抽調出三萬人來策應南邊的王豐。但如今草原人已經擊敗了靺鞨人,靺鞨王戰死,靺鞨諸部內亂,漸漸分成了三部較大的勢力,內鬥之下,無力對外,草原頓時再次安穩了下來。

而真珠可汗雖然在連番大戰之中損失慘重,但糾集起數萬騎兵還是沒有問題的。因此薛祿必須留下更多的兵馬防備草原,真正能用來抵禦陳八斤的,便只有兩萬騎步軍了。

兩萬人要對陣十萬人,勝算可謂十分渺茫。因此薛祿第一時間便向王豐求援。

王豐自然不能放任幽州被陳八斤奪去,當即便決定增援。爲搶時間,王豐命海公子督率一萬水師,護送徐州軍中的趙石、夏山虎兩部兵馬一萬人前往幽州增援。

隨後王豐才召集衆將,商議出兵之事。

就聽潘刺史道:“海路遙遠,大軍增援,頗爲不便,且也並非長久之計。我認爲在從海路調派援兵增援幽州的同時,也要從徐州、揚州大舉出兵,牽制陳八斤。若能逼得陳八斤收兵南下,那便再好也沒有了。”

王豐點了點頭,道:“此言甚是。潘老將軍可有出兵之策。”

潘刺史道:“如今我軍在淮北之地有近五萬兵馬,淮南有三萬駐軍,洪澤湖大營有一萬五千人,徐州的彭城、邳州一帶有六萬人。這十餘萬大軍皆是能戰之軍,只需全線調動,做出出擊之勢,我想陳八斤必定不敢小視,必會收回進擊幽州之兵,轉而南下防守。問題是大總管的想法是什麼,是隻想佯攻,逼陳八斤收兵,還是想趁機真的發動攻擊,北伐中原?”

王豐聞言,沉默了片刻,道:“這兩者之間有區別嗎?十餘萬大軍調動,就算是佯攻,我也隨時可以將之轉爲真的進攻。畢竟我軍的軍械糧草並不缺乏,隨時都能支撐得起大戰。”

潘刺史搖頭道:“不然!若只是佯攻,大軍自然可以隨意調動,並無問題。但若是真的北伐中原,那就不容輕忽了。自古以來,出師必須有名,北伐中原,平定天下,乃是正統之爭,必要在明主的大旗指引之下,衆軍以王師自居,才能衆志成城,無往不勝。我軍北伐,總不能還用江淮大總管的旗號吧?倘若真要北伐,老朽便斗膽,請大總管早正王位。”

王豐聞言,忍不住笑了一下,嘆道:“潘老將軍,你這是在逼我啊!你是知道我道心堅定,並無稱孤道寡之野心的。如今卻還是以言語相激,是想趁機爲你心中的明主爭取名分吧!也罷,如今我軍強盛,與陳八斤已是雙雄相爭的格局。未來安定天下的,必是我軍無疑。爲免主君之位懸而未決,造成衆將士疑慮,影響軍民士氣,是該著手選出明主了。”

潘刺史緊盯著王豐道:“大總管意欲讓誰做主君?”

王豐笑道:“如此大事,豈能由我一言而決?我軍現在坐擁數十萬衆,徐州、揚州、交州,乃至幽州都在掌控之中。若是稍有欠妥,便有可能釀成大禍。故此我認爲,主君的選擇必須慎之又慎。讓衆將全部參與進來,積極獻言,坦訴心聲,如此一來,選出的主君方能服衆。”

潘刺史聞言,沉吟了片刻,道:“大總管不願意指定,又要衆將全部參與,究竟想要怎麼做?”

王豐道:“很簡單,由衆將推舉。推舉主君事關重大,原該讓各府縣廣泛參與。但如今畢竟事急從權。便只讓各道觀察使、總兵、按察使以上,以及軍中領兵過萬的大將來推舉吧。”說著,王豐轉頭問於乘龍道:“官職在此範圍內的有多少?”

於乘龍默算了片刻,道:“若只算揚州、徐州,有五十二人,若再加上交州、幽州,則有七十六人。”

王豐點了點頭,道:“我們推選出來的是共主,自然不能將交州、幽州排除在外。便由這七十六人先推薦人選,有三人以上推薦,則正式成爲候選。然後咱們再從候選名單之中擇選明主。”

第三十七章 蘭若寺第四百九十七章 收服幽州第二百五十七章 新君登基第一百二十六章 畫中人第四百二十七章 荊州兵敗第一百五十八章 態度轉變第四百一十八章 真人飛昇第五百一十章 求取軍械第五百九十七章 白敖南下第四百一十八章 真人飛昇第五百三十七章 二教反目第五百零三章 劃江成陸第四百八十七章 沙神隕落第六百二十八章 掃蕩中原第五十一章 山居第二百九十八章 浮出水面第一百六十六章 離島遇僧第三百三十六章 另有隱情第六十二章 匹夫有責第二百五十六章 皇帝駕崩第四百九十七章 收服幽州第六百二十三章 大破劉銘第一百一十八章 光暗大陣第三百五十一章 各府歸降第五百五十八章 暫緩攻城第四百九十五章 驅虎吞狼第五百八十一章 伏擊聖女第二百七十一章 老龍船戶第八十三章 水府宴會第二百八十章 三救幻月第二百零四章 洞庭公主第五百零四章 破敵法術第二百八十七章 去崑崙墟第一百九十章 蝦夷對馬第五百七十八章 出兵討伐第十八章 拜師第五百八十八章 起死回生第二百零九章 禍水東引第一百六十二章 終於成功第三百章 昨夜星辰第六百三十五章 突破第四百九十章 回到中原第四百三十九章 隱秘之地第三章 狐妖愛詩第五十六章 練法術第四百七十五章 試探雷法第一百八十五章 大勝一場第二百六十五章 姥姥蹤跡第三百五十四章 一冰一火第二百四十六章 進入海市第九十二章 掃墓第五百四十四章 大雍覆滅第一百五十三章 煉魂符陣第二十九章 放良書第二百五十章 吞元嫁衣第三百三十六章 封老病重第二百八十五章 身份暴露第一百零二章 天帝責罰第二百五十三章 形勢惡劣第五百五十一章 白蓮教主第三百八十一章 請神之術第三百七十五章 三大魔將第一百五十五章 蛛胎元火第四十四章 黃都監第四百三十七章 還鼓換寶第一百九十六章 無法破解第三百七十七章 魔焰亂魂第四十七章 大軍出第三章 狐妖愛詩第五百五十五章 連破敵軍第二百一十一章 抵達太原第一百四十二章 開爐煉劍第二百三十一章 死亡之蟲第六百一十七章 北伐中原第二百零三章 小翠渡劫第一百一十二章 賣珠購糧第三十章 造畜術第三十五章 到吳縣第五百零六章 打破陣法第五百四十六章 各路妖魔第二百六十五章 姥姥蹤跡第八十八章 泥書生第三百三十六章 封老病重第六百零一章 交州危機第一百七十六章 法寶陷阱第三十章 造畜術第五百二十八章 追擊蛙神第三百一十三章 小翠卜卦第四百零一章 布霧疲兵第二百二十八章 伏擊薩滿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斷逼迫第四百八十九章 狻猊歸順第四百一十七章 梅關陷落第四百二十二章 莽破大陣第三十三章 金山寺第七十四章 案落第三百章 青霞玄虛第三百六十七章 毒龍退走第八十六章 秀才第一百九十八章 畬姬出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都县| 分宜县| 巍山| 镇巴县| 都兰县| 浮山县| 合江县| 香格里拉县| 仁布县| 枣强县| 淮北市| 平阳县| 克什克腾旗| 阳东县| 颍上县| 黑河市| 周至县| 义马市| 平遥县| 博湖县| 井冈山市| 海宁市| 普安县| 苍南县| 伊宁县| 右玉县| 古田县| 嵊州市| 会昌县| 成都市| 南涧| 甘南县| 淮北市| 隆昌县| 白水县| 威远县| 兴业县| 焦作市| 阜宁县| 彝良县| 沅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