恨悠悠,愛悠悠,千載歷史轉頭空。
這大概是說書人最愛的開場白。今兒咱也來說一段正史上不甚詳表的愛恨情仇。
在若干年前,不知何處有個螻蟻小國,名曰隨。然螻蟻雖小,內含珍寶。傳說這隨國有二寶,其一爲能夜明之珠,碩大無比。相傳乃神靈所賜,有異能,非凡物所能比擬。國君賜名——隨侯珠。這其二嘛,乃是國君之妻,隨王妃是也。傳聞隨王妃乃當世第一美人兒,見者無不動心。
隨國東邊有一鄰國——戚。戚國富民強,百姓驍勇善戰,是實打實的戰鬥民族。國君野心勃勃,現已吞併了周圍的三個小國。下一個目標便是隨。戚王雄才大略,能征善戰之餘,尤好美色。早已聞得隨王妃國色天香之美名,暗下決心,誓要奪取隨之二寶。
不日,戚大舉進攻,隨竟毫無抵抗之力,節節敗退。
戚攻下都城的那一天,隨王妃隻身一人,靜立在高聳的城樓之上,俯望著腳下密密咋咋的戚軍和隊伍最前親自出徵的戚王。只見他一身銀白色的玄鐵盔甲,在陽光的照耀下發出刺眼的光芒,閃的她有些眼暈。
她回首望了一望隨國巍峨華美的宮殿,連綿的暗青色樓宇竟也顯出頹敗的氣勢。那是多年前隨王檀向裡親口許她的溫柔鄉,是他們一直以來含情居住的安樂窩。她不想走,她的不捨,唯有他能懂。對了,他此刻應該正睡著,並非他真的無情至此,而是她與他情分太深,她怕他不捨,便在他湯飯中下了安眠散,如此,乾乾淨淨無牽無掛的走,最好。
她展開手中的合歡扇,扇柄乃是白玉製成,觸手溫潤,扇面上的美人是他按照她的樣子親手描摩。想到這,往日的歡愉盡數在眼前重現,眼角不禁滲出一滴清淚。手中正好有扇,擡手,扇面恰恰遮住了這流淚的半邊臉,無人看見。
城樓下的戚王目不轉睛的瞧著這個一身素衣的女子,她當真擔得起第一美人兒之名。無釵無環,也自有一番風韻。以至於勝負心如此旺盛的他在見到這女子後也改變了主意。試想,就算隨國再弱再不善征戰,這長途跋涉穿山越嶺的,一路直打到敵人心臟也不是容易的。勝利就在眼前,這塊肥肉都已經聞著香了。只要他大手一揮,隨國的二寶便是囊中之物,但城樓上她的一席話,硬是澆滅了他心口熊熊燃燒的英雄之志,到底是難過美人關啊。
她細聲細氣,面容平和,明明聲音不大,可戚國的千軍萬馬好像被震懾住了似的,呼吸可聞間,皆是按兵不動。
“妾身想與戚王談一條件,不知戚王是否應允?”
“噢?你倒說來聽聽。”
“妾身久聞戚王盛名,心中仰慕。但可惜的是,若戚王即刻攻下都城,妾勢必是要以身殉國的,那……”她微蹙的峨眉隱隱含著千言萬語。
戚王猜著了她話裡含的話,直白點說就是——國破她死。
此刻的戚王已被美色衝昏了頭腦,他眼中只有近在咫尺的美人。兩人像是商量好的一樣,目光相對間,一拍即合。
接著,令後世人詬病千載的一幕發生了:隨王妃從城樓上飛奔而下,直至戚王馬下,戚王拉她上馬。她笑著附在戚王耳邊說了幾句話,戚王朗聲答應道,“依你!”
“可要說話算數。”她像一團軟香玉般靠在戚王懷中。
戚王朗聲道:“今得佳人入懷。孤就此立誓,十年之內不會再擾隨國!”
一語既出,身後的士兵們皆是愕然,怎麼會這樣!這女人果然是個禍水,害了隨國不說,如今竟又禍害到我們戚國。
“啪”!
一記響亮的馬鞭,戚王身下的馬兒嘶叫一聲,撒開四蹄,飛奔而去。
大軍跟著撤退,掀起滾滾煙塵。
半個時辰後。
“父王,母妃去了哪裡?”
隨王牽著他與王妃唯一的兒子檀溪站在城樓上。
“父王,你怎麼哭了?男子漢不能輕易落淚,這是你教我的。”年幼的檀溪擡起肉肉的小手爲父王拭淚。
“對,不能哭,隨國保住了,隨侯珠保住了,應該開心方是。”隨王抱緊了年幼的檀溪,淚卻止不住。
那年,隨王儲檀溪方纔三歲。
愚昧的世人都道,隨王妃不甘於現狀,自願改嫁,跟了旁人,棄了不滿三歲的兒子和無能的夫君,到別國享福去了。
在此後的十餘年內,隨王拋開素喜的詩詞音律,攻於兵法,養精蓄銳,終其一生,都想奪回王妃。奈何奈何,說書人每每講到這一段時,都要捋一捋白鬚,嘆一口氣,方道:
這短命又癡情的隨王,四十而亡,至死也未能奪回王妃。死前將唯一的兒子叫道牀前,那隨王儲年方十八,出落的相貌英俊,囑託道:
一定要替我接回你母妃,哪怕是以隨侯珠相換。這是我一輩子的遺憾……
欲知那年少的王儲能否完成父王臨終囑託,隨侯珠是否當真會易主,它那一直未揭曉的神秘力量又是什麼,請—看—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