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凱倒不緊張,不就是一場單挑局麼,他經(jīng)常跟別人打,也喜歡跟人打,有什麼好緊張的!
他就是有點不好意思,撓了撓後腦勺:“看來我的三分是真的不行,以後得加練……”
但接下來的防守,他卻絲毫沒有不好意思的跡象,壓腿下腰,繃緊了全身神經(jīng),嚴(yán)格監(jiān)視著福格森的一舉一動。
福格森起球,他就揚手;福格森下腰,他就收手、趕緊調(diào)整腳步……
而且由於他手長腳長,當(dāng)他將身體四肢完全展開後,那恐怖的覆蓋面積,就像籠罩在球場上的一團陰影,就是像一隻球場上的八爪魚,不給對手留下任何進攻空間。
這種讓人窒息的防守,也看得圍觀衆(zhòng)人大驚失色。
他們止不住心臟砰砰跳,自問:如果此時球場上站在廖凱對面的是他們自己,他們能從廖凱的防守中討得半點便宜嗎?
很顯然:不能!
完全不能!
在廖凱的防守面前,他們一根頭髮絲都飛不過去。
但福格森不可是他們。
這位曾效力過那支“空接之城”洛杉磯快船的矮壯後衛(wèi),在那時候,隊內(nèi)訓(xùn)練,他就是保羅的專屬陪練。
除了保羅,莫威廉姆斯、比盧普斯、布萊德索,再加上福格森,就是當(dāng)時快船隊的後衛(wèi)陣容。福格森天天給這些大佬們單挑喂招,什麼樣的進攻和防守沒有見過?
只見將腰身壓成一根彈簧,突然朝著右側(cè)一個箭步射出……
速度之快!
廖凱只感覺眼前黑影一閃,福格森就沒了影。
他急忙追趕,想憑著身高的優(yōu)勢將球給攔下來,卻終究是慢了一步,皮球越過他的指尖滑進了籃筐。
四周立即響起成片的叫好聲,尤其是那幾名始作俑者……
廖凱沒有急著去進攻,他在爭取時間:緩緩撿起掉落在地板上的皮球,來舒緩他心理受到的衝擊。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已經(jīng)沒有人能在他的單防面前進球了。
他需要時間來找回那就久違的挫敗感。
他想:上一個能突破他防守的……是傑森,但那時候的他遠沒有現(xiàn)在的身體素質(zhì)好,而且傑森的突破更多憑藉的是節(jié)奏感,再加上投射威脅。而福格森則是憑藉速度一步生吃。
廖凱從來都不是一個狂妄自大的人,他很快就認清並接受了這個事實:福格森的起動速度比自己更快。
畢竟福格森更矮,體重更輕,只要不在爆發(fā)力上和廖凱有檔次上的差距,爆發(fā)速度自然會更快一些。
“希望之星(網(wǎng)絡(luò)上對廖凱的稱呼),你是怕了嗎?知道打不過就趕緊認輸,別在那裡故意拖時間……”
見廖凱撿起球后,遲遲不交給傑森去洗球,一直在那裡磨蹭,那幾名老球員大叫起來。
這可是將廖凱打回原形的大好機會,他們當(dāng)然不會放過。
直到蒙達犀利的眼神投來,他們才悻悻地住了口。
福格森則顯得很大度,朝著廖凱攤開雙手:“你想休息一會再打也可以,不著急。”
其實剛纔他內(nèi)心的驚訝一點不比廖凱少。
剛纔,已經(jīng)拿出了最快的第一步,又搶佔了先機,按照他在CBA打球的經(jīng)驗,所有黃皮膚的球員在他的突然起動面前只會傻傻地愣在原地,來不及做出任何反應(yīng)。
他心裡也一直爲(wèi)此而困惑。不知道,到底是華國球員的頭腦不好使、反應(yīng)不過來,還是他們頭腦反應(yīng)過來了,但身體跟不上?
但廖凱反應(yīng)過來了。
不但反應(yīng)過來,還做出了有效的防守干擾,甚至差點就蓋掉了他的上籃。
“我不需要休息。”廖凱笑咧咧地回道。
剛纔那點片刻的時間,他想清楚該如何防守福格森了。
不過眼下,首先是要進攻,打進這一球,扳平比分。
福格森身高不夠,臂展來湊,在廖凱拿球之後,就把身體貓進廖凱的懷裡,然後用兩隻手不停地掏廖凱身側(cè)的皮球,干擾對方的比賽節(jié)奏。
這是一種侵略性極強的防守姿態(tài)。
福格森敢這麼防,就是相信他自己的速度一定比廖凱快,即便因爲(wèi)掏球暫時失去身位,他也能及時追回去。再則,除此以外,他實在找不出更好地防守身高力壯的廖凱的辦法。
“福格森的比賽經(jīng)驗太豐富了!”看到場下這一幕,場邊球員紛紛讚歎。
觀看這一場對決,對這些中立球員們來說,勝負並不會有太大懸念,他們心裡只有兩個看點:一、廖凱的成色到底如何?二、又多了一次學(xué)習(xí)福格森的機會。
但很快,這些球員將更大的讚歎聲送給了廖凱。
因爲(wèi)球場上,廖凱不耐煩福格森沒玩沒了的騷擾,總感覺球放在哪裡都不安全,便乾脆側(cè)過身子,伸直右手,單手將球抓在空中。
這樣,就算福格森跑到他身後來,也夠不著他手裡的皮球了。
“哇靠!單手抓球!帥炸了!”鄧家佳等幾個年輕點的球員已經(jīng)瘋叫起來。
“這特麼……麥迪還是喬丹?”
他們的聲音裡不只有驚訝,更有滿滿的豔羨之情:廖凱竟然可以單手抓球,這身體天賦太強了,簡直快要羨慕死他們了。
單手抓球只是個花活,廖凱心裡清楚,關(guān)鍵是怎麼來打成這次進攻。
還好這種私下的單挑比賽並不正規(guī),沒有太多的限制,允許廖凱在原地足足站了三秒!
然後,他背過身來,選擇了用體重的優(yōu)勢去背打。
這是他權(quán)衡之後選擇的較慎重的進攻方式。
其實他也想趁福格森掏球之際從一側(cè)強突,但他始終拿不準(zhǔn)自己佔得先機後,能不能用起動速度過掉福格森?而他一直又是打法比較謹(jǐn)慎的球員,不願意冒險,所以最終放棄了。
但他的背打卻沒有想象中的順利,因爲(wèi)他背打的地點離籃筐太遠了,而且福格森雖然體重有限,但力量卻是十分出色,頂防技術(shù)又好,讓他打起來十分別扭。
要論頂防技術(shù),廖凱自己就是個行家。
所以他知道在沒有完全頂開防守人的情況下,決定不能冒然轉(zhuǎn)身、急於投籃,給對手切球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