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異世閨蜜
不死心,馮初晨又擴大範圍找前後半年,依然沒找出一點蛛絲馬跡。
她無力地把手札放下。
大姑定是怕被人發現,纔不記錄一點與那個男人相關的事。
只是她千防萬防,沒防到她死後那個男人會多次去墳前祭拜,還戴著“情侶荷包”,又正好被自己這個看過她手札及荷包的人碰到……
是被那個男人傷得太深,所以要抹去一切痕跡?
人海茫茫,不知自己能否再遇到那個男人。
這裡雖然男女大防不算嚴苛,但一個民間女大夫也不容易看到男性高官。
馮初晨想著,自己還是別嫁人了。不優秀的男人她看不上,太優秀的男人會介意她的出身,而且容易見異思遷。最扎心的是,古代男人三妻四妾是常態……
像明老國公那樣癡情又優秀的男人沒幾個,自己沒有那個好命一定能遇上。
王嬸和半夏晚上趕在關城門前纔回家。
王嬸沐浴完後來到東廂,“接下來了,母子平安。不過女人傷了身子,以後不好懷孕了,還好生的是個男娃。”
馮初晨沒聽進那些話,問道,“王嬸,你跟了我大姑那麼多年,大姑有沒有心悅過的男人?”
她希望能從王嬸處聽到一點大姑感情方面的信息。
王嬸笑道,“沒有,我從沒聽大姐說起過男人,也沒見她正眼看過哪個男人。就是那個沖喜的病秧子,我也是聽村人說的。
“大姐年輕時長得漂亮,會施神針,會掙錢,還寫得一手好字,至少二十幾個鰥夫請人來說合,還有一個是秀才,大姐都拒了。還放話,她這輩子不再嫁人,守著孃家過活……”
她的表情又嚴肅起來,“姑娘是不是聽了什麼閒話?可別被人騙了,大姐不止是義婦,還是貞婦。”
馮初晨很是失望,“沒有人說什麼,我就是問問。王嬸去歇息吧。”
夜裡馮初晨沒睡好,大姑和那個男人的身影交替出現在眼前。
她前世失戀都沒有這麼糾結過……
次日早飯後,王嬸又被人請去接生。是一個郭姓官家,派了一輛馬車來接。
馮初晨坐車去胡府送了兩筐新鮮菜蔬,在胡府吃了晌飯,下晌纔回家。
晚上王嬸回來,笑問道,“姑娘猜找我接生的郭家是哪個郭家?”
“哪家?”
“是陽和長公主府郭家令的二兒媳婦,郭府離南安坊不遠。母女平安,還賞了我四個銀錁子。”
馮初晨納悶道,“郭家令,他怎麼知道我們搬家了?”
王嬸神情非常愉悅,笑道,“我先也納悶呢。聽郭夫人說,郭大人很關心姑娘和小少爺,咱家的情況他大體都知道。
“還說是長公主殿下囑咐的。馮家兩代救了上官公子,這個情她一直記著,若咱們有難處了讓郭家令幫幫。”
又雙手合什道,“陽和長公主是天上的人兒,還能時時記掛咱小百姓。阿彌陀佛,菩薩保佑她長命百歲。”
馮初晨也挺感動。那次沒白忙活,雖然丟了名聲,但有個長公主府當倚仗,若真有連胡大人都沒辦法的難事,總有相求的地方。
是不是該帶著弟弟上門感謝,再拉拉關係?
想想還是算了,大姑不希望她的後人去攀附權貴。
長公主府和胡府不同,太高大上。
馮初晨有些汗顏,她前世也算清高自我,不願意高攀,可到了這裡總想找倚仗。
這也是沒有法子的事。
當大夫可以清高,但當領導就必須通俗務,方方面面都要想到。
她囑咐道,“後天去郭府洗三時,給郭二奶奶帶兩盒苦蔘修復膏,再給郭夫人送一籃咱家的杏子,跟她說說婦幼醫館的特色。”
苦蔘藥膏如今非常緊俏,都是熟人托熟人買。六百文一盒,還供不應求。
等到婦幼醫館開業正式售賣。
售賣前,必須要去太醫院報備。
五月十一,馮初晨坐著自家驢車去了溢香居酒樓。
到達街口後下車。
馮初晨說道,“吳叔回吧,下晌我叫車回家。”
蔡毓秀正等在酒樓門口。
她穿著淡紅色輕羅襦裙,梳著分肖髻,俏麗靈動,比前兩次看到的刻板亮眼多了,連笑容都燦爛了幾分。
馮初晨走近笑道,“原來蔡女醫這麼漂亮。”
蔡毓秀笑道,“馮姑娘可比我美多了。”又道,“幹嘛這麼客氣,咱們以姐妹相稱可好?你多少歲?”
“我十五。”
“我十八,以後我叫你馮妹妹,你叫我蔡姐姐。”
蔡毓秀的笑也感染了馮初晨,“蔡姐姐。”
“走,咱們去那邊的書齋看看。”
書齋離這裡隔了幾家鋪子。
蔡毓秀問道,“馮妹妹定親了嗎?”
“沒有。你呢?”
“定了。”
“定了爲何還要去當女醫?出宮嫁人要等七年。”
蔡毓秀嘆了一口氣,“像我們這樣的杏林世家,每代都要出一個御醫和女醫纔不會沒落。我家男丁少,我爹那一代只有我爹一個男丁,只得我大姑去當女醫。
“我這一代又只有弟弟一個男丁,只得我去當女醫。我未婚夫家很支持我呢,願意等。”
蔡毓秀沒有一點扭捏,倒讓馮初晨多了幾分好感。
她又道,“我大姑嫁了人還在宮裡當差,可惜早早死了。聽我爹說,我大姑最佩服的人就是馮醫婆,我爹讓我向馮醫婆和馮姑娘學習呢。沒想到我竟然結識了你,好高興。”
一副很榮幸的樣子。
馮初晨知道,大名頂頂的蔡女醫活著時名聲比周女醫還盛,接生好,精幼科。
大姑曾經跟原主提起過她多次,說若自己不會施太上神針,幼科方面蔡女醫還要強上一分。
那麼好的女醫,可惜三十出頭就死了。
馮初晨道,“蔡姐姐謙遜了。聽我大姑說,蔡家是京城四大杏林世家之一,經營著鶴年堂,精瘡瘍、正骨。那位蔡女醫更是不得了,我大姑佩服得緊……”
二人惺惺相惜,越說越投機,一刻多鐘後便手牽手了。
蔡毓秀說道,“馮妹妹的手好涼,夏天拉著你的手,像大熱天喝寒水一樣舒坦。你應該是體寒,吃藥補補,否則不利生養。”
馮初晨笑道,“會施上陰神針的人,體溫都要比一般人涼些,沒有其它毛病。一入夏,我弟弟特別喜歡拉我的手。”
蔡毓秀又道,“好些人爲你沒去當女醫可惜,其實不去更好。女醫看著光鮮,但整日提心吊膽,若運氣不好死得還快。
“我娘不想讓我去,可我祖父和我爹說這是身爲蔡家女的責任,必須去。” 馮初晨想到了宮鬥,太監、宮女、御醫、女醫最容易知道不該知道的事,可不是死得快。
這孩子話多了一點。
她提醒道,“蔡姐姐在宮裡要謹言慎行,不該說的話不說。”
蔡毓秀捏捏她的手笑道,“我知道,對別人不會多說,跟你熟悉纔多說幾句。不知道爲什麼,我就是覺得跟馮妹妹好像認識許久一樣。”
馮初晨笑道,“這就是一見如故,我也有這種感覺。”
二人來到一個墨齋時,又遇到一個熟人,是上次一起考試的範女醫。
蔡毓秀熱情招呼道,“範女醫。”
範女醫也笑道,“蔡女醫。”
似沒看到馮初晨一般。
馮初晨也像沒看到她。
她們二人客氣兩句,各自散開。
蔡毓秀小聲道,“範女醫是範副使的侄女兒,她進宮當宮女就是爲了最終當女醫。她未婚夫是薛家族親,所以範女醫比較傲氣。”
又補充道,“薛家就是薛國舅家,太后娘娘和貴妃娘娘的孃家。”
範家是京城四大杏林世家之首,千金堂就是範家開的,如今還出了一個太醫院副使,從五品。
薛貴妃是薛太后的孃家侄女,皇上沒有皇后,所以薛家是當朝最有權勢的外戚。
哪怕嫁給薛家族親,範女醫也高高在上。
馮初晨八卦道,“聽說薛三姑娘一跟明大公子退婚,病就好了。”
蔡毓秀咯咯笑起來,“是真的,很不可思議吧?”
馮初晨有些吃驚,真的這麼玄?
又問道,“傳說明大公子不喜歡女人,跟某位公子如何如何,是真的嗎?”
蔡毓秀認真道,“你不要相信那些混帳話,都是別人亂編排的。我爹經常去定國公府給明三老爺看病,知道一些內情。明大公子是極陽命格,五行克妻,高僧批了的。
“明大公子極有軍事韜略,文武雙全,年少成名,長得也俊,可惜命格不好。他與上官公子是表兄弟,從小玩到大,沒有那些齷齪事。”
馮初晨又問,“這麼說,明大公子真的要打一輩子光棍?”
“不一定,若遇到能壓制他命格的姑娘便能娶。若遇不到,唉,怕是要打一輩子光棍了。明老夫人和明大夫人因爲這件事,擔憂得不行。”
馮初晨不好再說明家事,拉著蔡毓秀進了旁邊的天芳齋。
如今有了閒錢,馮初晨便想用好些的日用品。
天芳澡豆,天芳香皂、天芳牙粉……不僅造型好看,還有香氣。
又去凝香齋買了香餅和香丸,去瓷器行買了一套漂亮的青瓷茶盅。
有錢了,幹嘛還要委屈自己。
二人吃完飯又繼續逛。
聽說馮初晨想開個專門接生和給乳兒婦人治病的婦幼醫館,蔡毓秀非常感興趣。
“馮姑娘就是有想法,等我休沐出宮去你家,再去看看那個醫館。”
女醫一個月休沐一次,一次連休三天。
逛到未時末二人才分手。
馮初晨今天很興奮,這是她在這一世的第一個女閨蜜,還興趣相投。
她招手叫了街對面一輛驢車。驢車簡陋,連棚都沒有。
她剛走到驢車旁,就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向她招著手。
是上官如玉。
他穿著月白色雲紋暗花闊袖長袍,帶著束髮珍珠冠,手拿摺扇,閃著桃花眼,咧著花瓣一樣有型的嘴,翩然而至。
就像飄來一朵美麗的鮮花,吸引了無數目光。
他身後跟著一個二十歲左右的俊俏公子,幾個隨從。
馮初晨一點不想在大街上遇到他,裝作沒看見。
上官如玉緊走幾步過來抱拳笑道,“馮姑娘,別來無恙?”
馮初晨木著臉說,“還好。”
她坐上驢車,對車伕說道,“北安坊。”
上官如玉又緊走兩步,輕聲說道,“因爲救我,讓姑娘受委屈了。”
馮初晨暗誹,秀花枕頭一包草,比他長公主娘和駙馬爹差遠了。
見車伕伸長耳朵在聽,催促道,“快走。”
上官如玉又說了一句,“聽說令弟在上私塾,我能否上門與他探討學問?”
“不必。”
車伕不好意思再聽,一甩小鞭,“駕。”
毛驢小跑起來。
上官如玉呆呆望著那個背影,幾個月未見,馮姑娘似又長開一些,更俊俏了,說話也那麼好聽。
特別是那雙冷冰冰的眸子,緊抿的嘴脣,比男人女人都好看。
他特別想上門跟馮姑娘探討探討醫術,再不濟跟她弟弟交個朋友也成,卻被父親明令禁止,不許他去打擾他們。
若馮姑娘願意,他就不算打擾。
可馮姑娘卻拒人於千里之外。
真是,做不了夫妻,連做朋友都不行嗎?
蔣濟昌的目光也追隨著那個纖細的背影,嘻嘻笑道,“那位就是用噎立克法救過你的馮姑娘?哈哈,倒是個冷美人,長得青花亮色,有幾分意思……”
上官如玉一下沉了臉,“她是我的救命恩人,不許那麼說她,也不許打她的主意,否則我跟你翻臉。”
難得看到上官如玉這般嚴肅,蔣濟昌忙收了笑,“好,好,是哥哥的錯。走,你的小阿蠻我的小如如還等著咱們呢。”
上官如玉搖頭道,“我纔想起我還有事,先回家了。”
蔣濟昌不願意了,“嗨,這時候你要回家,不是掃興嗎?”
上官如玉向相反方向走去,“爺就掃興了,你能咋地。”
蔣濟昌還是捨不得小如如,罵罵咧咧向清樓走去。
看不見蔣濟昌了,上官如玉上馬說道,“走,去刑部。”
端硯腳跟未動,“二爺,你不是說想聽蓋和天的戲嗎?”
上官如玉道,“爺又不想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