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熊孩子千里奔金陵,新嫁娘回門語驚人

大明慶豐八年,夏,南都應天府。

建文帝在這裡以鐵血手段幾乎羣滅了他的叔伯輩,包括燕王朱棣一家子,建立鐵桶江山,將都城遷到北京,也叫北都。故南京應天府被稱爲南都,老家鳳陽府稱中都,這兩個都城和蘇州、松江等十三府都歸於南直隸管轄。

南朝金粉,十里秦淮。儘管招來各種非議,南直隸鄉試、會試的考場——“江南貢院”還是在夜夜笙歌,聲色犬馬的秦淮河北岸建成了,這是大明規模最大的貢院,單是用做考試的號房就有兩萬零四百四十四間,從江南貢院脫穎而出的舉人佔據了京城春闈前三名半壁江山,可見其兇殘的實力。

今年恰逢三年一度的會試,南直隸地區生員們陸續集結秦淮河,準備秋天的舉人試,文會詩會那裡少的了助興的雅妓歌姬呢?於是乎秦淮河兩邊雕欄玉砌的河樓幾乎被生員承包了,會文吟詩,與歌姬詞曲相答,好不熱鬧。

此時大明奢靡之風盛起,途經貢院的生員無論相貌身材如何,大多以紅絲束髮,面抹香粉,嘴塗胭脂,螺黛描眉,身穿紅紫等鮮亮顏色的道袍、曳撒或者程子衣,行若女人,有的甚至比女人還漂亮。有保守派悲憤大呼禮樂崩壞,作詩云:“昨日到城郭,歸來淚滿襟。遍身女衣者,盡是讀書人!”

清晨,南城兵馬司的雜役們在秦淮河就地取水,一桶桶的潑在貢院街上,預備對付即將到來的酷熱,嘩啦啦的潑水聲漸漸喚醒了這個城市的喧囂,兩匹健壯的蒙古馬並轡而行,從街東面緩緩走來,後面還跟著數輛堆滿箱籠的青騾車。

騎著棗紅色大馬的是一個精瘦黝黑,約七八歲的孩童,大明的孩童無論男女,在十歲以前基本都剃髮,僅在頭頂兩側或者頭頂部分留有一小縷紮成小辮或者小發髻,這個孩子也不例外,頭頂的兩撮頭髮編成小辮子,再用紅絛帶紮起,咋一看就像頭頂著兩根臘腸似的,其餘部分剃的精光,閃亮亮的頭皮幾乎可以與初升太陽爭輝了。孩童遠遠看見江南貢院嶄新精緻的門樓,不禁發出一聲驚歎,雙腳敲了敲馬腹,催馬奔行。

“今竹!莫要淘氣!”一旁騎著棕色大馬的中年男子緊跟其後,在門樓處拉住了棗紅馬的繮繩。

今竹仰面看著貢院牌坊,說道:“三叔,江南貢院比京城禮部的貢院還氣派呢。”

沈三爺隨意嗯了一聲,算是迴應,暗想趕緊把這個熊孩子送回家,免得再惹事。

迎面走來一穿著石榴紅襴衫,白麪紅脣,髮髻兩邊各插一朵純白雀舌梔子花的少年人,今竹猛地吸了吸鼻子,道:“這個姐姐真香。”

沈三爺目光如炬掃了一眼此人的頸部,小聲道:“胡說,明明是個大哥哥。”

擦身而過的“大哥哥”聽到了隻字片語,衝著今竹回眸一笑,就是那麼任性打開一面風騷的川金摺扇慢悠悠的搖著進了江南貢院。

“居然是個大哥哥?”今竹欲回頭細瞧,沈三爺側身攔住了她的目光,沉著臉道:“非禮勿視,女孩子家要矜持些,盯著別人看太不像話,你再不乖乖的,就老實待在馬車裡頭吧。”

“大夏天的在馬車裡多氣悶啊,三叔,我最聽話了。”今竹點頭如搗蒜,忙挺直了小身板,擺出一副目不斜視的樣子。

對於熊孩子的保證,沈三爺是不敢信的,說起來這個侄女也委實可憐,出生時二嫂難產,血崩而亡,打小養在南京母親身邊,寵成了個熊孩子,去年母親命他將侄女送到京城和二哥一家團聚,人是送過去了,可這熊孩子和繼母個性不合,不服管教,鬧的雞犬不寧,今年夏天他上京談買賣,順便去看看二哥一家,熊孩子纏著要跟他回南京,他自是拒絕了,可是當他在天津港碼頭登海船走了兩天後,熊孩子居然從貨物艙裡蹦出來!

那時的沈三爺終於明白到二哥說女兒頑劣時那頭痛的眼神了,他當即要船主在山東登州港停船靠岸,命隨從快馬加鞭分兩路向南京和北京報信,說侄女偷跑著跟著他在海船上,一切安好云云。

此時京城的沈二爺向當值的鴻臚寺告了假,傾力尋女兒,繼室沈二夫人哭天抹淚,自請下堂求丈夫寫休書,家裡亂成一鍋粥,有小乞丐拿著一封書信找上門來,說是一小姑娘三天前給他半吊錢,要他今日過來送信,沈二爺展信一瞧,確實是女兒的筆跡,說她跟著三叔回南京找祖母去了,不要擔心,也別再想著接她回京城啦。沈二爺半信半疑,過兩日沈三爺隨從快馬來報信,他才鬆了一口氣。

想起那日海上驚魂,沈三爺心有餘悸,爲避免橫生枝節,他乾脆一把將今竹從棗紅馬上抱起,橫放在自己的馬鞍上,虎著臉道:“馬上就回家了,你還是想想怎麼和老太太解釋吧。”

今竹一懵,問道:“什麼怎麼解釋?難道不是三叔您挨不住我苦苦請求,又怕我父親不同意放人,便悄悄的帶我回南京的嗎?”

沈三爺頓時覺得大夏天的天上飄起鵝毛大雪,自己比竇娥還冤,“明明是你自己偷跑出來的——。”

“三叔。”今竹打斷道:“京城離天津港有兩百多里路啊,我年紀這麼小,怎麼可能跟上您的腳程?再說了,我手上既沒有戶籍文書,也無路引,如何能過出城進城入天津港那幾道關卡呢?這不符合常理啊!”

沈三爺氣笑了,“這麼說,你是一定要把火往我身上引了?”

“三叔您誤會了。”今竹搖頭道:“我的話只有您不信,但是您說我自己偷跑出來跟著您一路這種話,除了您自己誰都不會信——尤其是祖母,她老人家還以爲您找藉口推脫責任呢,少不得要連累您一起捱罵受罰了。”

商海打拼這麼些年,沈三爺卻被一個乳臭未乾的熊孩子威脅了,若是自己孩子,打罵幾頓準老實交代了,可這個熊侄女他不敢動,生怕逼急了,今竹又想方設法逃跑,天下之大,萬一真出事了,他怎麼面對二哥、怎麼回去向母親交代?

也罷也罷,和一個熊孩子計較什麼呢,反正馬上到家了,把今竹囫圇送到母親那裡,她以後上房揭瓦又與我何干,大不了挨母親一頓罵,又不會少一層皮。

從貢院街右轉上了朱雀橋,橋頭有個婆子提著一籃梔子花叫賣,今竹扯了扯沈三爺的衣袖,央求道:“三叔,梔子花好香呢,和剛纔遇到的那個姐姐——哦不,是大哥哥頭上戴的一樣味道,買一籃回家好分給祖母、三嬸嬸,大嫂,堂姐堂妹,還有小侄女她們。”

栽贓嫁禍之後,又來個借花獻佛,今竹滿足的抱著一籃子雀舌梔子,笑容甜的能引來蜜蜂。過了朱雀橋,穿過鈔庫街便是善和坊,第二個巷口就是烏衣巷了,沈家大宅就在這個巷子裡。

唐劉禹錫有詩云:“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說的就是這個烏衣巷了,晉朝時王、謝兩個能左右朝政的大家族就住在烏衣巷裡,後來王謝二家被碾壓在歷史巨輪下,烏衣巷也成爲野草叢生的荒坡。

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將城南原住民遷往雲南,江北等地,從全國召集工匠和富商居住,十幾萬戶手藝人、一萬四千三百戶富戶加上他們的家屬約百萬人住在城南十八坊中。以聚寶門大街爲分界線,西邊是工匠坊、氈匠坊、銀作坊、弓箭坊等,東邊是織錦一坊、二坊、三坊等,其中烏衣巷所在的善和坊基本都是富戶們的豪宅。

時過境遷,距離太【祖爺建國已有兩百年,南京城城北多軍營,城中多高官勳貴世家,城南多平民富商,城西是皇宮中央六部等衙門的大體格局只有個別處有變化。

烏衣巷第一戶人家就是沈家宅子,沈家第一代和第二代人皆從商,居所不定,從第三代定居烏衣巷,並開始讀書入仕,沈大爺是舉人,在福州做官時抗擊倭奴殉國。今竹的父親沈二爺少時有神童之譽,二十出頭就中了進士,入了翰林,目前在鴻臚寺任右少卿,從五品的京官。沈三爺不愛讀書,花錢捐了個官身,開鋪做買賣。三兄弟在父親過世後由母親做主分了家,如今沈老太太和長房的兒孫們住在烏衣巷老宅,沈二爺一家除了沈今竹都住在京城,沈三爺的家室在南京城城西八府塘。

因二天前剛辦了喜事——沈家長房二小姐沈韻竹出嫁,沈家新漆了朱門,一清早將烏衣巷清掃的乾乾淨淨,灑了清水,大門敞開,一卷卷紅毯從大門直鋪到正堂,正堂六個青花大缸裡冰塊堆成小山,清涼宜人,沈家人在此等候新嫁娘歸寧。

一個才留頭的紅衣小丫鬟匆匆小跑而來,被門檻絆了一趔趄,順勢跪地說道:“老太太,三——三爺回來啦。”

坐在大堂中間黃花梨三彎如意腿羅漢牀上的沈老太太忙擱下茶盞,問道:“四丫頭呢?”

小丫鬟笑道:“都來了,四小姐瞧著長高了不少呢。”

坐在右邊第二張黃花梨玫瑰椅上,穿著大紅十樣錦妝花褙子的當家主母沈大少奶奶王氏笑道:“今天是個好日子呢,韻竹歸寧、三叔即將喜得貴子、今竹平安回家,咱們家要三喜臨門了。”

“阿彌陀佛。”心中一塊石頭落地,平素不信神佛的沈老太太不禁唸了一聲佛,聲音有些微顫道:“快叫他們進來。”

話音未落,今竹提著一籃子梔子花飛奔到沈老太太跟前,叫道:“祖母!我回來了啦!”

衆人只見一個黑瘦、散發著一股鹹魚味和梔子清香的女童趴在沈老太太膝下,幾個晚輩詫異驚奇的忙站起來問禮,叫“四姑姑好。”

這時沈三爺也跟著進來,他的兩女一子上前問父親安好,沈三爺點點頭,跪在沈老太太跟前問安。 在海船上待了快一個月,身上也是一股鹹魚味。

沈大少奶奶起身行禮道:“三叔回來了。”還使了個眼色命下人點燃香爐薰一薰正堂,待會新人來拜親戚,聞著異味就不太好了。

沈老太太一手憐惜的磨蹭著今竹的小臉,一手指著跪地的沈三爺道:“這是怎麼回事,今竹曬的像桃葉渡挑擔子的崑崙奴?去年走的時候小胳膊小腿藕節似的,現在瘦的小臉就巴掌大了?你二哥二嫂是怎麼養閨女的?一路上你是怎麼照顧侄女的?”

去年我送她去京城的時候還是個發麪白饅頭啊!二哥二嫂把胖閨女養成瘦皮猴我怎麼知道?!回來時這熊孩子天天趴在甲板傻樂看海豚追船、曬成崑崙奴我根本攔不住啊!沈三爺心中唱起了竇娥冤,嘴裡卻道:“都是兒子的錯,請老太太責罰。”

此話一出,沈老太太卻不好說什麼了,嘆道:“算了,你一個大男人那裡懂得照顧孩子,自己的娃兒都沒抱過幾次。下去沐沐更衣吧,今日韻竹丫頭歸寧,她的婚宴你來不及趕到,待會陪侄女婿喝幾杯酒。”

沈三爺應下,問兒女道:“你們的母親呢?”

長女沈桂竹今年十歲,已經開始留頭了,頭上兩個小包髻邊全是初春青草般細碎的短髮,她有些矜持說道:“方纔管家趕來報信說筱姨娘見——見紅了,母親回家去了。”

沈老太太道:“是我叫她回去的,筱姨娘是第二胎,生的快,家裡要有個做主的人照看。”

今竹和沈三爺都下去沐浴更衣,小丫鬟欲點燃錯金鳳穿花香爐裡的百合香,沈老太太擺擺道:“大夏天的,點這些做什麼,桂竹啊,你領著幾個小的,把你妹妹帶來的這籃梔子花分一分擺上,過一會這屋子就香了。”

“是。”桂竹應道。沈老太太看著小大人般聽話懂事的桂竹,聞著膝蓋殘留的鹹魚味,兩相對比後,覺得今竹性子確實太跳脫了,這一年她到底在京城是怎麼過的?又是怎麼孤身一人偷跑出那麼遠?說她一個人的主意老太太不信,畢竟是個不到八歲的孩子呢,若說是老三幫忙跑出來的,老太太也不信自己兒子會那麼毫無顧忌

兩人沐浴更衣完畢,外頭管事來報二姑奶奶和女婿來了,今竹坐在沈老太太膝下的小杌子上,頭頂兩撮頭髮還未乾,用七彩珊瑚珠綁成辮子,咋看上去就一光頭頂著兩個雞毛毽子。

二姐夫一進門,今竹頓時覺得他的穿衣打扮很眼熟,和今早在江南貢院看的大哥哥類似,二姐夫穿著大紅程子衣,頭戴黑色方巾,左邊還插一朵含苞待放玫瑰花,長的英俊斯文,臉上的香粉、口脂和眉毛的顏色和二姐姐同款,一看就是新郎早上借用了新娘的妝奩,給自己化了晨妝。

今年江南讀書人開始流行這種打扮,在座的早已見怪不怪了,何況新姑爺的裝扮並不算過分。喝茶閒聊後,男人們去前院喝酒,沈韻竹淡笑的臉立刻沉了下來,身上華貴喜慶的大紅蓮塘鴛鴦緙絲褙子也似乎失去了光彩。

衆人見狀,立刻停止談笑,大少奶奶藉著衣袖的掩飾敲了敲已經十二歲長女沈芳菊的手背,芳菊會意,拿著點心哄著三歲的雙胞胎弟弟出了廳堂,爲長者諱,二姑姑的事不是她這個小輩可以聽的。

沈老太太也命今竹等幾個小的去外頭玩,屏退衆人。

長房的大少爺是原配嫡出,繼室夫人生二少爺沈義然和二小姐沈韻竹,在沈大爺殉國不久就跟著去了,大少奶奶王氏長嫂如母,她握著韻竹的手道:“這裡是你的孃家,有什麼委屈就說出來,我們給你做主。”

沈韻竹雙眸閃過一絲淚光,嘴脣翕動幾下,而後雙目一定,平靜的掙脫大少奶奶的手跪下,纖細的腰肢挺的筆直,緩緩道:“請祖母和大嫂做主,幫我和白家和離。”

作者有話要說:  各位親愛的讀者們,想死你們啦,新文《今萍嵋》,架空明朝背景。

什麼收藏啦,花啦都砸過來吧,反正這兩年懷孕生子養的一身肥膘肉對舟用情頗深,至今不離不棄,穿著這身肉盔甲,你們不用擔心砸壞俺。

老規矩,最後一定上個和本章內容相關的圖,看不到圖的手機讀者請到舟的微博找。圖爲明朝呂文英的《貨郎圖》,可見看見女主沈今竹光頭頂兩根臘腸的造型。明清十歲以下的孩童都要剃頭的,留出一丁點頭髮綁辮子,比大青果辮子戲還要考驗顏值。嗯,其實我至今都沒搞清這到底是《嬰戲圖》還是《貨郎圖》,因爲貨郎圖裡大多有一羣熊孩子,而熊孩子圖裡大多有個貨郎大叔。

第22章 借銀針婆媳鬥心術,說佛法舌戰朱老太第171章 赴宴會隔窗彈胡笳,連環計巧迎慶豐帝第198章 復舊仇郡王親掌刑,到長崎舊友議大事第250章 棋逢對手女皇爭霸,時局變對手變盟友第60章 翼然亭冤家讀西遊,鴛鴦劍相煎何太急第47章 叔侄倆智鬥舊仇人,七夫人血染雞鳴山第228章 陰陽隔難絕姐弟情,親外甥三噎親大舅第30章 遇挫折幾欲走麥城,說是非是非找上門第74章 包子鋪游龍戲鳳姐,木萍兒現身峨嵋嶺第139章 爲前途施展離間計,新海澄繁華勝吳越第155章 說親事皇帝當媒人,論傳承昏君變明君紅娘鶯鶯分不清楚,犯迷糊新郎變前夫紅娘鶯鶯分不清楚,犯迷糊新郎變前夫第154章 迎家人將軍當孝女,沈文竹誓絕姑表親第197章 隔三年故人始現身,到陌路黔驢終技窮(二)第132章 小情人賞梅燃冬天,沈檔頭髮怒撂挑子第76章 三姐妹戰火傳悲歌,沈今竹遭遇陳媽媽第214章 勸太子景隆搬救兵,執念深改變春秋史第255章 觀鸚鵡引發兒女情,戰南海得勝定乾坤(二)第144章 焚愛巢八郎疑倫常,青鸞舞鏡見影而悲第229章 陰陽隔難絕姐弟情,涼棚下舅舅試外甥(二)第135章 白推官嚴審假親戚,曹核桃失意煙雨樓第179章 除異己太后葬建陵,廢太子郡王入林海第109章 新東家身陷雙屍案,沈詠蘭怒斥劉大人貪甜食假癢變真癢,解母憂毛遂忙自薦第149章 連環計脫身大沽口,到京師圖窮匕首先第53章 秦淮河花船遇舊友,小少年河樓開賭局第138章 過聖誕女王開大宴,耍手段今竹謀大局第141章 福王府東西風斗法,燒新宅夫妻要反目熊孩子千里奔金陵,新嫁娘回門語驚人第127章 出雲國舞姬拋金扇,捐銀子今竹迎好運第129章 佔呂宋林風稱國王,成窮寇歸順沈老闆第79章 吳淑人縱火終自焚,顧駙馬訣別長公主紅娘鶯鶯分不清楚,犯迷糊新郎變前夫第237章 放魚餌大魚終上鉤,施恩威收復老臣心(二)第75章 臨婚期兄妹齊同心,探章 家混戰清風閣第204章 安泰帝心冷黯退位,林淑妃自盡坤寧宮第18章 敗家子逼走親兄弟,愣女婿炮轟老丈人第233章 放長線引得大魚來,風雲變決勝名利場(二)第52章 沈今竹驚魂北極閣,計中計鐵卷始顯身第59章 老相好衙門找女婿,李賢惠叛出公侯府第133章 何夫人以德報舊怨,買瘦馬大員外迎客第208章 小鮮肉扮豬吃老虎,琉璃塔終成孩子王第213章 儲秀宮夜宴成鴻門,癡心錯犯起中二病(二)若問鬧洞房那家強,蘇州老家找白夫人第131章 逃兇險萍兒遇貴人,起譁變百戶疑人生第221章 兩女皇爭霸制海權,傳水苗太后立威信(二)第96章 正陽門擲果遇故人,瓊華島殿中有乾坤第182章 遭流放名門變柴門,風雪夜人歸人不甘(二)第111章 劉夫人堂前教丈夫,查命案羣雄顯本領(二)第108章 小東家暴力捉內鬼,胖張飛玉落顯真身第69章 一年景榮歸烏衣巷,沈三離誓絕舊鴛鴦第50章 朱希林追兇金陵城,羣英會推出癩頭黿第168章 沈義然喜迎孔家女,沈今竹縱橫西洋國第85章 平伯滅倭立大功,慶豐帝受挫開海禁第78章 曹核桃驚夢包子鋪,公主府驚現捉姦人第92章 爭貢之役箭在弦上,春城春夜情意綿綿第48章 浣沙溪自語識真身,傷離別臂釧歸舊主第79章 吳淑人縱火終自焚,顧駙馬訣別長公主第31章 三夫人殺雞儆閨女,驅魅影峨嵋施援手第174章 新廠公妙計除隱患,林淑妃夢魘見王妃第73章 曹核桃賣父求青睞,邀月臺驚聞五七桐第22章 借銀針婆媳鬥心術,說佛法舌戰朱老太第66章 直言女挑明心中事,沈今竹一語噎池蓮第231章 尋親不見畫像泄密,謎案重往事相要挾(二)第97章 送乾爹今竹贈墨寶,千金歸繼母愁斷腸第209章 小鮮肉扮豬吃老虎,琉璃塔終成孩子王(二)第111章 劉夫人堂前教丈夫,查命案羣雄顯本領(二)第121章 沈文竹糾纏異母姐,新縣令赴任到海澄第96章 正陽門擲果遇故人,瓊華島殿中有乾坤第119章 祭萍兒夫妻生間隙,大督公招募入東廠第193章 剿土匪圍攻黑風寨,魚漏逼死林同知第91章 下請帖賢惠露心思,石碑林情人再相逢第227章 思舊事女人當自強,到酒家姐弟偶相逢(二)第103章 沈家人扶靈跪金陵,徐州府詠蘭憶故人第100章 瓊華島四象戰五虎,長公主臨門說親事第43章 龍驛甕中捉金家,夾竹桃妯娌相猜疑第237章 放魚餌大魚終上鉤,施恩威收復老臣心(二)第128章 沈今竹毒舌諷美男,迎船長是大海盜第109章 新東家身陷雙屍案,沈詠蘭怒斥劉大人第52章 沈今竹驚魂北極閣,計中計鐵卷始顯身第97章 送乾爹今竹贈墨寶,千金歸繼母愁斷腸第159章 求情敵陸氏遭碰壁,去孝陵揭開大棋局第77章 惡牛郎強佔七仙女,慶豐帝舌戰驅惡徒第224章 重聚首燃情紫藤架,大朝會羣臣來開撕熊孩子千里奔金陵,新嫁娘回門語驚人第139章 爲前途施展離間計,新海澄繁華勝吳越傷離別箱籠堆裡鬧,進豪門寶馬車中笑第52章 沈今竹驚魂北極閣,計中計鐵卷始顯身第213章 儲秀宮夜宴成鴻門,癡心錯犯起中二病(二)第60章 翼然亭冤家讀西遊,鴛鴦劍相煎何太急第28章 鬼魅影嚇尿新主人,悽紫霞玉碎太湖石第126章 陷地窖峨嵋拒回家,赴夜宴今竹遇妖姬第142章 知真相晴天遭霹靂,守尊嚴陸氏要嫡子第152章 告御狀手眼會通天,小吃貨躲過生死劫(二)第195章 求不得飲鴆不止渴,老朱家有郎初長成第131章 逃兇險萍兒遇貴人,起譁變百戶疑人生第24章 挑美人冰糖認新主,鳴鳳院倩女似幽魂第168章 沈義然喜迎孔家女,沈今竹縱橫西洋國第34章 護小主我有張良計,爬牆梯揪出鬼魅影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肃省| 嘉黎县| 长阳| 大兴区| 达拉特旗| 杂多县| 蒙自县| 台前县| 深州市| 昌宁县| 宁德市| 山阳县| 天台县| 紫阳县| 汨罗市| 乌拉特中旗| 时尚| 七台河市| 河池市| 吉木乃县| 郧西县| 温州市| 黄山市| 姜堰市| 西林县| 陇川县| 错那县| 蒲城县| 阿图什市| 墨江| 库尔勒市| 岳池县| 蕉岭县| 诸暨市| 嘉兴市| 塔城市| 拉孜县| 富民县| 江西省| 于田县| 普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