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三章 奠基儀式(上)

這一日走了沒多久,只見道路兩旁全是一壠壠平整的田畝。這時鬻熊對週考說:“大公子,我們已經(jīng)到了朝歌的郊外了。”週考聽後很是高興,不過同時也感到十分驚訝:此時雖然氣候寒冷,但田畦中竟種著成片的麥子。週考問道:“火師大人,現(xiàn)在正是深秋之時,這裡怎麼還能種麥?”

鬻熊道:“朝歌城位於太行山與大河之間,四周都是河川沃土,地力肥沃。所以朝歌一帶春季種黍、秋季種麥,一年兩熟,其糧食收成比起我們周原要多得多。”

週考不解地問道:“那我們周原爲什麼不能在秋季種麥呢?”

鬻熊解釋道:“那是因爲太行山脈擋住了來自西北方的寒風,所以太行以東地方的氣候要比周原更加溫暖。周原一帶如果要種麥,就只能是在春天,可是這樣一來就和種黍的季節(jié)起了衝突。要知道用小麥煮飯,其味道遠遠不及黍米,大家都不愛吃,所以周原那邊是很少有人種麥的。”

“既然麥飯的味道不好,爲什麼朝歌人還要種這麼多麥子?”

鬻熊笑道:“大公子,那麥飯雖然難吃,賣價卻比黍米要賤得多。朝歌附近的窮苦人家,吃不起黍米,便只好以麥飯來果腹了。”

週考聽後卻想:人人都誇大邑商如何殷實富庶,怎料在朝歌這裡也有窮人?又向北行出數(shù)裡之後,他遠遠望見在前方西側羣山聳峙,正是一派幹巖競秀的景象。他用手遙指羣山問道:“火師大人,那裡就是太行山嗎?”

“哦,那是雲(yún)夢山。雲(yún)夢山乃是太行山的一條支脈,說它是太行山倒也並不爲錯。朝歌城就在它的山腳下,距此地不過十餘里路,大慨到正午時分我們就能入城了。”

如果不是顧及到呂尚一家,週考一定會命令馬隊全力衝刺直奔朝歌了,這十餘里的路程,大概不消一頓飯的功夫就能跑到。但他想既然答應了護送呂尚一家到朝歌,那就該做到有始有終,所以只得耐著性子慢慢走完這最後一段路程。

當週考騎馬翻過一個土坡後,終於見到在北方出現(xiàn)了一座氣勢恢宏的巨大城池。儘管週考曾在心中無數(shù)次地想象過朝歌的風貌,但他還是爲眼前的景象感到震驚:朝歌城的西面是高大巍峨的雲(yún)夢山,東面則是川流不息的大河;在這山川之間形成了一條狹長的平原,恰似一道天然走廊。而朝歌城便坐落於這條走廊的正中,牢牢扼制住這條南北交通的咽喉要道。朝歌的城牆有近五丈高,朝南的這一面幾乎有八、九里寬,光是城門就有三座,即使和虞城相比也大了將近一倍。在城南外有一條小河,河水從雲(yún)夢山中奔涌而出,自西向東匯入大河之中,鬻熊說這條河叫做淇水;在淇水兩岸擠滿了各種式樣的房屋,真可謂是連甍接棟一般。

當週考等人到達淇水南岸時,發(fā)現(xiàn)河這邊的房屋普遍較爲低矮,外觀簡陋破舊;房屋之間的巷道也是泥濘髒亂、狹促不堪。唯一可以稱得上高大的建築,是位於河岸旁的幾座穀倉。在穀倉的附近有一個很小的埠頭,埠頭的一塊石牌上面刻著“棘津”二字。在石牌旁邊,幾塊青石板製成的臺階從河岸上一直鋪設到水面下。淇水的河牀很淺,大船開不進來,因此河道中只有幾葉扁舟。這種小舟連船槳都不用,一個船伕加上一根竹篙,就能讓小舟在水面上劃行。這些船一次只能載上兩三個人或少許貨物,在棘津和延津渡口之間來回轉運。

淇水之上建有三座木橋,橋下的道路分別通往朝歌城南的三座城門。位於東首和西首的兩座橋倒也普普通通,但居中的一座橋面特別寬闊,據(jù)週考目測,大約可以讓四輛馬車並行。聽鬻熊說,這座橋名爲“鉅橋”,“鉅”就是大的意思。週考心想:我們這一路上經(jīng)過的木橋、石橋也有不少,卻都遠不及這座,“鉅橋”之名倒也稱得上是名副其實了。

通過鉅橋之後,一行人來到淇水北岸。雖然只是一河之隔,這邊的情景卻與對岸有著天壤之別:北岸的民宅都是高大敞亮,牆面光潔如新;街道也寬闊得多,在沿河一線還形成了一條街市,街市上有酒肆、逆旅,賣各種吃食的小店;有綢緞莊、玉器店,也有賣各種雜貨的大貨行。街道上行人絡繹不絕,更有許多孩童滿地奔跑嬉鬧,觸目可見都是一派欣欣向榮的熱鬧景象。

週考由衷地感慨道:“火師大人,想不到在朝歌城外都有這麼多人家,不知城內(nèi)又是怎樣一副光景?”

鬻熊答道:“此地以前叫做沫邑,原本是個盛產(chǎn)糧食的大邑鎮(zhèn),早年間便有數(shù)以百計的農(nóng)戶居住在此。後來朝歌落成之後,又有不少人從殷城遷居至此,所以沫邑纔有今日的繁榮。”

週考點點頭,心想:什麼時候我們周國也能也能有這樣的大邑?他一面觀看著沿途的風景人情,一面信馬由繮地沿著入城的大道朝城下走去,快要走到城門時,只見在道旁的一塊空地上圍滿了人,也不知在看什麼。週考雖然有些好奇,但眼見就要入城了,他也不敢耽誤正事,便徑直從空地旁走了過去。

不料這時周發(fā)卻在馬車上喊道:“大哥!”週考回過頭來,卻見周髮指著圍在空地旁的人羣說:“大哥,你說他們在那邊做什麼呢?”週考搖了搖頭,示意他也不清楚。周發(fā)道:“那不如我們也過去看看吧?”週考皺眉說道:“我們都已經(jīng)到了城門口了,還是儘早入城去拜見外祖父要緊,怎麼能在此虛耗時光看這些不相干的事?”

周發(fā)卻是個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人,他見那空地旁裡三層外三層地擠滿了人,心想如果只是等閒尋常之事,絕不能引得這麼多人來圍觀。他只好使出軟磨硬泡的功夫,說道:“外祖父大人在朝歌城中又走不了,早去晚去總能見得到。我們只過去看一會,那也耽擱不了多久的。”

週考畢竟年少,貪玩之心多少都是有的,加上他耳根子又軟,經(jīng)不住周發(fā)的反覆央求,只好同意了。周發(fā)不等馬車停穩(wěn),便興沖沖地從車上跳了下來,又對琬姒說:“表姐快來!我們一起去。”

琬姒其實和週考的想法一樣,都是希望儘早入城,但她見周發(fā)如此熱情高漲,也不忍掃他的興,只好牽著邑姜一起下了馬車。鬻熊出於擔心,也下了馬,若即若離地跟在四人身後。

周發(fā)沿著圍在空地上的“人牆”走了半天,才找到一處人少的空隙鑽了進去,還回過頭來向週考和琬姒招手,示意讓他們過來。

週考走到跟前向內(nèi)觀瞧,只見在那片空地中央壘起了一座土臺,臺上放著一口方鼎。在那銅鼎的四周站著十來個身著白袍的男子,這些人既不戴冠也不束髮,全都是披頭散髮,只在額頭上綁著一個髮箍。那爲首一人左手執(zhí)一片龜甲,右手握著一支銅錐,正在往龜甲上鑽眼;其餘人則用繩索綁著銅鼎的四條腿,將鼎慢慢吊著放入土臺正中一個事先挖好的坑中。

再看土臺下,有四名男子被反綁了雙手,一字排開地跪在土臺前。這四人身上都沒有衣裳,只穿著一種叫“鼻竇褌”的兜襠布,在寒風中凍得瑟瑟發(fā)抖。

第三章 茅津渡口第十章 牧邑風光第十九章 福禍相依(下)第十四章 舐犢情深(下)第九章 狡兔三窟第十一章 鮮衣怒馬第五章 天下形勝第四章 千年古黿第十一章 欲蓋彌彰(下)第十九章 養(yǎng)虎遺患第十八章 闊口巨鮎第五章 大禹後人第九章 狡兔三窟第十六章 燕射之禮第十九章 養(yǎng)虎遺患第四章 千年古黿第十一章 欲蓋彌彰(上)第十二章 后羿射日(上)第十一章 欲蓋彌彰(上)第十一章 欲蓋彌彰(上)第十章 牧邑風光第十一章 鮮衣怒馬第十九章 養(yǎng)虎遺患第三章 茅津渡口第十章 牧邑風光第十章 牧邑風光第十三章 禮下於人第十一章 欲蓋彌彰(上)第九章 欲速不達第十六章 燕射之禮第三章 折而向北第十二章 后羿射日(下)第十六章 燕射之禮第十五章 羌族女奴(下)第十四章 鐘鳴鼎食第十四章 舐犢情深(上)第十九章 福禍相依(下)第六章 虞舜故墟第十六章 刁蠻少女(下)第十九章 福禍相依(下)第七章 爭芳鬥豔第十八章 闊口巨鮎第十七章 暗箭難防第十二章 后羿射日(上)第十八章 命途多舛(下)第六章 虞舜故墟第十章 牧邑風光第十八章 命途多舛(上)第五章 大禹後人第三章 折而向北第四章 有莘之女第十九章 養(yǎng)虎遺患第一章 二十年後第十六章 刁蠻少女(下)第十八章 闊口巨鮎第九章 狡兔三窟第十六章 燕射之禮第十章 虎視鷹瞵第十章 虎視鷹瞵第十六章 刁蠻少女(上)第十五章 羌族女奴(上)第十二章 后羿射日(下)第十八章 命途多舛(上)第三章 折而向北第九章 狡兔三窟第二章 犬戎遊騎第十六章 刁蠻少女(下)第十三章 禮下於人第七章 山腹密道第十章 牧邑風光第一章 二十年後第十六章 燕射之禮第七章 爭芳鬥豔第十九章 福禍相依(下)第四章 千年古黿第七章 山腹密道第十三章 奠基儀式(上)第一章 爾虞我詐第九章 狡兔三窟楔子第五章 大禹後人第十四章 鐘鳴鼎食第八章 劍膽琴心第十七章 暗箭難防第六章 虞舜故墟第六章 虞舜故墟第十八章 命途多舛(下)第十四章 鐘鳴鼎食第十八章 闊口巨鮎第二十章 心照不宣第六章 虞舜故墟第十四章 鐘鳴鼎食第十四章 舐犢情深(上)第二十章 流火劍法(上)第三章 折而向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呼和浩特市| 运城市| 辉南县| 吉木萨尔县| 锡林浩特市| 库尔勒市| 谷城县| 文水县| 岳阳县| 元阳县| 乐东| 博兴县| 谢通门县| 张北县| 饶平县| 开阳县| 三河市| 巨野县| 新余市| 文山县| 工布江达县| 台北县| 嘉鱼县| 北碚区| 镇江市| 双江| 石阡县| 宁化县| 陈巴尔虎旗| 壶关县| 治多县| 丹江口市| 万安县| 望都县| 贡嘎县| 来凤县| 台安县| 成都市| 商都县| 南岸区| 普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