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0991章 大漢天書(大結(jié)局)

天紀八年七月二日

剛至卯時,雒縣便已經(jīng)甦醒,今日天子要祭拜先烈,衆(zhòng)人自然是要做準備的,在這個時候,便已經(jīng)要爲稍後的祭祀做好準備了,沐浴更衣,穿戴整齊,便要出門,天矇矇亮,從各地傳出了犬吠之聲,富裕農(nóng)家,大多都是前院養(yǎng)犬,院後養(yǎng)豚,從這一陣陣的犬吠聲中,也能聽出大漢的富裕強盛。

整個雒縣緩緩甦醒,隨後甦醒的乃是陽縣,雒陽因規(guī)模太大,一分爲二,即使如此,兩個縣城的規(guī)模依舊是沒有哪個地方的城池所能媲美的,雒縣原先的城牆都要成爲內(nèi)城,連續(xù)數(shù)個縣城都要被雒縣所吞併,改名爲鄉(xiāng),故而,當這座都城甦醒的時候,在那些火燭與火炬的照映下,猶如白晝。

劉衢早已做好了準備,爲了這次的大典,他已有七日都是在沐浴靜心,過了卯時,他便醒了過來,再次更衣沐浴之後,坐上了天子車乘,馭者趕路,前後儀仗,天子之車,玉輅木質(zhì),色天青,爲金黃圓頂,鑲玉圓版四塊,圓盤垂有鏤金垂雲(yún),幨帷以三層青緞,繡有金雲(yún)龍羽紋相間。

又有四根金青緞繫帶綁在車軫,四柱上繪有金色雲(yún)龍,車門垂珠簾,四面各三,雲(yún)龍寶座四周爲朱欄,以金彩相間塗飾,欄內(nèi)四周布有花毯,兩輪各有十八根車輻,以金色鏤花裝飾,前有兩根軸轅,兩端分別飾金龍,可謂是奢華無比。

前有騎士開道,騎士披甲冑,多爲宮中諸郎,後有執(zhí)斧鉞之伍,又有鼓樂爲奏,旌旗夾道。隨著鼓樂,這近三千人的儀仗走出皇宮的時候,給雒縣百姓所帶來的震撼,絕對是巨大的,四代天子,這還是初次以這等規(guī)模的儀仗前往祭祀,百姓們跪拜與兩側(cè),隨著車架上衛(wèi)士撒去錢幣,高呼萬歲。

劉衢威武的坐在車架之上,氣勢雄壯,俯視大漢子民,以及大漢之天下。

當天子車架趕到了忠烈堂的時候,百官早已在這裡等候著,以三令爲首,站在上頭,劉衢這麼緩緩看去,百官均已到齊,就是連那仲長統(tǒng)也在此處,先前聽聞,仲長統(tǒng)不願前來,多有官員前往拜之,都是被他打了出去,最近是袁席要去請他,也不知那廝說了什麼,竟是將仲長統(tǒng)給請來了,看來,朕的尚書令也不是一無是處啊。

劉衢心裡想著,步伐卻不曾停下來,一步一步走上了高臺。

禮府官吏與文化府官吏們分居兩側(cè),爲了這次的大典,袁耀與鄭益都是翻了臉,兩人本就不合,加上這次大典的舉辦權(quán),爭執(zhí)不下,最後還是袁席出面,勸說袁耀,袁耀方纔讓步,以鄭益爲主,袁耀爲輔,可兩個府邸的官吏的矛盾還是沒能解決,此刻,他們便是站在兩旁,爭先恐後的高唱儀詞。

仲長統(tǒng)有些不屑的看著他們,臉色很是不好,他瞇著雙眼,又看了看最上方的袁席,若不是這廝死纏爛打的跟了自己四天四夜,自己是絕對不願意前來的,人都死了,還祭拜個什麼,有這些財力,拿去繼續(xù)這些先人之策,這不是更能讓這些先賢們開心麼?若是他們還可以開心的話。

除卻百官之外,很多原先告老還鄉(xiāng)的大臣們也都來了,武將們再次披甲,這讓他們格外的動容,關(guān)羽,趙雲(yún),馬超,張遼等老將站在大殿之南側(cè),威武雄壯,渾然看不出半點的力弱,而在他們的對面,周瑜,龐統(tǒng),馬均等人也是不落下風,氣勢十足,劉衢一步一步從他們之中路過,走到此處的時候,按著禮儀郎的唱詞,還是恭恭敬敬的朝著兩邊的老臣們大拜。

衆(zhòng)人回禮。

天子走到了最高臺,主持者乃是鄭益,他前方擺放著祭祀以用的牲畜,鄭益看起來有些疲憊,可依舊挺直了腰板,手持文書,正在宣讀當今天子祭祀先烈之情,當今天子愛賢之心,以及大漢如今之興瑞,以告知先祖。

劉衢便跪坐與這忠烈堂臺階之下,仰望著高臺。

鄭益還在滔滔不絕的說著大漢祥瑞,如什麼河北出現(xiàn)了三隻腳的牛,荊州出現(xiàn)了一個會說人言的猿猴之類,以及這些祥瑞分別代表著大漢什麼方面的成就,他說之所以出現(xiàn)三隻腳的牛,是因爲大漢如今的耕地太多,太肥沃,農(nóng)具發(fā)達,會說人眼的猿猴則是因爲大漢的文教太好,就連猿猴也能說雅言了....

他每說一個,仲長統(tǒng)便是忍不住的偷笑,無奈的搖著頭。

算了,不走了,在這裡能聽到這些笑話,也還不錯。

鄭益花了一個時辰向先祖?zhèn)儚蟠鬂h的祥瑞,方纔又開始唱詞,不過,這一次,唱的卻是所要祭祀的先賢之功德了,就是要唱忠烈堂之內(nèi)諸賢才,希望他們能回來,享用子嗣們的祭牲。

“我大漢故尚書令中文侯諸葛諱亮!撫百姓,示儀軌,約官職,從權(quán)制,開誠心,布公道!盡忠益時者雖仇必賞,犯法怠慢者雖親必罰,服罪輸情者雖重必釋,遊辭巧飾者雖輕必戮;善無微而不賞,惡無纖而不貶!庶事精練,物理其本,循名責實,虛僞不齒!終於大漢之內(nèi),鹹畏而愛之,政雖峻而無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勸戒明!”

“有功於大漢兮,諸葛令公歸來!!”

“我大漢故侍中令常陽亭侯司馬諱懿!文以厚德,治地必盛,獻策必成,有功而不請賞,愛親而不私庇!治荊州,盛兗州,修律法,定官制!”

“有功於大漢兮,司馬令公歸來!!”

“我大漢故尚書令定侯荀諱彧!待人以誠,事君以真,勤勉爲政,修訂官制,輔明君,定大道,其如冰之清,如玉之絜,法而不威,和而不褻,百寮士庶,唏噓沾纓,機女投杼,農(nóng)夫輟耕,輪給輒而不轉(zhuǎn),馬悲鳴而倚衡!”

“我大漢治經(jīng)博士太學大祭酒廖鄉(xiāng)侯崔諱琰!”

щшш◆ тt kān◆ ℃o

“有功於大漢兮,荀令公歸來!!”

“我大漢故倭國相鞍鄉(xiāng)侯荀諱攸!屈於蠻荒,興教化之事,不圖富貴厚祿,教化一方,百萬之衆(zhòng),傳大漢以文教化之道,孝通神明,忠定社稷!”

“有功於大漢兮,荀國相歸來!!”

“我大漢故中書令徽鄉(xiāng)侯郭諱嘉!四科全冠,才名震華夏,留故尚書檯二十餘年,事必親爲,爲則大成,不顧疲勞之體,行興漢之大事!德功卓著!”

“有功於大漢兮,郭中書歸來!”

“我大漢中書令追大將軍溫侯呂諱布!一人降一國!勇武難當!”

“我大漢故司空涿侯劉諱備!治國大策,因而大盛!”

“我大漢官學僕射王諱郎!一生於官學,教導學子,有教無類,爲救溺逝,聖人之仁!”

“我大漢故太尉左將軍長沙侯孫諱堅!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初大敗貴霜,定伐貴霜之策以滅其國!”

“我大漢故司徒徵西將軍譙侯曹諱操!日夜操勞,廢寢忘食,爲人政出百餘,大修運河,功在千秋!”

“我大漢後將軍兵學祭酒太史諱慈!守邊幾十載!回時已白首!”

“我大漢故太尉賈諱詡!計以保民,計以護國,陳平之資哉!”

“我大漢故驍勇將軍公孫諱瓚!戰(zhàn)與貴霜,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鑑,白馬爲證!”

“我大漢故司隸校尉領(lǐng)太僕華諱雄!南征北戰(zhàn),戰(zhàn)功赫赫,留書傳世,功不可滅!”

“我大漢故中書令留侯邢諱顒!忠君一生,任勞任怨,治雒陽,興揚州,修馳道,雖百死而無悔!大漢因留侯立,亦由留侯盛!”

“我大漢故司空袁諱紹!以私囊而爲國事,剛正而不徇私!”

“我大漢初兵學祭酒皇甫諱嵩!設(shè)兵學而有諸將起!”

“我大漢故司徒盧諱植!多以重賢,文士之首,聖人之德,剛正不阿,文武雙全!”

“我大漢鎮(zhèn)北將軍袁諱術(shù)!征戰(zhàn)幾十年,一身功勳難遮!再興公羊以傳世,致文武之恩德!”

“我大漢故太尉董諱卓!戰(zhàn)鮮卑,克貴霜,一日太尉萬世威!”

“我大漢故交州刺史劉諱默!起於蠻夷,而大漢之風骨盛,待人以誠,一生不曾有一惡!”

“我大漢故太尉張諱溫!爲人剛烈,不曾退卻!”

“我大漢故司徒崔諱寔!書以治盛,書以揚德!”

“我大漢故新州牧陽諱球!有酷吏之名,而無酷吏之實!”

“我大漢故司空袁諱逢!能繼先賢之德,能續(xù)國庫之實!”

“我大漢故太學大祭酒蔡諱邕!大興太學,立經(jīng)學石碑,文風蓋世!”

“我大漢故司徒王諱符!爲人剛正,不屈權(quán)威,行科功之制,設(shè)官學之初,爲農(nóng)桑之本,大漢之再興始於此!”

“我大漢故司空聞人諱襲!心懷仁義,愛民濟世,興大漢之國庫,策以定國本!”

“我大漢故司徒何諱休!公羊大儒,剛正勇烈,其志不可屈!”

“我大漢故徵南將軍段諱熲!大敗羌敵,又敗鮮卑,後徵南越,無人可敵!”

“我大漢故中郎將張諱奐!一生戎馬,馬革裹屍,爲保漢土,戰(zhàn)死沙場!”

“我大漢故太尉劉諱矩!多有良策以獻王事,爲人寬厚而不行惡事!”

“再拜!!!”

“我大漢聖宗孝德皇帝!!”

“我大漢毅宗孝憲皇帝!!”

“我大漢仁宗孝康皇帝!!!!”

“歸來兮!!!歸來!!!”

當鄭益大吼之後,整個大典,早已被哭嚎聲所充斥,曹家子嗣正在曹操而大哭,袁耀早在聽到阿父與師君的名字之後便哭了出來,馬均想起聞人公,也是在嚎啕大哭,就連仲長統(tǒng),呆愣的聽著邢公的功德,雙眼亦通紅,劉衢更是如此,父祖三代,師君外祖父,讓他悲從中來....

四周的百姓們亦在痛哭,整個大典,卻再也沒有任何歡樂的氛圍。

大典很快便結(jié)束了,衆(zhòng)人擦拭著眼淚,離開了此處,袁席亦然如此,他在此處待了許久,卻是不由得想起了阿父,想起了兄長,想起了耶耶,擦掉了眼淚,袁席方纔站起身來,不知何時,劉懿已經(jīng)站在了他的身邊。

“你怎麼沒哭?”,袁席有些疑惑的問道,劉懿只是搖了搖頭,“我公羊中人,極少哭泣。”,袁席不以爲然,可還是跟著這位好友離開了此處,兩人趕到了敘賢院的時候,劉禪前來迎接,他方纔也是過去了,只是混在百姓之中,他雙眼通紅,袁席與劉懿沒有嘲笑他,便當作不曾看到。

三人飲了許多酒,劉懿講起自己的煩惱,他的兩個孩子也長大了,只是,兩個都沒能考上太學,這讓劉懿很是沒有顏面,而劉禪的兒子卻是考上了太學,劉禪忍不住的在他面前炫耀了起來,劉懿咬著牙,冷哼了一聲,不再理會他,三人飲到了傍晚,天色愈發(fā)的昏暗,只是,這幾個人,心情都不是很好,怎麼也不想離開這裡。

好在,劉禪還是清醒的,看到天色已晚,他便要將這兩個醉鬼送回去,奈何,兩人不肯,只願步行,劉禪也無奈。

走出了此處,劉懿與袁席也不顧三令之儀,卻是踉踉蹌蹌的走在街道上,今日大典,故而街道上人不多,來的人太多了,司隸校尉覺得雒縣可能因此而不安全,故而設(shè)下了三日的宵禁,奈何,對三令而言,這禁令如無物!

“我想阿父...我想阿母...”,終於,劉懿還是在爛醉中哭了起來,袁席艱難的扶著他,朝著自家府邸走去,劉懿家裡管的嚴,這個模樣,還是不要將他送回去,留他一宿好了。

兩人路過一處街道,遠處卻出現(xiàn)了一個行人,行人看起來也是有些醉酒,步伐搖晃,兩行人擦肩而過,並無言語。

忽然,劉懿猛地清醒了過來,將扶著自己的袁席朝後一推,袁席頓時飛了出去,就在這一刻,那位夜行客手中的長劍卻是直接刺進了劉懿的體內(nèi),劉懿大怒,徒手抓著那長劍,讓賊人動彈不得,那賊人看起來很是悍勇,主動放了手中的長劍,再次撲向了袁席,劉懿怒吼一聲,跑了過去,一把抓住那人的後衣,將他狠狠摔在了地面。

頓時,兩人廝打了起來,劉懿力大,將那人壓在身下,一拳一拳的打在那人的臉上,不間斷的毆打,最終,那人卻是一動也不動了。

劉懿面色蒼白,嘴角不斷的溢出血來,袁席早就被這一幕嚇得魂飛魄散,他急忙衝了過來,扶著劉懿,“二郎,你沒事罷?你無礙罷?二郎?你勿要嚇我!!”

劉懿倒在他的懷裡,袁席幾乎都要抱不住他,劉懿只是看著袁席的雙眼,先前插在他後背上的長劍,袁席也不敢拔出,貿(mào)然拔劍,是會害了他的性命的,袁席幾乎都要哭了出來,“究竟是何人!!何人敢殺令公啊!!有人嘛!!來人啊!!!”,劉懿咬著牙,看了看下方那個刺客,他好似意識到了什麼。

“三郎...”

“我在!你等一會!我這就去找人叫太醫(yī)!”

“來不及了...三郎..你聽我說...你...莫要報仇...勿要報仇...”

“什麼?”,袁席呆愣的看著劉懿,劉懿不斷叮囑著,雙眼漸漸失去了光芒。

雒陽之內(nèi),廟堂三令遇刺,天子之叔父遇害....劉衢的怒火頓時席捲了整個廟堂!從司隸校尉開始,諸臣以失職,涉事等名義,紛紛入獄,無人能夠倖免。

諸葛府邸,書房

諸葛恪坐在書房內(nèi),看著書,額頭不斷的掉落著汗水,手裡接了一盞酒,只是雙手抖動的厲害,卻怎麼都無法去飲,忽然,書房的門被推開了,來人乃是袁耀,袁耀一臉肅穆,手持長劍,走到了諸葛恪的面前,坐了下來。

“兄...兄長....”

“你可知...劉令公逝世之前,竟是叮囑袁公,莫要讓他復仇。”

“我...知..知道。”

“世人聽聞,有奸賊以爲派人刺殺令公的乃是天子,使得天子大怒,可是我知道,刺客並不是要去殺劉令公,是要去襲擊袁令公,對否?”

諸葛恪沒有言語,臉色更加的蒼白,袁耀咧嘴笑著,緩緩站起身來,“劉令公定是猜出了幕後之人,只是,他很看重這個幕後之人,認爲此人在日後能爲大漢做更多的事情,相信他只是因年少而如此,甚至是違背了公羊之道,不允復仇....”

“那兄長..你又爲何而來?”,諸葛恪擡起頭來,茫然的問道。

“因公羊而來。”

.................

廟堂內(nèi)無數(shù)震動,行刺者的身份暴露之後,更是讓人不可置信,就是天子,都是無法正視這個結(jié)果,險些暈厥。

無論如何,大漢還是要繼續(xù)朝前走的,歷史從不會爲任何人停下腳步。

天紀八年,天子以其弟去疾爲中書令,引起天下震驚。

九年,仲長統(tǒng)告老還鄉(xiāng),途中感疾,到家而逝。

十年,十一年,十二年,十三年....車輪正在不斷的行駛!!!速度越來越快!!!

..............

天紀十九年,六月

陳留郡濟陽縣南中鄉(xiāng)臨亭

“咚咚咚!”,叩門聲傳來,臨亭侯家的奴僕無奈的叫著,來到了門前,他們這裡,平日裡很少又外客前來,當奴僕打開了大門的時候,門外只有一個白髮蒼蒼的老者,老者雙眼渾濁,佝僂著身子,腰間卻是配著長劍。

奴僕打量著此人,看到是一位老者,附身一拜,方纔問道:“不知老丈有何吩咐?”

“敢問...此處乃是臨亭侯劉演之府?”

“正是。”

“哎...劉成文在時,尚且還是鄉(xiāng)村,爲何他的子嗣就成了亭侯?”

“這...”

“也罷...你家亭侯可在?你家主母可在?稟告他們一生,便說汝南袁席前來拜訪,欲收劉演爲弟子...”

“家母在...少君侯卻不在...少君侯去河邊釣魚去了...”

而此刻,與亭邊小溪。

“少君侯啊!咱們還是回去罷!這羊肉如何能釣得大魚啊?”,奴僕們無奈的叫道。

那亭侯劉演卻是個驕橫的小胖子,小胖子不悅的冷哼了一聲,正要訓斥,手中一動,卻是極爲的開心,大笑著的說道:“誰說釣不得!!你們看!!是條大魚啊!!”

..........

本書完。

第0142章 荀攸之策第0983章 有些不對第0631章 天子駕崩第0821章 王公血淚第0634章 天子登基第0391章 中道崩殂第0197章 建寧石經(jīng)(五更)第0297章 北至二州第0358章 新州豐碑第0440章 荀攸蛻變第0898章 孰爲賊子第0991章 大漢天書(大結(jié)局)第0933章 呂皇后薨第0187章 養(yǎng)廉之金第0819章 更卒革新第0632章 我的獒兒第0361章 二子頑劣第0595章 孝康之策第0118章 黨人分歧第0870章 帝師之過第0857章 從無天命第0208章 有子類父第0584章 華雄賑災第0452章 路中悍鬼第0045章 以儆效尤第0447章 崔公作賦第0162章 慘烈戰(zhàn)況第0397章 天子聖明第0498章 賈詡之謀第0318章 天子垂危第0850章 海外告急第0515章 驍勇之痛第0816章 爲我叩首第0289章 天子北巡第0525章 如此太子第0578章 郭嘉上任第0258章 不知禮乎第0402章 哀哉王公第0030章 酷吏作風第0792章 尚書發(fā)威第0663章 有女董白第0560章 咆哮廟堂第0701章 三公鼎立第0551章 將才張遼第0823章 緝拿惡徒第0882章 九原黃龍第0308張 出使貴霜第0828章 衆(zhòng)人至雒第0580章 陳留世子第0401章 大賢故去第0396章 你這昏君第0151章 何不棄之第0790章 袁氏俊傑第0979章 退休制度第0262章 進軍策略第0828章 衆(zhòng)人至雒第0703章 雒陽三霸第0832章 諸葛仲達第0850章 海外告急第0579章 王符愛徒第0715章 廣告之祖第0150章 張奐人頭第0654章 愚笨之人第0745章 舌戰(zhàn)王朗第0805章 皇子之師第0819章 更卒革新第0283章 各處任職第0836章 欺君之罪第0076章 刺殺劉利第0920章 宗族之疾第0644章 邢公回朝第0154章 張奐之策第0652章 國相杜微第0010章 正大陽謀第0102章 高皇之風第0462章 大鬧門學第0725章 報應不爽第0955章 另一張臉第0886章 高山勿崩第0358章 新州豐碑第0768章 姜維伯約第0846章 雙子之合第0745章 舌戰(zhàn)王朗第0695章 鬼神避讓第0972章 飛鴿傳書第0226章 衙內(nèi)復仇第0085章 不識好歹第0566章 將作大匠第0431章 黃忠隨行第0504章 南軍虎將第0271章 何老之信第0392章 恭送陛下番外——一千八百年之後的大漢第0022章 邢顒得歸第0419章 太尉且慢第0529章 黃龍再現(xiàn)第0980章 爲何如此第0328章 解縣有賊第0608章 天子禁令第0373章 歸京急詔
主站蜘蛛池模板: 达拉特旗| 玉屏| 新乐市| 阜城县| 沙河市| 张掖市| 浦东新区| 镇巴县| 衡阳市| 长治县| 花垣县| 西青区| 天门市| 凯里市| 临武县| 枝江市| 西华县| 平定县| 潞西市| 鸡东县| 阳春市| 长阳| 枣庄市| 榆林市| 马公市| 和平区| 伊宁县| 浙江省| 习水县| 木兰县| 绥化市| 济源市| 湘阴县| 博湖县| 三明市| 杭州市| 拉孜县| 河南省| 罗江县| 安溪县| 长汀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