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百零六章羅馬城該易主了

作爲歐羅巴抵禦東方強敵的前線,君士坦丁堡扼守歐亞咽喉,固若金湯。

正是有它的存在,西方的那些小領主們才安全的在自己的農村裡過著安逸的日子。

但現在人家羅馬不幹了,君士坦丁堡的皇帝不幹了。

議和了!

這個消息一傳到羅馬城裡,把教皇和紅衣主教們氣得恨不得拿十字架去砸人。

人家羅馬是正統的歐羅馬文明繼承者,絕不是西歐那些天天啃聖經的教徒。

在君士坦丁堡,不僅有大量的圖書館收藏了許多古希臘古羅馬的書籍,還有各種手工藝、醫學、哲學。

活脫脫的和大宋一樣,是文明社會。

而歐羅巴現在在做什麼?

在農村裡玩泥巴,在信奉上帝永恆。

教廷那幫神棍把一切書籍都銷燬了。

這個時代,已經不可能出現幾百年之後奧斯曼攻克君士坦丁堡,更不可能出現大量君士坦丁堡的醫生、學者、藝術家逃亡西歐。

如果這些沒有發生,意大利就絕不會出現文藝復興。

對於羅馬皇帝的書信,岳飛給了非常識大體的回覆:大宋自古便是友好之邦,貴國心意吾已上呈大宋聖武皇帝陛下,以待天心明察。

能不能真正議和,得等趙桓的指示。

但是,雙方的交易卻可以睜一眼閉一眼開始了。

從靖康十二年開始,大量的大宋子民沿著絲綢之路開始做生意。

民間也出現了大量關於絲綢之路的常識性書籍,這些書籍的知識甚至起源於西漢張騫時代。

大量的布料、絲綢沿著絲綢之路被運輸到七河流域、河中地區、兩河流域,進入巴格達、摩蘇爾,甚至抵達了耶路撒冷。

並且一路西進,出現在了君士坦丁堡。

連羅馬皇帝都拖人私下買了一匹絲綢回來,還讚不絕口道:這簡直就是神賜予世界的禮物。

靖康二十年三月,趙桓收到了岳飛的奏疏。

哈,東羅馬帝國要議和了?

這不是把教廷給買了嗎?

趙桓大喜,接下來就是文化植入了。

大宋的這些大儒,要全部派出去。

不願意出去的就給錢砸出去。

什麼大宋的四大書院,全部得出人。

開始大家當然不願意,作爲正統儒生,習聖人經典,誰願意去那種蠻夷之地?

趙桓大袖一揮:給錢!一人先給10000貫(300萬元),去慢十年,再補20000貫!

陛下!作爲大宋子民,現在朝廷需要我們,我們應該挺身而出,爲陛下分憂!

於是,靖康二十年,大宋儒家學派的各位大儒浩浩蕩蕩出發,沿著絲綢之路一路向西。

首先,四大都護府都開始承辦學校,所授課程幾乎都是大宋的儒學。

其次,一大批的交子涌入了西方。

大宋朝過來的商社開始在各個地方大肆購買良田,先把糧食控制住了,然後再承辦了銀行。

隨即規定交易必須使用交子,又規定了交稅必須使用交子。

大宋商社控制了糧食,人們要買糧食就必須從大宋商人手裡買,除了交子,其他一律不收。

靖康二十年。

羅馬使者抵達東京城,拜見了趙桓,並且呈遞了羅馬皇帝的國書。

羅馬皇帝願意修秦晉之好,並且還將自己的女兒獻上,隨同的還有一些金髮碧眼的美女。

羅馬使臣從進入玉門關開始,就開始眼花繚亂,進入河套後,沿路所見,簡直令他們畢生難忘。

當他們進入東京城後,更是差點沒有被這裡的繁華嚇得雙腿發軟。

羅馬公主剛開始還不情不願,覺得遠嫁東方,離開了繁華的君士坦丁堡,以後的日子怎麼過啊。

可當她來到大宋的時候,已經被震撼住了。

玉門關外的高昌就已經比君士坦丁堡要繁華了,他們差點以爲那是某個大國的國度。

結果進入關內,一座城市比一座城市繁華。

他們平時視爲珍寶的絲綢和陶瓷,隨處可見。

人們禮貌的走在大街上,見到熟人都會微笑禮貌打招呼。

他們還看到長袖飄飄的學者,看見穿著顏色清理、秀氣大方的女子在街上和情郎打情罵俏。

看到有人坐在牽頭讀書,看到路邊的書店,隨時可見的飯館,小吃。

進入東京,看見汴河邊停泊的巨型商船,看見一大箱一大箱的貨物運輸上去。

路邊整齊種植者櫻花樹,風一起,便飄滿京華。

地面是水泥路、寬闊而乾淨,偶爾會有一輛輛汽車行駛過。

這些看得他們都好生羨慕。

尤其是羅馬公主進入皇宮後,覺得這纔是皇宮啊,君士坦丁堡裡的那哪裡叫皇宮?

趙桓在朝堂上,面見了羅馬使者。

大宋的大臣們分坐兩邊,寬大的殿宇內,氣勢恢宏的皇家格局,讓羅馬使臣望而生嘆。

“尊貴的大宋聖武皇帝陛下,我叫萊西,是羅馬國主的使者。”

使者進入大宋之前,專門學習了大宋禮儀。

知道在皇帝面前,絕不能用羅馬皇帝這個稱呼,在大宋的禮制裡,天下只能有一個皇帝,你說你羅馬的國王也是皇帝,豈不是說能和大宋皇帝平起平坐?

所以,用了比較恰當的國主。

“我代表我們國王向聖武皇帝陛下問好,並且供奉我們的寶物,以及帶來我國的公主殿下。”

這是一位金髮碧眼美麗的公主,穿著一身潔白如雪的絲綢長衣,帶著精緻典雅的首飾,皮膚白如雪。

“參見聖武皇帝陛下,聖安。”

她用比較憋足的漢語說道,從去年開始學習漢語,到現在能正常交流了。

她緊張地看著上面的皇帝,未來的夫君。

趙桓坐在上面,他看著羅馬使臣,看著這位羅馬公主,感覺到一股前所未有的成就感。

“朕安。”

趙桓開口道:“大宋乃是禮儀之邦,貴國願意和平,大宋接受貴國的和平,替朕轉告你們的國王,羅馬教廷不尊儒家聖人,朕是必須討伐他們的。”

“下臣一定轉告國王。”

靖康二十一年,河中經略使秦檜奉命西行,出使君士坦丁堡。

羅馬皇帝以最高禮儀迎接了大宋來使。

“尊敬的國主,教皇不願意供奉孔聖人,現在大元帥已經陳兵十萬,請您也立刻出兵十萬,聖武皇帝陛下的意思是,羅馬城該易主了。”

第六百五十九章強攻第一百四十三章錢氏案第一百二十二章開墾南方?第六十八章太原之盟第六百八十一章大國博弈第五十三章上兵伐謀!第一百二十三章少年強則國強第二百一十九章岳飛兵臨城下!第六百七十八章全軍出擊第三百四十四章暴亂(五千字大章)第五十一章金軍要增兵?第五百三十八章甩鍋的傳統第六百二十六章秦檜的爲官之道第六百四十五章陝西路的商業格局第四百七十一章完勝!第一百七十六章大宋的金融危機第十章送童貫人頭至太原府第六十二章賊人!休傷我主!第二百六十章徹查四大書院第一百四十三章錢氏案第一百二十五章五姓七望死灰復燃對抗皇帝!黑麒麟歸來!第六百五十章西域諸國第九十九章退朝第二百八十九章鐵血與柔情,國仇家恨第四百九十四章崩潰第三百七十一章你家皇帝位是屬於我的!(求訂閱!)第四百八十七章前鋒攻殺第三百三十五章火藥還可以這麼用?第二百一十八章以吾之性命,護國之安寧第三百八十九章東京城糧商們的反擊第二百零二章禁軍擋道?岳飛正面硬抗!楊再興秒殺!(五千字大章)第一百八十一章你們少在朕面前裝逼!第二百一十七章諸君隨吾死戰!第六百七十八章全軍出擊第三百二十九章商虞司的爛攤子!第五百七十七章歪主意第六百九十五章扶大廈之將傾第五百零二章變局第二百七十二章屍山血海第四百四十一章這個小國開始作死第三百零一章中軍挺進邊境,五軍伐夏!第四百五十七章鐵道司第九十八章風波不斷第四百七十九章神擋殺神佛擋殺佛!第四百六十七章全國動員,八十萬大軍北伐第六百零五章大朝會第三百三十七章迎接金國使者!第四百一十四章不戰而滅人之國北宋可是標準的皇宋啊,皇權極大的朝代第六百五十八章南邊要衝富樓沙城第四百九十五章攻佔豐城第二百三十七章深夜出城的皇帝!(桜花,大家都很想念你)第七十八章朕來說幾點第六百二十章賢王第九十八章風波不斷第六百四十五章陝西路的商業格局第四百二十九章隴右淪陷,鐵血宋軍圍殺拜不花第二百二十二章趙桓的貼心小棉襖第五百六十章徐處仁第四百五十八章唱完黑臉唱紅臉第三十章皇帝的訓斥第三十九章兩河戰役拉開第四百八十二章金軍敗退第三百三十三章又見花想容第一百九十章漢奸!諜戰!第六百三十七章挑撥第一百一十二章要抄家滅族的第八十三章上窮碧落下黃泉,皆斬!第四百五十六章西征的戰略地圖第一百三十二章重立中樞第四百五十章登陸三佛齊第四百六十章權力的明爭暗鬥第七十六章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三百四十九章趙官人的私人商社?第二百八十章邊關告急,黨項三十萬大軍南下!第四百二十五章夷爲平地第四百八十四章自古君王最無情第三百三十一章借你人頭一用!第一百五十八章閹了這狗漢奸第三百八十章岳飛的前妻(第一更!)第六百一十三章議政第四百八十章維穩戰局第五百八十章豪氣干雲第五百四十一章趙昚獻計第六百八十二章皇帝迴歸第六百三十九章捕快捉拿犯人第三百一十五章第一百四十四章少了五萬石第四百九十九章懷疑人生的完顏宗翰第五百一十五章做做白日夢第三百七十二章趙佶的反擊(第二更,求訂閱!!!)第五百七十二章命要緊第四百四十六章分封南海第五百二十一章就地斬首第三十三章朕說過,欲與東京共存亡!第六百九十九章平息第六十九章節操被狗吃掉的君臣第四百三十二章兵鋒北指,北海突襲第三百三十三章又見花想容第六百零三章大宋最大的貂絨中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票市| 邮箱| 南昌市| 宿迁市| 四会市| 营山县| 合水县| 胶州市| 太康县| 宁陕县| 宽城| 礼泉县| 同仁县| 东乡族自治县| 乌海市| 房产| 搜索| 改则县| 商洛市| 自治县| 白银市| 仁怀市| 万全县| 澎湖县| 云南省| 新宾| 兖州市| 和平区| 尤溪县| 精河县| 郑州市| 洪洞县| 咸宁市| 花莲县| 衡山县| 文成县| 车致| 铁力市| 普安县| 镶黄旗| 穆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