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86章 訣別

六月二十,被病痛折磨近半年之久的張居正,終於帶著滿腹的憂患和未競的事業(yè),離開了人世。當夜,輾轉難眠的朱翊鈞就接到了噩耗,在愣做了足足半晌後,他才親自趕往慈寧宮報信,李太后披衣起牀,母子二人相對而泣。

面對顧命大臣的離世,李太后一再叮囑兒子,要爲張居正隆重治理喪事,並厚恤家屬。朱翊鈞表示一定遵守母命。從慈寧宮歸來,朱翊鈞立即傳下諭旨,宣佈文武百官停止上朝一月,諭示禮部設九壇制祭——這是國葬的規(guī)格。

張居正生前受封上柱國、太師,大明開國以來,惟獨他一人受到此等榮耀,即使李善長、姚廣孝這樣家喻戶曉功勳卓著的國師宰輔,也從未獲得過這樣的榮耀。

張居正辭世後的第二天,朱翊鈞又敕命給他贈官上柱國,賜諡“文忠”,如此錦上添花之舉,更是將張居正的聲望推到了頂峰。

一時間,北京城中無論是高官大爵還是丁門小戶,都如喪考妣,紛紛在家門口設下香案致祭,千般奠儀道不盡卻是世人的百種哀思——這其中難免有人是應景做給別人看的,但絕大多數(shù)官員,特別是那些平頭百姓,卻是真心實意地表達哀思。祭詩祭文如潮洶涌,素幛挽帳充斥街道,這種聲勢也使皇上大受感染。

爲了順應民心,就張居正的喪事安排,他好幾次找來內閣輔臣和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一起會商徵詢意見。

因正值暑夏,天氣炎熱應張居正兒子們的請求,皇上準予將張居正的遺體三日內盛斂入棺,然後由欽天監(jiān)選了吉日,於七月初移棺南歸。同時差遣吏部、禮部各出一名四品員外郎,錦衣衛(wèi)堂上官以及司禮監(jiān)秉筆太監(jiān)一名,四人共同護靈前往荊州。而在靈車出發(fā)那一天,從烏紗帽衚衕到正陽門這段城區(qū)路上,沿途不但擺滿了各大衙門特意設置的香案,更有數(shù)以萬計的京城百姓趕來送行,十幾里長街的兩旁,擠滿了跪地痛哭的人們,這場面令人十分感動。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身爲南洋宣慰使的施奕文到了京城。

張居正到底還是走了,大明的未來會朝著什麼地方發(fā)展?

其實,在南京的時候,施奕文曾無數(shù)次想要回京給張居正診治。但是最終,他還是選擇了放棄,原因無他——皇帝長大了。

長大後的皇帝正在厭倦張居正,如果張居正再活幾年,大明朝的未來會朝著什麼方向發(fā)展,施奕文儘管無法預,但是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必定會引起帝相之爭,到那時無論結果如何,對大明都不是一件好事。

張居正走了……其實,走的正是時候。

當施奕文從正陽門外回到酒樓包廂的時候,他看到了兩年未見的皇帝。

“張先生走了,送行的人多嗎?”

“是的,送行的人很多,場面也很壯觀。”

差不多是十里長待送首輔了吧,

朱翊鈞聽罷,頓時忘了方纔的不快,然後傷心地說道。

“我最後一次見元輔是三月的事情,可誰曾想三個月工夫,他就病成……原先朕總以爲他患的不是絕癥,只要天道一暖和,他就會慢慢好起來,誰知他最後卻走到黃泉路口上……他這撒手一走,這一團亂麻似的國事,朕託付給誰呀?”

最後這一問,透露出朱翊鈞心中的惶恐,施奕文擡眼一看,只見朱翊鈞眼角已是滾出了淚珠,不由長嘆道:

“陛下先前不是已經(jīng)按張先生的推薦補過閣臣了嘛,況且,陛下已經(jīng)成年,自然可以親理朝政……”

“致遠……”

突然朱翊鈞停止了啜泣,看著施奕文說道。

“若不然,你就留在京城幫我吧,我身邊、身邊……”

“陛下,可知道,爲什麼張先生要讓諸子遠去南洋?”

面對皇帝的挽留,施奕文反問道,

“這……”

“這兩年新政之所以能夠推行順利,說起來和臣在南京遇襲有直接關係,十數(shù)萬涉及其中的官員士紳被流放到南洋,雖然如此,可是他們難免仍然有親朋故舊在朝在野,若是張先生諸子在朝,他們必定會千方百計對其加以打擊,最終非但可能禍及子孫,甚至可能會導致新政難以推行,所以……”

不等施奕文說完,朱翊鈞就說道。

“我絕對不會讓他們如願以償?shù)摹!?

你會的!一定會的!

心裡這麼想著,施奕文卻點頭道。

“陛下是不會,可他們卻不會停,他們會不斷的攻擊張先生家人,一計不成他們就攻擊新政,到那時,勢必會對大明朝局產(chǎn)生影響,如果朝中百官爭鬥不止,只恐怕張先生十年心血就毀於一旦了!非但如此,就連陛下……”

看著朱翊鈞,施奕文特意給他打了一個預防針。

“張先生之所以能夠推行,全賴陛下的支持,他們攻擊新政,其實就是在攻擊陛下,他們會用攻擊新政,爲申行時等人鳴冤叫曲……”

“他們敢!”

冷哼一聲,朱翊鈞冷笑道。

“朕還沒有那麼糊塗!又怎麼可能任由他們牽著鼻子。”

說罷,他的神色又是微微一變,然後有些失落的說道。

“難道,你真的只能去南洋嗎?”

“臣沒有選擇,就像張先生一樣,同樣也沒有選擇,只有張家諸位公子都在南洋異域,那些人的恨意纔會減輕一分,張先生即便是到死,心裡想著的仍然還是我大明的江山社稷,想的還是我大明的天下啊!”

“張先生……”

坐在那裡,朱翊鈞默默的看著窗外,不知爲何,淚水又一次蒙了他的眼睛,良久之後,他才長嘆道。

“致遠,張先生走了,你也要走,你們都走了,朕,朕怎麼辦?”

在小皇帝擡起頭的瞬間,施奕文發(fā)現(xiàn)他的目光異常的無助,面對他的無助,施奕文想了想,然後說道。

“陛下,記不記得,我送給你的那張地圖?”

“我記得,世界之大,遠超過世人想象,我大明不過只是其中一隅而已。”

“陛下,今日我大明之繁盛遠勝於歷朝歷代,而先生十年新政之功,也是初顯成效,以臣看來,未來十年,陛下只需要遵循守制,繼續(xù)推行鞏固新政,只要新政鞏固,大明的國力就會日益強大,再有十年之功,新軍亦會兵強馬壯,到那時,既可北上剿滅韃虜,令韃子臣服於大明,爲我大明之忠狗,如此,北邊邊患可平……”

在說話的時候,施奕文用手指沾著茶水,在桌面上繪製出了一個簡易的北邊邊域地圖,並且一一講解著將來如何降服蒙古人的策略,其實無非就是軟硬刀子,硬刀子殺,軟刀子磨,相比於海外的擴張,作爲皇帝的朱翊鈞,更渴望著平定北邊,畢竟,這是身爲天子的責任。

接下來,整整一天,施奕文都在那裡和朱翊鈞隱著,從蒙古聊到西域,從西域聊到西藏,又從西藏聊到了西南,當然,最後又聊到了“力可搏虎”的女真,當然,也從邊患聊到了內地,聊到大明的內部的諸多問題,唯一讓施奕文慶幸的是,大明的土地問題,隨著江南士紳的流放以及藩王的就國從根本上得到了緩解,至少爲大明爭取到了100年的時間,而南洋在未來對移民的需求,也會讓大明的流民問題得到最大程度的緩解。

“流民,只要朝廷堅持把流民輸送到南洋,並且準其到東北、西域以至河套等地自由墾殖,推行十年免糧,我想,流民絕對不會爲禍大明,大明想要穩(wěn)定邊域,非得“移民實邊”不可,邊域的人口越多,對蒙古人、女真人的優(yōu)勢就越大,再加上火槍、火炮,我想,最多四十年時間,北邊邊患必定可以從根本上得到清除……”

終於,在話音落下時,施奕文看著若有所思的朱翊鈞,他並沒有說的太過祥細,他只是希望通過今天的談話給朱翊鈞的心裡埋下一個伏筆,至於將來眼前的這個小皇帝會怎麼選擇,就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了,但他相信,沒有“國本之爭”沒有疾病的影響,甚至沒有了文官集團的牽絆,以這位小皇帝的聰明才智,他必定會成爲一代明君。

但願一切順利吧!

想到這,看著面前已經(jīng)成年的朱翊鈞,施奕文站起身長揖過頂?shù)馈?

“陛下,臣這就要離開南京,此別之後,你我君臣二人,此生恐怕再無相見之機,臣相信陛下必定開我大明極盛之世,臣能生見我這極盛之世,縱粉身碎骨亦又有何妨……”

默默的坐在那裡,朱翊鈞並沒有說話,甚至在施奕文起身告辭時,他也沒有說話,最後,他只是看著施奕文的背影,張張嘴卻沒再說出挽留的話語。

面對遠去的友人,朱翊鈞知道,在朋友與江山間,他必須要選擇後者,也只能選擇後者。儘管那背景已經(jīng)在長街上消失了,可是朱翊鈞仍然站在那裡,默默的注視著遠方……

第4章 天下人所不願(求推薦,求收藏)第188章 鐵路(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78章 藩王的期待第331章 攀咬第28章 婦人之用 (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58章 有何不可(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55章 工業(yè)的力量(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95章 請罪 (第二更,求支持)第35章 無恥之徒(第一更,求收藏,求推薦)第372章 選擇第92章 路見不平(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31章 商機(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9章 暢銷(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61章 河邊(祖國萬歲!)第44章 (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11章 在商言商(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87章 家人(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20章 大明朝的弊病第313章 (願大家平安健康)第123章 新紮莊主(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86章 小生意(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79章 煉磺(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35章 我願意(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12章 殺招(祝大家平安健康!)第249章 琉璃(第二更,求支持)第187章 生意做大 (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90章 意外(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63章 回家第99章 兩家人(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79章 煉磺(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77章 餘象斗的想法(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28章 自來水(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74章 另一個選擇(第一更,求支持)第318章 大事件第323章 閣老的野望第212章 制井(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5章 明朝那些事(第一更,求收藏,求推薦)無題第255章 送禮(第一更,求支持)第128章 時光 (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55章 一網(wǎng)打盡第211章 (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29章 豐收 (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0章 這情欠大了 (第三更,求收藏,求推)第244章 爲君之道 (第一更,求收藏,求支持)第231章 商機(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10章 大旱(第二更,求支持,求推薦)第151章 回家 (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14章 道別(第三更,求收藏,求推薦)第317章 要死要活(願大家平安健康)第294章 張四維的決定(第一更,求支持)第164章 摧毀江南士紳的根本(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39章 不辨忠奸第275章 要通海 (第二更,求支持)第275章 要通海 (第二更,求支持)第260章 努爾哈赤(第一更)第360章 一勞永逸第108章 前路漫漫(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86章 小生意(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24章 現(xiàn)實的莊戶人 (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79章 冰下的魚(第二更,求支持)第370章 階下囚第320章 大明朝的弊病第30章 花花銀子大家賺(第一更,求收藏,求推薦)第222章 赤誠(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86章 小生意(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23章 閣老的野望第194章 京西路礦(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45章 戚繼光(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98章 落井下石(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89章 英國公 (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9章 機械與工人(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95章 趙大人(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62章 非得殺人不可第95章 趙大人(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80章 人吃人 (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53章 襄城伯(第二更,求支持)第65章 我是神醫(yī)(第二更,求支持,求推薦)第169章 石印(第三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24章 兒女情長(明白)第107章 人性的真實 (第二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77章 朋友誼第6章 略施小技 (新書不易,求收藏,求推薦)第41章 (求推薦,求收藏)第362章 非得殺人不可第375章 天佑大明第338章 小皇帝的諾言第292章 劉戡之(第一更,求支持)第275章 要通海 (第二更,求支持)第264章 其實可以不交的(第一更,求支持)第354章 秀才造反第295章 請罪 (第二更,求支持)第83章 侯爺是什麼東西(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295章 請罪 (第二更,求支持)第8章 施恩(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363章 回家第228章 自來水(第一更,求推薦,求收藏)第143章 萬曆六年的歲末 (第二更,求支持)第354章 秀才造反第268章 “關稅”(第一更,求支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海县| 陇南市| 甘洛县| 岐山县| 靖边县| 松阳县| 上犹县| 东莞市| 茂名市| 酒泉市| 通渭县| 桃江县| 分宜县| 怀化市| 宣恩县| 邵东县| 勃利县| 红桥区| 体育| 雅江县| 淅川县| 盘山县| 贺兰县| 新和县| 集贤县| 汶川县| 肇州县| 邵东县| 图木舒克市| 永宁县| 南开区| 黔西县| 孙吴县| 洪湖市| 景泰县| 平凉市| 招远市| 武威市| 襄汾县| 寻乌县| 青冈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