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同錦繡畫卷一般的萬里山河經歷了開國以來短暫的輝煌後,在內憂外患下終於走向了衰弱,朝廷內外表面依舊平靜如昔,卻是暴風雨來臨的前夕。
在皇城之內鳳子龍孫一心要奪得皇權,街頭巷尾的庶民百姓也向往出人頭地,整個中原江山更有來自於四面八方的異族領主們的垂涎覬覦,他們無一不是追尋著權力的巔峰和財富的尊榮。
可是醉心於爭鬥的人們,往往會忘記了權力和財富通常會讓衆多擁躉者們付出帶有血腥味的代價。
無論是高貴的帝皇之子,還是勇武的三軍統帥,亦或是無聞的窮苦百姓……他們,沒有一個人可以突破皇權法則的桎梏。
緋月王朝建國不過二三十年的光景,國勢卻如同山坡上的滾石一般迅速下滑,已然到了懸崖的邊緣。
誠然,天災人禍是國運逐漸衰弱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當今皇上龍體欠安無力勤政暫且不說,缺少主見過於懦弱的性格也造就了朝中缺少能夠獨當一面的可用之才的局面。
唯一令人欣慰的是,有三個人,始終在爲朝廷鞠躬盡瘁。儘管他們政見時常出現分歧,但不外乎是爲了強大這個國家。
他們就是:太傅太保潘磊,皇長子趙成,皇后兄長魏國公。
但無論他們的出發點如何一致,也無法逃離朝堂鬥爭的漩渦。
趙成內心深處痛恨這兩個頑固不化的老頭子,尤其痛恨他們口中經常提及的尊卑有序嫡庶有別,他一度認爲正是這些冥頑不靈的觀念和作爲,正是腐蝕了支撐這個國家棟梁支柱的罪魁禍首。
也正是在這些開國元老的支持下,皇上唯一嫡出的皇子趙昊被立爲太子,成爲這個國家將來的統治者。他心性單純爲人率直,在這高聳的宮牆之內或許算的上是個好人,但同時這位太子殿下從小嬌生慣養沾染了一身惡少習性,年近三十歲依然一事無成。
皇儲這個位置,顯然更適合城府頗深才學兼備的“壞人”。無論是出於對權力瘋狂的追求,還是出於重振王朝雄風的大義,趙成都不會接受眼前的這條不公平的命運之路。
他的出色有目共睹,現在他只需要一個機會,一個翻轉命運的機會!
金碧輝煌的紫禁城,秋日午後的一絲暖陽勾勒出建築雄偉的輪廓。一個老人的身影在空曠的殿前顯得尤爲突兀。一陣略帶涼意拂面而來的秋風使衣著有些單薄的他打了個寒顫。他苦笑了一下,依然下定決心一樣,低聲而威嚴的對門口的太監說道:“煩請邵公公代爲通傳,老臣有事要面見聖上。”
太和殿正殿大門的太監身著孔雀藍色的織錦官服,頭戴黑色羽紗帽,手上那一柄拂塵潔白的有些耀眼,一看就知是頂級銀絲所制的上品。他就是年方三十五歲的敬事房總管太監邵俊儒。他之所以可以在這個年齡就坐上首領太監的位置,是因爲他比一般人都懂得察言觀色,揣測聖意。
邵俊儒聽到眼前這個不怒自威的老人的吩咐後,忙不迭答道:“太保大人請在此稍候,咱家立刻去。”
被稱作太保大人的老人點了點頭,沒有說話。潘磊潘太保,開國元老,一門忠烈。在太祖皇帝開國建立緋月王朝的時候跟其出生入死,據說還救過先帝的命。而他爲官非常清廉,甚至不允許自己的子孫入朝爲官。然而只是過了幾十年的光景,繁華的世間就如海市蜃樓一般變得岌岌可危。連年的天災造成餓殍遍地,關外的蒙古人也時常會進犯我國邊境,蒙古鐵蹄所到之處雞犬不留,民不聊生。
潘磊每次回想起先帝,心中深處就會隱隱作痛,泛起一絲愧疚。畢竟,他答應了先帝臨終前的遺願卻沒有做到。
輔佐當今聖上,他做到了。而太子師這一職位他卻沒能盡責。這次他急匆匆面聖,一是爲了招待西昌國特使的公務,二是爲了太子闖下的禍來贖罪。
西昌國位於緋月王朝和蒙古國西方,與二國接壤,面積不大,由蒙古一個較大的部落獨立而成的小國。然而在邊患不斷的今天,即使是小國也要小心招待,如果西昌和蒙古聯手,情況會變得不堪設想。
開國以來,和這些蠻夷大大小小交手的戰鬥已經數不勝數,北方的萬里河山雖然常年被戰火所累,但蒙古的鐵騎並未佔到什麼
實質上的好處。這種暫時的穩定局面,很大一部分要歸功於龍威將軍馮智偉的赫赫戰功。
馮家世代從軍,從小就在沙場上見慣生死的馮智偉,卻有著一張與金戈鐵馬不太相稱的俊美面孔。比起出色的相貌,更令人讚歎不絕的,就是他過人的膽識和謀略,還有高強的武藝以及對主子的忠誠。再加上他龍威將軍的官職,越來越多的人都心悅誠服的尊稱他一聲“龍”。
沒錯,他過於完美,他的的確確堪稱是人中之龍!
比起陽光下的完美無缺,陰影之下的他,也有不爲人知的一面。
人人皆知光影雙生,卻很難直視和接受光明身後的黑暗陰影。
先不說他多年以來的風流成性,單單是他策劃的暗殺行動,不知已經奪取了多少政敵的性命。但他做這一切不單單是爲了自己,而是爲主子掃清前進道路的障礙!
他的主子,是他多年一同征戰的戰友——皇上的長子,端親王趙成!當年在西北平亂之時,就是趙成和龍一起並肩作戰,單騎夜襲叛軍糧倉,冒死燒掉敵人糧草之後全身而退,敵軍就此陷入了糧草匱乏的絕境,而我方卻士氣大振,在兩位常勝將軍的英明指揮下,原本處於劣勢的朝廷軍僅僅用了半個月就將那些叛黨殺到潰不成軍!
說到趙成的出身,恐怕是最令人惋惜的一樁憾事。
當年皇上還是太子的時候,在民間寵幸了一個小家碧玉的姑娘,而這位姑娘就是端親王的生母。迫於皇后的壓力,皇上在登基之後纔將他們母子接回皇宮,由於她出身於民間只能封爲嬪位,並賜予她一個非常匹配的封號——蘭。而那時趙成已經六歲了,聰明的他明顯的感到了皇后的刻骨敵意。
因爲皇后親生的兒子趙昊便不再是長子。加上其他嬪妃所生的一個早夭的皇子之外,趙昊從長子嫡孫變成了三皇子。
蘭嬪雖然出身於平民人家,但她溫柔如水且能識文斷字,深得皇上的喜愛,趙成也是一副聰明伶俐眉清目秀的模樣,經常逗得皇上開懷大笑。
後來卻發生了一件事,奪走了他們的幸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