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章 楔子

時至深冬,寒風凜冽。夜晚一片漆黑,天地合一,只有大樹在天地的夾縫中拼命地與風對峙著,發出悲愴的吼叫。看家狗膽怯的縮在了洞裡,把頭拼命戳進懷裡。

一點螢火之光在天地間冒了出來,是那麼的脆弱。讓人不敢大口呼吸,生怕助長了風勢而吞噬了這螢火。

這一點弱光是一個農家小屋裡的一盞油燈,冒著黑煙,不時蹦著火花。一間不大的小屋,地上凹凸不平卻油光發亮。屋頂中間橫樑上支一根柱子,一串辣椒和一串曬乾了的野菜掛在柱子上。小屋中間靠後牆擺一張木桌,其實只是一張木板支了四條腿。桌上放一鼎鏽跡斑斑的香爐和兩個大小不一的舊木匣。小屋左邊兩個同樣大小的紅油木箱用木棒支起來。右邊的土炕上,一名病人,氣若游絲地躺在上面。炕邊一位農家婦女低著頭揉著眼睛抽咽著。一個六七歲的小男孩半跪在地上,一手搭在炕邊一手搭在母親的腿上。睜大眼睛時而看看病重的父親時而看看哭泣的母親。

孩子無助的帶著哭腔叫道:“娘……”村婦沒有理會,擡起頭望著丈夫道:“他爹,你這一走扔下我娘倆該怎麼活?”然後摸摸孩子的頭,把他拉起來,緊緊地摟入懷中。想著郎中前幾天說的話:病是治不好了,拖不了幾天了,再別花冤枉錢,留著以後生活吧。他想,難道真的沒有別的辦法了嗎?

第二天一早,天麻麻亮,村婦帶上乾糧,背上包袱,拖著孩子出了門。

走出小村,一路西行,村婦不說一句話,心中思考著以後該如何生存,她一人即便累死餓死也就罷了,可孩子還小,怎麼辦?她不敢往後想。穿過小河,踏上山間小道,村婦拉著孩子,走一段兒背一段兒。孩子感受到母親心中的沉重,不問一句話。

太陽爬上來了,經過一夜大風地洗刷,格外紅豔。娘倆來到一座道觀,這道觀只有一座廟,三間破房,兩個道人。院中一堆柴火,院側幾塊田地。前後收拾的倒很乾淨。

母子倆先進廟上了一炷香,母親雙手合十跪在地上,緊閉雙眼口中唸唸有詞。良久,轉身面朝側面坐著的道人道:“道長,我想求一簽。”

道人睜開雙眼拿起身邊的籤筒搖了搖,伸到她面前。她把手伸過去,心中已經做好了最壞的打算,可還是無法抹去最後一絲希望。抽籤的一瞬間,她的手顫抖著,自己好像站在命運的風水嶺上,手臂無力,勉強控制住不讓籤落到地上。

道士看看她,接過籤。再看看籤文:衰木逢春少,孤舟遇大風;動身無所託,百事不亨通。搖搖頭說道:“貧道無能爲力!”

母親一聽,像泄了氣的皮球,軟癱在地,臉色蒼白,心中僅存的一絲希望消失殆盡。她知道,命運已將她推向了無底深淵。孩子緊緊抓著母親的手。

道人並沒有去看母親,知道她需要時間。只是專注的看著這個六七歲的孩子,左手摸摸鬍子,右手拉住孩子的一隻手,問道:“孩子,叫什麼名字?”

孩子望著道士乾脆地答道:“我叫王德元!”

過了良久。母親慢慢站起來,不失禮貌的向道人鞠了一躬,雙手無力地扶著孩子,拖著腿,走出道觀。來到崖邊一棵松樹旁,依著樹幹坐下來。

母親臉色蒼白,頭髮散落在前,無力去撩。只是擡頭望著遠方。孩子看見母親的樣子,怕母親想不開,嚇得哭著叫道:“娘,娘……”

丈夫去了,孩子怎麼辦?這一年看郎中買藥,早就花光了家裡的所有積蓄,值錢的東西都賣了還欠親戚鄰居一屁股債。口糧也只有一袋,如何熬到明年秋收。眼看孩子已到了上學的年齡,哪裡有錢交束脩……

她明白,死人一了百了,活人多了一份死人的責任。她現在只能靠自己,不敢對丈夫再有奢望。良久,她深深的吸一口氣,把血淚嚥到肚子了,她打算咬牙堅持下去。說道:“孩子,回家去吧!”

“施主,慢走。”剛走幾步,聽見身後有人叫。回頭一看,原來是位年輕道士。道士接著說道:“師父請你們回來敘話。”

村婦不知緣由,復進道觀。來到老道面前,疑惑地看著。才發現老道已七十有餘,頭髮和鬍鬚都已花白,滿臉皺紋,目光炯炯有神。道士說道:“貧道玄誠,如若可以等忙完家裡事後讓德元來這裡吧,我們教他讀書認字。”

婦女聽後激動的連忙拉著孩子同時跪下叩頭:“謝謝道長,謝謝道長!德元,快謝過道長。”孩子依言跪下道謝。

出了道觀,婦女肩上的重擔卸去一大半。回家的腳步輕了許多,臉上也有了血色。她知道,家已到這幅田地,孩子的路還很長,沒有什麼比兒子讀書更重要的了。

兩年以後,道觀裡傳來朗朗書聲。“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抑下,下者舉之,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聖人爲而不恃,功成而不處,其不欲見賢。”道觀裡傳來朗朗讀書聲。王德元接著說道:“自然的規律,不是很像張弓射箭嗎?弦拉高了就把它壓低一些,低了就把它舉高一些,拉得過滿了就把它放鬆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補充一些。自然的規律,是減少有餘的補給不足的。可是社會的法則卻不是這樣,要減少不足的,來奉獻給有餘的人。那麼,誰能夠減少有餘的,以補給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之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聖人這纔有所作爲而不佔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願意顯示自己的賢能。師傅,這句話是這個意思嗎?”

道遠喜悅的點了點頭,說:“今天就到這裡吧!德元,你有幾天沒回家了,這就回家一趟吧。”

王德元也正有此意,於是背上柴火,牽牛下山去了。

道觀處在大山之巔,離王德元家有十里之遙,他每隔三四天回一次家,由於道觀偏僻,人跡罕至,所以柴火和野物比較豐富。這是他和母親的主要生活來源。在這兩年裡,他一直在觀裡學習,抽空打點柴火、野果子、野菜什麼的拿回家幫助母親維持生計。王德元聰明懂事,從不讓母親和道士擔心。他已經認識了好多常用字,現在道遠開始教他道家思想知識了。

這天道遠讓他下山回家,村莊已經成功在望。突聽有人從前面跑來,一看原來是自己的好朋友王康勝,他氣喘吁吁,說不出話來。德元問:“康勝,天快黑了,你要到哪裡去?”

康勝雙手伏在膝蓋上,躬下身子,緩了幾口氣說:“德元,我家的牛不見了,你看到了嗎?”

王德元搖搖頭說:“別急,咱們慢慢找,你跟我說一下情況。”

王康勝站直身體說:“今天中午去地裡幹活前,我把牛趕到這片山坡上去吃草,牛一般到下午會吃飽,然後自己回家給小牛犢餵奶。可今天天快黑了都沒回來,我們全家到處都找不到,這可怎麼辦?”

王德元放下柴火,把牛拴在近處的一棵樹桿上,擡頭望望周圍的山坡,又向前後走了走,道:“天快黑了,這樣找不是個辦法。”

忽然,雙手一拍道:“康勝,你最初把牛趕到哪裡了?”

康勝指了指不遠處說:“就哪裡,可方圓都找遍了。”

王德元說:“你不是說大牛產了小牛犢嗎?快去把小牛帶到這裡來。快去!”

康勝不解其意,可德元這麼說肯定有自己的辦法。趕快照做了。康勝和德元自幼在一起長大,德元聰明機智,辦事穩重,平時玩耍,他總有過人之處,辦法層出不窮。因此對德元他深信不疑。

很快,小牛就抱來了,剛一放下,小牛大叫兩聲,可能是餓的時間太長了。

忽然,對面的山坳裡隱約聽到老牛的叫聲。可能聽見牛犢的叫聲,老牛拼盡最後的力氣叫了幾聲。

康勝豎起耳朵再仔細一聽,激動的說:“德元,在那邊,快去看看。”

他們趕過去一看,見老牛繮繩絞在一棵樹上解不開。他們解開繮繩,牽上老牛回到家天已經黑了。康勝母親看見牛找回來了,高興的對德元說:“德元,快坐屋裡,都還沒吃呢,咱們一塊吃點。”王德元不好推辭,只好進屋一起吃飯。德元知道,當初父親看病去世,他們家看在他和康勝的關係上,沒少幫襯,他一直心存感激。

“德元,我在私塾唸書,你家也忙,這兩年咱們在一起的時間少多了,你晚上抽空來我家,我教你讀書認字,你看成不?”康勝說。

康勝母親用指頭狠狠戳了一下康勝的頭說:“你還教別人呢,你在私塾不好好學習先生向我說過好幾次了。”她吃了一口飯接著說:“德元,雖然咱村就張先生一位老師,但識字的還有好幾個呢,你可以拿康勝的書向他們請教啊。”

康勝高興地說:“對啊,德元,這本我已經學過了,你拿去,學完再拿來換。”說著放下飯碗,拿過一本書來。

想起他們以前的幫助和現在的熱情,他感覺用語言感謝過於輕浮。只是接過書點了點頭。

王德元走後,康勝父親長長的嘆了口說:“哎...多聰明的孩子啊,連個學都上不了,可惜啊!”

德元回到家,迫不及待地打開書,看看究竟私塾學的是什麼。從此以後,他每隔一段時間都借康勝的書來自學。

第四十章 大手筆第三十七章 遊天湖(2)第六章 盈盈嬌女,寸寸柔腸第六十八章 新生意第三十三章 婷兒進城第七十五章 報恩第三十八章 挖牆角第四十一章 雪地救人第三十五章 回城第三十二章 翠石王(2)第三十一章 翠石王(1)第十章 相親第二十八章 暗渡陳倉(3)第七十三章 時機成熟第四十六章 此人不能動第三十二章 翠石王(2)第五十五章 美人守護第十二章 奸商第三十二章 翠石王(2)第十一章 找打第三十五章 回城第七十三章 時機成熟第二章 邂逅第三十九章 入股第三十八章 挖牆角第五十三章 榮歸故里第四十四章 市場反應(1)第六十一章 刺客第十七章 藥店夥計第十一章 找打第七十一章 啓程第四十九章 衣錦還鄉第四十一章 雪地救人第七十三章 時機成熟第七十四章 救濟異族第十五章 愛情第三十六章 遊天湖(1)第三十章 重大任命第六十章 新東家第五十二章 準備建客棧第四十四章 市場反應(1)第十四章 城外遇險第十七章 藥店夥計第七十三章 時機成熟第五十二章 準備建客棧第二十四章 見義勇爲第六十七章 高山流水遇知音第三十三章 婷兒進城第五十二章 準備建客棧第四十六章 此人不能動第四十四章 市場反應(1)第二十章 我們的少爺第五十三章 榮歸故里第七十三章 時機成熟第五十四章 發匿名信第二十三章 黑痣俠客第四十四章 市場反應(1)第四十四章 市場反應(1)第七十三章 時機成熟第三十二章 翠石王(2)第二十九章 巧遇奇石第七十一章 啓程第五十四章 發匿名信第十章 相親第四十一章 雪地救人第四十三章 九指神丐第六十章 新東家第五十二章 準備建客棧第二十一章 興師問罪第五十三章 榮歸故里第三十四章 大獲全勝第二十六章 暗渡陳倉(1)第二十六章 暗渡陳倉(1)第三十九章 入股第四章 商辨出風頭第三十二章 翠石王(2)第二十三章 黑痣俠客第六十二章 求賢納士第六十一章 刺客第六十八章 新生意第三十一章 翠石王(1)第三十五章 回城第四十一章 雪地救人第五十七章 捕獲戰機第三十九章 入股第七十章 機會第七十章 機會第七十五章 報恩第五十一章 與沈家再結怨第十三章 安全出城第五十三章 榮歸故里第三十六章 遊天湖(1)第五十五章 美人守護第七十四章 救濟異族第七十三章 時機成熟第六十四章 談虎色變第十一章 找打第七十一章 啓程第四十八章 將計就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林格尔县| 五家渠市| 洛阳市| 称多县| 鄂州市| 海兴县| 永仁县| 高雄县| 湖口县| 柞水县| 南开区| 聂荣县| 祁门县| 玉树县| 寿光市| 黄陵县| 潞城市| 八宿县| 呈贡县| 明水县| 玉龙| 永安市| 水富县| 大关县| 威信县| 筠连县| 甘洛县| 祁门县| 濮阳市| 二连浩特市| 乐清市| 民县| 安图县| 安多县| 福鼎市| 安阳县| 莱阳市| 鲜城| 阿城市| 甘泉县| 玛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