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779章 無可取代

第779章 無可取代

幹清宮。

徐溥和劉健兩名閣臣,在早朝後獲得弘治皇帝召見,由司禮監掌印太監覃昌親自在前引領,帶著二人前來面聖。

叩首行禮後,兩位閣臣被引到御案前的座椅旁。

朱祐樘伏案批閱著奏疏,頭都沒擡,輕聲吩咐:“兩位先生請坐,先吃會兒茶,歇口氣再說吧。”

“喏。”

徐溥和劉健都極爲小心。

這算是小皇帝難得的私下召見。

或許是君臣間要商談朝中大事,也有可能是某些事不方便拿到朝堂上公開說,涉及到機密,不想讓太多人摻和進來。

這種時候,他們自然不會隨便進言。

最好是以顧問的身份守在旁邊,看看皇帝有什麼話要交待給他們,他們也能提供一些意見,作爲皇帝決策的佐證。

等兩人落座後,朱祐樘手裡那份奏疏批閱完,這才放下毛筆,看了兩位先生一眼,然後拿出張巒之前上呈的請辭奏疏,交由覃昌轉給二人。

二人傳閱後,徐溥的臉色明顯有些不好看。

對他們而言,張巒既是同僚,也是競爭對手,如果張巒真的致仕的話,將有助於維護館閣出身大臣的名譽,以此來阻斷非正統翰林出身官員的入閣途徑。

只是他們心裡也很明白,張巒是受皇帝所託進的內閣,算是對正統文官的一種監督,以及對處理朝政的一個有益補充,所以在皇帝面前,不能公然提出反對意見。

“岳父他自去年開始,接連受傷、染病,今年開年後身體更是每況愈下,很多時候無法上朝,甚至連戶部事務都很難親自坐衙打理。”

朱祐樘做了開場白,算是對事情進行定性。

徐溥俯首道:“是。”

朱祐樘無奈道:“岳父之所以提出請辭,概因朝中不少言官,認爲他未能盡到一個臣子的本分。朕派人去勸過,告訴岳父,其實他入朝以來,很多事都做得很好,對朕幫助很大,並不會因爲他不上朝或是不去公廨,而對他有所偏見。”

徐溥和劉健聽到這裡,心裡不由琢磨開了。

皇帝找我們來此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說這話莫非是想利用我們的聲望,在朝中爲張來瞻發聲,讓御史言官不再上疏攻擊,讓他能安心留在朝中當官?

繼續過他那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悠閒日子?

“不過。”

朱祐樘話鋒一轉,道,“岳父對於朝臣參劾,其實也有所反省,認爲目前的他暫時無法勝任當前的差事。”

聽到這兒,徐溥和劉健的心思又發生改變。

暗自揣度,莫不是張來瞻真的要退了?

這是大好事啊!

朱祐樘道:“最後朕與岳父商議過後,做出了一些轉圜……朕的意思是先找一人來暫時替代岳父在戶部的差事,等將來他病癒後再回朝理政……一切都不耽擱。”

徐溥好奇地問道:“陛下的意思,是讓張侍郎以養病爲由暫退?問題是若以他人替代其位,那日後……該如何安置呢?”

徐溥的意思,我們都能理解皇帝你偏向你岳父的態度,既想成就你岳父的名聲,讓他可以暫時躲避來自朝中的明槍暗箭,又不想讓他徹底離開朝堂。

就好像他入閣,也只是掛個閣老之名,卻從不來干涉我們內閣事務……這也算是咱君臣之間保持的一點兒默契,彼此留個顏面,有條退路可走。

但問題是你現在這麼做,分明不合規矩。

你讓替代張巒做侍郎的人作何感想?

劉健道:“陛下,以臣所見,或可讓張侍郎繼續在家養病,其職位無須他人暫代。相信目前當值的戶部官員能自行將其差事完成。”

他的意思是陛下你也別搞什麼暫代了,要是您覺得自己離不開岳父,那我們可以容忍他,讓他繼續當掛名閣老、戶部右侍郎!大不了我們幫你去勸說朝中言官,不讓他們亂來,保持君臣和睦。

朱祐樘無奈道:“或許朝中人,不理解岳父這一年來做過什麼。岳父的確說過,最近他既要養病,還得完成手頭差事,一時真有些心力交瘁。”

徐溥和劉健心裡都在想,張來瞻除了成天混吃等死外,還幹啥了?有什麼了不得的事情非得他去完成不可?

世間還有這麼自我彰顯、臭不要臉的人?

朱祐樘繼續道:“朕也知曉,岳父肩負的差事暫時無人能夠替代,如果他不做,想讓目前戶部中人來完成,只會適得其反……”

徐溥卻有不同見解:“陛下,不用太擔心,臣相信戶部尚書李敏,定能擔當重任。”

“李尚書還有自己的事情做。”

朱祐樘搖頭道,“朕的意思,是從目前在京賦閒或掛職官員中,找一員勝任此差事之人,由其暫時替代岳父之職,領戶部侍郎銜,完成岳父手頭未竟之事。”

徐溥好奇地問道:“那陛下,張國丈病癒後該如何安置?”

朱祐樘嘆道:“到時再讓他回戶部任侍郎,或是索性便安排旁的差事。而目前取代之人,可以平調到西北,暫時督軍餉等事,並不影響其繼續爲朝廷效勞。”

這下徐溥和劉健大概明白皇帝是什麼意思了。

皇帝覺得,他的岳父太重要了,無可取代不說,一旦張巒不在,可能戶部就得出大亂子。

這種想法,簡直荒謬至極!

徐溥和劉健都認爲,張巒正如言官參劾的那樣,尸位素餐,根本就不幹正事,純粹是領著俸祿混吃等死的官油子典型,就是靠一個國丈身份在朝中招搖撞騙,就連皇帝也受其矇蔽,覺得這個岳父不可或缺,導致翁婿間互相慰籍和欺騙,拿朝中大臣當猴耍。

徐溥道:“臣認爲,此不合規,或……不可取。”

顯然無論徐溥心中多惱恨張巒的不作爲,但畢竟要賣皇帝面子,他們這兩個閣臣,在朱祐樘登基後迅速取代萬安和劉吉,成功上位,全在於他們東宮講官的身份以及跟皇帝的良好關係,本身在朝中的資歷和名望並不足以震懾所有人。

徐溥和劉健長久在翰林院和詹事府供職,沒多少人脈可言,非常需要藉助皇帝的寵信來維持自身的權威,這會兒去跟皇帝同樣信任有加的國丈起衝突,搞內鬥,那就是拆自己的臺,智者不爲也。

朱祐樘一擺手,道:“徐先生不要有顧慮,只管舉薦人選……這都是爲朝事更好執行,不必避諱。”

一旁的劉健有些乾著急。

心說這麼好的機會,甚至還是皇帝主動提出來的,而且張巒自己都不想幹了,那咱還不趁機把合適的人給舉薦上來?

等皇帝知道,原來他那個岳父並非無可替代,而張巒也知道原來自己只是個草包時,到時就算病癒,也不好意思回朝來混事……就算厚著臉皮回到戶部侍郎的位置上,也會遭到世人恥笑,醒悟過來的皇帝也未必敢用他。

五軍都督府纔是這種外戚的歸宿,那地方最適合混吃等死。

徐溥道:“若真要推舉人員,臣認爲,前大同巡撫,如今提督易州山廠的葉淇,非常適合此職。或可以其暫代戶部侍郎之職。”

徐溥可不是吃素的。

既然陛下您都說了,要找個人暫時取代一下張巒,又說這職位不容易被取代,那我肯定要找個牛逼點兒的人物上位,用結果來論證,原來這職務並非只有張巒才能勝任!

這個人,自然就是本來就該晉升戶部右侍郎,只是後來被張巒鵲巢鳩佔的葉淇。

劉健聽到葉淇作爲推薦人選後,明顯放下心來。

不說別的,葉淇在朝中的聲望非常高,其能力早就得到朝中文武的肯定,更爲重要的是,葉淇在西北時就以善於籌募錢糧而出名,無論張巒有多大本事,或者能爲皇帝帶來多少收益,只要葉淇在,一切難題應該都可以迎刃而解。

朱祐樘仔細想了想,點頭道:“倒也是個不錯的人選。”

徐溥急忙道:“若是陛下有更好的人選,便當臣失言。”

“徐先生爲何要如此說?朕也認爲,葉淇暫時替岳父爲戶部侍郎,很合適。”朱祐樘看向一旁的覃昌,吩咐道,“覃大伴,擬旨吧,召葉淇還朝,接下來一段時間便由其履行戶部侍郎之職。也去旨岳父,讓他安心在家養病,暫時不用爲朝事憂心。”

旁邊的徐溥和劉健都在想,這件事有這麼容易嗎?

陛下竟沒有什麼意見?

亦或是說……連陛下都認爲,其實葉淇早就可以取代張巒了?

還是說,讓我們精心舉薦個人選出來,最後發現就連他都無法完成張巒的差事,狠狠打那羣參劾張來瞻的言官的臉?

但有那可能嗎?

張來瞻有什麼通天本事,能夠完成他人完不成的事?

其實張來瞻,不就是當今這位小皇帝任人唯親的典型嗎?

……

…… 事情愉快商定,隨即朱祐樘便讓覃昌送二人返回文淵閣,顯得異常貼心。

不管是迎接還是送客,皇帝都讓司禮監掌印太監親自引領,算是充分給予了內閣兩名大學士尊重。

等回到內閣值房後。

劉健忍不住問道:“陛下究竟是何意?張來瞻果真是因爲承受不住巨大的壓力,想就此歸隱?”

“不知道。”

徐溥搖了搖頭,道,“不過張來瞻今年還真未參與多少朝事,上朝的日子屈指可數,更是從未曾踏足過這裡。”

身爲閣臣,卻從沒來過內閣值房,這讓徐溥覺得事情太過荒誕不經。

劉健道:“讓葉淇爲戶部侍郎,若其做得好,是不是就可以不用再作更變?還是說,陛下會繼續給張來瞻安排別的差事?諸如刑部、兵部乃至禮部的職司,用以……打壓朝中某些人?”

在劉健眼中,皇帝重用張巒,懷有極大的私心。

皇帝想以張巒來打壓朝中那些不聽話的大臣,而張巒因爲做事不講規矩,正好可以被當槍使,更不用在意什麼。

無非就是名聲臭大街……

一個正統進士出身的文臣,肯定在意歷史上的名聲,注意生前身後名。

而張巒這種身爲外戚出身的底層文官,哪怕做再多事,還不是遺臭萬年的命?

……

……

張巒暫時引退,離開朝堂。

消息一出,京師中人喜憂參半……並不是說所有人都堅定地站在劉健和徐溥這邊,或者說覺得王恕、馬文升他們就是指路明燈,畢竟如今弘治帝剛登基,以前靠李孜省、萬安和劉吉等人上位的官員可不在少數。

雖然他們中大多數都沒有歸到張巒名下,但在兔死狐悲的情緒作祟下,他們也會展開聯想。

連堂堂大明的國丈,深得皇帝信任且器重有加,已貴爲閣老、戶部侍郎、掌太醫院事、翰林學士、壽寧侯的張巒,都頂不住東宮出身的傳統文官的集火攻擊,逼著他非要以避世的態度去躲避朝堂紛爭。

那我們這麼一羣已失去靠山的人,又靠什麼在朝中立足?除了投降和主動請辭外,似乎沒有別的出路。

人家張國丈,好歹還能做到病休,將來也能全身而退。

可我們要是捲入到官場爭鬥的漩渦中,恐怕就沒人替我們說話,最後只能落個家破人亡的悲慘下場。

於是乎,本來許多人以爲張巒的走,會讓朝中一片吏治清明,或者大家夥兒一起拍手叫好,但結果卻是無論是否心向著張巒的,甚至是那些本來跟東宮講官關係不錯的官員,對此消息都抱著謹慎的態度,沉默以對。

提督東廠太監李榮,這天去北鎮撫司衙門辦差時,見到了剛升任錦衣衛指揮使的牟斌,聽取了牟斌有關京師中各種小道消息的彙總。

“在京官員,對於張閣老歸家養病這件事,都在私下議論,得出的結果就是張閣老先前無論做過什麼錯事,以他的功勞都不該落到如此境地。”

牟斌說到這兒,臉上滿是尷尬之色。

畢竟先前,他也曾受懷恩和覃昌等人的影響,覺得張巒的存在嚴重影響到朝堂秩序的穩定,認爲外戚就該去五軍都督府任職,而不應該當文官。

李榮笑道:“先前不都在議論,說張國丈並非進士出身,進翰林院就已經不合規矩了,根本就沒資格入閣麼?甚至連戶部侍郎的職位,也應該被卸下來?”

牟斌沒說什麼,因爲這種傳言實在太多了,甚至言官在參劾時說出的話更加難聽,全都是不好描述的。

“不能等到其病休離開朝堂後,纔想到原來他曾爲朝廷做過多少貢獻!”

李榮道,“張國丈其人,無論名聲如何,總是對大明沒有什麼虧欠,反倒是朝堂欠他不少。”

牟斌道:“李公公,那張閣老之後還會回朝任職嗎?”

“這咱家怎麼知道?”

李榮擺擺手道,“換作旁人,咱家或能釋疑,但張國丈其人……性子本就與常人不同。他今年並不全都是在家養病,更多時候是不想捲入到朝堂紛爭的風口浪尖上,僅僅是爲了躲避他人對他的攻訐而已。”

說到這裡,李榮顯得很感慨。

你看看人家張國丈,當個官受了多大的委屈?一直到現在病到無法處理朝務,才把手頭的差事交出來。

如此,別人纔會知道,原來張國丈不該退,或者說遠沒有到他退的時候……你們這羣人是不是太沒良心了?

牟斌心中也很奇怪。

畢竟之前李榮的態度,並不是站在張巒這邊的。

懷恩沒死之前,李榮可是充當著懷恩馬前卒的角色,作爲反張巒陣營的急先鋒,風頭一度蓋過了覃吉。

而現在,懷恩剛死不久,李榮就像失去原則般,無論說什麼做什麼,好像都非常理解張巒,甚至堅定地站在張巒的立場上考慮問題。

真虛僞啊!

李榮囑咐道:“除了要看市井百姓對此事的反應外,還得看看朝中人具體是怎麼做的……要觀察某些人,是不是在張國丈爲侍郎時,不主動不配合做事,而換了那位葉侍郎後,就開始出力了。”

“是。”

牟斌馬上領命。

發現朝中哪些人出工不出力,故意反對張巒當政,在牟斌看來,也是找出朝廷蛀蟲,並不違背防止外戚干政的原則。

李榮旋即笑著說道:“派人去觀察葉侍郎處理政務的細節,知曉他與何人往來,又以怎樣的方式籌募軍餉和河工用度等。這樣的話……咱家就不出面見外臣,把消息彙總後,一併告知陛下便可。”

牟斌心想,你還真是老狐貍,見風使舵數你最在行。

明明你提督東廠,刺探情報的事應該由你負全責,而現在你卻把事交給我們錦衣衛來辦?

“要是發現葉侍郎在打理政務時遇到麻煩,我們錦衣衛是否要提供一些協助呢?”牟斌請示道。

李榮問:“張國丈辦事遇困,你們會出力嗎?”

牟斌想了想,搖頭道:“基本上不會。錦衣衛上下,多隻是配合張閣老辦案。只有二公子那邊,會帶一些人,經常出入京師各處,但這並不影響百姓生計……唯有西山之事,錦衣衛得陛下口諭,全力協同。”

“那就不用了。”

李榮道,“陛下雖希望葉侍郎能把差事辦好,但也不希望辦得太好。箇中火候的拿捏,你該知道如何控制吧?”

牟斌心說,這還能不知道?

不就是看葉淇笑話,讓陛下覺得他的岳父非常重要,是朝廷不可或缺的有生力量?大家就是在陛下面前演戲唄?

只是我這麼正直的人,在明知事情並非如此的情況下,還要刻意去欺瞞君王,這讓我內心很煎熬,更不能接受這一點。

李榮湊了過去,附耳低聲道:“你記住,張國丈回來當差,朝廷上下都可以過安生日子,他不回來,以後朝中少了一個制衡文官之人,陛下在朝事上也會逐漸舉步維艱。

“這話,咱家只對你說!朱都督已經退了,以後……這朝堂格局,跟以往截然不同,一定要小心再小心。”

一朝天子一朝臣,李榮上位執掌東廠,牟斌跟著上位。

這預示著,從東廠到錦衣衛,都得按照新規矩、新秩序辦事,而這個新秩序得以維持的前提,就是要保證皇帝有“貼己人”在朝中,這個貼己人目前看來還不能是未成年的張延齡,只能是張巒這個“身經百戰”的國丈。

(本章完)

296.第296章 大勢不可逆(求月票)第53章 宮闈風雨第553章 評點333.第333章 大運快到頭第56章 暗通款曲83.第83章 前倨後恭第510章 天生大善人第621章 銀開中第739章 給臉不要臉第499章 體面第528章 真心交換第618章 立場不定(求月票)第542章 勸進(求月票)131.第131章 器重與利用第616章 臨別醒悟第515章 機會106.第106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求月票)第215章 找著縫就鑽(求訂閱)第680章 病中的仁慈92.第92章 從快從權第614章 東宮私話第722章 男人之間好說話第572章 清官清名385.第385章 跑不掉(求保底月票)第578章 赴湯蹈火第43章 無中生有第776章 張口閉口都談錢164.第164章 貴客登門(求票)第34章 趕赴京城155.第155章 目光如炬第452章 戀家的男人(求月票)第581章 探牢第517章 高枝331.第331章 沾沾自喜第218章 新婚燕爾(求訂閱)135.第135章 喜欲狂(求月票)第59章 鴻雁傳書第557章 文壇盛事第528章 真心交換170.第170章 銓選風波(求月票)第768章 交情值幾個錢第39章 見賢思齊173.第173章 尤侃侃(求票)第421章 總有更不靠譜的266.第266章 丟人丟到姥姥家(求支持)364.第364章 帝王心術第569章 老鼠屎(求月票)第414章 反推(求月票)第3章 爲五斗米折腰第629章 請纓第668章 陷阱284.第284章 辦事的和背黑鍋的269.第269章 能坑一個是一個(求票)333.第333章 大運快到頭296.第296章 大勢不可逆(求月票)第434章 最有威懾力的中官270.第270章 賣官鬻爵,一本萬利第778章 吹過的牛總會實現261.第261章 貴人相助(求保底月票)第715章 志趣高潔325.第325章 紛爭(求保底月票)第694章 神人也有栽的時候第591章 欺行霸市247.第247章 寫的跟不上看的291.第291章 專業解夢人第528章 真心交換第58章 報與不報第687章 病中驚坐起(求保底月票)370.第370章 只相信自己293.第293章 砧板上的肉第550章 護妻使我快樂第530章 進過那院子的女人135.第135章 喜欲狂(求月票)261.第261章 貴人相助(求保底月票)第611章 宦海浮沉74.第74章 高深莫測張神醫第732章 說話配個翻譯第519章 離譜88.第88章 一環套一環第478章 就是你!234.第234章 拷問第553章 評點第753章 軟腳蝦第491章 我害了他165.第165章 暴風雨來臨(求月票)230.第230章 誰挖的坑?第211章 妖風又折回來了(求訂閱)第785章 人選第428章 選址160.第160章 遛彎(求月票)123.第123章 擔憂(四更求訂閱)第466章 保護費第524章 送功勞?第438章 朝事歸朝事,家事歸家事第442章 一切從簡(求月票!)第38章 京城居大不易399.第399章 大明柱樑第802章 妻重於祖母第655章 自己人第580章 坐山觀虎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化隆| 荔波县| 赣榆县| 青浦区| 庄浪县| 雅江县| 马鞍山市| 北宁市| 色达县| 太谷县| 金华市| 远安县| 彭山县| 星子县| 犍为县| 印江| 清苑县| 全椒县| 枣庄市| 文登市| 沂南县| 洛南县| 江源县| 临海市| 五大连池市| 台东县| 南宫市| 寿阳县| 台湾省| 望谟县| 洱源县| 曲靖市| 保山市| 苍山县| 阳曲县| 韩城市| 腾冲县| 高台县| 罗平县| 靖安县| 临汾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