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章 ,最後的士兵

新書正式上傳,請支持!

天邊的晨光照耀在鐵灰色的城牆上,給近千年歷史的龍城披灑上了一片金碧輝煌。空氣中瀰漫著肅殺之氣,沉重的呼吸與激烈的怒吼混合在一起,而那有如血色的朝陽彷彿讓整個城池都燃燒起來。

“殺——”怒喝聲中,一個漢軍步兵手中的制式鋼刀(注一)狠狠的劈砍在敵人的胸前,皮革綴著鐵片的輕鎧在精鋼鋒刃的衝擊下,輕易的被劃分兩半,那個剛從雲(yún)梯攀上城牆的敵人,還沒來得及抵抗,就一聲慘叫跌落下去。只剩下鮮紅的血霧從裂開的胸腔裡噴涌而出,灑落在鐵灰色的城牆上。

此刻,護城河和城牆下已經(jīng)堆滿了敵人的屍體,而那漢軍士兵也沒有存活多久,右手的鋼刀尚沒有收回,攀爬上城牆的另一個敵人手中的闊劍已經(jīng)刺進了他的身體,但這漢軍士兵甚是驍勇,向前猛的一衝,任那劍鋒刺穿身體,在失去意識的一刻,左手的短槍已經(jīng)扎進了敵人的胸膛。

“啊——”隨著敵人的慘叫,那漢軍士兵也仰天倒下,瞳孔慢慢渙散,眼中閃過一絲不甘。那在桑梓樹下殷殷期盼的父母,還有那在漢水河畔等待他的姑娘,都慢慢化做龍城上空的血色,四散變淡。

城牆上,這種情況不時出現(xiàn),隨著一架架雲(yún)梯被推倒,一個個士兵掉落於城下,敵人的攻勢漸顯頹廢,漸漸開始有人退卻,接著整小隊、中隊、大隊的敵人開始後撤。他們,畢竟只是打頭陣的炮灰,本就沒有太高的鬥志,很多隻是那些貴族領(lǐng)地裡的佃農(nóng),完全是憑著對財富的渴望纔有勇氣站在今天這個位置。此刻,戰(zhàn)場上殘酷真實的鮮血和殘肢斷體已經(jīng)讓他們完全清醒過來……

“終於下去了……”負責城牆防禦的漢軍營長一屁股坐在了城牆上,大口的喘著粗氣,全然不顧上面還是鮮血淋漓。此刻,負責這一面城牆防禦的一個千人團,能夠站立起來的還不足半數(shù)人,而他們的長官,團長早已陣亡,至於大隊長,中隊長,小隊長等下級軍官折損高達六成。

而那個一屁股坐下去的營長,已經(jīng)是這段城牆上最高級別的軍官了。

龍城,漢帝國安西行省的首府,也是帝國位於大陸公路西北的最後一道屏障。

自從帝國紀元13年,帝國軍隊的觸角延伸到西奈半島之際,帝國太祖程雲(yún)下令籌建安西行省,並開建行省首府龍城,歷經(jīng)近千年不斷完善,終於形成了如今規(guī)模。

當年帝國軍中曾有人反對以匈奴聖地命名此城,但太祖,帝國首任元首的一首詩卻說服了所有反對者——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叫胡馬度陰山。

而後兩句詩更是被刻在龍城城市正中的,紀念西征將士的帝國英雄紀念碑上。

紀念碑高達23米,意爲紀念西征中犧牲殉國的23萬漢家兒郎。

同樣的紀念碑在帝國首都江山城市也有一座,一西一東,遙遙相對,千年時光,悠悠而過。

如今,物是人非,高城依舊,那紀念碑早已經(jīng)成爲了帝國軍人心中無上尚武精神的象徵,卻不知英雄之魂,尚能戰(zhàn)否?

龍城城高十八米(注二),呈梯形,底部厚達十米,城牆頂部的馬道可容四馬並驅(qū),是除了漢帝國國都城江山城以外的第二堅城,更是漢帝國在大陸公路西側(cè)威嚴的象徵。

龍城建成近近千年間,歷經(jīng)戰(zhàn)火侵襲,卻屹立依然。有多少異族的鐵騎都飲恨在了它鐵灰色的磚石下,縱然那鮮血讓牆體變得班駁,那死者的靈魂卻也只能面對城牆彼端的花花世界悵然嘆息。這是一面承載了多少漢家兒郎光榮與夢想的城池,卻也是掩埋了多少鐵血傲骨的傷心之地。

此刻,城牆上下,狼煙四起,一片屍山血海。其時,正是漢帝國紀元998年11月中,再過一年,漢帝國就將迎來他它建國近千年的華誕,但此刻卻同時也迎來了龍城建成以來最大的一場危機。

負責龍城總體防禦的漢帝國破天軍團軍團長兼龍城城防司令管仲雲(yún)眉頭緊鎖,一雙寬厚的手掌緊貼在龍城冰冷的城牆上,注視著自己已經(jīng)撕殺了三天的袍澤,和城外那虎視眈眈的,來自大陸公路西方的七國聯(lián)軍。

儘管三天內(nèi),漢軍連續(xù)打退敵人十餘波進攻,而且敵我傷亡比例高達8:1,也就是說8個西方聯(lián)軍的士兵才換去一個漢軍士兵的命,但管仲雲(yún)卻高興不起來。因爲他知道,西方聯(lián)軍這幾天派來攻城的只不過是炮灰部隊。看看那部隊的構(gòu)成吧——農(nóng)民、流氓、罪犯,穿著最劣質(zhì)的輕質(zhì)皮鎧,有些甚至就是赤膊上陣,爲了所謂城破後的漢帝國的財富,和皇帝賜予的爵位,就奮不顧身的跟隨聯(lián)軍來到東方。

三天下來,龍城高大的城牆下堆積了西方聯(lián)軍近三萬多具屍體和無數(shù)破損的攻城器械,而漢軍也損失了4000餘人。

但西方聯(lián)軍聞名大陸公路的各個騎士團卻並沒有出動一兵一卒,而管仲雲(yún)這邊損失的卻都是精銳之士。

破天軍團作爲帝國六大軍團之一,目前常備軍力爲三個整編步兵師三萬人,以及二個整編騎兵師一萬人(注三)。本來這四萬人馬,配合龍城這做軍事要塞,抵禦眼前這區(qū)區(qū)三十餘萬臨時拼湊起來的塞外聯(lián)軍,雖不能說有必勝把握,但至少可以堅守一月有餘,直到援軍的到來。

然而,就一週前,管仲雲(yún)標下的一個步兵師和一個騎兵師共一萬五千人,卻被上鋒派出去圍剿最近活躍在龍城東南五百餘里,位於帝國安息行省拉山的一夥馬賊。

那夥近乎憑空出現(xiàn)的高達數(shù)千的馬賊已經(jīng)連續(xù)劫掠了附近數(shù)個帝國的建設商貿(mào)集市,嚴重危害到了橫貫東西的大陸公路的安全,來往商旅叫苦連天,嚴重影響了帝國經(jīng)濟和聲譽。

附近小城鎮(zhèn)的臨時民兵不是沒有進行絞殺,但這夥馬賊戰(zhàn)鬥力奇高,不但反滅了幾支前去征伐他們的民兵隊伍,甚至把龍城通往帝國西南行省的大陸公路都給截斷了,還襲殺了一座城內(nèi)的正規(guī)帝國步兵團,自團長以下一千餘人戰(zhàn)死。

帝國軍部知道此消息後,一道急令,就調(diào)走了管仲雲(yún)手下近一半人馬,由第一騎兵師團長馬千鋒率領(lǐng),前去剿匪。

管仲雲(yún)按照軍部的命令把大軍派出去後不到三天,來自大陸公路西側(cè)的大軍就源源不斷的趕到了龍城之下,而按照管仲云爲派出的剿匪軍制定的預期的半月內(nèi)剿滅匪患,十五天內(nèi)折返龍城的計劃,也就是說,管仲雲(yún)現(xiàn)在要依靠手中的二萬步兵,五千騎兵抵抗城下十倍於己的聯(lián)軍最少半個月。

而且,守城的主力步兵嚴重不足,三天下來,很多騎兵不得不下馬,手拿步兵的鋼刀配合守城,甚至一些城內(nèi)商團的護衛(wèi)隊都自發(fā)協(xié)助守城。即使這樣,現(xiàn)在能戰(zhàn)的步兵也不足一萬五千人。是勝是負,連一向心高氣傲的管仲雲(yún)都不能把握了。

“只能期待軍部儘快調(diào)來援兵了!”可就連管仲雲(yún)自己都清楚,這裡距離漢帝國邊境最大的城市樓蘭城還有近千里的直線距離,破天軍團現(xiàn)在屬於孤軍在外,唯一的指望莫不如說是那在外剿匪的一萬五千大軍,或者說是樓蘭城主未卜先知,能提前派出來大軍支援。

雖然百年來,帝國與西大陸各國的摩擦不斷,但像這樣龐大且突然的軍事行動,卻絕對是百年未有的,事先一點徵兆都不曾出現(xiàn)。

“可惡,爲什麼三天了,派出剿匪的大軍還不迴轉(zhuǎn)?”管仲雲(yún)有些惱怒的想,如果能多出五千精銳鐵騎,至少可以出城騷擾一下這些西方聯(lián)軍。

按照他的推算,西方聯(lián)軍一到城下,大軍得到消息,應該在兩天內(nèi)把騎兵部隊先遣返回來,可如今……

眼前惡劣的局勢,並不能說是管仲雲(yún)無謀,雖然他並不是天資拔粹之輩,但也是戰(zhàn)火捶打出來的百戰(zhàn)之將,很多時候,他面對危險還有一些急智。但,帝國軍部的命令,並不是他一個軍團長可以隨便違抗的。

能當上帝國六大軍團最高長官的人,又有哪一個不是萬中選一的人才?

如管仲雲(yún),其祖上管亥是漢帝國開國元勳,更是破天軍團第一任軍團長,是帝國的世傳家族之一,作爲管家此代次子,自幼就以膽略聞名。管仲雲(yún)雖有如此顯赫家世,但其也是在16歲後,其大哥管季雲(yún)取得家主繼承權(quán),後顧無憂,其從漢帝國江山陸軍高等學院以優(yōu)等的身份畢業(yè)後,才如願進入破天軍團服役。即使這樣,他開始也不過是以一名營長的身份指揮一個二百多人的騎兵營,經(jīng)過十六年時間,大小不小數(shù)百戰(zhàn),層層提拔到副軍團長的地,當然,此事若放在一個毫無北京的平民身上,仍不可能。

從太祖提出四民制度。帝國四民制已然樹立千年(注四),雖號稱四民平等,論身份之貴,還屬軍民。

帝國實行義務兵員制,年滿十六歲即可選擇服役,但若想高升一級,如無戰(zhàn)功,必須進入專業(yè)軍事學院深造,且三年纔有一次機會。

且帝國軍中,最重資歷,即使有戰(zhàn)功,世家出身,想做到軍團長的位置,沒有個二十年,想都不要想。

而管仲雲(yún)此次爲搏榮華富貴,才接了別人不願接的防禦龍城破格的命令,這才被內(nèi)閣的幾個老頭子向帝皇上書,提拔爲軍團長。

而他,已經(jīng)是帝國軍界內(nèi)最年輕的軍團長了。時年管仲雲(yún)三十有二,正是人生中最昂揚的時光。

如今,就在帝國近千年大慶的前夕,就在管仲雲(yún)接近人生頂端的時刻,風雨欲來城欲摧!

注一:漢帝國步兵制式裝備:鋼刀,短槍,盾牌,竹造輕鎧(輕鎧具體樣式見拙作《大漢飛虎》)。

注二:其時,帝國度量衡已爲第一任元首程長風統(tǒng)一標準,詳細請見《大漢飛虎》,後文不再詳說。而且,帝國所初平行空間,已有簡單的機械鐘錶等發(fā)明,但暫時絕無太過超前的武器和用品,如火槍的出現(xiàn)。

注三:漢帝國步兵自下而上編制分爲,15人一小隊,三小隊45人一中隊,三中隊,135人+15人的偵察小隊共150人爲一大隊。三大隊+50人的工程兵爲一營;三營1500人爲一團,三團4500人爲一旅,兩師團9000人+1000人敢死隊爲一整編步兵師——步兵師一萬人標配爲3000弓弩手,槍盾兵3000(抵禦騎兵所用),刀槍兵4000。

騎兵師則爲5000人一師,具體構(gòu)成按比例轉(zhuǎn)換,其中一千人爲重裝騎兵。而一般軍團的騎兵配置僅爲2個騎兵師,破天軍團屬於帝國六大軍團,又屬於遠征軍團。故多配置兩個騎兵師以做機動。

注四:四民制度,簡單說就是,漢帝國所有平民,除罪犯外,分——軍民、商民、工民、農(nóng)民,帝國法律規(guī)定四民平等,但因帝國好戰(zhàn),故軍民最爲人所重。四民制是帝國民之根本,乃太祖程雲(yún)所創(chuàng),詳見前傳《大漢飛虎》。

———————————————————————————————

第114章 ,龍陽之戰(zhàn)(2)第7章 ,漢軍衝陣(2)第3章 ,惺惺相惜第7章 ,雨夜激戰(zhàn)(3)第181章 ,戰(zhàn)(2)第338章 ,夢迴千里我相隨第295章 ,鐵血起殤歌(14)第150章 ,風雲(yún)際會(3)第75章 ,接戰(zhàn)(4)第31章 ,狼羣圍攻血染沙(1)第62章 ,太祖遺物第24章 ,身死殉國漢家郎第53章 ,迎敵逆襲勇難擋(1)第328章 ,男兒第40章 ,羅蘭之心第20章 ,倒黴的小雷第316章 ,一切只能追憶,戰(zhàn)鬥或者死亡第104章 ,驅(qū)狼吞虎(3)第130章 ,戰(zhàn)士的宿命(3)第88章 ,北地亂(2)第18章 ,光風霽月誰人催第35章 ,奔雷軍第212章 ,死亡海域第13章 ,衝冠一怒東風揚第92章 ,殺破狼(6)第129章 ,戰(zhàn)士的宿命(2)第8章 ,漢軍衝陣(3)第12章 ,情愫入心恨入骨第60章 ,花重錦官城(11)第61章 ,沙暴(2)第71章 ,困局第75章 ,接戰(zhàn)(4)第76章 ,凌吉陽(2)第26章 ,以身試藥情深重第48章 ,軍弩第39章 ,翡翠名揚誰人窺(2)第26章 ,殺敵!(2)第21章 ,黃金沙海亡命人第7章 ,漢軍衝陣(2)第169章 ,風雷引(4)第50章 ,陳良被殺第234章 ,喋血鎮(zhèn)南關(guān)(3)第70章 ,死戰(zhàn)不休(1)第77章 ,合作第50章 ,逆襲龍陽(9)第224章 ,鎮(zhèn)南關(guān)(1)第259章 ,山河色變第61章 ,沙暴(2)第18章 ,越獄之夜(3)第19章 ,火銃?火銃!毀!第58章 ,花重錦官城(9)第194章 ,風暴前夕(2)第162章 ,花朝節(jié)(1)第249章 ,血正烈第61章 ,沙暴(2)第67章 ,戰(zhàn)嵩山(2)第26章 ,猛虎出山第51章 ,被隱藏的秘聞第208章 ,登島第169章 ,風雷引(4)第三百一十一三章 戰(zhàn)鬥進行時1第4章 ,動人心魄第93章 ,北地亂(7)第65章 ,張策的先人(1)第73章 ,危局(2)第228章 ,鎮(zhèn)南關(guān)(5)第6章 ,雨夜激戰(zhàn)(2)第5章 ,誤會第62章 ,花重錦官城(13)第41章 ,漢家冥府第318章 ,死亡只是開始第64章 ,九宮八卦第182章 ,戰(zhàn)(3)第108章 ,驅(qū)狼吞虎(7)第195章 ,風暴前夕(3)第91章 ,殺破狼(5)第70章 ,死戰(zhàn)不休(1)第150章 ,風雲(yún)際會(3)第38章 ,進軍川陝第83章 ,殺不盡(7)第189章 ,勇者無敵(2)第295章 ,鐵血起殤歌(14)第48章 ,逆襲龍陽(7)第10章 ,霧靄殺機(2)第20章 ,倒黴的小雷第325章 ,生死之外第293章 ,鐵血起殤歌(12)第191章 ,相親(2)第11章 ,監(jiān)獄裡的小雷第182章 ,戰(zhàn)(3)第106章 ,驅(qū)狼吞虎(5)第17章 ,依稀相見難重逢第102章 ,驅(qū)狼吞虎(1)第38章 ,翡翠名揚誰人窺(1)第63章 ,花重錦官城(14)第35章 ,奔雷軍第269章 ,戰(zhàn)鬥在前線(1)第241章 ,殘忍如斯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南县| 连州市| 延长县| 北海市| 高尔夫| 新干县| 舞钢市| 建水县| 珲春市| 商河县| 淮阳县| 古浪县| 丹寨县| 贡嘎县| 都江堰市| 独山县| 葵青区| 喀什市| 屏边| 靖州| 英山县| 凉山| 西吉县| 江北区| 大悟县| 会昌县| 霍州市| 简阳市| 宝坻区| 汉寿县| 荃湾区| 克山县| 灌南县| 玛多县| 永定县| 德阳市| 陇西县| 和林格尔县| 克东县| 枝江市| 东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