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四十三章 烙餅神器

葉輝直到走出了好遠才收斂起“生氣”的情緒,腳步也慢了下來。

雖然面部看不出什麼異樣的表情,但是心裡卻是忍不住鬆了一口氣。

這些行裡面的老油條實在是太tm精了,想從他們手裡撿個“漏兒”太難了。

就剛纔鬥智鬥勇的功夫,葉輝都感覺到餓了,葉輝自言自語道:“原來耍嘴皮子也是個體力活!看樣子得找點吃的補充一下體力。”

葉輝撿了一個“漏兒”後,也不顯得那麼著急了,有了青花地磚不能說是勝券在握,於樂想要贏他也不是那麼容易的,既然餓了就四處觀察著找點吃的。

想想就知道,夜市上怎麼可能沒有賣吃的的。

葉輝走走停停終於看到一個“人滿爲患”的攤位。

沒法,華國人就是這樣,從衆心理比較嚴重,剛纔並非沒有碰到賣吃的攤位,只是看起來人不是很多,就感覺不太好吃的樣子。

葉輝慢慢的走向那個攤位,原來是一個賣餅的攤位,攤位上的廣告語也比較吸引人,上面印著“百年傳承”的字樣,後面幾個字由於時間的原因,看不清楚了,但是人確實挺多的。

葉輝來到攤位跟前,也不算是插隊,只是過來看看賣什麼餅而已。

這裡的餅類似於雞蛋灌餅,在葉輝看來並沒有什麼特色,至於說是“百年傳承”那就更有點扯了。

雞蛋灌餅實際上起源於南河,在短時間內流行於中原地區乃至全國各地。

真正出現的時間已經沒法考量,但是在泉城吃到“百年傳承”的雞蛋灌餅那顯然是不現實的。

可能抱有葉輝這種想法的人還真是不少,隊伍中不時有人詢問味道怎麼樣。

“好吃,別的不說,就那口做餅的鍋聽說都是古董……”

“聽說有人出價50000元攤主都沒賣來……”

……

葉輝聽到旁人的訴說把目光投向攤主的鍋,一開始葉輝只當是攤主招攬生意自己傳出去的楦頭。

只是看過攤主那口鍋之後有點不淡定了。

那是一口酷似農村用平底鋁鍋,就是用喝酒廢棄的易拉罐等鋁材在走街串巷的商販那裡壓制的鋁鍋。

只不過沒有鋁鍋那麼深罷了。

它還有兩隻耳朵,附在鍋沿兩端,如果把這兩隻耳朵去掉,換上一根木柄,就成了我們平常用來煎蛋或者攤煎餅的平底鍋。

現在這兩個耳朵也沒露出來,只是用兩塊布條纏繞著,這樣拿起來的時候就不會那麼燙手了。

由於鍋底用的比較頻繁,可以看出油光泛亮的鍋底並不是平整的,好像又不少的凹凸被油脂等物品堵住了。

而鍋兩邊的材質卻騙不了人,這居然是一口青銅材質的“鍋”!

只是看到這口青銅材質的“鍋”讓葉輝想到一個古代的故事,是一個關於這種“鍋”的故事。

元朝初年的某天,一位官員閒來無事,去附近的市場上閒逛,途徑某個小攤前,他突然發現了一件精美的青銅器。於是他指著這件東西,問旁邊的店家:“店家,你賣的這是什麼物品啊?”

商家連忙起身作揖,答道:“回這位官爺,這是小人從某處廢墟中撿到的青銅盤,小人看它做工不錯,就拿出來賣幾個小錢。”

官員滿意地點點頭說:“嗯,那這東西多少錢啊?”

“回官爺,二十兩銀子。”

“隨地撿來的就敢要這麼多錢!我若將此事稟告上級,你這條性命只怕都保不住。”

商家嚇得一激靈,慌忙跪倒在地:“官爺開恩,小人知錯了。”

“依我看,這東西也就值個五兩,我買了你的東西,自然不會將此事透露出去,你看如何啊?”

“是,小人遵命。”

官員隨即給了商家五兩銀子,高高興興地把青銅盤拿走了。

這位拿走青銅盤的官員名叫李順甫,這個人在歷史上雖然沒有什麼名氣,但他買走的這件青銅盤可是大有來頭。

這件青銅盤的真名叫兮甲盤,是西周時期的青銅器。兮甲盤的主人尹吉甫是《詩經》的編纂者,被後世稱爲“詩祖”。他在兮甲盤上用133個字,刻下了西周時期的周宣王的生平事蹟,對研究西周的歷史有著重要的意義。

李順甫將這件兮甲盤帶回家,他的家人看它的器型與餅鐺相似,於是就將兮甲盤上的底足折斷,用來烙餅。

不久後,李順甫的上司——元朝宰相、大書法家鮮于樞在他家中發現並收藏了兮甲盤,還將此事記錄在了他撰寫的《困學齋雜錄》中,兮甲盤這才得以逃脫被徹底毀壞的厄運。鮮于樞去世後,這隻兮甲盤又經過多位名賢收藏傳遞,並在清朝初年被收入到官府庫存中。直到清朝末年,兮甲盤又輾轉來到金石學家陳介祺手中。

此後,兮甲盤就不知去向,只能在陳介祺、吳大澂等人的拓片看到這件青銅重器。

李家人對烙餅倒是愛得深沉。只是葉輝看到這個故事後不免納悶:要烙餅不能去買個餅鐺嗎?元代應該是鐵製品的天下了吧,鐵鍋不是更好,幹嘛弄個銅的(說不定還有銅鏽)?隨隨便便淘過來的古董就不嫌髒嗎?

這些問題……葉輝當時也沒什麼研究。只能認爲西周的這個青銅盤,大概跟元代的烙餅神器大概長得還挺像的——當然是敲了圈足之後。

葉輝看著這口“平底鍋”,心裡忍不住感嘆:“這不會就是鼎鼎有名的‘烙餅神器’吧!”

要是這真是那烙餅神器,今天在這攤位上見到或許就在情理之中了,看樣子這“烙餅神器”的造型不僅符合元代鍋的造型,就連現代人對鍋的認知也符合。

這“百年傳承”確實是個楦頭,但是說的不是雞蛋灌餅,說的是這口“平底鍋”吧!

要是攤主真的這樣想,那他的廣告語可就寫錯了,應該是千年傳承纔對。

葉輝有了這種想法後,就一發不可收拾,非常迫切的想知道這口“平底鍋”到底是不是大名鼎鼎的烙餅神器——兮甲盤。

第二十二章 買車記第六十九章 步入千萬身家行列第一百三十八章 發現藏寶第五十九章 國之重器第二百二十三章 完活第一百六十五章 挑選禮物第一百九十八章 宴如意撿到“寶”了第二百四十四章 對,我就是吃貨第一百六十八章 這事就交給你了第一百九十八章 宴如意撿到“寶”了第二百五十二章 吃飯第一百八十章 原來是個女孩第一百四十六章 解除黑漆露真容第五十五章 周老的期望第一百四十二章 再臨樊家第四十四章 惡客登門第一百五十一章 我不是來撿漏的第二十九章 回家第一百〇一章 一個盤子引發的血案第一百七十一章 準備動手第九十五章 很雞賊 霍亮第一百四十二章 再臨樊家第五十五章 周老的期望第二百三十八章 小師叔第一百二十一章 外場 華麗的落幕第一百九十章 練武奇才——葉輝第二百四十三章 烙餅神器第一百七十八章 夜半尋寶第五十九章 國之重器第一百七十三章 再得寶第一百三十六章 攤主間的競價第二百二十七章 水太深了第一百二十六章 再起波瀾第二百一十九章 贗品族譜第二章 傳承第二百三十九章 帶你去“浪”第九十八章 相見陌路第一百六十五章 挑選禮物第二百二十三章 完活第一百七十三章 再得寶第八十七章 翡翠的歸屬第二百一十章 有點飄第一百八十章 原來是個女孩第一百四十八章 吃飯又遇吃飯第一百八十三章 五兒過往與母親的電話第五章 準備第一百九十章 練武奇才——葉輝第一百九十八章 宴如意撿到“寶”了第八十七章 翡翠的歸屬第一百二十六章 再起波瀾第五十九章 國之重器第六十九章 步入千萬身家行列第一百一十八章 毛料造假第一百一十四章 不一樣的的乾隆御提款扳指第二百章 “傳國玉璽”第二百章 “傳國玉璽”第二百一十四章 解開心結第一百二十九章 魏大嘴第二百一十五章 半路殺出個攪局的第一百六十二章 忽悠,接著忽悠第二十三章 再見晏茹韻第十章 居然可以這樣撿漏第一百八十四章 和樊父的交易第一百〇二章 躺在病牀上撿漏第一百九十五章 工人師傅要“加戲”第一百九十八章 宴如意撿到“寶”了第一百七十章 處理瑣事與京八件第七十四章 夜宿趙軒家第一百六十一章 吃“藥”了第一百二十五章 黃老很受傷之《禮部韻略》第一百六十章 “祭器”又見“祭器”第一百〇三章 定窯刻花花卉紋洗口瓶第一百六十七章 劉老搞事情第五十四章自己給自己證明第一百七十二章 老師傅教你們第四十五章 妹妹的信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眼假第一百〇一章 一個盤子引發的血案第二百四十九章 狡辯第二百二十章 桿秤第二百二十一章 原來是他第十八章 鬼市第一百六十九章 這次總算沒吃虧第一百二十三章 二德閣門前是非多第九十二章 周老的維護第九十四章 臨行前囑託第二十九章 回家第二十八章 周老的教誨第七十七章 和孫叔的較量3第一百〇六章 劉靜芙第一百九十章 練武奇才——葉輝第一百八十四章 和樊父的交易第二百二十二章 騎驢找驢第二十一章 大泉五千第二百五十三章 周老要收徒第一百〇七章 明崇禎人物故事紋青花筆筒第一百〇六章 劉靜芙第二百一十章 有點飄第二百一十六章 拍賣騙局第一百八十六章 “磚硯”
主站蜘蛛池模板: 牙克石市| 哈巴河县| 罗江县| 抚顺市| 固原市| 绥阳县| 杨浦区| 叶城县| 集贤县| 来宾市| 武川县| 康乐县| 休宁县| 武威市| 友谊县| 蓬莱市| 沂源县| 叙永县| 万山特区| 横山县| 武汉市| 容城县| 开原市| 肥东县| 濮阳县| 宜阳县| 南川市| 泸西县| 广元市| 安阳市| 东明县| 灌云县| 呼图壁县| 万山特区| 兰坪| 定结县| 通山县| 咸宁市| 延寿县| 双桥区| 珲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