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章 建南侯府

大楚承慶元年,老建南侯趙柱忽然急病去世了,享年六十三歲。

說起這位老建南侯,那名號可是響噹噹的,別說京城中人,就連全天下的人,都知道是位開國英雄,兩朝元老。

想當(dāng)年清兵入關(guān),攻入北京城,大敗李闖,又要揮兵南下的時候,太祖皇帝高融正在山東做一個五品守備,老建南侯趙柱那時是他手下的把總,只是個小小的七品武官,因太祖皇帝出身嘉定,而趙柱卻是奉賢人,兩地相隔不過百多里路,算是同鄉(xiāng),兩人又同在異地,因此格外親厚些。太祖皇帝見清兵來勢洶洶,不忍見山河破碎,生靈塗炭,便聯(lián)合山東官軍奮起抵抗,從第一場跟清兵的交戰(zhàn)開始,趙柱就一直追隨在他身邊,可謂親信。

太祖皇帝乃是奉上天欽命拯救天下百姓之人,於夢中受西王母三十三卷神兵天書,早在任職守備時,就已訓(xùn)練出一支人人誇讚的鐵軍,又借天書上所記載之秘法,製出神兵天火,清兵來襲者皆被炸爲(wèi)血雨,帶兵的將領(lǐng)更是無論官位高低,身居何處,哪怕是在萬人之中,都會被人無聲無息地殺死,死狀均是眉間一個血洞,行刺者卻無影無蹤,清軍由此大亂。太祖大軍將清軍趕出山東後,就接到了南明弘光帝的旨意,受封爲(wèi)平北大將軍,需得奉旨北征,奪回北京城。朝中大臣爲(wèi)了讓平北大將軍安心打仗,還派人將他家小都接到了南京城安置,同行的還有數(shù)十名山東武官的家眷,其中就有趙柱的父母、妻子與長女。

誰知道,就在太祖皇帝帶著趙柱等人奉旨北上打清軍的時候,狡猾的清軍繞道打入了南京城,將弘光帝與朝臣?xì)⑺溃婊实叟c趙柱的家眷也於亂軍中失去了音信。等太祖皇帝回過頭來光復(fù)南京城,一路將清軍趕回北方時,太祖皇后才帶著兒子與家人在義士護(hù)送下與太祖皇帝團(tuán)聚,趙柱家眷卻在逃亡途中與他們失散了,據(jù)說是爲(wèi)了幫他們引開追兵,爲(wèi)此太祖皇帝當(dāng)場就在趙柱面前流了眼淚,答應(yīng)定會找到他的父母妻女,報此救命大恩。

後來太祖帶兵打下北京城,殺了清軍的攝政王和數(shù)名王公大臣,將他們趕出關(guān)外,接著平定天下,已是數(shù)年後了,趙柱家眷也找到了,但他父母俱已在逃亡途中去世,妻子也百病纏身,太祖皇后特地帶著兒子前去探望,與趙柱元配抱頭痛哭。太祖皇帝感恩,等到他決定立國,開始封賞下屬時,第一個就給趙柱封了開國一等侯,趙家榮寵一時冠絕京城。

趙柱深得皇家恩寵可不僅僅是因爲(wèi)家眷對太祖妻兒有救命之功,光復(fù)北京城後,他還隨著太祖皇帝到處跟清兵打仗,立下汗馬功勞。大楚立國之後,太祖皇帝曾一度在立儲之事上搖擺,也是建南侯趙柱相勸,他纔沒有廢去嫡長子的太子之位,改立寵愛的幼子穎王。去歲太祖薨逝,太子順利繼位,對建南侯簡直就敬重得沒邊了,可惜老侯爺雖然平時瞧著身康體健,跑得動快馬,拉得動二石弓,一點(diǎn)兒都不象是位古稀老人,但年紀(jì)終究太大了,說病就病,說去就去了。也有人說,這是因爲(wèi)老侯爺與先帝君臣相得,先帝去了不到一年,想念故人,老侯爺纔會追隨而去的。

建南侯趙柱死訊剛報到宮中時,當(dāng)今聖上當(dāng)著羣臣的面就哭了,連聲道“朕失股肱”,還帶著皇子們親自降臨建南侯府弔唁,回宮後就下旨,追封趙柱爲(wèi)開國郡公,許其長子趙炯襲建南侯爵位,另賞賜郡公爺遺孀財帛無數(shù)。無論是開國元老還是文武大臣,能有此等恩遇已是極難得了,皇上還猶覺不足,在宮中簡衣素服,每每想起郡公爺生前音容笑貌,都要哭一場,朝臣莫不感嘆恩寵太過,對建南侯一家便生出了幾分忌憚之心。

皇上對郡公爺如此敬重懷念,萬一愛烏及烏,破格提拔其子嗣,那不就壞事了麼?朝中正值新舊更替,無數(shù)人都在盯著那些先帝朝的老臣們空出來的位置,怎能讓旁人佔(zhàn)了便宜?

然而世人不知,皇上對郡公爺家眷寵幸有加,郡公爺?shù)拈L子——那位在亡父去世後就襲了建南侯爵位的趙炯趙侯爺,心裡也惶恐得很呢!

建南郡公去世滿百日,剛剛出殯歸來,宮裡就又來人了,要知道出殯時,宮中就已然有使者跟足了全程,但皇上還覺得不足,又再派人來安撫建南侯。好不容易把人送走,建南侯趙炯就回了正院找妻子牛氏,一臉膽戰(zhàn)心驚地說:“宮裡方纔又來人了。”

牛氏正喜滋滋地使喚丫頭婆子調(diào)整新屋子的擺設(shè),這正院上房原是侯府主人主母的住處,之前一直是繼婆婆張氏住著,搬過來後,牛氏忙著葬禮的事,沒空料理,如今她總算有空閒了,自然得用心。聽了丈夫的話,她並未放在心上:“來就來,這幾個月,宮裡隔三岔五的就來人,早就見怪不怪了,老爺也穩(wěn)重些,你如今可是堂堂一等侯!”

趙炯見妻子沒明白他的意思,沒好氣地把丫頭婆子都攆出屋去,才一把拉著妻子進(jìn)了臥室,壓低了聲音:“你糊塗了?皇上老是派人來,萬一知道了那事兒……”他沒有說下去。

牛氏哂道:“侯爺有什麼可怕的?除了你我,家裡如今再沒別人知道那事兒了。皇上派人來,只會讓咱們臉上有光,你這般畏畏縮縮的,反叫人疑心呢!”

趙炯忙住了嘴,但過了一會兒又小聲道:“還有一件事,我照你說的,才過頭七就把老太太挪出了正院,從前皇上派人來時,拿‘男女有別’攔著沒讓見人就算了,皇后如今病情好轉(zhuǎn),萬一想起來了,打發(fā)宮女來瞧老太太,那可怎麼好?那邊前兒就報上來,說他們大姐兒病了,要請?zhí)t(yī),你也不管,還硬逼他們抱著孩子出城送殯,聽說如今大姐兒病得越發(fā)重了,萬一老太太生氣,告訴宮裡來的人怎麼辦?!”

牛氏這才明白過來他的用意,卻是淡淡的:“這有什麼?老太太的性情,你還不知道麼?斷不會把家裡的醜事告訴外人的,況且如今你纔是建南侯,她做了老太太,挪出正院是正理,即便皇后來了,也怪不得我們。再者,那時郡公爺還在家裡呢,自然是郡公爺?shù)拇笫乱o,大姐兒小孩子家家,有個頭疼腦熱的,餓兩頓敗敗火就好了,才過了週歲的孩子,要請什麼太醫(yī)?沒得折了她的福氣!”

趙炯聽了覺得有幾分道理:“這麼說,竟是不用管了?”

“不用管!”牛氏非常肯定地回答,“家裡老人去世了,兄弟就該分家,老太太不過是繼母,咱們明面上禮數(shù)盡到了就行,誰還真把她供在家裡做老封君不成?趕明兒等大姑太太走了,趁著宗房大哥在,你趕緊把家分了,讓趙焯他們搬出去過,省得繼續(xù)沾咱們侯府的光!”

聽到她這麼說,趙炯又有些遲疑:“分家的事……還是過些日子再說吧,皇上三不五時就打發(fā)人來,若讓他知道,又要多事。老太太雖是繼母,但……”他看了妻子一眼,“我的身世如何,宮裡未必不清楚,沒得叫人家說閒話。”

趙炯雖然記在老郡公爺趙柱元配發(fā)妻名下,算是嫡長子,事實(shí)上是二房貴妾所生,元配死後,郡公爺又續(xù)娶了與長子同歲的繼室張氏,張氏生了一個兒子趙焯,這纔是郡公爺真正的嫡子。若不是郡公爺無意改變世子人選,趙炯的地位早就不保了,饒是如此,如今外頭還對他繼承侯爵之事有不少爭議呢。

牛氏一想起這件事,心裡就憋悶得慌,她嫁進(jìn)趙家做長媳,進(jìn)門才一個月就死了婆婆要守孝,好不容易拿捏住管家大權(quán),又生了兒子,本想著建南侯府再無人能壓在她頭上了,居然又來了一個與她年紀(jì)相仿的婆婆,把她手裡的中饋大權(quán)搶了過去,她處處矮那女人一等不說,在外人面前還要畢恭畢敬的,私下更要擔(dān)心丈夫兒子地位不保,這口氣她無論如何也吞不下,忍到如今,已經(jīng)能揚(yáng)眉吐氣了,憑什麼要再繼續(xù)忍?

“不行!”牛氏也顧不得丈夫會怎麼想了,斬釘截鐵地否決了他的想法,“侯爺忘了?若真讓老太太見到宮裡來的人,你就管不了她嘴裡會說什麼話!孫女生病之類的小事她或許不會告訴外人,但如果不是小事呢?”她用滿含深意的目光看著丈夫:“若是她知道侯爺從前曾經(jīng)資助過穎王,參與過改立皇儲之事……”

趙炯的臉色頓時變了:“休要胡言亂語!她如何能知道?”

牛氏逼近他,壓低了聲音:“郡公爺都能知道,她爲(wèi)何不能?郡公爺會氣得急怒攻心,難道她會輕輕放過?只要你有罪,建南侯的爵位就是她兒子的了,傻子才瞞著!退一萬步說,即便她不知道,可郡公爺之死,她是懷疑過的!她不止一次在大姑太太和宗房大老爺面前說,郡公爺去得太急,你收殮也急,竟沒讓她見到最後一面,因此對你埋怨得緊,侯爺你都忘了麼?!”

趙炯的臉色已經(jīng)白得跟紙一樣了。他心裡清楚,當(dāng)今皇帝仁厚寬和,因郡公爺之故,對趙家人另眼相看,若只是穎王之事,或許還能從輕發(fā)落,但涉及到老父之死……

他曾鑄下大錯,雖然心中悔恨無比,但事到如今,已經(jīng)回不了頭,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了。

“夫人說得對。”趙炯眼中射出異樣的目光,“還是儘早將老太太和二弟打發(fā)回老家的好,他們離得遠(yuǎn)了,見不到宮裡的人,咱們才能安心。”

牛氏將夫妻倆打算明日就分家的決定傳到繼婆婆張氏那裡的時候,趙焯夫婦正爲(wèi)女兒高熱終於退去而鬆了口氣,聞言復(fù)又氣憤不已。

“父親還未入土,就在城外家廟裡看著呢!”趙焯恨恨地道,“他們怎能如此無情?!”

張氏皺著眉頭,嘆了口氣:“這是遲早的事,分就分吧,早些分了也清淨(jìng)些。”

趙焯看了看閉目沉睡的小女兒,也沉默下來。張氏站起身:“孩子雖說退燒了,但吃的藥只是我孃家祖?zhèn)鞯姆阶樱€(wěn)妥起見,還是要請大夫來瞧一瞧。我去找?兒媳婦說說。”趙?是趙炯與牛氏的嫡長子,娶妻蔣氏,乃是京中世族出身,素來還算知禮恭順。

張氏帶了丫環(huán)隨行,趙焯之妻米氏安撫了丈夫,便去了鄰屋照看五歲的大兒子,趙焯獨(dú)自坐在外間生悶氣,留下乳母在裡屋照看女兒。乳母百無聊賴地打了個哈欠,沒有瞧見,炕上那年方一歲的小女孩睜開了雙眼,露出複雜的表情。

第103章 扯皮第193章 擦肩第358章 背影第244章 調(diào)查第52章 匆匆五年第302章 告密第127章 準(zhǔn)備第96章 衝突第513章 方家女第218章 趙演的小心思第111章 宮中暗戰(zhàn)第19章 痛定思痛第152章 吃裡扒外第461章 盛況第288章 臘八會(二)第169章 衝撞第392章 新聞第337章 懂你第23章 一場鬧劇第216章 戰(zhàn)果第163章 指點(diǎn)第472章 死纏第181章 尋親第454章 離開第428章 相邀第230章 老太太們第230章 老太太們第617章 喜慶第508章 相見第77章 奇怪的盧大壽第535章 暖閣第261章 告密第607章 眼睛第126章 異變第11章 風(fēng)雨欲來第566章 見識第342章 警告第479章 手段第619章 藉口第31章 回到老宅第127章 準(zhǔn)備第280章 哄騙利誘第82章 進(jìn)言第606章 喊冤第199章 對峙第81章 棄僕第315章 謝禮第394章 威脅第312章 圖書館第413章 流言第420章 試探第67章 宗族大會(三)第102章 詭狀第397章 疑心第530章 擴(kuò)散第187章 新皇第570章 苦心第328章 燙手山芋第312章 圖書館第303章 過年第172章 喪鐘第554章 生恨第577章 馬王爺第204章 贈衣第43章 下毒第4章 流言紛紛第146章 平定第11章 風(fēng)雨欲來第49章 碧蓮第592章 請求第426章 避難第257章 生氣第157章 上海亂局(下)第84章 傳信第540章 計劃第379章 帝后第477章 見禮第237章 露餡第390章 正經(jīng)事第10章 亂家根源第455章 妥協(xié)第510章 趙演第290章 臘八會(四)第320章 告狀第151章 逗趣第350章 地震第250章 太太們的舌戰(zhàn)第400章 夜第123章 三家合作第596章 淡定第497章 遷移第516章 市恩第448章 移居第54章 憂慮第469章 守歲第379章 帝后第76章 察覺第624章 因果第304章 雪上加霜第230章 老太太們
主站蜘蛛池模板: 门头沟区| 龙岩市| 罗定市| 延津县| 木里| 杭锦后旗| 宜兰市| 花垣县| 乌拉特中旗| 新和县| 嫩江县| 彝良县| 金堂县| 类乌齐县| 青川县| 九寨沟县| 新昌县| 桑日县| 汉沽区| 子长县| 长丰县| 额尔古纳市| 句容市| 博湖县| 景德镇市| 兴隆县| 衡山县| 珲春市| 海晏县| 扬中市| 邵阳县| 原平市| 米脂县| 彰武县| 德江县| 宣城市| 荣昌县| 繁峙县| 资阳市| 临夏市| 广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