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轉過多少流年,纔會有一次擦肩,
明鏡水月菩提樹下又見,刻骨繞心間”
——《菩提偈》劉惜君
“來一世啊,暮暮與朝朝,執子手偕子老看桃之夭夭”
——《空嘆兮》折染
流年輾轉,已是百年,
生世輪迴,又見菩提,
錦瑟無端,一弦一柱皆思華年。
……
嘉慶三十二年,七月。
秦都不知怎的近日小雨連綿,很是潮溼……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
路過學堂,堂裡一個頭發花白年近花甲的老者領著學子們誦書,音整齊哄亮,是說不出的舒心 。
“這耄耋老者,竟不知避一避嫌。公主,不如奴家叫他們停來?”翠雲看著傘下的美人輕問到。
“無礙。”傘下美人朱脣輕啓,雨點淅淅瀝瀝的打在傘上,發出清脆的滴嗒聲,朗朗誦書聲還在繼續,伴著雨聲到是有幾分朦朧。
“走吧”美人輕聲說著,便邁著蓮步走上了靈山的天梯。
靈山,秦都有名的寺廟,傳說其香火不斷,所拜之人絡繹不絕。但上靈山必經天梯,世人皆說踏上天梯可洗淨世間鉛塵,洗滌心靈天 。梯共有七層,每一層有六十階,寓爲“七情六慾”,共有四百二十階,這天梯,所拜人需自己走。
“公主,不如您坐驕子吧?”翠雲擔心的說道,公主乃萬金之軀,那能受這等苦……
“既是虔城求拜,怎能偷賴?”她踏著天梯一步一步,仿若神祗。
衆看著自家公主,身影窈窕,身姿曼妙,天梯高聳入雲,雲霧繚繞,伴著美人的身影,仿若仙女,不染纖塵,前面的人像踏著雲錦般,每一步都是安寧。
不多時,終於到達山頂,這一路雖累,但好在沿途色絕美,所幸也不算太難熬。靈山很大,因爲這裡香火靈驗,所以自是一氣派。衆人不禁感嘆,這裡的景色竟比宮裡還要美上幾分!
踏進寺裡,映入眼簾的是一顆若大而古老的菩提樹,樹上掛著菩提帶,帶子上寫著話語;有的爲姻緣,有的爲著祈福,有的爲子嗣……一句句充滿著煙火氣息,皆爲人所求。
走到佛堂,邁過門坎,一尊尊佛像屹立在此,注視著身下的人們 。
“翠雲,去把香火拿來”
“是”
接過香火,美人上前,點燃香火,頓時煙霧嫋嫋。大概是因爲今日下著淅瀝小雨,所上靈山之人並不多,依稀有幾道人影。
美人跪在佛前,虔誠三拜。今日她本就因祈福而來,所以按照靈山的規矩是要系菩提帶的。拜完後,美人把香插入香爐後,便走到一邊取下菩提帶,拿起桌上的狼毫,執筆寫字。
不多時,便寫好了。菩提帶上鐫刻了清秀的字跡,那是美人的祈導。“公……,小姐不如奴家幫你掛吧”翠錦想起公主說過的到了靈山叫她小姐,便改了口。
“不用,我自己來吧”頓了頓美人又道“去把梯子拿來 。”
“是”
翠雲、翠錦是自小跟在她身邊的,一文一武,文可幫她研墨陪她作畫,武能隨時保護她,幫她幹體力活。
來到菩提樹下,翠錦搭好了梯子。美人順著梯爬了上去,靈山上雨早已停車下來,頗有分“空新雨後”的韻味。微風吹著美人的髮絲。因爲是求佛所以美人便著了素色衣裳,十分應景。
纖纖玉手將紅絲帶繫上菩提枝,繫上後紅帶立即隨風飄揚。一陣風吹過,樹上的紅絲帶“颯颯”作響,十分好聽。
“施主,方丈有請。”小僧雙手作揖;一言一行皆爲靈山氣度。
“方丈即可當面說,爲何要……”翠錦警惕道。
“翠錦,不得無禮”美人微斥,打斷翠錦的話。
“施主去了便知。”小僧不氣不惱,安和祥靜。
“丫頭多有得罪,僧人莫要怪罪纔是。”美人也雙作揖,面上略有歉意,小僧搖了搖頭,對其微微一笑,表示並不在意。
衆人隨著小僧來到寺廟深處,曲徑通幽,但不讓人覺得害怕,甚至能給人帶來安寧。空山新的,香氣繚繞。檀香幽幽傳入鼻腔,讓人心曠神怡。
“施主,方丈就在裡面”來到門前,小僧便又說道。
衆人本想跟著進去,但小僧又口開道:“方丈只請這位施主進去,還請各位施主在此等侯。”
“我們憑什麼不能……”翠錦火了,所以也顧不得禮什麼的了。
“行了,你們且在此等候,我去去就來。”美人向從人投了個安心的眼神。隨後便又向小僧投去了歉意,小僧依舊搖了搖頭表自已並不在意。
美人推開了門,便進去了。
“咚咚咚”裡面的人正背對美人,敲著魚木,待美人走近,魚木便停了。方丈披著袈裟,盤坐在那裡,手上捻著佛珠,此時正閉著眼睛。
“施主,老衲已候多時。”方丈說著便睜開了眼,緩緩起身。
“方丈何出此言?”美人輕聲說
方丈搖了搖頭,並未說話,反而是伸出手,做了個請的姿式,“施主,請” 美人跟著方丈來到了裡屋,兩人對坐案而坐,方丈伸手拿起倒扣在桌上的茶杯 ,“施主請”方丈把徹好的茶遞給美人。
美人接過茶,微抿來口。“好茶。”
“方丈剛剛何出此言?”美人又問道。
“施主可是姓唐,名錦瑟?”方丈反問道。
“正是,方丈怎知?”唐錦瑟聽後,眉頭微皺。
“世人求渡,衆生皆苦,施主今生必有良緣相伴,一生無安。”方丈站起來,向唐錦瑟作揖。
唐錦瑟一頭霧水,正要開口索問,“施主不必多問,以後便知”說著,方丈便拿出一個錦盒,遞給唐錦瑟。
“這是?”
“這本就是施主的東西,老衲也不過是代管而已,還請施主收下吧! ”
“可是……”
“老衲要說的就這麼多,施主請回吧!”說著方丈來到了佛前,又開始敲魚木、誦經、捻佛珠。
唐錦瑟見方丈不肯再理她,也只好作罷。
吱呀——
門關了,方丈立即停止了敲魚木,“生世輪迴,命中有緣啊,阿彌駝佛,善哉善哉!”方丈長嘆……
是夜——
寺門外小僧敲響鐘聲,寺外一片安靜。唐錦瑟躺在牀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方丈的話還回蕩在耳邊。她垂眸看著那九宮鈐鐺,那鈴鐺十分精巧可人,她第一眼見便覺得好看,如今再看便覺得熟悉,只是爲何今日方丈說這本就是她的東西?那番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世人求渡,衆生皆苦,施主今生必有良緣相伴,一生無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