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過後,於躍做了一系列的動作。
首先就是先試水音遊,讓慕容南石自己牽頭創立了一個公司,這個公司的名字就叫做“音樂頑童”。
於躍要做的,不單單只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勁舞團》,還有各種各樣的音樂遊戲,單機版本的,網絡版本的都有。
而於躍第一個嘗試的項目就是《QQ音速》,畢竟這一款遊戲只做起來,要比《勁舞團》要簡單的多。
不同的是,於躍的這款遊戲並不是原本這一款遊戲的畫風路線,而是選擇瞭如同《勁舞團》、《QQ炫舞》那樣,做個比較漂亮的模型,走的依然是賣皮膚的路線。
換句話說,於躍打算把這一類的遊戲做成一個大型的IP,將整個遊戲做成擁有著超級社交屬性的系列遊戲。其中,類似於《暖暖》系列的的換裝遊戲就是其中的一環。
《暖暖》系列的背景故事雖然有些中二,但是略帶有“瑪麗蘇”性質的故事故事能夠吸引一大票的少女玩家。而社交性質的遊戲,得女玩家者得天下,有了女玩家,還怕男性玩家不入坑嗎?
而且帶有暖暖性質的換裝遊戲,那衣服買起來就不是一套一套買了,而是一個衣櫃一個衣櫃的買,那整個系列的遊戲裡的時裝將會多的離譜。
於躍想做成一個大型的音遊和換裝結合的大型遊戲社區,遊戲的皮膚是公用的,就是你在一款遊戲中建立的角色,其他遊戲中也是同一個角色,你購買了一個皮膚之後,其他該社區的遊戲也可以使用相同的皮膚。
並且故事線也不只是一條故事線,而是根據男女不同的角色,把故事線做成男女不同的版本。並且不同遊戲裡能夠獲得的時裝也是不同的,所以很多套裝或者散件,只有在某個遊戲中才能夠獲得,並且很多東西還是限時獲得的,在錯過之後,要麼成爲絕版,要不就需要通過一些exude包廂抽到才行,那花的錢可就不是一個新年套裝所要花費的錢了。
並且於躍還打算跟時尚頻道頻道合作,專門做一檔服裝設計比賽的綜藝,類似於美利堅燈塔國的《Project Runway》(天橋風雲)這樣的時裝類節目,重金邀請國內內的時尚大師、服裝設計大師,甚至是國外的一些時尚界的華人或者會漢語的華裔大師來當評委,爭取把這檔節目做得高大上起來,當然贊助商必須是布偶網和布偶網旗下的女裝品牌。
之後等布偶網的商城和旗下品牌做大之後,再推出《女神新裝》一類的資本主導的節目,將話題性再次擴大。
而其中的優秀設計,又適合做到遊戲中的,於躍可以簽下版權之後,放進音遊一類的帶有換裝元素的遊戲之中。
於躍之前就有單獨成立一個遊戲公司來做這些音遊的想法,主要還是有著另一個世界的前車之鑑。
《勁舞團》這款遊戲因爲其從未有過的強大社交屬性,讓它承受了大量的詆譭,同時受到過大量詆譭的,還有《魔獸世界》。
像《魔獸世界》、《勁舞團》這樣經歷過巨大的無端詆譭的遊戲,在玩家的心中的分量也就無比的重。
而《魔獸世界》和《勁舞團》所受到的攻擊又完全不一樣,《魔獸世界》是真正因爲其在遊戲界無可撼動的地位,更多的是槍打出頭鳥性質一般,像是遊戲裡的MT那樣,頂在前面,替所有其他網絡遊戲承受著社會對網絡遊戲的攻擊。
而《勁舞團》則是另一種情況。
因爲強大的社交屬性,在不成熟的社會教育體系下,引起了一些確實比較嚴重的亂象。至少於躍通過音樂總監的記憶就知道很多少女因爲去另一個城市去見自己的網友,從而導致失身、失足、甚至失蹤等嚴重的社會問題,更別說引起的約P、果聊等相對於前者而言算是比較輕的情況了。在那個時代的概念裡,這些亂象是多麼的嚴重可想而知。甚至放在今時今日,這種跨城市去見網友的事情也偶爾有之,雖然大部分玩遊戲的女孩並不會如此做或者並不理解這樣的行爲,但是在很多兄弟姐妹多的家庭,女孩並不受重視的環境下,一個虛幻的遊戲好友帶著各種“友好”、“曖昧”,讓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溫暖的少女錯以爲這就是幸福,也就不難理解了。雖然能夠明白這些姑娘的想法,但是卻不能夠認同。
其實嚴格說來,這種亂象並不能將問題歸結到一款遊戲上,就像各種戒網癮學校出現那樣,只要有著自己不會教育,就想要把責任甩鍋到網絡的這些家長存在,這種情況就不可能消失。
如果讓於躍和嗶哩嗶哩公司率先承受《勁舞團》這樣的詆譭,自然是不可能的,這就是於躍想要單獨成立一個遊戲公司的原因。
這種事情在遊戲公司中並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很多遊戲公司都幹過這種事情,像霓虹的一些廠商,出了一些被社會世俗觀念不容的題材做遊戲,都會另外註冊一個公司發行,以防止影響到主公司的形象。
於躍也是做了相同的事情,註冊一個明面上跟嗶哩嗶哩沒有任何關係的遊戲公司,來發行這款遊戲。
況且於躍也不是做什麼社會所不容的遊戲,只是先註冊一家公司承受無端的詆譭罷了。
一個新鮮事務的誕生,主流的人羣都是以一種不信任的態度去面對,這種事情無可避免,於躍能做的一個是儘量避開一些雷區,另一個就是在遊戲中最大限度的提醒著玩家不要隨便的去見網友,尤其是未成年的少男少女。
甚至還會拍一些宣傳片投放到嗶哩嗶哩視頻網站和遊戲中,如果這樣還拯救不了這些非要去見網友的人,那於躍也就愛莫能助了。
無知不可怕,可怕的是別人都已經把事實擺在面前了,還要心存幻想的去作死。
於躍能夠考慮到那些能夠在他的能力下,最大限度拯救的玩家,但是不包括自己作死的人。
想到社交系統,於躍又想起了一個人。另一個世界,有一位叫做理查德·巴蒂爾的人,把遊戲玩家分爲了四種類型,成就者,探索者,社交者,殺戮者。
之前於躍沒有想起來這個分類,只是單純的依靠著音樂總監的記憶去做遊戲,把各個遊戲中優秀的玩法給提取出來。
現在想到了這個分類,他就要好好審視一下他即將做的遊戲了。
……
PS:
日本小說家伊阪幸太郎說過:“一想到爲人父母居然不用經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
這句話很多時候道出了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的矛盾所在,當父母的不去考慮和學習怎樣教育孩子,一有不順心就只會打罵孩子,還自以爲這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體現。孩子一有問題,就把所有的責任推到是孩子的不自覺,就只會拿別人家的孩子做比照,卻不看看別人的父母是如何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