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

宋庭的答覆,立刻通過遼國使團,傳回遼國國內(nèi)。隨宋庭答覆一起被送到遼主面前的,還有遼國正使蕭英的一份報告。

報告裡,蕭英說了三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就是他已經(jīng)拜見過了宋朝那位唐王殿下,並且親眼看到,那位年幼的皇嗣,端坐在垂拱殿上,舉止、言談,都頗有威嚴。

第二件事情是,蕭英已經(jīng)見過了宋人種痘時的情況。

證實了這個辦法確實存在,而且真的有效。

第三個事情,蕭英狀告副使,林牙劉六符,私自接受宋朝官員賄賂,而且,拒不認錯,請求耶律宗真給與責罰。

得報之後,耶律宗真立刻便召集了自己的大臣議事。

這時,已經(jīng)到了八月初。

耶律宗真的宮帳,走到了遼國南京析津府,併入駐其中。

於是,他召集的自然都是遼國南京方面的大臣。

譬如遼國南京留守、晉王蕭孝先和遼太師、南京統(tǒng)軍使、南京行宮都部署、趙王蕭惠等人。

當然,還有跟隨耶律宗真的宮帳,一起行走的遼國中樞大臣們。

皇太弟,南北宰相耶律宗元,政事令、吳王蕭孝友,楚王、中書令蕭孝穆以及以尚父、太師、中書令、韓王張儉爲首的漢臣。

“這是宋庭的答覆……”耶律宗真,將剛剛送來的宋朝國書,遞給衆(zhòng)人,說道:“此外,宋帝已經(jīng)任命其右正言知諫院富弼爲正使,率團來我朝,商議此事!”

“卿等怎麼看宋庭的答覆?”耶律宗真問著他的大臣們。

衆(zhòng)人互相看了看,遼國南京留守、晉王蕭孝先起身道:“陛下,以老臣愚見,此事不妨答應(yīng)下來……”

“晉王這是被宋帝的條件,撓到了痛處了吧?”南京統(tǒng)軍使、趙王蕭惠立刻就諷刺起來:“晉王就這麼想將太后迎回來嗎?”

晉王蕭孝先就是當年蕭搙斤專權(quán)時的樞密使,替蕭搙斤誅殺了許多遼聖宗和蕭菩薩哥的舊臣。

那他爲什麼能活下來,甚至依舊身居高位呢?

三個原因。

第一,耶律宗真政變的時候,蕭孝先非常配合,主動交出了兵權(quán),在第一時間表達了忠心。

第二,蕭孝先的侄女,就是耶律宗真的皇后,樑王耶律洪基的生母,而且,他的兩個弟弟都是遼國的重臣——遼中書令、楚王蕭孝穆以及遼政事令、吳王蕭孝友。

其中蕭孝穆就是耶律宗真的皇后蕭撻裡的生父。

蕭孝穆更是鐵桿的帝黨,而且,還是遼國高層中少有的開明正治人物,遼聖宗改革的急先鋒。

這位楚王有句名言:不能移風易俗,偷安爵位,臣子之道如是乎?

翻譯一下,就是:當官不移風易俗,改變風氣,不如回家賣紅薯。

而矢志於繼承父業(yè),繼續(xù)改革的耶律宗真,當然離不開蕭孝穆的輔佐與支持。

第三個原因,則是傳統(tǒng)。

耶律家和蕭家的聯(lián)姻,是遼國建立之前,就已經(jīng)存在的事情。

對耶律家來說,蕭家就等於舅家。

而且,對契丹來說,蕭家其實不是一個家族。

而是一個龐大的,足可影響到遼國根基的兩個強大氏族的聯(lián)合體——契丹乙室部與撥裡部的高層貴族。

那他們怎麼全部姓蕭了?

答案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的腦殘粉。

這位遼國太祖建國稱制後,深深的認爲,自己就是劉家的後代,是大漢帝國的繼承人。

於是,他命令將耶律氏的漢姓定爲劉氏。

又賜世代輔佐耶律家的乙室部與撥裡部姓蕭,命令這些忠心耿耿的爪牙,像漢朝的蕭何家族拱衛(wèi)漢帝劉氏家族一樣,拱衛(wèi)和保護耶律家的統(tǒng)治。

所以,耶律氏讀作耶律,寫作劉氏。

所以,在事實上來說,遼國皇室耶律氏和其後族蕭氏,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皇帝和外戚的關(guān)係。

他們還是正治、軍事和權(quán)力上的盟友。

是一體兩面的存在。

皇帝可以處死那些觸犯了自己的蕭氏貴族,但無法消滅蕭氏。

因爲蕭氏被消滅了的話,耶律家也就離死不遠了。

基於這些原因與理由,耶律宗真政變成功後,也只是將蕭孝先流放到南京,進行軟禁,等他鞏固了權(quán)力後,就解除了軟禁,只是貶爲晉王。

因爲他的兒子耶律洪基,需要蕭孝穆兄弟的保駕護航。

但也因此,蕭孝穆兄弟,成爲了蕭惠的眼中釘。

有事沒事就要撩撥一下。

道理很簡單——如今的遼國皇太后是蕭孝穆兄弟的姐姐,現(xiàn)在的遼國皇后是蕭孝穆的女兒,蕭孝友的侄女,若未來的遼國皇后,依舊出自這個家族。

那其他家族還要不要混了?

所以,哪怕蕭惠家族和蕭孝穆的家族,都同出淳欽皇太后述律平的弟弟阿古只,卻也難免針鋒相對。

蕭孝先聽著自己那位遠房堂弟的諷刺,他微笑著道:“難道齊王認爲,陛下不應(yīng)該迎回皇太后,以盡孝道嗎?”

“難道齊王想陷陛下於不孝的境地?”

若是幾年前,蕭孝先還沒有這個膽子,因爲彼時他外甥還小,且耶律宗真的地位還未穩(wěn)定。

但現(xiàn)在,今時不同往日了。

前年開始,遼國就在蕭孝穆的主持下,進行了一次全國範圍的人口普查與登記。

如今,這項活動已經(jīng)結(jié)束,遼國境內(nèi)的人口被再次統(tǒng)計了一次。

徭役與賦稅,也都因此得以平均分配下去,耶律宗真的統(tǒng)治因此大大穩(wěn)固。

現(xiàn)在,哪怕蕭搙斤被迎回,對於耶律宗真的統(tǒng)治也造不成任何影響了。

“海里!”蕭惠高聲喊著蕭孝先的契丹名字:“你不怕死嗎?”

“假如是忠於陛下而死,蕭家兒郎,心甘情願,甘願引頸就戮!”蕭孝先俯首而拜,看著耶律宗真,磕頭道:“陛下,倘若您懷疑臣,那就請讓臣死在您面前,再讓人將臣的心肝挖出來看看是否是紅色的!”

這下子蕭惠抓瞎了,他只好跟著跪下來,拜道:“陛下,老臣當年奉先帝之命,討伐高麗,面對高麗蠻子的弓弩,始終不改其色,後來受先帝之命,三討阻卜,受創(chuàng)三十餘,無一在後背!”

“若問忠心,滿朝上下,除了韓王之外,誰還能與臣相比?”

耶律宗真聽著,腦瓜子都大了。

他連忙下場,扶起這兩位老臣,道:“兩位愛卿,皆朕肱骨之臣,皆爲大遼忠臣,朕始終不渝,堅信不疑!”

“兩位愛卿,就不要再爲一些細枝末節(jié),做口舌之爭……”

“先談?wù)劊铣@個回覆,我朝如何應(yīng)對吧?”

第四十八章 屁股決定腦袋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第三十二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1)第一百零二章 回稟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五章 祖宗(2)第三十二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1)第五十四章 打草驚蛇(1)第一百零一章 入中之謀第十一章 南廳第五章 祖宗(2)第三十八章 國公聖明(1)第一章 讀書救不了大宋第八十三章 驚雷(1)第六十二章 富弼辦小報第一百零九章 邊事(2)第一百二十七章 藩部第二十七章 一忠遮百醜第九十四章 驚變(2)第七十八章 實驗(2)第一百二十三章 慶暦之盟(3)第八十一章 潛龍在淵(1)第八十四章 驚雷(2)第六十章 小報第二十章 參政(5)第二十章 參政(5)第七十一章 不能坐以待斃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第三十九章 國公聖明(2)第七十八章 實驗(2)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洋的饋贈(2)第九十七章 孝子(1)第九十六章 唐王(2)第一十四章 富弼(2)第五十一章 甘昭吉(1)第十二章 好水川之夢第四十六章 良才美玉第二十二章 國公千秋(2)第四十六章 狄青正壯年第九十八章 孝子(2)第九十七章 孝子(1)第五十六章 牛痘一出天下驚(1)第三十四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3)第五十五章 打草驚蛇(2)第五十二章 甘昭吉(2)第三十九章 國公聖明(2)第二十三章 國公千秋(3)第二十九章 外戚(1)第一章 讀書救不了大宋第三章 天降聖王(2)第五十九章 只有充錢纔可以變得更強第八章 立威(1)第三十二章 忽聞汴京有聖王(1)第一百二十章 漢家阿舅第二十四章 國公千秋(4)第一百零五章 吐蕃使者第一百三十章 入寇(1)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撥離間(1)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一百一十八章 G2(2)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會議(1)第七十章 頭大的官家第五十三章 借力打力第二十一章 國公千秋(1)第四十四章 知人善用(1)第二十六章 傾國才人(1)第一百章 聽政(2)第一百一十四章 挑撥離間(1)第九十三章 驚變(1)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計議第九十六章 唐王(2)第四十一章 國公聖明(4)第一十九章 參政(4)第一百一十九章 G2(3)第八十七章 恰同學少年第一百零六節(jié) 遼國謀議(1)第一百一十一章 御前會議(2)第二十二章 國公千秋(2)第五章 祖宗(2)第四十三章 國公聖明(6)第九十二章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第一百一十章 御前會議(1)第十章 交易第一百零二章 回稟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賊(1)第二十一章 國公千秋(1)第九十五章 唐王(1)第一百零三章 父子計議第三十六章 元昊氣暈了(2)第四十五章 知人善用(2)第一百一十五章 挑撥離間(2)第六十六章 工具第二十三章 國公千秋(3)第二十章 參政(5)第一百一十三章 大洋的饋贈(2)第一百零二章 回稟第十章 交易第九十八章 孝子(2)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梁河县| 洛浦县| 合川市| 蒲江县| 衡阳市| 霍州市| 军事| 响水县| 双江| 黄石市| 乳源| 兰考县| 乌拉特后旗| 天镇县| 梁山县| 麻江县| 航空| 洛南县| 通化市| 嫩江县| 中牟县| 望城县| 犍为县| 江北区| 汉中市| 和政县| 湟源县| 威海市| 新宁县| 嫩江县| 鄂托克旗| 巴里| 长泰县| 思南县| 兴化市| 新竹市| 封开县| 乌审旗| 井研县| 图们市| 尼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