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454章 西北邊境(下)

韋移一行重新上馬後走了不久,天空愈發陰沉下來,飄下點點雪花,沿途的樹木在凜冽的寒風中顫抖著身子,沿途沒有一絲煙火氣,只看到數棟被白雪壓垮的茅草屋,裡面早已人去屋空,顯見已是許久沒有人住。

白茫茫的天地間一片空曠,灰濛濛的天底下只有韋移和埋篤尚兩家人四匹馬兒在馳騁,越走風雪越大,韋移和埋篤尚不由心下焦急,這要是大雪漫天,兩家人未帶禦寒的帳篷,怎能渡過如此惡劣的天氣。

幾個孩子都喊餓,四人沒奈何停下馬來找了個避風處打尖。韋移仰望天下的風雪道:“我等還是要加緊趕路,若是到不了環州城,這野外可是無法過夜。”

韋移渾家四處看看,很是詫異道:“娃他爹,奴家記得此處以前還有不少人煙,如今怎的半個人影都看不到了?”

埋篤尚嘆道:“大嫂,你卻是不知啊,此處的百姓已遷往大宋內地了,還有不少蕃人聽說去了一個叫做臺灣的地方,那處一歲三熟,百姓富庶的不得了,日日皆食白米飯與肉食。某那兄弟言稱大宋將用十年時日將此處的蕃人全部移走,環洲城日後只有挖煤的漢人礦工,再無種地放牧的百姓。”

埋篤尚的渾家眼睛一亮道:“娃他爹,那我等會不會也被送到那日日有白米飯之處?”

韋移想了想道:“埋篤老弟,弟妹說的對,既然蕃人都要移走,那我等也不會滯留在此處,定然會被送到中原去。”

幾人想到日後的好日子,雙眼滿是希冀的望向西南方,渾身充滿了力氣,待幾個幼童吃飽了,讓馬匹休息一陣,便又將孩子縛在背後,冒著風雪縱馬向環州城而去。

待他們被路上的巡檢抓獲送到環洲時,天色已近黃昏。這邊的巡檢七八成是蕃人,眼望這些逃亡的夏州蕃人很是惱怒。

自乾興二年宋夏大戰之後,每年冬日裡天天都會抓獲一二十批,佔用了自己這邊蕃人移民的位置,蕃人巡丁一個個對逃亡的夏州人都沒好臉色。

進入環洲外城城門時,城門上點著熊熊火把和煤油燈,蜿蜒的城牆宛如一條捲曲的長龍,守衛城門的禁軍士兵見巡丁們臉色不好看,笑著揶揄道:“呦呵,兄弟們今日看來又有收穫了。”

領頭的巡檢司虞侯沒好氣的說道:“自打天降大雪,哪一日沒有逃民,也不知邊軍是幹什麼吃的,連普通百姓都攔不住,今日卻是小娃子也放了進來。”

說罷連連搖頭帶著韋移一行進了環洲城,韋移和埋篤尚兩家人多年未踏入大宋州城,這下連背上的四個小娃子也好奇的擡頭四處打量環州城內景象,他們哪裡見過如此熱鬧的城市。

環州城這幾年來發展很快,已是西北的貿易重鎮,翟繼恩雖然有欺侮蕃人的劣跡,但搞經濟外貿還是有一手,以前城牆不過方圓五里,他主持新建外城城牆,學蘇州府的法子將榷場和商鋪遷至外城。

環洲外城鋪著平平整整的石板路,街道兩側皆是商鋪、酒樓、客棧,一串串的各色燈籠掛在外牆上,將年末的環州城點綴的分外喜慶,店裡的小廝拿著鐵皮喇叭放肆吆喝招攬顧客,街道上四處喧譁熱鬧。

時近元日,商賈衆多,儘管天已黃昏,外城的大街上依然車馬粼粼而來,行人川流不息,穿著皮袍的西域商人帶著隨從在商鋪和客棧酒樓裡進進出出,酒樓茶肆裡透出來陣陣酒食香味和猜拳行令的吆喝聲。

榷場的興旺養肥了大宋和夏州商賈,卻並未給夏州百姓帶來一絲一毫的利益,夏州爲防止百姓逃亡,嚴禁百姓至大宋境內的榷場交易,只有得到許可的商賈纔可進入宋境,而只想夏州的商賈們自然是對外交換奢侈品以牟取暴利,對內卻是拼命壓低牛羊的價格,夏州的貧富分化越發加劇。

雜貨鋪門口點著幾盞大大的防風煤油燈,照的攤子上的蜜餞發出誘人的顏色,幾個孩子在大人帶領下挑選自己喜歡的吃食,韋移和埋篤尚兩家的四個孩子雙眼一眨不眨的盯著看,嘴裡不住吞嚥著饞涎。

巡檢司的兵丁把他們送到收容的地方,向州衙的衙役交接完扭頭便走,韋移和埋篤尚帶著渾家和孩子走進了一棟大屋子,屋子裡生著石炭爐子,很是暖和。

裡面有三四十張上下兩層的牀鋪,已有二十多個和他們一般裝扮的黨項人在裡面,男女老少都有,看到他們進來都熱情的打著招呼。

韋移上前問一個老漢道:“老丈,請問你們來了多久了,此處的宋軍會不會把我等送回鹽州?”

老漢笑道:“我等來了有上十天了,送回去倒是不會了,漢人對我等倒還好。可這邊的蕃人可是不給我等好臉色看,聽聞是我等佔了環洲蕃人移民的位置,環洲蕃人氣的不得了,若是在邊境上被抓住了,根本不會放進來的。”

韋移和埋篤尚聽聞不會被遣返,心下大定,這一趟的風險畢竟沒有白冒,當下拿出烤熟的牛羊肉分給衆人食用,找了幾個空牀正準備上牀好生歇息一晚,大門卻打開了,幾個吏員和廚子擡著幾個桶子進來大聲吆喝道:“開飯了,開飯了,起來吃飯吧。”

吏員給韋移一行發了八個碗和筷子,打了飯食給他們,韋移一看碗裡是兩個白麪包子和鹹菜,還有些粉條,一個桶子裡有白米粥,隨意取用。

韋移拿起白麪包子大嚼了起來,這白麪包子可真是好吃,鬆鬆軟軟的,還有甜味,合著稀粥和鹹菜粉條吃起來真香,他們不知多久沒有吃過細面了。

埋篤尚問老漢道:“老丈,日日都是這般好的飲食麼?”

老漢笑道:“還真是,不是白麪包子就是白米飯,大宋可真是富庶,我等以前吃的那簡直是豬食,聽這邊的軍士言道,我等在北邊吃的那些什麼大麥在此處都是用來餵馬,宋人都不吃這些東西。”

韋移嘆道:“也不知道大王爲何要打仗,打來打去苦的還不是我等百姓,那些王公貴族照樣錦衣玉食。”

一句話說的屋子裡的黨項人盡皆搖頭嘆息,若是活得下去,誰願意背井離鄉,到此處來看同族人的臉色。

過得幾日,西北禁軍派出兩都軍士,護送逃亡的數千夏州蕃人上了漕船,順流而下去往中原。

韋移直到上船後才放下懸著的心,四個孩子不懼寒冷,在甲板上蹦蹦跳逃玩耍,韋移回頭看向遠去的環洲城,對未來的生活充滿神往......

208章 遊析津府158章 船入東京149章 下定決心157章 虹橋巧遇376章 注輦入侵392章 醫治蕃人374章 真臘風情(下)429章 外藩來朝(中)249章 徐州水利(下)469章 衆生百態(下)第三章 吳山少年403章 官商之利395章 豐原縣立(二)381章 雙雄對決(四)274章 西北射天狼(五)140章 丁睿小夫子354章 進士授官(下)第二十二章 煤球與雪鹽223章 希文入臺(下)393章 回返儋州第七章 傳授數算189章 試論天下(下)105章 士子之問(下)第十四章 工農業的起步(上)193章 丁睿遇襲158章 船入東京第十三章 招募礦工338章 金明池畔(上)418章 登陸琉球(上)427章 爭權奪利308章 崖州之事(上)363章 登陸雲屯378章 雙雄對決(一)第三十七章 尉司改制(上)第三十六章 論衙前改制422章 瀘州鹽井(中)355章 柳七的情緣159章 迎賓館再遇176章 中秋夜宴(1)第十章 進學資善堂251章 乾興二年大朝會(二)146章 快速發展的基隆182章 中秋夜宴.雄曲明志第四章 少年蒙學(上)第六十八章 渡口集市第六章 渡口遇乞293章 莆田移民(三)第四十章 天禧煤煙(上)292章 莆田移民(二)第六章 渡口遇乞432章 祭奠皇陵(下)第二十九章 混合所有制187章 官家來訪(下)392章 醫治蕃人185章 火藥之威294章 莆田移民(四)第八十章 酒樓開業(上)253章 乾興二年大朝會(四)238章 抵達武清榷場325章 天聖春闈(3)第七十章 中秋佳節(下)254章 治水規劃(上)327章 審計風暴(上)417章 趙禎的婚姻(下)104章 士子之問(上)326章 天聖春闈(4)第六章 渡口遇乞291章 莆田移民(上)367章 佛瑪耍橫107章 洪水之禍(中)344章 進士赴臺(下)第十章 進學資善堂100章 起航前的準備(上)114章 離別蘇州224章 打造蒸汽機203章 怒揍宋將閱讀事項441章 國子監辯論(五)414章 進擊的臺灣(下)第五十四章 帽妖的傳說295章 莆田移民(五)第六十八章 渡口集市404章 蠹蟲之奢第十二章 學堂初建378章 雙雄對決(一)第二章 義利之辨(上)235章 蒸汽機出世227章 遺民歸附315章 太后駕到(上)180章 中秋夜宴.智鬥遼使304章 廣南之事(下)158章 船入東京348章 培訓進士(四)190章 丁謂來訪116章 海邊災民第六十八章 渡口集市397章 豐原縣立(三)419章 登陸琉球(中)第二十七章 面見知縣282章 臺灣論政(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丰城市| 安义县| 鸡泽县| 隆尧县| 新乐市| 尤溪县| 扶绥县| 涟源市| 望奎县| 黄龙县| 沂南县| 吉隆县| 河北区| 朔州市| 塘沽区| 湛江市| 舒兰市| 墨江| 花莲县| 西和县| 长武县| 肇州县| 永寿县| 收藏| 邵东县| 阿城市| 祁连县| 商南县| 许昌县| 天等县| 灵丘县| 岚皋县| 曲阳县| 彭泽县| 新郑市| 定兴县| 邵武市| 泸西县| 城步| 诸暨市| 梓潼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