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閱讀事項

閱讀事項共有七點,分別是朝代、地名、人名、史實、度量衡、物價、稱呼。

一、朝代:公元741年後,輝煌的大唐經歷高祖、太宗、高宗、武周、玄宗五代後便走向衰亡,開元盛世便是最後的絕唱。

其後的華夏大地經歷了五代十國,更是亂象紛呈,軍閥混戰,民不聊生,這一切的終結者便是一個少年時渾渾噩噩,成婚後尚不能自理的軍漢---趙匡胤。

趙匡胤深受周世宗柴榮器重,於徵伐南唐時屢建戰功,爲軍中第一人。柴榮病重時,趙匡胤被任命爲殿前都點檢,掌管殿前禁軍。

柴榮病逝後,公元960年2月4日,趙匡胤藉口攻打契丹,出兵北上,在開封府陳橋處黃袍加身,發動兵變,進入東京城接受後周周恭帝柴宗訓的禪讓,坐上了龍椅。

因他所率大軍曾駐紮宋州(河南商丘),於是定國號爲宋,改元建隆,一代大宋盛世,緩緩拉開帷幕。

開寶九年(976年),趙匡胤逝世,死因成謎,享年五十歲。

趙匡胤之弟趙光義繼位後改年號爲“太平興國”,率軍親征北漢,宋軍擊退遼國援兵,滅亡北漢,終於結束了自唐末黃巢之亂以來近九十年藩鎮割據混戰的局面,再次形式上一統全國。

至道三年(997年)三月二十九日,趙光義崩於東京宮中之萬歲殿,年五十九歲,皇太子趙恆登基爲帝。

趙恆初期勵精圖治,造就了“鹹平之治”,後來契丹蕭太后入侵中原,北宋五鬼之一的王欽若嚇得力勸皇帝遷都揚州。

一代名相寇準卻鼎力支持趙恆御駕親征,與蕭太后在檀州大戰。

隨後大宋在軍事佔優的情況下與契丹簽訂了著名的“澶淵之盟”,以給予契丹歲幣的方式換取了一百多年的和平。

趙恆爲了挽回澶淵之盟的不利名聲,在北宋五鬼:王欽若、丁謂、林特、陳彭年、劉承珪五人的慫恿下,轟轟烈烈開展了一場歷史上傳爲笑柄的羣衆迷信運動——“天書封禪”,並將年號也改爲“大中祥符”。

本書的故事就從宋朝大中祥符三年四月的一個夜裡開始......

二、地名:爲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本文中起始的蘇州長洲縣吳山村爲杜撰,其他地名均經過考證,雖然不如歷史學家那般嚴謹,至少也是八九不離十。

三、人名:虛構的人物都是作者取的名字,真實存在的人物按實名。

四、史實:本文是穿越文,歷史事蹟肯定會發生改變,事件發生的時間也會改變。穿越後的小蝴蝶扇出的微風會逐漸形成風暴,絕對不會完全沿著原來的歷史軌跡前行,其中的量變和質變是作者自行推演的,是否符合邏輯請讀者自行判斷。

五、度量衡:本文初期採用宋制,後期採用公制,宋代的度量衡除了重量由“五鬼”之一的宦官劉承規精心測試的比較準確,其他的都是亂七八糟的。

例如尺寸裡面有什麼宋尺、浙尺、淮尺、遼尺......不一而足,且歷史學家們爭論不休,互不買賬,在本書中爲避免麻煩,宋制與公制的換算參照《三到十四世紀中國的權衡度量》和《夢溪筆談》,確定度量衡如下:

重量:一宋斤等於640克,一兩等於64克。

長度和麪積:一丈爲十尺,一宋尺等於31.2釐米,一宋寸等於3.12釐米,一步約爲1.5米,一宋畝等於0.87市畝。

容積:據宋代太府寺的記載來界定,一石(斛)等於十鬥,一斗爲十宋升,換算成今日的容積爲700毫升,其重量按照《夢溪筆談》的記載爲92.5宋斤,也就是118.4斤。

六、物價:書中有不少工農產品、住宅的描寫,涉及的物價基本參照程民生先生的大作《宋代物價研究》,其中有些物品的單價查不到史料,比如米價連續幾年都沒有記載,或者沒有列出的價格,這些只能作合理推算,怎麼推算呢?

一是連續幾年沒有記載的,比如米價,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爲8文/鬥,期間再無記載,一直到天聖八年(1030年)范仲淹纔有記載,30文/鬥,那麼(30-8)÷(1030-1008)=1,平均每年上漲1文/鬥,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的糧價便是16文/鬥。

二是完全沒有記載的物價,本書以米價爲基準結合現代價格計算,翻遍史書也找不到蔬菜的價格,我們以蔬菜爲例做個推算,現今的米價大約爲3元/斤,以後世蔬菜價格爲基準表,算出比例,來計算宋代的單價。

比如菘菜(大白菜)後世爲1.5元/斤,那麼相對米價其比值就是0.5,大中祥符九年的米價是1.6文/宋升,換算成重量大約爲1.5文/斤,那麼菘菜就是0.75文/斤,三文錢就能購買四斤菘菜。

七、稱呼:本書講述的是北宋時代的故事,但書中一些稱呼還是作了改變,比如古代的皇子如果生母爲妃嬪,則稱呼爲姐姐,稱呼弟弟也是三哥、四哥之類,這些看著實在不適應,所以在稱謂上與現代極不相符的都作了相應改變。

156章 運河見聞(5)第二十章 蝗蟲末日297章 東京房地產窩案(二)342章 京師授官(上)181章 中秋夜宴.少年揚威135章 鋼刀雄心128章 權力之爭346章 進士培訓(二)116章 海邊災民第四十三章 天禧元年吳山村的變化246章 臺灣的新年(上)293章 莆田移民(三)358章 初戀情懷(上)420章 登陸琉球(下)361章 南下儋州第六十八章 渡口集市351章 考察淡水(下)第八十章 酒樓開業(上)第十一章 救治公主第二十九章 混合所有制94章 三門灣航幫(中)第四十九章 養殖與冬小麥292章 莆田移民(二)366章 交趾互榷108章 洪水之禍(下)469章 衆生百態(下)227章 遺民歸附278章 丁謂倒臺455章 廣南西路年末393章 回返儋州252章 乾興二年大朝會(三)第十章 元兒病重335章 春闈傳臚(上)373章 真臘風情(上)228章 大戰生番(上)93章 三門灣航幫(上)408章 丁睿相親(四)224章 打造蒸汽機384章 天聖二年元日(三)209章 契丹農戶225章 南拓之行318章 太后駕到(下)195章 吳夢離京第一章 滅蝗之法426章 房產崛起268章 狹路相逢第八十三章 吳夢的打算第八十五章 商議海外拓殖129章 策劃兵諫316章 太后駕到(中)245章 打開眼界(下)413章 進擊的臺灣(中)218章 吳夢論夏228章 大戰生番(上)336章 春闈傳臚(下)153章 運河見聞(2)232章 生番投降380章 雙雄對決(三)112章 丁睿的抉擇(上)316章 太后駕到(中)222章 希文入臺(中)第七十八章 吳夢論水(上)462章 花園衝突(上)466章 謠言四起(下)345章 進士培訓(上)413章 進擊的臺灣(中)164章 遊歷東京(1)107章 洪水之禍(中)第二章 義利之辨(上)157章 虹橋巧遇242章 招募周家198章 回返蘇州433章 巡視商鋪447章 天聖二年底(一)226章 閩越遺民125章 建設基隆(中)408章 丁睿相親(四)121章 天禧三年年尾(上)350章 考察淡水(上)329章 朝議交子(上)160章 皇宮面君384章 天聖二年元日(三)179章 中秋夜宴(4)377章 海戰在即300章 東京房地產窩案(五)206章 抵幽州城第五十五章 明教的蠱惑352章 進士實習437章 國子監辯論(一)296章 東京房地產窩案(一)140章 丁睿小夫子406章 丁睿相親(一)142章 分工合作134章 平爐鍊鋼261章 元日後的規劃(下)218章 吳夢論夏273章 西北射天狼(四)257章 進軍西北(上)291章 莆田移民(上)140章 丁睿小夫子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化县| 云南省| 湘阴县| 普陀区| 新宁县| 曲松县| 从江县| 酉阳| 曲麻莱县| 白沙| 根河市| 福建省| 武平县| 保靖县| 永宁县| 个旧市| 星座| 石屏县| 吉安市| 吴堡县| 安徽省| 平遥县| 小金县| 平泉县| 汶上县| 砀山县| 拜城县| 当阳市| 平陆县| 清远市| 云南省| 罗甸县| 庆阳市| 肥西县| 丽水市| 屏南县| 宜丰县| 姜堰市| 庆云县| 宜宾市| 海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