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零二章 十六王相制

秦二世十年七月,李恪在竹園見到了意志消沉的韓信。

又黑又瘦,滿面風霜。

韓信從不是當下所流行的那種馬上將軍,雖說武藝遠勝李恪,但也僅僅是勝過李恪而已,不騎在馬上,他連陳平都打不過……

勳貴們鬥倒韓信是費了大力氣的,甚至於連六國的逆王們都幫了忙,司馬欣輕取碭郡有范增的功勞,而蘇角滅燕,張耳與馮劫也選擇了坐壁上觀。

李恪不知道扶蘇有沒有看到這裡頭的貓膩,很大可能是看到了。

但勳貴政治就是如此。扶蘇是勳貴的代表,若整個階級都要放棄韓信,他不可能一直忤逆階級的意見,畢竟他和韓信皆沒有始皇帝和李恪那樣無可匹敵的威勢和力量。

韓信成了政治的犧牲品,李恪救不了,也沒空去救。

在這兩年,隨著雍州有主,很多他理想中的政改得以全面推開,李恪與李信之間書信不斷,全身心忙於細化各郡的政治結構。

他的政改方向主要是參照後世的基本模式,暨把郡守從土皇帝逐漸剝離至純粹的行政領域,並將其從全權策劃人轉遍爲計劃決策人,權利分散,弱化領袖,最終建立起各部門在各自領域獨立,在綜合領域合作的狀態。

這是這個階段雍州政治改革的核心思路。

歷時兩年,因爲九大郡守的全力配合,基層的準備工作業已基本到位,只餘留下最後的上層改制,呼之欲出。

李恪有時候會想,扶蘇這時候把韓信發配到雍州纔是恰到好處。

若是晚一些,韓信會錯過第一波高層改革紅利。而若是早一些,才被勳貴們捅了一刀,心理上對權利格外執著的韓信可能會化身成雍州境內唯一的反對力量,如此李恪就得又一次犧牲他,讓他萬劫不復,永不超生。

無論如何,韓信來了,且正好趕上一場大戲開鑼,萬事俱備。

李恪笑了笑:“信,你來了,於役走了。陛下將其調去咸陽爲尚書令,聽聞頗得器重。”

“夏子是在笑話信蛇鼠兩端麼?”韓信的聲音沙啞而乾涸。

“不不不,我歷來信人以纔不以忠。只要爲我認同,又認同我的,皆可用之。至於你先前有沒有過力求上進的念頭,我不在意。”

韓信相信李恪的話,忍不住苦笑了一聲:“揮斥方遒三二載,到頭不過一場空。”

“哪裡是一場空?”李恪指了指東北,“你是軍神,章邯也是軍神,他在那闢了片地,躬耕爲樂,妻賢子孝地休養了幾年,頗爲自得。你上任前大可去與他聚一聚,論一論浮沉之道。”

韓信難以置信道:“章將軍他……闢地?”

“農爲本嘛。似你我這種一生庸碌之人,偶爾停一停,不見得是壞事。”

“偶爾……停一停?夏子,您覺得我還有再起之日否?”

李恪咧開嘴:“我有,你便有。章邯就是這麼想的。”

……

大改開啓。

秦二世十年,九月,雍州牧李信宣佈廢雍州一應政治體制,州政大改。

州治以州牧爲本,設州閣,細分三府十六院。

第一府,軍務府,下設三院:

州尉院陳旦,執州外戰,內守,領銜三院;

州戍院章邯,執掌全州軍卒戍訓,畜禽輜重;

參謀院韓信,執掌情報,戰策,通勤,軍法功罪,將佐升遷;

第二府,法務府,下設四院:

制律院黃衝,執律法制定,論證,推行,法吏考評,訓誡,職務升遷,領銜四院;

州司獄院李左車,執全州民事審判,法律問答,宣民,民獄管束;

州御使院由養,執全州官事監察,審判,官獄管束;

州掾院季布,執掌全州刑掾,求盜,負責緝查探案,接民告訴。

第三府,政務府,下設九院:

州宰院陳平,執州一應行政事務,主稅率,官吏升遷等,領銜九院;

司徒院陸衍,主人口、戶籍、遷民、分戶、率敖、夷狄融合、醫療衛生等;

學傅院憨夫,主學宮、學室、藏書、宣發等;

司農院泰,主農牧事、官田、官牧、農用設施等;

司空院風舞,主工務、裡坊、州倉等;

司賈院呂奔,主商賈事、集商所、物價等;

司通院鄒儒,主通信、驛站、道路養護等;

將作院何玦,主將作、研發、科研評定、秘類分級等;

基建院史祿,主城池、關隘、舟橋、隧道、道路及盤龍道營建,基建類目研發等。

三府十六院統稱閣,主院稱主閣,別院稱輔閣,運行模式基本照搬了後世在華夏大放異彩的民主集中原則,府內事物府內自決,綜合事物閣內共決。

其民主原則由公投尚賢體現,輔閣一票,主閣兩票,閣中決事州牧參與,據三票;集中原則由欽定尚同體現,暨票數相同時,由最高決策一言以決。

此外,州牧需參與三府全部決策,然,非閣事物只有表述意見之權利,不享有具體的投票權。

州治以下,州屬各郡、縣也依照州閣結構重新劃分,三官等同。

郡守、縣令主政務;郡尉、縣尉主軍務;郡御使、縣御使主法務。下級郡設各司、縣設各牙,實行公事向主官負責,人事向上級負責。

同時取消鄉一級政治結構,平行設置戍所、農裡。

基層政權業務集中,率敖產生三典,暨裡典/所典主治安、戶籍、學室、徭役,田典/牧典主生產、租賦、設施,坊典主坊、肆;下屬吏員由三典指定,百戶以上大里總額不得超過十人;百戶以下小裡總額不得超過六人。

這便是李恪籌謀了兩年的大改。

由於經過兩年的基層結構籌備,雍州的改制進行得快且平順。宣令僅兩個月,各級府牙改換門庭,十六州院迅速組建,與相應下級機關建立聯繫,投入運行,雍政未及任何影響。

消息傳開,天下譁然。

這次的政改被世人稱作十六王相制。

王相者,代行王權,取其權威。

明眼人都看出來,若照此實行,朝堂的最高領導人將淪爲全憑威信行事的吉祥物,幾乎不能再幹涉國政的運行。

李恪竟是衝著皇權去的!

且他的目的完全不是人們意料中的那樣。他根本不是要攫取皇權,而是要徹底地稀釋皇權,令那個至高無上的天子之位永永遠遠變作擺設。

御使大夫高參墨家學士李恪悖法十三事,請夷三族,帝不允。

國尉羌瘣參墨家學士李恪私營軍工二十七事,請夷三族,帝不允。

丞相李泊參墨家學士李恪干政擅權六事,請夷三族,帝不允。

接受了雍州任命的黃衝在政改後的第一次大朝會向扶蘇提出了辭呈,此後三天,廷尉寺上下法吏百九十二人,帝雖不允,俱離秦赴雍。

扶蘇沒有叫中尉寺攔住他們。

他盯著那些擺滿了書案的辭呈,驅走了那些叫嚷著舉國伐雍的忠臣,獨自在書房裡呆坐了整整半日。

“恪,不想這纔是你真正的大志,朕此番真的……一點也不曾想到呢……”

秦二世十一年,一月,帝令召回太子,伴駕觀政。延御史中丞高爲太子師,新任廷尉張遷爲詹事,共授帝王之學。

第一七一章 收攏人心第七六七章 武關之九,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四零三章 白日飛昇之道第八章 退禮風波第七一五章 劍指邯鄲第二四零章 恪回來了等七九零章 澠池會十三,木鳶第三零七章 知北遊第七九九章 李信告老第三一一章 殺盜者,非殺人第一四三章 胡思亂想第六四八章 鋒銳如劍第六五六章 三個皇子第三二四章 目標,楚墨!第二三一章 官市繁華第四零八章 進擊的項籍第六章 神奇樹杈第四六八章 士爲通錢者死第一八八章 嫉惡如仇第八零六章 天下抵定第七二八章 親征第五八六章 離咸陽第四六七章 墨家歸秦第三六六章 重製飛蝗第三九零章 劍癡與工癡第五零三章 大道啓夏第十二章 心腹之人第七八八章 澠池會十一,滄海第四五八章 蒙恬成名作,高闕之戰第七五六章 小人者,趙高第一五二章 慎子之劍第一零四章 解圖備事第四零二章 三家志合第四六四章 篳路藍縷第六九二章 輿論導向戰第五五九章 張良住在李斯家第三二七章 一脈之親第六十七章 穗兒禁足第四十五章 貧賤難離第三零二章 餘徹食第七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五八九章 庫不齊霸主之戰第五二九章 校尉路人甲第二三九章 天地失色第四六九章 直道第一四七章 迎來送往第三九九章 公子要我暖牀麼第四一零章 滄海纔是真豪傑第七八一章 澠池會之四,首日第六六八章 殉葬第七九五章 二世登基第三六八章 鬼斧神工第七二五章 內情不濟第八零四章 文臣不會打仗第八零零章 兒大不由爹第七九六章 秦本紀,二世四年第一七八章 撲朔迷梨第五三一章 朔方之富,非夏之富第三五七章 霸下一遊第五十五章 折變增額第八零一章 老狐貍也有失手的時候第二五六章 都是玩笑第六五八章 天崩第二九七章 棋局,命局第六八七章 咸陽腥風第五六三章 儒生之算,六國之願第七六六章 武關之八,怎樣的人建起大漢第四零五章 載人飛行第十六章 襄翁之邀第七九七章 咸陽中阪無籍某被刺案第三七七章 蒸汽工坊慘案第三五零章 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五七四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七,長書第二十章 珍饈美饌第二七八章 豪傑末路第六十章 夜論動力第一九八章 久病成醫第八零四章 文臣不會打仗第一九七章 殺雞儆猴第八十章 新年大吉第四十三章 自滿過甚第四九八章 大秦第一個狼人第三二零章 累世分歧第三零五章 莫爲與或使第六一七章 河間的消息第一零九章 悉聽尊便第二五四章 秦人卑鄙第七九五章 二世登基第一九五章 吊裝階段第六九九章 小……人物第四八七章 斥儒始皇帝三十五年第一一二章 其名獏行第六十二章 納租開始第六四二章 援兵漸近第三三五章 少年營第五三七章 磴口第五六零章 母老虎第二八二章 帝王之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明县| 右玉县| 白城市| 藁城市| 沅江市| 和硕县| 绥中县| 永春县| 普兰店市| 吴川市| 龙川县| 中方县| 天柱县| 高台县| 玛多县| 云浮市| 沾化县| 望奎县| 怀安县| 车致| 尼木县| 东莞市| 石景山区| 策勒县| 韶山市| 广德县| 白沙| 北宁市| 泸水县| 慈溪市| 翼城县| 固原市| 灌云县| 开阳县| 封丘县| 长海县| 郸城县| 沙湾县| 福安市| 类乌齐县| 黄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