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38章 岳丈是很好的人

李斯聞言只是輕笑一聲,但面對始皇帝依舊恭敬。

這些犀牛皮自然都是少府令處置,他李斯又能說什麼。

待嬴政看罷軍報,交到了李斯的手中。

李斯拿過軍報正看著也是一時蹙眉,而後交到了公子手中。

扶蘇接過軍報,看過就放在了邊上的內侍手中。

軍報中的內容很簡單,章邯帶著兵馬進入了河西走廊,西戎人願意與秦軍共同協防河西走廊。

匈奴人的確直撲祁連山而來,但兵馬並不多。

章邯覺得這不過是匈奴人的試探,那個自封匈奴王的冒頓,帶著他的匈奴人又一次撤回了阿爾泰山的西面。

章邯還在軍報中解釋了,是因蒙恬大將軍的大勝,纔會讓冒頓有所忌憚,他不敢冒犯祁連山。

原本章邯在祁連山早就佈置好了包圍圈,只等冒頓帶著大軍進入山谷腹地。

這出誘敵之計,最終是因北方的大勝而落得無用武之地了。

不過這也不是壞事,至少眼前避開了大規模的戰爭。

李斯上前一步稟報道:“臣有一事稟報。”

嬴政看著地圖頷首。

李斯道:“頭曼單于北逃了,他將王庭遷到了北海。”

不得不說這個頭曼逃得足夠遠的,令人嘖舌不已,他竟然逃到了北海,也就是貝加爾湖。

蒙恬到底是給這位老匈奴王造成了多大的恐懼?

連漠北都不敢呆了,一路逃到了草原的最北方,能逃這麼遠,老匈奴王真是日行千里呀。

扶蘇也不知道是什麼助長了這位匈奴王野心,當初他竟想要一路南下。

按照丞相的說法,現在的頭曼單于想要居北海,不想再打仗了。

這位老匈奴王在北海的生活確實會苦不少,而且其人在匈奴的各個部族中也沒了威信。

跟隨頭曼單于前往北海的匈奴人不多,聽說就連他的孩子們都不願意去北海。

兩人向皇帝稟報了各自的事之後,才離開了章臺宮。

殿外依舊下著大雪,扶蘇呼出一口熱氣,道:“這天可真冷。”

李斯從袖子裡拿出另一卷書信,這卷書信用牛皮包著。

見丞相將其遞向自己,扶蘇道:“老師,這是做什麼?”

李斯道:“這是隴西的另一份軍報。”

扶蘇蹙眉拿過書信。

李斯擡頭看了看還下著雪的天空,邁步走下了臺階。

當這位丞相往下走時,扶蘇也注意到了他兩鬢些許白髮。

這個時代的人們老得很快,多數人在四十餘歲就會有白髮了,到五十多歲,大概頭髮已花白。

扶蘇拿著手中的書信,也走下了臺階。

回到高泉宮之後,扶蘇纔打開了這卷書信,打開一看才知道這原來是弟弟高送來的書信。

書信所寫的內容與軍報有些許差別,不過結果是一樣的,因其中所記錄多數都是章邯兵進河西走廊的過程。

起初是因幾個支教的夫子進入西戎人的河谷之後,與西戎人出現了爭執,之後又因匈奴人兵臨祁連山下,西戎人不得不向秦軍求助。

而後,婁敬向章邯將軍請命,遊說西戎人讓秦軍進入他們的河谷,一起抵禦匈奴人,一開始西戎人也同意了。

那麼,在原本的計劃下,應該是西戎人與秦軍共同與匈奴人對抗。

可這件事又有了波折,這個波折發生在章邯領著五千兵進入了西戎人的河谷之後。

當章邯領兵進入西戎人的河谷,應該是西戎人與秦軍和睦相處的場面。

當大軍進入西戎河谷,陳平率先變卦了。

他讓一隊秦軍拿下了西戎人的首領,並且將河谷境內的所有西戎人都趕入烏鞘嶺以東的隴西。

事後,陳平向章邯解釋了他這麼做的原因,因他發現了與匈奴人有聯繫的西戎人。

曾經,在秦軍北伐之前,有一段時間,西戎人與匈奴人有來往。

蒙恬大將軍在北方大勝之後,就有匈奴人暗中聯繫了西戎人。

而後這種猜疑就在秦軍與西戎人之間蔓延。

在高的信中所寫,他懷疑秦軍與西戎人的猜疑是陳平故意放出的風聲。

甚至,高確信就是陳平製造的謠言,陳平想要立功。

其實陳平也是爲了活命,一旦西戎人有變,他們與匈奴人裡應外合,秦軍必要遭此大難。

即便是這件事的主謀是陳平,扶蘇也能理解他,只要他是爲了大秦。

但在章邯看來,陳平裹挾秦軍的行爲,有損秦軍威嚴,甚至會讓世人覺得秦軍反覆無常,以後誰敢信秦軍。

因此,章邯將陳平吊起來抽了幾鞭子,好在沒把人抽死。

在高的信中,陳平沒有抱怨章邯,甚至還說章邯將軍做得對,他陳平就是該抽。

以至於,章邯似乎覺得抽了陳平還有些不好意思,給了陳平一個軍中文吏的職位,留他在軍帳中出謀劃策。

章邯爲人正直,陳平又是那麼……一個人,這兩人在一個軍帳中,多半是不會長久的,扶蘇懷疑這兩人遲早要翻臉。

章邯是一位十分忠心的將軍,他十分熱愛他的職業,將軍這個職業對他來說更是一份人生的榮光。

章邯的才能了得。

是少有的治軍又能治民,還能主持建設,三面全能的將軍。

扶蘇看罷這卷書信,又給章邯寫了回信,訓練隴西邊軍,繼續控制西戎河谷,建設武威縣,張掖兩縣,設立兵鎮。

寫了給章邯的回信後,扶蘇又拿出一卷圖,這張地圖上所畫的便是整個大西北的防線,在未來的規劃中,秦既要控制河西走廊,還要一路西進。

人們的理想往往是很樸素的,這種樸素的想法與人們最初的慾望有關,人總希望自己的家可以大一些,這樣就能裝得下更多的家人。

扶蘇覺得大秦的疆域也應該更廣闊,至於月氏人或者是西域三十六國的人,他們可以是大秦的子民,也可以不是大秦的子民。

有關西北的規劃,扶蘇其實早就在準備了,但是送到渾身酒氣的王賁面前,王賁看到大西北防線的地圖,他那雙銅鈴大眼當即就瞪直了。

在他的認知中,章邯只是拿下了西戎人的地盤,公子就打算好了未來數年的建設,連大西北的防線都畫好了。

要知道,出了祁連山,還有很多地界都不是大秦的疆域。

王賁身上確實有酒氣,可他並不醉,目光看了看四下,見沒有外人,他迅速將這卷書地圖收了起來。

見到岳丈的舉動,扶蘇詫異道:“怎了?”王賁咳了咳嗓子,目光又掃視了一眼空空的太尉府,低聲道:“此圖萬萬不可再給別人看。”

扶蘇正要開口,卻見岳丈又開口了。

“往後這種事情,公子可以單獨召見臣,私下說。”

都是自家人自然可以私下說。

他還是有些高興的,公子能將這麼重要的事與他這個太尉商議。

太尉是朝中三公之一,替始皇帝掌天下兵馬的位置,與丞相併立。

大抵是王賁還有頻陽公的教導,丞相只會忌憚蒙恬,卻不會忌憚整天不務正業的王賁。

蒙恬在北方大開殺戒,也有可能是因蒙武大將軍過世的遺憾。

扶蘇看過吳公的來信,他在蒙恬的大營中,見到了蒙武老將軍的牌位。

扶蘇道:“王太尉,是否可以往隴西增兵?”

王賁頷首,眼神鄭重,低聲道:“最近南方有些兵馬回來了,還有些北方的兵馬可以調去隴西,都是在長城防線上,調兵而已,不是難事。”

“西北建設很重要,但西北人口不足。”扶蘇憂心道:“能繼續遷民嗎?”

聞言,王賁頗爲爲難。

要調兵,要增兵其實都是小事,遷民纔是大事,這種事非丞相相助不可。

扶蘇知道自己的要求有些過分了,便道:“我會去問丞相的。”

“等冬至日,臣與丞相要去章臺宮慶賀,那時臣會告知皇帝。”

扶蘇明白岳丈的言外之意,大致意思是不用公子欠他李斯的人情,他王賁可以向皇帝請命的,爲了公子大業,爲了大秦的社稷,他王賁可以豁出太尉這個位置不要。

他的言外之意,大抵如此……

岳丈是一個很好的人,能幫忙的事絕不會推託,每每都是盡力相助。

就算是職責之外的事,岳丈也會硬著頭皮上。

令扶蘇欽佩。

扶蘇在太尉府的大地圖上找到了西戎河谷的位置,在祁連山的北側寫下了河西走廊四個字。

從此這個地方就有新的地名了,自秦始這個地方就叫河西走廊。

往後,扶蘇還會寫下一個個新的地名,譬如說龜茲,陽關,玉門關,嘉峪關……

扶蘇希望這些美好的名字,能夠早一些出現。

在大西北防線的建設上,扶蘇想遷中原貧民二十八萬施行遷民實邊的大工程,並且授田每戶五十畝。

並且徙刑徒,屯田抵罪,修渠築城。

歸順的胡族爲中原騎兵,擔任嚮導,再者遷商人入隴西。

爲此,希望增田百萬畝,存軍馬數十萬匹。

王賁送別了公子,看著公子的背影,他有一種感覺,公子該不會是一個橫徵暴斂的人,但公子想要做的事有很多。

有時,王賁覺得公子想要做的事太多了,讓人覺得,一輩子都做不完了。

這些並不是皇帝給他的壓力,而是這位公子想要的。

更甚者,公子還希望皇帝能夠給他更大權力。

王賁看得出來,公子位列九卿才一年,公子就有了煩悶之意,已有些厭煩少府令這個位置了。

是因少府令行事需要向朝中三公稟報,束手束腳。

王賁獨坐在太尉府,他低頭看著那捲已被收起來的地圖,將其收入懷中,以免落在這裡被外人看到。

王賁的心中莫名冒出一種悲,他很擔心公子。

別人看出來,王賁看的出來,李斯則是看到了卻視而不見,任由公子的這種野心助長。

王賁看到公子扶蘇想要做的事越來越多。

那麼公子的野心也會一天比一天大,公子想要的位置也會越來越高。

每每想到此,王賁對李斯就會很不滿,李斯明知道公子心性的變化,卻不加以規勸,身爲老師,李斯甚至有助長之意。

難道,他李斯就不覺得,現在公子對少府令的位置已不滿足,如果有一天公子覺得事事要向始皇帝稟報,也覺得厭煩了,又該如何?

也不知張蒼最近如何,反正如今休朝,王賁心中越想越不快,就離開了咸陽去找張蒼喝酒了。

這場雪又下了兩天,關中的冬季一年比一年漫長。

田安望著殿外的漫天大雪,他道:“也不知被蒙恬大將軍趕去北方的匈奴人又凍死了多少。”

田安年紀大了,他就喜歡說一些高興的事,以及一些喜慶的事。

扶蘇走到殿外,道:“走吧。”

田安跟著公子的腳步走入雪中,後方跟著幾個內侍正苦哈哈的擡著一箱子竹簡,亦跟在後方。

成爲少府令,扶蘇也在丞相府辦事,先是走過空無一人的博士府,而後走過同樣空無一人的太尉府。

公子扶蘇在前方走著,後方跟著田安與擡著箱子的內侍,而後走過有三五個人當值的御史府。

終於來到了還有不少人走動的丞相府。

見到公子來了,程邈起身第一個行禮,而後是一衆文吏一起行禮。

扶蘇掃視一眼在場的衆人道:“吳公還沒回來嗎?”

程邈道:“還沒消息。”

這三兩年內,蒙恬多半是不會再北伐了,這位大將軍再猛也不可能在嚴冬時節繼續北上了,真會凍死人的。

賀蘭山就是匈奴人口中的移山,扶蘇一想到現在的蒙恬應該在賀蘭山腳下放馬,心裡就無比的羨慕。

等到有空閒的時候,扶蘇也想要去賀蘭山腳下,在那裡建設一間屋子,在那裡住上半年。

“吳公什麼時候回來還不是丞相一句話的事。”

聽公子這麼說了一句話,程邈還有些不懂,但又接過田安遞來的一個籃子,掀開籃子上的布,就是一張張的餅。

這些餅還是熱乎的,程邈已很久沒有吃過公子所做的餅了,西北與北方大勝了,公子纔有閒心做餅。

扶蘇坐下來先是看了看程邈的字帖,他的隸書依舊是很漂亮,相較於小篆,隸書的偏方形。

隸書的方形文字看著方方正正,看著就有一種獨特的美感,這種感覺讓扶蘇很懷念。

大概是後世而來的扶蘇更喜方形文字,以及這種文字的方折提按,特別的漂亮。

在筆鋒與力道上,十分適合毛筆字書寫。

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53章 刀與火第4章 我的祖師是荀子第90章 丞相三思第21章 成果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40章 渠中骨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28章 賀禮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44章 鞭子與刑具第26章 一老一少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54章 蜀中消息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139章 丞相府的禁私學令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27章 封賞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54章 蜀中消息第79章 善意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117章 徐福第140章 再一次東出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25章 反秦的項氏第47章 貧民入關第71章 秦人古都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82章 有關張良第96章 稂與張良第47章 貧民入關第44章 回憶與雨天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27章 封賞第99章 頻陽公第30章 共同經歷第111章 暴雨第102章 齊桓公的遺憾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96章 稂與張良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120章 登山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77章 棗第124章 美麗的貝殼第30章 共同經歷第47章 貧民入關第81章 相會第49章 將來的郡第65章 選誰都好第81章 相會第47章 貧民入關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41章 上架感言第49章 將來的郡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93章 認真的人第146章 立夏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132章 了不起的耕戰第90章 丞相三思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8章 立夏的雨第128章 驪邑第123章 冷流雪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62章 婁敬第8章 立夏的雨第55章 學荀子者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124章 美麗的貝殼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中县| 清涧县| 青龙| 贵州省| 大兴区| 遂川县| 固原市| 乌苏市| 石嘴山市| 措勤县| 林西县| 台北市| 临颍县| 玉山县| 北安市| 论坛| 望城县| 崇义县| 延边| 宁明县| 牡丹江市| 荃湾区| 安岳县| 福安市| 饶平县| 富裕县| 平潭县| 济阳县| 宜良县| 通榆县| 綦江县| 晋州市| 建湖县| 若尔盖县| 富顺县| 弥渡县| 屏东市| 肃宁县| 万年县| 鹤壁市| 安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