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8章 驪邑

第128章 驪邑

田安行事向來是謹慎,在內侍的領路下,他又問道:“近來丞相可有前往章臺宮。”

那內侍低聲道:“丞相這些天一直都在丞相府忙於國事,沒來過章臺宮。”

扶蘇走上臺階,快步來到章臺宮前。

此刻的,章臺宮大殿的門緊閉,以前來這裡時這座大殿門都是開著的,扶蘇才發覺,似乎很久沒好好看看章臺宮大殿的殿門。

殿門很高,看起來有十餘尺。

內侍用力推開厚重的殿門,只是稍稍推開一個容人能夠進入的縫隙,陽光通過這個縫隙照入昏暗的大殿內,光亮像是一條線,進入殿內,也只能照亮些許空間。

扶蘇走入大殿,此刻殿內點著不少的燭火,父皇就坐在殿內,案上放著一個靈位。

相較於外面的酷暑,殿內還顯得有些陰冷,扶蘇藉著燭火的光,也看不清父皇此刻的神情。

只是上前行禮道:“父皇。”

“你一直沒給蒙恬送信?”

“沒有。”

“朕知你與蒙恬自小就是莫逆之交,以爲蒙武死了你一定會給蒙恬送信。”

“兒臣是少府令,蒙恬是上郡大將軍,各司其職,就算是交情莫逆,也要爲大局考慮。”

嬴政將一卷書交給了一旁的內侍。

而後內侍纔將這卷竹簡遞給公子扶蘇。

扶蘇接過竹簡,安靜地看著,蒙武上將軍過世之後,丞相李斯主持了喪事,之後纔給蒙恬送去噩耗。

蒙恬戍守北方長城,事關北方長城的安定,不能擅離職守。

這卷竹簡就是蒙恬的回信,蒙恬在上郡服喪,繼續駐守北境,待將來回到關中,再繼續來蒙武上將軍的靈位前盡孝。

蒙恬是一個極其忠心的將軍,就算是身在上郡,在忠孝面前,他選擇偏向忠心一邊。

再者說,蒙恬本就是這樣一個人,這纔是大秦想要的大將軍,一位能夠給大軍作出表率的人。

將來的蒙恬一定會帶著今天的遺憾,殺匈奴人來解脫他心中的痛楚。

扶蘇看罷,嘆道:“兒臣佩服蒙恬。”

隨後,扶蘇看著蒙武上將軍的靈位,從一旁內侍手中拿過酒樽,舉著酒水向靈位行禮。

嬴政的目光看著這個兒子,一雙帶著觀察的眼睛,似乎想要從中看透這個兒子的內心,這個兒子的內心究竟在想著什麼。

只是稍稍觀察了片刻,嬴政道:“行了,國事繁忙,不可耽誤。”

扶蘇行禮道:“兒臣告退。”

當扶蘇再一次走出章臺宮,而後章臺宮的大門又關上了。

扶蘇回頭看了看再一次緊閉的大門,在原地站了好一會兒,這才收回目光,繼續往前走。

扶蘇想起了曾經看韓非的書,想著法家或者是韓非對這位始皇帝的影響有多大,而後這些理念一次次在始皇帝心中得到印證,這對始皇帝又會留下什麼樣的感想。

秦廷不是沒有給過齊魯博士機會,秦廷一度要善待他們。

扶蘇想到了曾經在韓非的書中看到了一句話,韓非曾經說過,慈母會養出敗兒,而嚴厲的主人不會有強悍的家僕。

扶蘇不知道,始皇帝看到這句時,會不會懷疑韓非子所闡述的這句話的對與錯,難道說慈母就一定會養出敗兒嗎?

難道嚴厲的主人家,真的不會有強悍的家僕嗎?

當年徵齊魯博士入秦,始皇帝一度善待過他們,可結果呢?

再結合這一年東巡的見聞後,會有何感想。

泰山腳下,拆除神祠時,齊魯博士的哭喊以及他們的反抗。

還有死在彭城的韓終。

如今又一次回到關中,始皇帝已看過在一統中原之後,大半個天下的人們是什麼樣的。

“慈母會養出敗兒,而嚴厲的主人不會有強悍的家僕……換言之,其實韓非說這句話是有另外的意思,這個意思是仁政會溫養出蠹蟲,嚴厲的法律才能讓天下更安穩。”

韓非的話每每回想,就像是一個早已預見了種種人世間結局的人,他告訴了你一個很絕望的現實,可總有人不相信這個現實是絕望的。

只有你一次次的體會過,一次次的經歷過,被折磨的精疲力盡,體無完膚之後,再回頭去體會他的話,總能有各種回味。

始皇帝想過善待六國的舊貴族,善待投降的六國國君,善待齊魯的博士。

但現在,父皇該會更堅定,也不會再被迷惑。

韓非也好,商君書也好,秦律也罷。

這三樣東西會一次次的提醒始皇帝,秦律纔是將大秦旗幟立在社稷上的釘子,往後的始皇帝,恐怕再難有寬容了。

面對現實,不要抱有幻想。

扶蘇覺得,早該如此的。

又有內侍送來始皇帝的詔命,“公子,皇帝詔命,在入秋之前諸多國事交由丞相與公子處置。”

扶蘇行禮接過了詔命。

翌日,天氣依舊酷暑難耐,而丞相府依舊在“超負荷”運轉著。

扶蘇坐在丞相府內,與丞相李斯一起處理國事。

最近就連王賁都不在咸陽,王賁回到咸陽之後就去看望頻陽公了。

換作以前,即便是再忙,到了夜裡張蒼也會去找王賁廝混。

這兩人就像是莫逆之交。

現在張蒼也沒什麼精神,奔波的疲憊不說,回來之後又是連軸轉的忙碌。

一卷文書送到了扶蘇面前,送這卷文書的人是一個內侍。

扶蘇看著這卷文書,這上面記錄的是秦皇陵的建設。

身爲少府令,扶蘇是第一次注意到秦皇陵的建設事宜,按照文書中所寫,皇陵的諸多建設已到了尾聲。

內侍又道:“明日午時,皇帝命公子去一趟驪邑。”

扶蘇看了看丞相府忙碌的衆人,微微頷首,知道這件事很重要。

將來若始皇帝會離開人世,始皇帝的後事也就由將來的大秦太子,也就是第二代秦帝主持。

在丞相府一直忙到黃昏時分,扶蘇這才離開。

今天還有不少人會一直忙到夜裡。

離開丞相府之後,扶蘇又路過博士府,博士府的大門緊閉,現在這裡沒有齊魯博士走動,泰山之行之後,始皇帝下令毀齊魯神祠。

當李斯讓甲士們毀去一間間的神祠之後,齊魯博士都明白了,始皇帝與李斯對他們早已耗盡了耐心,當這些齊魯博士沒有利用價值之後,秦廷會十分無情的將他們拋棄,就像當初大秦拋棄王綰。

如果如王綰那樣會審時度勢,秦廷應該可以給他們一個體面。

孔鮒是齊魯博士的主心骨嗎?他說不定也只敢躲在某個地方,連面對始皇帝的勇氣都沒有。 翌日,扶蘇離開咸陽,在一支兵馬的護送下來到了驪邑。

這是扶蘇第二次來到驪邑。

上一次來到此地是在三年前,那時敬業渠還在開挖。

此地還是一樣的蕭條,整個邑看起來沒有生機,人口蕭條,好似一座荒敗的村子,只有偶爾看到了幾縷青煙,才知這裡有人在做吃食。

扶蘇跟著內侍穿過驪邑的村子,而後來到了一處宅院。

田安站在了宅院外,而後扶蘇跟著這個內侍走入這個安靜的宅院。

宅院的正堂外擺放著不少鞋履,扶蘇擡眼看向堂內,見到了許久不見的大爺爺嬴傒。

沒想到父皇也在這裡。

扶蘇脫了鞋履走入堂內,除了父皇與大爺爺,這裡還有不少老人家,都是生面孔。

他們正在討論著什麼,扶蘇在一側最角落的位置坐下。

商議的諸多事都是與皇陵有關。

扶蘇心中有了大致的答案,但還有些不確定。

當衆人的話語陸續結束,他們皆行禮離開了。

扶蘇又見到了當初第一次來驪邑時見到的那個老人家,這位老人家拄著柺杖,目光正看著自己。

扶蘇被對方看得有些不舒服。

“公子任少府令最好,皇陵之事交給王賁反倒不好。”

扶蘇目光看向對方。

這一次,對方投來了笑容。

只是這個老人家的笑容很不好看。

他一步步走來,每一次柺杖碰到地板上,都會有響聲,他道:“公子隨我來。”

父皇已離開了正堂,扶蘇問道:“父皇不一起去嗎?”

問出這話的時候,扶蘇還帶著警惕。

這位老人家笑呵呵道:“活人是不能看自己陵寢的。”

聞言,扶蘇站起身,行禮道:“還請這位長輩帶路。”

“老朽以前也是咸陽的內侍,公子喚我烏羊就好,也是此地的甸人。”

甸人是守陵人,這種身份都是世代相傳的。

也難怪,扶蘇總覺得這個地方沒什麼生氣。

秦皇陵的建設已完成了大半,父皇來此地是爲了確認,但父皇不能去看自己的陵寢,這種事就只能交給兒子去辦。

烏羊道:“若公子被封爲太子,將來公子是要送皇帝入陵的。”

扶蘇頷首。

重新穿好鞋履,扶蘇跟著這個老人家出了宅院,而後田安也跟了上來。

穿過驪邑經過一片樹林,在驪邑北方的一片山林中也不知道走了多久,扶蘇只覺得自己走過了好幾個山頭。

當聽到馬匹的嘶鳴聲,扶蘇望著遠處的一片的山谷,那是一片巨大的施工場地,大概有上千人在此地勞作。

烏羊一路走下山谷,一邊道:“以前在這裡勞作的人更多,只是現在少了而已。”

當真正走下山谷,扶蘇看到了一根根巨大的石柱,還有數不清的兵馬俑,以及一大塊一大塊的青玉。

扶蘇這輩子沒見過這麼大的青玉,還有一個個陶罐,甚至有一駕駕車。

穿過忙碌的工地,扶蘇注意到這裡所鑄造的器具都十分巨大,扶蘇看到了兩扇巨大的門,就放在山谷中。

這兩扇門十分巨大,好似這就是給巨人用的。

扶蘇跟著烏羊來到一處通道的入口。

烏羊道:“待公子看過這裡之後,再將此地的景色告知始皇帝。”

說著話,烏羊讓一隊年輕人帶上一袋乾糧,再背上水囊,領著路走入了這處通道中。

第一次走入通道扶蘇就能感覺到撲面而來涼意,這就是始皇帝的陵寢,但扶蘇只能在它建設完成之前來這裡看看,可能這都是唯一一次。

陵寢的用具都是放大數倍建造,還有不少器具正在運入其中,在其內部還有不少人正在勞作。

穿過一個個通道,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大概是一個兩個時辰,扶蘇終於見到了一個寬敞的空間,此地點著一盞盞油燈,地上放著各種器具。

但這裡應該只是最不起眼的地方,放置的也都是諸多生活用具,扶蘇甚至發現了爐子,正是田安最喜用的爐子樣式。

繼續往前走,穿過這片開闊地,扶蘇繼續往前走,期間過了一座橋。

這座橋立在兩側懸崖之上,烏羊道:“公子,小心。”

聞言,扶蘇收回了要往橋下看的目光。

烏羊從一旁的年輕人手中拿過火把,往橋下丟去,火把落下一直向下,直到火光融入黑暗中,而後過了許久,扶蘇才隱約聽到火把落在地上的響動。

扶蘇從烏羊口中聽到了銀河兩字,他所言的銀河不是天上的銀河,應該是在說水銀河,現在這裡還沒有水銀灌入,也沒有聞到什麼異味。

但在烏羊的講述中,等此地完全建設而成,當始皇帝進入陵寢,這裡河流就會流淌著水銀。

衆人走過橋,扶蘇又見到一片開闊的平地,這片空地很巨大,兵馬俑矗立其中,一眼看不到盡頭,在火把的照耀下,隱約可見一個個身影。

它們整整齊齊列隊,壯觀得令人幾度失語。

扶蘇跟在烏羊身後,還看了看跟在身後的田安。

田安則是笑容以對,扶蘇懷疑他應該與烏羊是認識的,不然他怎會如此自覺地站在那處宅院外。

當初第一次來這裡,就是田安與烏羊講話的。

由此,扶蘇懷疑田安的高超手藝與這裡的甸人,肯定有聯繫。

又或者說,他本來就是甸人的其中一員?

扶蘇不知道田安的過去,他也從來沒有說過,總覺得這位神秘又忠心的老人家,有著十分豐富的過往。

沿途,已換了好幾個火把,扶蘇甚至走得有些累了,這座皇陵依舊沒有走到盡頭。

烏羊將餅分給衆人,一邊道:“公子先睡會兒,已是深夜了。”

來到這裡之後看不見天日,扶蘇隱約感覺過了很久,卻不知不覺已是深夜了。

(本章完)

第52章 期盼著糧食第26章 一老一少第71章 秦人古都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142章 兩鬢已白的李斯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47章 貧民入關第67章 設宴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08章 再發上郡第64章 選擇第41章 上架感言第112章 權與利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111章 暴雨第43章 挖通第117章 徐福第141章 狡猾的戎商第146章 立夏第64章 選擇第64章 選擇第128章 驪邑第138章 岳丈是很好的人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126章 歸咸陽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20章 老秦人第142章 兩鬢已白的李斯第26章 一老一少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38章 岳丈是很好的人第57章 兩年南征第47章 貧民入關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43章 挖通第146章 立夏第23章 老秦軍第41章 上架感言第71章 秦人古都第55章 學荀子者第20章 老秦人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62章 婁敬第93章 認真的人第47章 貧民入關第23章 老秦軍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18章 叔孫通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57章 兩年南征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65章 選誰都好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129章 戰爭預警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135章 北伐第87章 田與棗第40章 渠中骨第77章 棗第114章 韓舊地第20章 老秦人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8章 立夏的雨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68章 金車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30章 共同經歷第64章 選擇第113章 東去第55章 學荀子者第140章 再一次東出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79章 善意第146章 立夏第132章 了不起的耕戰第132章 了不起的耕戰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143章 從北方歸來的博士第135章 北伐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142章 兩鬢已白的李斯第118章 泰山秋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泰安市| 新源县| 措勤县| 泸溪县| 昌吉市| 九龙城区| 永丰县| 禹州市| 泰兴市| 通许县| 六安市| 普宁市| 若尔盖县| 合水县| 德钦县| 镇雄县| 武穴市| 孝感市| 嘉荫县| 汽车| 莱州市| 同仁县| 永顺县| 蕲春县| 克山县| 两当县| 哈尔滨市| 呼伦贝尔市| 东阿县| 左贡县| 崇明县| 噶尔县| 同德县| 孝义市| 理塘县| 莲花县| 三原县| 突泉县| 高阳县| 潮安县| 田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