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6章 歸咸陽

按照他們所說的,將鼎從泗水撈上來可以讓始皇帝有更高的民望,可以得到更多人的擁戴,就能讓人們明白始皇帝要治世的決心?

在扶蘇看來,這其實又是一種自證的陷阱,越是自我證明,人們越是不相信。

沒人想知道真相,也沒人想知道始皇帝有多麼名正言順。

他們只是想知道始皇帝能不能把鼎撈上來。

如果沒撈上來,他們或許也會唏噓離開,如果撈上來,其實也沒太大的意義,六國舊貴族的反秦之心不會因一個鼎改變的。

五百年前的諸侯王,又有多少人擁戴周天子?

當年,楚莊王都要問鼎中原了。

當年的齊桓公都要登泰山取代周天子。

說來說去,其實當週天子的權威不足以統治天下的時候,各路諸侯王是最不尊重周天子的。

那周天子的鼎還重要嗎?

都是成了精的老狐貍,還在說著侍奉周天子,這是演給誰看呢。

大軍行進在馳道上,依舊是寒冬天,一路上見不到其他行人,扶蘇坐在車轅上,望著泗水的景色。

扶蘇想起了第一次見甪里先生,以及與甪里先生說過的話。

正想著,扶蘇聽到了騎兵在遠方傳話,是前方始皇帝的車駕又有了命令,這支隊伍一路就先向西南,往洞庭郡的方向而去。

接下來的路線就是經彭城,過九江,一路進入洞庭郡。

扶蘇想起了四年前,應該是南征快結束的時候,洞庭郡在南征時付出了極大的代價,人口銳減,幾乎到了十室九空的地步。

如今始皇帝想要親巡洞庭郡,多半是有安撫之意。

洞庭郡距離南征的戰線最近。

扶蘇打開一卷地圖,大致明白了路線,一路南下過了九江之後進入洞庭郡,而後過湘山,再從南郡,過南陽回咸陽。

始皇帝在瑯琊臺住了三個月,這三個月齊郡的郡守爲了討好公子扶蘇,搜刮了不少書籍。

以至於現在的公子扶蘇有名聲在外,但凡有路過的郡縣,就有官吏將各地的書籍獻上。

不過,李由依舊會帶著兵馬拜訪沿途的名仕,大抵上都是以借書爲理由,將這些書都帶走。

現在,李由就坐在一駕車上,這駕車裝滿了書籍。

但公子從來不會真的看這些書,只有張蒼偶爾會來拿幾卷書。

李由懷疑張蒼把竹簡拿走之後,是不是燒火取暖了,這人拿走了書之後,就沒有還回來了。

彭城以前又是彭邑,秦一統中原實行郡縣制之後,秦給彭邑取了一個新的名字,叫作彭城縣,從此以後在之後一千多年內,彭城這個地名便一直沿用了下去了。

彭城是一片極其富饒的地界,亦是楚與秦的必爭之地。

天氣還未完全轉暖,已有不少的農戶在田地裡勞作,披著黑甲的秦軍從彭城而過,此地之民紛紛拜伏在地。

扶蘇不知項羽如今在何地,他應該在某個地方與他的叔父說著反秦的志向。

這裡是楚地,在這裡生活的人多數也是楚人,楚人與秦打了這麼多的仗,而現在這裡說不定還有不少的反秦人士藏著。

田安道:“公子,丞相勸過皇帝,此地多有反秦楚人之士,還望皇帝繞過彭城而行。”

扶蘇道:“父皇還是要從彭城過?”

田安頷首。

扶蘇看向馬車外,目光搜尋之下,看著彭城內滿滿當當的跪拜之人中,誰是項羽,誰是項梁。

直到車隊穿過彭城之後,扶蘇沒有發現窩藏在其中的項羽與項梁。

扶蘇對田安道:“讓廷尉來一趟。”

冬天時,始皇帝在瑯琊臺過冬,廷尉馮劫就在齊地主持拆神祠的事。

他是從魯縣重新跟上隊伍的。

馮劫急匆匆策馬去見了公子扶蘇。

而後他得到了公子的吩咐,急匆匆去見了丞相。

馮劫在行進的隊伍中來回奔走,最後找到了李由,他道:“李士尉,公子與丞相有命,搜捕城中的反秦項氏。”

李由得到命令,拉住戰馬的繮繩。

戰馬一聲嘶鳴,李由便帶著騎兵折返回了身後的彭城縣,二話不說就按照公子的命令去尋找反秦項氏。

而就在始皇帝的車駕中,丞相李斯此刻正坐在始皇帝的車駕內,嬴政正看著從上郡送到此地的軍報。

李斯道:“今年北方嚴寒,凍死的人與牛羊不計其數,就在上月五萬匈奴人在西北聚集。”

嬴政聽得眼神帶著些許怒意。

李斯又道:“西戎的西方各地與戈壁都已被匈奴人拿下,有三千匈奴騎兵掠過上郡與蒙恬大將軍騎兵相撞,折損了三百兵馬,斬首匈奴人兩千有餘,餘下皆北逃。”

嬴政收起軍報,神色帶著寒意。

“近年來,年年大寒,在戎境的北方,嚴寒之下人與牲口難以生存,酷寒稍有緩解,匈奴人就會藉機南下,年年如此,西戎人只剩西域南山,雪山後的西戎河谷爲生。”

“朕記得,扶蘇一直想要奪取那片河谷。”

李斯頷首。

“把這卷軍報給扶蘇。”

“臣領命。”

李斯出了車駕之後,就吩咐人將這卷書交給公子扶蘇。

騎兵帶著軍報,來到公子扶蘇的車駕旁,扶蘇本就坐在車轅上,吹著楚地的春風,看著手中的書。

“公子,丞相命末將送來上郡的軍報。”

扶蘇擱下手中的竹簡,拿過對方送來的軍報。

扶蘇在這卷軍報得到了幾個信息,這幾年的冬季反常的漫長,大批的匈奴人正在南遷,甚至想要遷居到相對溫暖的陰山,西戎人與匈奴人的戰爭有了一個結果,當初得到王賁大量犀牛皮支援的西戎人敗了。

犀牛皮製成的皮甲並沒有幫助西戎人戰勝匈奴人。

西戎人失去了大量的土地,他們只能困守河西走廊,河西走廊成了三萬西戎人最後的聚居地。

如今,西戎人若守在河西走廊與匈奴人拼命,如此一來他們肯定會打光所有的人口,直到西戎人滅亡。

西戎人還有一個選擇,就是投效河西走廊後方的秦人。

大秦是否要馳援西戎人,幫助西戎抵禦匈奴人,那就全看始皇帝的意思了。

這的確是一個得到河西走廊的大好機會,扶蘇寫了一道文書,讓人送去給身在隴西的都水長祿。

此刻的彭城。

韓終有意投效反秦的楚人項氏,他今天是來這裡見項梁的,他比較倒黴,本來今天是約好在此地約見項梁。

但卻正好在這裡撞見了始皇帝的大軍。

好就好在只是虛驚一場,始皇帝的大軍只是路過此地。韓終走在彭城縣內,他趕赴與項氏約好的地點見面。

在彭城的一處宅院中,這裡看起來像是大戶人家,門口有一人正四處張望,此人見到來人便上前詢問,“當面可是淳于先生引薦的韓終?”

“正是在下。”

“我是參木,先生命我在此地等候,秦軍又折返回來了,爲將者是秦丞相的兒子李由,是爲搜捕項氏而來。”

“什……什麼!”韓終神色陡然大變,他四下張望沒有發現秦軍。

參木的身形不高,但卻給人一種精明之感,此人的虎口處有老繭,眼神帶著警惕與猜疑。

韓終又見到遠處的街巷有兩個背影路過,難道那就是項梁叔侄?

見狀,韓終大喊道:“項……”

他的話還沒完全說出口,忽然感覺下腹一涼,一把刀已刺入他的腰腹。

參木面無表情地看著對方,手中的匕首還未鬆開,也未拔出。

韓終低頭看著正在出血的傷口,低聲道:“我沒有報信……”

“先生知道。”

“那你……”

參木拔出了匕首,帶出了一串血花。

韓終捂著下腹,躺在了地上,只剩下了呼吸的力氣,對方的話語傳入耳中。

“秦軍往返有蹊蹺,先生只是懷疑你而已,不過反秦大計不容有失,爲顧全大局不論你是不是秦軍細作,今天你都要死。”

參木提起匕首又補了一刀,又道:“項梁先生說了,你死了,也算是反秦的義士,不論是不是秦軍細作,將來項氏也會爲你祭祀。”

言罷,參木用韓終的外衣擦乾淨匕首,快步離開了這裡。

韓終也不知道自己流了多少血,他感覺自己越來越冷,捂著下腹,一次次用力的呼吸著。

往事一次次的浮現在心頭,泰山的變化讓他知道,往後始皇帝不會再任用齊魯博士,他想要投效他人再謀一份前程。

當初徐福勸過他,讓他一同去瑯琊臺。

但是他韓終拒絕了,再後來聽說在魯地的淳于越病死了,韓終越發相信他自己的決定。

現在他要見項梁,他確定他一定是看到了項梁叔侄的背影,只是一眼背影而已,他真的不是秦軍的細作,他真的沒有爲秦軍賣命,他也不知爲何秦軍會折返回來搜捕項氏。

項氏是什麼樣的人,他們是膽敢反秦的人,這樣的人怎能結交?

最後,韓終心中只剩下懊悔,他躺在地上已失去了生息。

秦軍沒有在彭城縣搜捕到項氏,卻發現了被殺害的韓終。

彭城縣外的五里地,扶蘇聽著李由的稟報,疑惑道:“韓終被人殺害了?”

李由道:“兩刀,皆是致命的。”

扶蘇想到了徐福的書信,再一想如今韓終的結局,其實在彭城搜捕也不過是想著有棗沒棗試探一下。

因彭城此地特殊,在史書上秦亡之後,項羽在彭城建設了他的王宮,也就是西楚霸王的王宮,項羽對此地是有感情的。

“讓人查明韓終的死因。”

李由行禮道:“已告知當地縣令,不過發現韓終時人已死了許久,恐怕兇手也跑了。”

扶蘇道:“無礙,繼續查,讓各郡各縣咬死這個案子。”

始皇帝的隊伍離開彭城的一個月後,魯地已完全入春,春季的暖風吹過山林,一個人影從樹林中走出來。

這個身影走到了一座墳前,這是淳于越的墳。

“淳于先生,你我十餘年不見了,沒想到此次見面你卻成了這副模樣。”此人正是張良。

從沂水離開之後,張良一直與崔黃公隱居。

張良低聲道:“先生太過固執,始皇帝正值鼎盛,公子扶蘇善用人心,始皇帝的身邊有公子扶蘇這樣的人勸諫,你就不該進諫撈鼎之事。”

有關公子扶蘇的事,張良是從甪里先生口中聽說的。

始皇帝有如此子嗣,著實令人擔憂又警醒,這位公子年紀輕輕卻如此有手段,有遠見有野心,還有手段,更有李斯爲首的荀子門生相助。

對付這樣的人,張良自認討不到什麼便宜,不敢輕易驚動。

說著話,張良又咳了兩聲,這兩年他也體弱多病,注視的墓碑道:“如今萬萬不是反秦時機。”

言罷,張良離開了這裡,一路走著,他一路輕咳著。

有關韓終的死因,其實張良是明白的。

正因其人脾性自視甚高,看不上韓終這樣的方術士,而項梁只想聚集願意服從的人。

再因項梁其人多年躲躲藏藏,讓他變得生性多疑。

所以秦軍一來,韓終就會死。

立春時節,始皇帝的隊伍到了洞庭郡,正值農忙時節,家家戶戶都在田地裡勞作。

洞庭郡北抵夷陵,南臨蒼梧。

正是湘山景色最好的時節,此地卻尤其的荒涼。

扶蘇看著田地裡剛長出來的稻苗,沉默不言。

而當張蒼用了三天時間佈置好的前方的糧倉,正要告知公子,卻見公子與始皇帝正在祭拜南征戰死的將士。

程邈解釋道:“南征幾乎打空了洞庭郡的人口,公子勸諫皇帝,祭祀戰死的將士。”

“公子進諫的?”

“嗯。”程邈頷首道:“公子勸諫皇帝用太牢之禮祭奠此地的將士,你也去參拜吧。”

聞言,張蒼跟著隨行的將士們一起參拜。

在湘山腳下,一場太牢禮正在舉行著。

洞庭郡的人們看到皇帝正在祭拜戰死的將士們,也紛紛跪拜。

李斯望著不斷前來跪拜的人們,輕嘆道:“公子賢名會遠播楚地的。”

扶蘇擋下了一些人請始皇帝在洞庭郡遊玩的進諫,諸如造船遊湖之時,在太牢禮結束的第三天,隊伍就離開了洞庭郡。

應該是因節氣的關係,扶蘇沒有在湘山遇到史書上傳言的大風。

當始皇帝的隊伍從南郡而過,穿過南陽時,再一次看到關中的平原時,已是夏季。

在隊伍前方,這個是車騎士尉李由,他幾次深呼吸,聞到麥子熟了的香味。

王賁道:“回了咸陽,就要籌謀匈奴之患。”

李由知道上郡送來的軍報,但臉上還是藏不住回家的高興。

第39章 民夫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54章 蜀中消息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23章 冷流雪第57章 兩年南征第28章 賀禮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42章 劍拔弩張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98章 又聞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52章 期盼著糧食第54章 蜀中消息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53章 刀與火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75章 不一樣的東出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26章 一老一少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28章 驪邑第123章 冷流雪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39章 民夫第132章 了不起的耕戰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53章 刀與火第130章 增兵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20章 登山第34章 公子的權力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113章 東去第139章 丞相府的禁私學令第51章 一定還清第144章 鞭子與刑具第51章 一定還清第23章 老秦軍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52章 期盼著糧食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27章 封賞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74章 回咸陽第65章 選誰都好第132章 了不起的耕戰第21章 成果第143章 從北方歸來的博士第98章 又聞第51章 一定還清第12章 齊魯博士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50章 公子扶蘇的建設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39章 民夫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146章 立夏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25章 反秦的項氏第113章 東去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94章 墨子有言第62章 婁敬第52章 期盼著糧食第81章 相會第103章 隴上傳說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41章 狡猾的戎商第51章 一定還清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18章 叔孫通第126章 歸咸陽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67章 設宴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128章 驪邑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106章 北伐決心第51章 一定還清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117章 徐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库尔勒市| 凌海市| 奈曼旗| 周口市| 郎溪县| 乐东| 池州市| 咸阳市| 莱芜市| 南安市| 霍林郭勒市| 洞头县| 宝坻区| 淮阳县| 水富县| 肥城市| 新源县| 兴仁县| 独山县| 全州县| 肃宁县| 金昌市| 邻水| 刚察县| 五寨县| 昔阳县| 隆昌县| 天长市| 长岭县| 兴义市| 河西区| 酒泉市| 丹巴县| 酒泉市| 从化市| 城市| 县级市| 蒲城县| 开鲁县| 贵州省| 鲁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