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5章 反秦的項氏

今年的雪很奇怪,風雪總是三五天一來,來得快,去得也快,往往雪量也很大。

瑯琊臺下的士兵們也不知有多少次清理積雪,多數人都是疲憊的。

扶蘇翻看過往年的齊郡記錄,其實這裡每年都會有大雪,只不過今年的大雪更久而已。

扶蘇坐在偏殿內,身邊是正在哄著孩子的妻子,這孩子如今已爬得十分熟練了,又是一走神,發現孩子不在眼前,便要到處找,也不知道他爬去哪兒了。

因此,這孩子身邊的內侍與宮女是最多的。

扶蘇問道:“徐福最近在做什麼?”

“回公子,徐福近來一直都在家中。”

讓徐福任職瑯琊縣令的事,還未將消息送去,知道這件事的也只有父皇,李斯與王賁。

扶蘇在眼前鋪開一張地圖,地圖上所畫的是有關將來的瑯琊縣的模樣,這縣屬於齊郡的範疇之內,也是將來海運的支點。

“公子,最近有一個消息送來。”

“什麼消息。”扶蘇看著眼前的地圖,一邊問道。

“丞相與太尉派了官吏與兵馬去虎夷山遷民,卻在遭到了不少人的反抗,殺了一些人,才平息了混亂,現在越民都在遷來的路上了,聽說這件事當年的楚國貴族有關。”

始皇帝說過,這反秦的六國舊貴族是殺不完的,也是抓不完的。

如果一直深陷抓捕這些六國的貴族的窘境。

因此投入大量的人力與心力,這天下還治不治了,這大秦還要不要建設了?

因此啊,始皇帝實行郡縣制之後,所做第一件事就是建設國家。

李斯是一位十分高明的政治家,他驅使秦官吏控制地方,縮小六國舊貴族的生存環境,一邊將主要的心力投入國家建設中。

扶蘇道:“楚人?”

田安解釋道:“現在的楚地還有很多要反秦的楚國舊貴族。”

“公子!徐福在瑯琊臺下求見。”

談話被外面的話語聲打斷,扶蘇道:“他來做什麼?”

“說是有楚地的要事,稟報公子。”

扶蘇擱下手中的地圖,正好也要出去走走,便出了偏殿。

瑯琊臺的積雪剛被清理乾淨不久,地面上還結著一些薄冰,走下瑯琊臺的臺階還能聽到薄冰被踩碎的聲音。

瑯琊臺還存有一些周王室時期留下的石刻,多數是一些雕像與碑文。

以前夫差曾在此地駐兵,據說此地還能觀日影定冬至。

徐福雙手捧著一卷竹簡,見到了公子親自走向臺,行禮道:“公子。”

扶蘇道:“這寒冬時節,是有何事?”

徐福先是退後一步,道:“臣有要事告知公子,近來臣聽聞丞相遷越民遇到了楚人的阻撓。”

扶蘇輕笑道:“一點小事,這種事多了也就看習慣了。”

徐福又道:“兩月前,韓終讓人給臣送了一卷書信,韓終如今投效了楚人項氏,還說若臣被秦欺辱,也可投他。”

言罷,徐福的雙手將竹簡高高舉過頭頂。

扶蘇拿過竹簡打開上面繩結,竹簡緩緩打開,一列列的文字入眼,書信所寫的是楚文字。

書同文,車同軌才施行多少年,楚地還有人寫楚文字,其實這不奇怪,人是需要時間改變的。

扶蘇看罷竹簡內的內容,低聲道:“韓終將你視爲最好的朋友,你卻向我告發韓終投效了反秦的項氏?”

徐福猶豫了片刻,他道:“臣原本是想幫著韓終隱瞞此事,但臣聽聞丞相遷越民卻遇到了楚人阻攔,臣深知此事幹系重大,不敢怠慢。”

扶蘇將竹簡交還了徐福,對他道:“此事我會如實告知丞相,往後還需你在此地效力,你記住,誠實很重要。”

徐福自然是願意投效公子扶蘇的,他忙道:“臣領命。”

“回去吧。”

徐福再一行禮。

看他腳步匆匆離開,田安問道:“此事真的要告知丞相嗎?”

扶蘇搖頭道:“不用。”

田安神色明悟了,這是要控制住徐福,公子是在爲自己考慮。

田安又道:“今天也不知是否還有上好的漁獲。”

扶蘇道;“多挑一些螃蟹。”

“好。”田安滿臉笑容的離開,公子愛吃螃蟹,他就找這裡的漁民多尋一些壯實的螃蟹。

雪停的半個月後,扶蘇依舊爲了建設瑯琊縣忙碌著。

扶蘇拿起一卷新送來的竹簡,看了其中內容原來是丞相李斯要在瑯琊縣建設一支兵馬,並且在這裡設立一個將軍,這個將軍的官職是東晦都尉,這是一個船運將軍。

了不起的大秦,竟然開始建設海軍了,這如何不讓人振奮。

軍中的事都是始皇帝提議,丞相擬定,太尉落實。

而建設瑯琊郡的事,亦是如此,始皇帝與丞相都覺得這個地方很重要,那麼當始皇帝,丞相,太尉都統一想法之後,這件事輪到了少府令落實。

每天,從公子扶蘇偏殿送出去的竹簡都是成箱的。

當公子扶蘇設立了新的鄉亭建設地點時,第一批從虎夷山遷來的越民也到了瑯琊縣,一共兩萬戶,看來折損了不少。

程邈當即安排人手,號令這些越民建設屋子。

六萬大軍窩在瑯琊臺已有一個多月沒有事,現在正好可以將他們利用起來。

無論在遷民時遇到了多少阻礙,只要能將人力運送過來,就已是一個很好的結果,即便拉來的是野人,那也是勞動力與生產力。

所以,扶蘇從來不會對人力挑挑揀揀,哪怕是刑徒,只要四肢齊全有力氣,就可以去幹活。

這個時代的人們所追求的其實很簡單,他們能夠得到生存的資源,就已經很好了。

因此,扶蘇不像齊王室那樣不斷的壓榨漁民,扶蘇在與漁民建立一種利益互換,並且儘可能將這種利益擴張到賴以生存的地步,建設家園就是建設國家。

如此,只有不斷的相互補償,不斷的建立感情,這裡的人們就會越發擁護秦。

扶蘇只用了兩個月時間,就收穫了老族長以及其他越人的人心,而後老族長與他的越民會繼續教導其他的越人,來投效大秦。

瑯琊縣最寒冷的季節結束了,海邊晴朗了數日。

始皇帝二十九年的一月,始皇帝在瑯琊臺住了三個多月。

這三個月多,海邊的建設也在飛快進行著。

丞相李斯的遷越民之策也到了尾聲,在這裡的勞作的越民工匠有一萬兩千人。

在黃河的入海口,有一羣工匠正在這裡忙碌,公子扶蘇要在這裡建設一座大船塢,往後這裡會成爲海運的重要樞紐。稂帶來了一個人,他與稂一樣是敬業縣的學子,可以繼續做稂在這裡沒有做完的事。

很多人都感覺到,公子扶蘇與始皇帝就要離開這裡的了,人們發現原本散在各地的秦軍正在逐漸回來。

瑯琊臺下的秦軍越來越多。

待一處處新的鄉亭建設而成,始皇帝的真實目的是希望讓越民成爲秦的子民。

丞相李斯也有別的用心,他要讓越民再也不能復國,在秦的集權統治以及郡縣制的施行下,是不允許有越國存在的。

這些目的扶蘇都知道,這都是李斯作爲一個政治家的遠見與預謀,其實這與那些越民無關,越民也想不到丞相李斯那般的處心積慮。

丞相李斯是一個純粹的政治高手。

這一點扶蘇也清楚,但正因李斯不是一個多麼好的人,他才能堅定地建設大秦。

就要告別瑯琊臺了,扶蘇心裡想了很多,想到了始皇帝與李斯的從前,所以可以得出一句話,大秦不相信眼淚,軟弱與仁慈不能讓大秦強大。

“公子都收拾好了。”

扶蘇最後看了一眼瑯琊臺,這裡的諸多工事還未結束,以後還要繼續建設的,只不過下一次再來瑯琊臺也不知是什麼年月了。

扶蘇走到瑯琊臺下,對徐福道:“丞相與你說過了?”

徐福回道:“丞相命臣任瑯琊縣令。”

扶蘇又道:“有朝一日,我會幫你完成理想的。”

徐福自小到大都有一個理想,那就是去遠海看看。

只是現在人到中年的徐福反倒是對這個理想,沒有那麼強烈的衝動去完成它。

聽聞公子言語,徐福還是行禮道:“謝公子。”

扶蘇坐上了車駕。

田安向護衛的將軍吩咐,而後快馬在隊伍兩側往來傳話。

這支龐大的隊伍休整了半個時辰,終於開始動了,在人們敬畏的目光注視下,這支隊伍緩緩離開了瑯琊縣。

始皇帝離開瑯琊縣的第二天,稂在這裡的家中收拾好了包袱。

他背上包袱,走出屋子見到了一羣孩子,用關中話道:“我去長城了,瑱會給你們教書的。”

孩子們用他們剛學會的秦人禮節,躬身行禮。

稂穿著草鞋,穿著一身黑衣,還帶著一些落魄樣,離開了這片海灘。

孩子們注視著這個又帥又灑脫的背影,癡癡不語,他們是越人的孩子,但是一個秦人老師教會了他們寫字與讀書。

在孩子們心中有一顆種子,他們也想成爲老師那樣的人。

稂是真的要去長城了,在來年入夏之前抵達長城。

徐福站在瑯琊臺下,等到了正要遠行的稂。

先是看了看還在繼續修建的瑯琊臺,稂道:“聽說你成這裡的縣令了?”

徐福拿出一袋乾糧,遞給他,道:“知道你要去長城了,這些乾糧你可以在路上吃。”

稂看著大海,笑道:“等我從長城回來,我應該能任官了。”

徐福道:“我聽說北方的長城很危險。”

“北方越來越冷了,在北方深處的匈奴人正不斷地南遷,人越來越多就會成爲一支大軍。”

“我希望你活著回來,要是能躲過這場戰爭,該多好。”

稂笑著擺了擺手,繼續一路往北方而去。

徐福站在原地,看著他在沙灘上留下了一串長長的腳印。

徐福很羨慕這個孩子,他從關中而來,去過南方的楚人地界,現在要去北方的長城,他如此年輕,卻幾乎走遍了天下。

徐福回想著他這半年來的遭遇,再看如今的瑯琊臺,他覺得這一切好像如夢一般。

從齊郡離開之後,始皇帝沒有按原路返回,一路往西南方向而去,還未離開齊地,來到魯縣,此地還有一個名字叫泗水。

因丞相遷越民入瑯琊,扶蘇近來看到了不少有關楚地送來的消息。

其中不乏一些反秦的言論,不過這都是風聞,丞相對這些事毫不在意。

倒是在魯縣有一個傳說,當年楚王問鼎中原的傳說。

泗水流經楚地,當年這裡也是楚地的一部分,直到春秋後期,楚國也是一支十分強大的力量。

而此地,也是地利要害之地,連接著淮河與濟水,是中原水運的樞紐。

淳于越帶著病體又回到了隊伍,他對始皇帝與李斯說了有關楚王問鼎的故事,那是一個象徵周天子的鼎,大禹鑄九鼎定九州,秦既然要取代周,就必須找回遺失的九鼎。

扶蘇站在父皇的車駕外,聽著馬車內的談話,目光望著正在平靜流淌的泗水。

大軍正在泗水邊休息,

“澇鼎?”

車駕內傳來了始皇帝的疑問。

當年楚庒王放棄問鼎中原,怒將周鼎沉入泗水中。

等淳于越與李斯離開了車駕,扶蘇這才走入車駕面見父皇。

車駕內,嬴政正在喝著一碗粥,一片肉放在口中,正在嚼著。

扶蘇道:“父皇,前往洞庭郡的糧草準備好了。”

“扶蘇,你覺得朕應該撈鼎嗎?”

言至此處,嬴政又拿起一塊肉,放入口中,如炬的目光正看著車架外。

扶蘇回道:“淳于越所言之事撲朔迷離,他如何證明周鼎就在此處?”

見父皇依舊嚼著肉不語,扶蘇藉著道:“父皇,大禹築造九鼎定九州,遺失九鼎是周天子過錯,並非父皇,父皇要取代周天子,何必做周天子的做過的事情,周天子的鼎與秦何干?”

嬴政緩緩點頭。

扶蘇覺得父皇應該是接受了這個想法,其實父皇也不想撈鼎,只是缺少真心勸諫的人。

當天夜裡,衆人依舊在休息,一個消息卻傳遍了大軍,齊魯博士淳于越死了,傳聞是病死的。

田安抱著小公子衡,笑道:“公子曾說過仁慈與軟弱,不能讓大秦強大。”

半歲大的小公子衡還不會講話,他只會咧嘴笑著。

李斯沒讓人追究死因,而是將其屍體交還給了他的家眷。

翌日,始皇帝的車駕便繼續一路南下。

第143章 從北方歸來的博士第138章 岳丈是很好的人第64章 選擇第12章 齊魯博士第71章 秦人古都第141章 狡猾的戎商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30章 共同經歷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22章 公子觀海第67章 設宴第139章 丞相府的禁私學令第26章 一老一少第18章 叔孫通第129章 戰爭預警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66章 公子很現實(加更)第81章 相會第125章 反秦的項氏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86章 羣鹿第15章 完美的秦國公子第138章 岳丈是很好的人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27章 封賞第39章 民夫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55章 學荀子者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65章 選誰都好第54章 蜀中消息第41章 上架感言第98章 又聞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67章 設宴第130章 增兵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39章 丞相府的禁私學令第136章 蒙恬的大勝第38章 渠與田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63章 公子的腳踏實地第114章 韓舊地第143章 從北方歸來的博士第12章 齊魯博士第54章 蜀中消息第112章 權與利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98章 又聞第35章 侷促之人第30章 共同經歷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16章 戍邊第23章 老秦軍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8章 立夏的雨第6章 樸素的經驗第77章 棗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第89章 軍報第143章 從北方歸來的博士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98章 又聞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49章 將來的郡第40章 渠中骨第120章 登山第146章 立夏第30章 共同經歷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14章 最後一茬蔬菜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69章 完美的理想第12章 齊魯博士第23章 老秦軍第139章 丞相府的禁私學令第142章 兩鬢已白的李斯第67章 設宴第29章 弱小的人有巨大的力量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41章 上架感言第95章 神奇的祭文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125章 反秦的項氏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120章 登山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仁化县| 正安县| 德州市| 连山| 介休市| 荃湾区| 余干县| 南阳市| 延庆县| 黎平县| 自贡市| 晴隆县| 华亭县| 河津市| 浮梁县| 西和县| 丰原市| 四川省| 茶陵县| 牟定县| 互助| 青海省| 利辛县| 都匀市| 襄樊市| 河南省| 新蔡县| 临漳县| 宾川县| 杭锦旗| 唐海县| 英德市| 澎湖县| 调兵山市| 龙里县| 武宣县| 庄浪县| 铜鼓县| 上思县| 来宾市| 吉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