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2章 公子觀海

破舊的瑯琊臺還在修繕,嬴政走回了瑯琊臺,一邊走著,又道:“與朕好好說說遷民?!?

“臣領命。”

王賁與李斯齊齊應了一聲。

始皇帝開始了遷民計劃,一隊隊的官兵離開了瑯琊臺。

海浪不斷拍打著海岸,此刻載著公子與田安,還有徐福的船距離海岸已有了一段距離,放眼望去,大概半里地。

徐福在船上燃起一個泥爐,他又從水桶中拿出幾條活魚,他一邊熟練地殺魚,一邊道:“齊地的人將這種魚,稱爲刀魚?!?

扶蘇道:“這是刀鱭?”

徐福的臉上再一次掛起了被看穿的尷尬,但心底越發敬佩這位博學多識的公子,面對公子這樣的人不能說謊,只能敬重之,只要保持敬重說不定得到公子幫助,反之則會死得很慘。

徐福深知該如何與這樣博學多識的人相處,至於以前交遊所結識的韓終,或者是其他的齊魯博士,根本不值一提。

更加慶幸在泰山腳下,面對公子扶蘇時的選擇很正確。

他道:“公子見多識廣?!?

扶蘇道:“看書多了而已。”

徐福殺著形如刀的魚,處理乾淨之後,給這種魚的兩面都抹了鹽,而後用細長的木籤將魚串起來,而後將魚懸於爐上烤著。

待魚的表面有了焦黃之色,徐福又拿出一壺酒水,灑在了正在炙烤的魚上。

當酒水灑下,爐中的火焰都旺盛了些許。

徐福倒上一碗酒水,遞上。

扶蘇接過酒水沒有著急喝。

徐福解釋道:“這種刀鱭多數都在入海口,不過這個時節已很少了,春夏時節比較多,臣與周邊的漁民都相識,讓他們盯著看看有沒有這種魚上網,還真讓臣找到了二十餘條?!?

話語正說著,徐福見公子依舊看著遠方的大海。

扶蘇道:“這海,真好看呀?!?

海風很冷,吹得海水起伏,讓小船也有些搖晃,但這不妨礙公子觀海。

徐福覺得公子是久居關中,從未見過這麼廣袤的大海美景,其實每天都是如此,四季沒有變化。

扶蘇陶醉在這種景色下,因眼前的海水與藍天實在是太乾淨了,乾淨的如同一塊藍寶石,水天之間還有白雲點綴,水天共一色,方圓數裡只有這一艘漁船。

“如果將來說起我,也可以說大秦的公子扶蘇也坐過漁民的船,出過海,吃過這裡的海鮮?!?

徐福笑著舉起酒碗,道:“臣敬公子。”

扶蘇看著他一口氣將酒水喝完,也跟著抿了一小口。

徐福拿起一條烤好的刀鱭,遞上道:“公子還請品嚐,此魚炙烤之後其骨都是酥脆的,臣此生最好這一口鮮香之味?!?

扶蘇接過他遞來的魚,沒有著急吃。

徐福又拿起一串,當著公子的面從魚頭咬下一口,一臉享受的咀嚼著,似乎在享受其中酥脆,而後他又飲下一口酒水,道:“此生足矣。”

田安也吃了一口,再示意公子可以吃。

三人飲著酒水吃著魚,徐福帶的酒水不算多,足夠三人每人喝一碗的。

吃罷魚肉,酒壺也空了,扶蘇道:“你對越地的越民瞭解嗎?”

徐福頷首。

“父皇要遷民?!?

徐福行禮道:“公子是有擔憂?”

“你說便是。”

徐福喝了一碗酒水,齊地的酒水說不上烈,他回道:“離瑯琊最近的便是瑯琊越民,他們多數都是當年越王勾踐治下的人,兩百多年前還在越王勾踐的玄孫越王翳的治下,再後來越王勾踐的後人相互殘殺……”

徐福開始訴說起了越地的歷史,原來越王勾踐的後人還有著一段十分殘酷的經歷。

但徐福所言的都是一百年前的事情。

這個時代的歷史還是很漫長的,每個地方的人們的歷史都可以追溯到兩三百年,或是屈原,或是越王勾踐。

春秋八百年的列國紛爭,有著說不完的故事。

扶蘇道:“我記得越王勾踐的後人中,還有一批游水與船術十分了得的人,那批人現在可還在?”

徐福低下頭,那是越人賴以生存的本領,他自然知道,瑯琊越地就在瑯琊縣的邊上,這裡的漁民都與那些越人有來往。

就算是越國亡了,勾踐死了,當年的船術早就成了代代相傳的生存本領。

徐福道:“原來,公子想要的是這些人?!?

扶蘇道:“還會有東越的越民,虎夷山的越人,你又瞭解多少?”

徐福坐在小凳上,面對公子又一次感覺到如坐鍼氈,公子的問話十分刁鑽,總是一句話能夠問到要害,關於越人的很多事他也都是聽說,知道的並不多。

且不說東越與虎夷山的越人。

光是瑯琊越人這一支,以前徐福就想要依仗他們過人的船術,出海去東方遠海,但對方一直以出海太過危險拒絕了。

徐福深吸一口氣,他將自己所知道的事一股腦向公子扶蘇道了出來,包括他知道以及他所不知道的。

言罷,公子已讓田安劃船回去了。

“臣說得有些多,公子若記不住,臣回去寫下來再交給公子。”

“不必了,我記性好。”扶蘇隨意說了一句話。

“還請公子萬萬不要爲難瑯琊的越人,先前臣與他們就有矛盾,臣年輕的時候幾次想要讓他們帶臣去海外,被他們驅趕過,那時都是臣不懂事……”

“好了。”扶蘇打斷他的話,低聲道:“該利用的我會利用,該安撫的我也會與父皇,丞相一起安撫。”

船隻到了海灘邊,徐福再一次行禮。

瑯琊是春秋時期的吳國北進的要地,那應該是三百七十年前,吳國伐齊。

當年,吳王夫差聯手魯國一起攻打齊國,那一戰吳國勝了,但卻在次年瑯琊臺海戰,吳國敗給了齊國,那是一場大規模的海戰。

徐福說,在他小時候,他就是這裡的漁民,他兒時貪玩愛游水,還能在海底見到當年海戰沉下海的兵器,甚至撈上來一些。

不過那時的越人都有規矩,小時候的徐福每每將兵器撈上來,都會被人打一頓,而後人們又會將兵器扔回海里。

說起吳國夫差的事,還涉及了伍子胥與越王勾踐。

吳國到了最後,都城卻被忍辱的越王拿下,夫差自盡,吳國滅亡,也就有了那個流傳後世的故事。

後來的越王勾踐繼承了吳國的一切遺產,以及夫差留下來的那一支水師,而這支水師成了越王勾踐的越民,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扶蘇聽徐福說起了越民十分了得船術,說不定在原本的歷史上,幫助徐福東渡的船伕,就是那些船術了得的越民。

臨到夜裡,扶蘇帶著家人回到了瑯琊臺,待妻小都休息下來之後,纔去面見父皇。

瑯琊臺的宮殿老舊的不成樣子。

“皇帝不喜這裡的齊地裝飾,快快都拆了?!?

“怎麼還有齊人的文字,都拿去燒了。”

“都換上我們咸陽的夔紋瓦當!”

扶蘇正走向瑯琊臺的大殿,就聽到了幾個內侍正在說著話。

他們注意到公子走過,紛紛住口躬身行禮。

扶蘇依舊不動聲色地從這裡走過,從這些人的話語中可以得知,父皇多半是不喜這座帶著齊地風格的瑯琊臺。

大殿內,王賁與李斯依舊在這裡。

見到坐在上首的父皇,扶蘇躬身行禮。

嬴政示意這個兒子可以坐在邊上,與李斯,還有王賁繼續商議著。

在這裡扶蘇聽到了更完整的遷民計劃,這些遷來的越民會成爲新的瑯琊新民,其中包括運鹽的腳伕,墾殖的刑徒,越民女子也可以與秦軍成婚,但都需要成爲秦人的一份子。

扶蘇聽到了李斯與始皇帝對瑯琊這片地方,更重要的規劃。

第一,要將年產十萬鐘的鹽廠擴張到年產三十萬鍾,這些事主要交給遷來的刑徒去做。

再者,遷民的另一類,重要的越人是工匠,拆除以及搗毀所有能私鑄兵器的作坊,並且都收歸瑯琊縣。

發《語書》教授越人學習秦語,李斯十分鄭重地向始皇帝進諫,讓越人寫小篆,書同文字要從文字到語言,貫徹到底。

並且李斯與王賁還以瑯琊臺爲核心,說了一個十分重要的沿海控制計劃,在他們的規劃中,以瑯琊臺爲支點,控制黃海,東海與南海航運網。

而這些事,甚至包括重建瑯琊臺,這些事情……到了最後,多數都會落在自己這個少府令身上。

扶蘇覺得就算自己能夠成爲下一個秦帝,在此之前……不論關中改造也好,還是這裡的事也好,在始皇帝的宏大理想以及超級壯闊的敘事下。

讓扶蘇感覺,他這一輩子,都做不完這些事……

最後,在父皇與李斯的言語中,先確定了瑯琊臺的重建計劃,這一點不出扶蘇的所料,根本沒有任何的意外,交由少府令主持。

李由帶著兵馬守在瑯琊臺下,那堆從齊地搜來的書都堆放著,這些書自從拿過來之後,公子扶蘇就一直沒有理會。

齊郡的郡守還在問著,“李士尉,我們齊郡的書,公子是要還是不要。”

李由的一口水剛嚥下,被嗆得咳嗽了兩聲。

見狀,齊郡郡守,神色頗有領會之意,他對一旁的小吏吩咐道:“去,把我們齊郡的書卷都給帶來!公子喜看書?!?

李由本想開口數落這個郡守,就有人快步跑來,道:“公子要代皇帝巡視越地漁民,命李士尉護衛。”

“末將領命!”李由應了一聲,帶著他的兵馬離開了這裡,至於留在原地的那些齊地書卷,依舊沒有人理會。

瑯琊縣的越人就住在瑯琊臺邊上的三裡地,翻過兩處高坡,就到了另一片海灘,有著徐福的領路,這一切順利許多。

越語溝通很困難,丞相的遷民計劃開始之前,扶蘇需要先找到工匠。

徐福道:“公子,這裡的越民有些排外,公子萬不要見怪?!?

他這話實則是說給李由聽的,如果李由因對方無禮就動手,激起了越民的抵抗情緒,就不要太好看了,而他徐福以後也別想在這裡混跡了。

徐福道:“此地越民的老族長,傳聞是越王勾踐的後人?!?

扶蘇遲疑道:“當真?”

“當不得真。”徐福又笑著補充了一句話。

扶蘇蹙眉看著這裡的人們,他們的眼神滿是警惕,婦人們保護著的孩子,甚至當看見甲士,那些婦人捂住了孩子的眼睛,壯年的男子拿著木魚叉,護在孩子與夫人們的身前。

越是往這些越民的住所深處走去,四周的越民也越來越多。

在衆多越民年輕男子的防備下,扶蘇一行人來到一處老舊的木屋前。

扶蘇沒見到這位越民的老族長,也就是徐福所言的越王勾踐的後人。

扶蘇看著緊閉的屋門,遞上了一塊青玉作爲禮物。

一個男子拿過青玉,將木門打開一道縫,送入屋中。

青玉送入之後,久久沒有迴應,也沒有還回來。

看來對方很是坦然地收下了,看來對方也知道,秦公子扶蘇來此地是有求於人的。

不過扶蘇與徐福站在屋外並沒有得到迴應。

李由本想上前喝問,卻見一人正跑來,這人穿著越民的衣裳,腳上也是穿著草鞋,他的身後還跟著一羣玩鬧的孩子。

“公子!”

來人不是別人,正是被越民孩子圍繞的稂。

稂離開關中已是第三年,他笑道:“稂見過公子。”

扶蘇認識這個年輕人,能從叔孫通手下畢業的每個學子扶蘇都記得。

徐福詫異地看了看眼前這個說著關中話的越人男子,又看了看公子扶蘇,傻眼了。

有了稂在這裡,他還能與越民打成一片,扶蘇覺得自己的工作展開有突破口了,要當皇帝就需要有更多的支持者,這話是沒錯的。

稂慚愧道:“老師讓我們在外教書三年,再帶弟子回關中,稂有負師命,至今沒有弟子能夠帶回關中,一個都沒有。”

他覺得這三年很失敗,特別的失敗。

扶蘇笑著拍著他的肩膀,道:“意料之中,凡事腳踏實地慢慢來,隹在洛陽很順利,他今年可以帶五百個學子入關中?!?

稂激動地差點咬到自己的舌頭,吃驚道:“他一人能帶五百個學子?”

扶蘇道:“你回了關中就知道了,我也是近來才收到消息,先與我說說這裡的事。”

稂嘆息一聲,開始講述他在此地的見聞……

其實這裡的人們過得並不好,他們有著最好的船術,他們每每出海都能滿載而歸,可他們依舊過得很貧苦。

甚至比瑯琊縣的縣民都要苦,當年這裡的越民爲了能夠在齊王的統治下,得到一片安棲之地。

他們每年都需要爲齊王室獻珍珠,齊王室纔會允許他們繼續在此地生活。

當扶蘇問及要多少珍珠,稂道:“年供百斛。”

第49章 將來的郡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135章 北伐第36章 微小的回報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131章 先活下來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82章 有關張良第71章 秦人古都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99章 頻陽公第47章 貧民入關第22章 落魄的博士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49章 將來的郡第119章 公子好學第30章 共同經歷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12章 齊魯博士第49章 將來的郡第12章 齊魯博士第96章 稂與張良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67章 設宴第20章 老秦人第18章 叔孫通第117章 徐福第94章 墨子有言第20章 老秦人第39章 民夫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第10章 公子的鬥爭與反思第136章 蒙恬的大勝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27章 封賞第99章 頻陽公第35章 侷促之人第43章 挖通第19章 我們都是荀子的弟子第139章 丞相府的禁私學令第53章 刀與火第125章 反秦的項氏第38章 渠與田第121章 八千卷書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99章 頻陽公第134章 長城之事第97章 野心(加更,求月票)第86章 羣鹿第128章 驪邑第84章 歸來的人們第86章 羣鹿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49章 將來的郡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52章 期盼著糧食第136章 蒙恬的大勝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113章 東去第117章 徐福第86章 羣鹿第30章 共同經歷第45章 平靜的冬季第35章 侷促之人第143章 從北方歸來的博士第43章 挖通第91章 公子高與甪里先生第144章 鞭子與刑具第24章 守規矩的公子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105章 西巡諸事第80章 王賁的教導第141章 狡猾的戎商第18章 叔孫通第124章 美麗的貝殼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第112章 權與利第126章 歸咸陽第65章 選誰都好第113章 東去第40章 渠中骨第114章 韓舊地第138章 岳丈是很好的人第112章 權與利第70章 臘日之前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38章 岳丈是很好的人第71章 秦人古都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33章 橋建成第46章 原來很多年前就認識第30章 共同經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城县| 香河县| 新乐市| 金阳县| 铜山县| 吉隆县| 荔浦县| 抚松县| 综艺| 五寨县| 柏乡县| 四子王旗| 新民市| 房产| 太保市| 开封县| 万州区| 合作市| 乌兰察布市| 招远市| 勃利县| 钟祥市| 河津市| 荥经县| 馆陶县| 瑞昌市| 东乌珠穆沁旗| 屯昌县| 通河县| 莱芜市| 富源县| 英超| 荥阳市| 布拖县| 吐鲁番市| 白山市| 宝清县| 呼伦贝尔市| 梨树县| 铜陵市| 安图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