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

第1章 我的老師韓非

咸陽的冬季,刺骨的寒風從西北吹來,咸陽城內的衆多房屋都還有厚厚的積雪。

無論是咸陽宮裡的行人,還是在咸陽城裡的人,都顯得十分匆忙。

在扶蘇看來,整座咸陽城顯得古樸又莊嚴,當年商鞅督建的咸陽城依舊保持著橫空出世的威勢。

今年的關中,比以往更冷。

而今天的咸陽宮各處都掛著白布,宮裡來來往往的人多數都低著頭,因就在前兩天華陽太后過世了。

如今,葬禮還在舉行,扶蘇與一羣秦國王侯的親眷們站在高泉宮的大殿前。

至於這些親眷們都是誰,現在的扶蘇根本不認識,肅穆的神情下儘量保持沉默。

扶蘇稍稍擡頭看到了殿內的靈柩,華陽太后是當年秦孝文王的妻子,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前那個人際關係十分複雜的咸陽宮中,華陽太后都是一位極其特殊的人。

對父皇來說,華陽太后對他的人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傳聞,不管是在呂不韋死之前,又或者是呂不韋死後,華陽太后都是父皇最尊敬的人。

現在華陽太后過世了,父皇也是最傷心的。

來到這個人世間,扶蘇用了很長時間來適應,至少在面對眼前這些不認識或者可能認識的秦國親眷,他們有的是以前的楚人,趙人,或者是燕人……

閉上眼聽著自己的呼吸聲,扶蘇能夠聽到後方親眷們有人在低聲議論,還有隱約起伏的鼾聲,該是有人跪著睡著了。

“公子,章臺宮的早食準備好了。”

聽到身後的話語聲,扶蘇這才整了整衣衫,跟著這個內侍離開。

咸陽宮真的很大,走起來也很累人。

章臺宮是咸陽宮南面最大的一座宮殿,平日裡始皇帝都會在這裡處理政務。

走到大殿近前,整了整衣裳,扶蘇這纔跟著內侍進入了殿內,見到了自己的父皇,也就是當今始皇帝。

扶蘇站在殿內行禮,雙手作揖躬著身子,等著話語聲。

父皇又沉默不言,空曠又寂靜的大殿內,甚至能聽到他嘴裡嚼著鹿肉的聲音。

站在原地又過了片刻,父皇依舊沒有言語,只是平靜地嚼著肉。

扶蘇先在宮女的帶領下來到一旁的桌案邊坐下,接著就是一盆熱乎的鹿肉放到了面前。

宮殿內很安靜,扶蘇自顧自用著飯,父子之間沉默不言。

其實在記憶裡,這位父皇都是沉默寡言的,在記憶中扶蘇沒見過自己的生母,但記得自己的母親是楚人。

而眼下的環境……則是相較於經過商鞅變法之後的秦人。

至今,始皇帝治下的秦人民風都是務實且簡單的。

當年六國舊地的人們至今還保留著以前的生活方式與習俗。

好戰且勇猛的秦人,或者中原齊魯文化的儒家,燕趙的粗獷好戰,喜歡浪漫的楚人。

在多數秦人的評價中,楚人都是這樣的,他們說公子扶蘇的生母是楚人,有個浪漫的楚人生母,也就有了自己這個名字扶蘇。

娶楚人女子爲王后,都快成秦國的傳統了,華陽太后是楚人,那麼按照人們的思考慣性,扶蘇公子的生母也該是楚人。

扶蘇吃了兩口鹿肉,目光看向坐在上座的父皇,他割下一片鹿肉,放入口中嚼著,目視前方似乎在思索,殿內依舊沒有任何的言語。

自秦滅六國之後,這位始皇帝就是這個龐大帝國的心臟,他就像是一臺冷酷到冰點的政治機器,管理著這個龐大帝國的骨骼與各處毛細血管。

這個帝國還是有很多危機的,秦國一統六國,但當年的六國舊貴族還在。

各地帶著各種復國理由叛亂依舊此起彼伏,以及在幾年後,埋藏在各地有可能起復的反秦武裝,比如那個叫項燕的人喊出那句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在這個自周王朝之後,在這分封舊時代剛結束的時期,如今這年月的多數人對未來都是迷茫的。

畢竟一統天下了,人們都在猜想這麼廣袤的天下要如何治理。

又見到父皇離開,扶蘇忙起身行禮送別。

看著這位始皇帝的背影消失在視野中,扶蘇這才離開寂靜的章臺宮,父子間沒有一句言語,陌生得不像父子。

也罷了,反正扶蘇也不是扶蘇了。

四周依舊是嚴冬的肅殺,站在遠處鼓樓上的士卒見到了章臺宮前,那個正在走動的身影,聽身邊同樣正在值守的人講著,他就是公子扶蘇。

宮中有關公子扶蘇的傳聞還有不少,傳聞中公子扶蘇擅長醫術,當年華陽太后病重。

老太醫令說華陽太后的病,由公子治了之後,太后才活到了現在,多看了十餘年人間。

華陽太后最疼愛的孩子,就只有公子扶蘇。

待扶蘇回到高泉宮,天色也已入夜了,在這裡的親眷與賓客都已離開,只有一人還站在這裡。

此人大概四十餘歲,留著短鬚,面帶溫和的笑容,穿著一件黑灰色的朝服。

“公子。”

見對方十分恭敬地行禮,扶蘇也禮貌行禮。

眼前這人正是如今的廷尉,李斯。

扶蘇看著還擺放在高泉宮內的靈柩,言道:“剛去與父皇用膳了。”

華陽太后的喪禮到了最後的階段,明日清晨就要下葬。

李斯上前半步詢問道:“聽聞公子近來喜看韓非的書?”

“是的。”

“臣聽聞公子以往還看儒家典籍?”

“嗯。”

扶蘇應聲點頭。

“若公子對韓非的書卷言語有困惑,臣可以解答。”

說著話,李斯依舊是面帶著溫和又友善的笑容。

在這位穿越者扶蘇的印象中,這位秦國的廷尉總是這樣,臉上帶著數年如一日的笑容。

有人說李斯與韓非師出同門,也不知道當年兩人關係如何。

但從當年秦王的角度,也就是現在的父皇來說,都事已至此了。

或許,死去的韓非對秦國來說更有價值,現在的李斯對秦國來說用起來更順手?

扶蘇停下腳步,望著陰沉的天空道:“韓非雖不在人世了,但在我心裡他已是一位老師。”

能夠在咸陽的朝堂上有一席之地的人,都是當年那個時代的佼佼者,李斯就是這樣的人,不管他是不是害死韓非的主謀。

其實現今秦國所保存的,有關法家的書籍知識,它們對人與家國之間的剖析更加殘酷。

對經受過後世教育的扶蘇而言,每次看那些書籍就像是在一次次碾壓自己那善良的人性,他們的書中所寫的那些……太不是人了。

(本章完)

第140章 再一次東出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9章 故人的河渠第7章 公子喜種樹第125章 反秦的項氏第86章 羣鹿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81章 相會第35章 侷促之人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46章 立夏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71章 秦人古都第60章 楚王的噩夢第59章 漫長的酷暑第70章 臘日之前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68章 金車第40章 渠中骨第58章 兩年南征(下)第38章 渠與田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85章 公子與拙誠第116章 先師荀子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37章 不怕黑夜的孩子第98章 又聞第71章 秦人古都第146章 立夏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28章 驪邑第107章 很重的心事第56章 像是天生的第39章 民夫第65章 選誰都好第100章 頻陽公家事第38章 渠與田第55章 學荀子者第88章 匈奴與上郡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33章 最後一位長輩第23章 老秦軍第74章 回咸陽第132章 了不起的耕戰第25章 黃河的脾氣很大第123章 冷流雪第48章 取個美麗的名字第61章 夏收之前的麥梢黃第117章 徐福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68章 金車第41章 上架感言第139章 丞相府的禁私學令第53章 刀與火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49章 將來的郡第76章 農禮與大雪第92章 與農禮有關第90章 丞相三思第11章 公子的反省第127章 務實是一種風氣第27章 封賞第40章 渠中骨第141章 狡猾的戎商第109章 他們是塵埃第82章 有關張良第18章 叔孫通第3章 要進步的李斯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3章 有當年張子之風第79章 善意第145章 河西走廊與漠北事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111章 暴雨第115章 崤函古道第5章 呂不韋的遺產第118章 泰山秋雨第32章 理想是建設出來的第136章 蒙恬的大勝第137章 李斯的中年危機第83章 將要從南方歸來的人第73章 禮成(再加更)第2章 我的老師李斯第77章 棗第17章 雪天中的煞風景第124章 美麗的貝殼第110章 頻陽公與老太尉第23章 老秦軍第27章 封賞第40章 渠中骨第128章 驪邑第94章 墨子有言第101章 仙山與封禪傳說第132章 了不起的耕戰第78章 丞相與張蒼(感謝黎明的山頂洞人盟主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汀县| 张掖市| 卓资县| 大方县| 高要市| 三门县| 黎川县| 沁水县| 大同市| 丰原市| 广东省| 内丘县| 咸宁市| 磴口县| 来凤县| 崇明县| 大名县| 卢氏县| 庆城县| 洛宁县| 巴马| 威海市| 梧州市| 清水河县| 安多县| 屏南县| 兰州市| 牡丹江市| 博湖县| 依安县| 林州市| 隆尧县| 柏乡县| 南宫市| 苏尼特左旗| 得荣县| 承德市| 新龙县| 双柏县| 乌苏市| 皋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