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4章 當問何罪

李祺深吸一口氣,攏在袖口中的拳頭緊緊握起,對於他而言,最關鍵的時刻到了。

永樂朝的底層政治邏輯將由他所構建,而這必將影響未來的大明無數年!

“殿下,建文忠臣之中,諸如方孝孺、齊泰、黃子澄這些罪魁禍首,自然該殺,諸如鐵鉉、盛庸、平安等人,但凡要爲建文效忠殉難者,便遂了他們的意!

但既要殺人,卻又不能讓天下人認爲忠正之臣有此悲慘下場,那便要只誅殺其一人,而不牽連其族,然後立建文忠臣死節碑錄?!?

朱棣眼中一亮,然後就聽到李祺又道:“但是這還遠遠不夠,定然有人會舉家赴難,且若是將效忠於建文的全殺了,豈不是愈發顯的殿下殘暴?

真正解決這個問題的答案,是祺先前所問的問題——

殿下可否想好了要用何等面目、何等身份去面對天下人的質疑和攻訐。

若殿下持身以正,則建文諸臣爲邪!

方纔臣嘲諷晉朝以孝治天下,因爲天下皆知,司馬家以臣子之身,當街弒殺了皇帝。

直到數百年後的唐朝,亦有詩人感慨:三世深謀啓帝基,可憐孀婦與孤兒。罪歸成濟皇天恨,戈犯明君萬古悲。

司馬家不敢談忠之一字,因爲縱然登上了皇位,可這皇位來的不正。

方纔殿下與高陽郡王欲要動刀兵,是因爲殿下您自己從內心深處就認爲自己做的是錯事!

您認爲自己是一個反賊,而反賊是註定是要遭遇天下人唾棄的。

您暴怒的殺死那些批評您的人,您的刀揮舞的越是鋒利,就越說明心虛!”

朱高煦這下是真的笑不出來了,這話他都不敢說,其他人更是緊緊的低著頭,好像什麼都沒有聽到。

朱棣的拳頭握起,卻沒說什麼,他已經明白了李祺的意思,有些事藏著掖著,只會是一筆糊塗賬,攤開了說反而好一點。

李祺話根本沒停,接著道:“按照歷史上那些皇帝的做法,無非就是先將反對者殺光,然後給自己的功臣多多封賞,最後再修改史書,說先帝本來就想要讓自己繼位,只是因爲被奸臣所害矯詔,才失去了皇位?!?

李祺是如此肆無忌憚的展露著鋒芒與智慧,這是在洪武朝幾乎從未有過的。

首先是因爲朱棣和朱元璋不同,其次是因爲他知道自己一定會和朱棣有一段蜜月期,而等到朱棣開始忌憚他的時候,他就要死了。

朱棣面上雖不顯,可心中卻劇震,因爲他真的準備這麼幹,等成爲皇帝之後,就修改太祖實錄,說父皇本來就中意自己繼位,可現在被李祺這麼一說,他心中頓時有點彆扭。

“那些不過是掩耳盜鈴而已,有什麼用處呢?

那些太過久遠的混亂時期,祺便不提。

宋史中說宋太祖趙匡胤是病逝的,可誰不知道是宋太宗趙光義燭影斧聲加害。

宋朝三百多年的社稷,是趙光義湮滅的歷史真相不夠多,還是他的權力不夠大?

爲什麼還不能隱瞞這些事,因爲天下人雪亮的眼睛在看著!

所以改史有用嗎?

沒用!

只是徒然的讓天下人發笑,繼而譏諷,你看那皇帝,不過是篡位而來,掩耳盜鈴,還讓天下人談什麼忠義仁孝!”

朱棣一直挺直的腰瞬間塌軟了下去,一直緊緊握著的拳頭也鬆了開來,他不得不承認,李祺說的非常對,改史真的只能欺騙自己而已,根本就沒人會信,日後還只會引人嘲諷,乃至於對皇帝失去敬意。

他嘶啞著聲音道:“妹夫既然這樣說,想必是有更好解決的辦法了?”

李祺向著朱棣拱手躬身行禮,這鄭重的舉動讓衆人皆是一驚,不自覺的就都坐直了身子。

剛纔李祺說那些石破天驚之語都隨性而言,現在這是要說什麼,竟然會這麼鄭重。

“祺認爲殿下根本就不必如此心虛,趙光義怎麼能夠和您相提並論,他深受兄長大恩,卻不思回報,反而謀害宋太祖,轉而又迫害宋太祖之子,爲人所詬病豈不是正說明天下人心之正嗎?

祺請問殿下,唐太宗亦是通過玄武門之變而登極,他可有錯嗎?”

“自然沒錯!”

朱棣立刻高聲道,李世民是他的偶像,“太宗開國,功勳卓著,卻被李建成和李元吉忌憚,身陷死地,若是不經玄武門,怕是反而要死在二賊手中,貞觀之世,亦是見不到了。”

“正是如此!”

李祺頷首笑道:“當時的唐人是這麼想的,千百年後的我們也是這麼想的,這便是天下人心的力量!

所以唐太宗敢讓大臣在史書上直接寫出他親手射殺了他的親哥哥,因爲他堅信自己做的沒有錯!

周公誅管、蔡,太宗殺兄弟,這都是爲了天下

殿下,您是先皇臨終前事實上的嫡長子,本就負有維繫宗家之責,靖難之事,您又有何錯呢?

難道要枯坐北平而待死嗎?違背了先皇之命和遺志的是建文,不是您!”

朱棣噌的一下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李祺還是第一個說他靖難沒錯的人,其他人就算是他的妻子和兒子,心中怕也是會認爲做的是錯事吧?

甚至就連他自己,午夜夢迴之時,都恐懼於自己所做之事。

“可建文是皇帝……”

朱棣說出了這句話,他緊緊的盯著李祺,他需要更多的心靈力量去支撐他虛弱的內心。

李祺!

本王知道你是天下最富盛名的大儒,來告訴本王,也告訴天下人,本王沒做錯。

李祺沒有讓他失望,他大聲的說道:“湯放桀,武王伐紂,賊仁者謂之賊,賊義者謂之殘,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誅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

朱棣從來沒覺得孟子這麼順眼過。

說完這句話,李祺再次踏前一步,他身上有股厲聲道:“殿下若要天下清平,就絕不能讓自己的身上揹負反賊、弒君的名聲!

否則天下的道德風氣必亂!

唯有堂堂正正的行天下王道,才能使大明長治久安。

以祺之見,當於皇宮大內,召集百官、士子、京城耆老,而後執建文諸臣,問天下之罪!”

第19章 宗族社稷第69章 何爲忠臣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61章 朱允炆死第41章 三十一年第52章 殿中抗辯第112章 天下何人不識君?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99章 衍聖公輩何足惜!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74章 大明要遷都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101章 永樂六年春第64章 當問何罪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131章 救太子於危難之間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70章 大明制度設計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92章 朱棣:爲李祺加恩第192章 二官殺一第135章 統合!第193章 官逼民反第86章 奪嫡之爭第152章 本官不刮窮人的油第72章 永樂天下第201章 宮廷君臣相對第140章 挽狂瀾於既倒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63章 聖朝以孝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68章 廢帝而立第175章 推位讓賢第76章 有三問罪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20章 千里孤墳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98章 以衍聖公相威脅?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134章 君臣交心搶白銀!第99章 哀榮第35章 秋闈之事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141章 蒼天爲證,臣言無虛第62章 面見朱棣第63章 聖朝以孝第47章 不足與謀第94章 傳承的故事第174章 太想進部了(第五更)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29章 耆老進京第118章 斬九卿第93章 再不進宮了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61章 朱允炆死第118章 斬九卿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51章 但行好事第171章 賜汝王冠第135章 統合!第59章 飲馬長江第39章 勢在必行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67章 雙劍合璧第78章 今日終脫罪身第158章 大勢已定第60章 皇帝后悔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24章 喪鐘已鳴第71章 總該有些氣節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147章 坐斷東南,戰未休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138章 未來大勢,在此一役!第21章 學府諸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溧阳市| 博兴县| 松桃| 阿坝| 昔阳县| 竹溪县| 岳阳市| 益阳市| 许昌市| 嘉鱼县| 调兵山市| 集贤县| 化隆| 金乡县| 虎林市| 屏东市| 涪陵区| 绥中县| 太和县| 西和县| 铁力市| 丰镇市| 邢台县| 保定市| 淮北市| 姜堰市| 开江县| 水富县| 平顶山市| 萨嘎县| 南充市| 保康县| 平顺县| 贡山| 成安县| 基隆市| 双牌县| 枞阳县| 常宁市| 阿尔山市| 上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