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3章 聖朝以孝

“於殿下而言,殺一人並不難,但方孝孺擅長文章,天下人稱讚,縱橫豪放,頗出入東坡、龍川之間,醇深雄邁,每一篇出,海內爭相傳誦。

古來這樣的人,殿下應當知道,一時的貶黜是難以踐踏其名的!

是以祺斗膽敢問殿下,是要方孝孺以建文忠臣之名而死,還是以賊子之名而死?

若以建文忠臣之名而死,待天下大定,處死於西市即可。”

李祺一言既出,營中諸人神情各不相同,朱高煦茫然的盯著面前酒杯,朱能若有所思,居於末尾的張輔神采奕奕的盯著李祺。

坐於左手第一的道衍目露精光,而後緩緩瞇了瞇眼睛。

朱棣負氣橫生,若李祺不提他還矇在鼓裡,險些被方孝孺算計。

他不是不學無術之輩,如何能不知道,方孝孺這樣願意殉道的人,註定是要名傳千古的,甚至本朝就會被平反,還會被當做忠臣標桿教育天下讀書人!

可他是真的氣急了,他自問對方孝孺夠尊重了,可這老匹夫竟然算計他,朱棣重重一拍案幾,咬牙切齒狠道:“本王歷經千難萬險、千生萬死,揹負了無數罵名纔到了這裡。

方孝孺用一死就想要換千古流芳之名,簡直做夢,景和教我,若能踐踏其名,本王必有重謝!”

李祺鄭重道:“踐踏其名說難不難,說易不易,只要做成兩件事即可,一,先問其大罪;二,斷其苗裔學說於萬世。”

生前學術成果再厲害,若是沒有後人繼承,日後也只能被隨意貶斥甚至抹黑,祖宗、先輩的榮耀,大半來自於後人的奉承,古今皆是如此,這便是傳承的意義。

朱棣沉吟,而後遲疑道:“問其大罪不難,但斷其苗裔學說,那豈不是焚書坑儒之舉了?”

營中衆人齊齊色變。

縱然是朱高煦這種莽夫,也知道有些事是不能幹的,否則只會背上千古的罵名,這可不僅僅是文人罵,須知就連朱元璋這個皇帝建立帝王廟,裡面都沒有秦始皇。

朱棣不相信李祺不知道這件事,“想來是本王對景和的言語有所誤解?”

“殿下恰好說反了,方孝孺這一脈從根上便有問題,斷其苗裔學說反倒是不難,祺有辦法讓殿下合情合理的斷絕他這一脈的道統,不僅不會被天下讀書人攻訐,還會交口稱讚。

實際上反而是這問罪之事,甚是艱難!

殿下以皇明祖訓爲藉口起兵,以清君側、靖國難之名殺入應天。

現在的結果可謂是頗爲成功!

可天下人皆知,您來到了京城就不會走,您真正的目標是皇位,除非您真的還位建文一脈,否則這是您無論如何都掩飾不了的事情。”

營中又是一片寂靜,風吹的營帳有烈烈之聲,清晰傳入衆人耳中,朱高煦心中第一次對李祺生出了一絲敬意,這世上竟然有如此勇猛之人,敢直接說出這番話!

古代人終究不像是現代人那樣發自內心的對皇權沒有敬畏之心,朱棣一時竟然不知道該說什麼,只是訕訕道:“妹夫還是接著說吧。”

“祺敢問殿下,可否想好了要用何等面目、何等身份去面對天下人的質疑和攻訐?

方纔在方孝孺面前的一番周公輔成王之論,可萬萬不能再用了,徒然爲天下笑!”

朱棣聞言臉色又是一變,營中燕藩諸將亦是臉色怪異。

方纔朱棣被方孝孺僅僅三兩句話便堵的根本還不了口,朱棣自然是極其的尷尬,甚至只能胡攪蠻纏,最後更是破防的惱羞成怒,要殺方孝孺。

朱高煦忍不住了,鬍子一翹,大聲嚷嚷著,“誰敢多說一句,便看看是他們的骨頭硬,還是刀把子硬了!”

衆將皆深以爲然,就連朱棣眼底也猛然生出一股煞氣,從血火中走出來的領袖,大部分人都習慣性的使用暴力來解決問題。

可李祺對此一向是不屑一顧的,若是暴力那麼有用,那最崇尚暴力的南北朝和五代十國怎麼那麼亂?

李祺正聲道:“殿下可以行霸道讓羣臣畏懼如虎,行王道讓羣臣事之如父,卻萬萬不能如優伶讓人思之發笑!

方纔在方孝孺面前的一番周公輔成王之論,落在天下人眼中便是反覆之言,便是掩耳盜鈴之事,先說自己是周公,然後又做了曹操之事,豈不爲天下人恥笑!

殿下能殺掉嘴上說的,還能把心中想的人都殺掉嗎?

況且,把忠於建文的、有骨氣的人全殺了,然後接納那些諂媚阿諛之輩,讓天下人都看到做忠臣的死無全屍,見風使舵的升官發財,嘿,真是殺人放火金腰帶,修橋補路無屍骸,臨了高居帝位,放眼四海,感慨一句忠臣何在?

殿下還不曾登基便得了一個如晉朝一般‘以孝治天下’的大朝,何等榮幸!

祺爲殿下賀!”

李祺這一番話,直接讓方纔還有些躁動的營帳寂靜如夜,朱棣眼中煞氣殺意瞬間消散一空,一個字也說不出來。

彼其娘也!

幾乎所有人心中都升起了這句話,這文人的嘴怎麼這麼毒?

先不說晉朝的下場……

“伏惟聖朝以孝治天下”這句話還能這麼解釋?

光有孝、沒有忠是吧?

朱高煦甚至差點沒繃住笑出聲,但現在的氛圍不太適合笑,他只能強行憋回去,連李祺這番話是迴應他殺人之論都不在意了。

道衍忽的朗聲大笑,“駙馬之言高屋建瓴,已然是以殿下爲天下之主而獻言,是以能一陣見血,一言而道出至理,建文不能用駙馬,而殿下得之,臣實爲殿下賀。”

他這一番話瞬間衝散了營中的凝滯之氣,朱棣走下來握著李祺的手,慨然道:“妹夫之語,真是一陣見血,若是沒有景和,本王今日險些便要敗壞天下忠正之風!

只是這殺也不是,不殺也不是,景和可有解決之道?”

不殺這些人,但他們死不投降,甚至有的還在外帶著勤王大軍,始終是個威脅,可若是殺這些人,那便會落入李祺方纔所言的天下忠正之風敗落的下場!

第32章 七星寶刀第34章 東宮相邀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31章 尊位大成第47章 不足與謀第28章 意滅靖寧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第32章 七星寶刀第35章 秋闈之事第50章 慨然赴死第20章 千里孤墳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26章 聖君無過第35章 秋闈之事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45章 燕王世子第21章 學府諸生第30章 分省定額第62章 面見朱棣第57章 艱難困苦第26章 聖君無過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58章 道衍和尚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23章 格物大道第61章 朱允炆死第28章 意滅靖寧第57章 艱難困苦第22章 心、理之學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63章 聖朝以孝第61章 朱允炆死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58章 道衍和尚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33章 英雄狗賊第41章 三十一年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第57章 艱難困苦第48章 元宵之夜第23章 格物大道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33章 英雄狗賊第27章 深藏功名第36章 閱卷若何第55章 李祺之爲第43章 前奏之曲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24章 喪鐘已鳴第22章 心、理之學第59章 飲馬長江第19章 宗族社稷第36章 閱卷若何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62章 面見朱棣第54章 大勢人心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第33章 英雄狗賊第43章 前奏之曲第38章 胥吏潘三第25章 儲君之位第38章 胥吏潘三第33章 英雄狗賊第52章 殿中抗辯第33章 英雄狗賊第44章 最後一夜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22章 心、理之學第43章 前奏之曲第61章 朱允炆死第23章 格物大道第40章 李祺教子第52章 殿中抗辯第54章 大勢人心第52章 殿中抗辯第37章 李祺收徒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34章 東宮相邀第48章 元宵之夜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53章 掛冠而去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39章 勢在必行第26章 聖君無過第23章 格物大道第35章 秋闈之事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11章 走馬上任爲哪般第26章 聖君無過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马龙县| 赣州市| 鄯善县| 阿拉善右旗| 梅州市| 合山市| 闽清县| 无棣县| 宝应县| 康保县| 海口市| 浮梁县| 隆尧县| 湘潭县| 兴安盟| 宝兴县| 东山县| 紫云| 丁青县| 镇平县| 深州市| 乐亭县| 城口县| 东平县| 甘德县| 克山县| 潮安县| 历史| 嫩江县| 洪湖市| 静宁县| 旅游| 明水县| 石城县| 龙泉市| 乡城县| 辽中县| 桦川县| 宁都县| 五河县| 汾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