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8章 道衍和尚

燕王朱棣遭遇了靖難以來的第一次大敗,從濟南城下被一路追殺數百里,真可謂是倉皇南顧,險死還生。

這場勝利讓陰霾沉沉的朝廷士氣大振,盛庸和鐵鉉一躍而爲天下知,盛庸成爲了接替李景隆的大將軍,而鐵鉉則一躍升爲山東布政使,封疆大吏,又加兵部尚書。

李景隆依舊如同歷史上那樣沒死,朱允炆放過了他,李祺知道這個消息後,只是嘲諷的扯了扯嘴。

歷史上對李景隆爲何要打開應天城門迎燕軍進城衆說紛紜,有陰謀論甚至說因爲朱允炆重用文官,所以李景隆一干武將是在演朱允炆。

何等的可笑,舉薦李景隆的本就是黃子澄,朱允炆對李景隆的重用可謂厚矣。

在李祺看來原因其實非常的簡單,在靖難之役中,耿炳文、李景隆先後落敗,這不僅僅是個人的失敗,還是元勳系武將的失敗,而失敗就意味著權力的失去。

盛庸、鐵鉉這些新生代的武將,將會代替他們執掌大權,這是李景隆們絕不能忍受的,那麼賣掉朱允炆便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事實證明,李景隆的選擇沒錯,他在永樂年間加官進爵,名列勳臣第一,享盡了尊榮,只是這份尊榮的時間太短,如同流星,一閃而逝。

濟南之戰的失敗並不是結束,很快,在東昌之戰中,盛庸在野戰中再次擊敗了朱棣,張玉死在了這場戰爭中,朱棣幾乎是僅以身免。

對於燕軍而言,這是一個巨大的打擊,戰無不勝的燕王,金身破了!

天下的大勢似乎要歸正了,朱元璋所創造的體系,終究還是保衛了中央朝廷,區區一個藩王,終究是翻不了天。

……

朱棣的目光落在了狀如兇虎的道衍身上,帶著沉沉的迷茫,“大師,靖難似乎已然不可成行了,不若本王隨你出家爲僧,倒也快活。”

道衍臉色很是平靜,突然問道:“殿下可見過洪武二十三年之後的駙馬李祺嗎?”

朱棣一怔,不明白道衍爲何突然這般說,搖搖頭道:“那時本王早已就藩,自然不曾見過,只是他聲望愈盛、變化極大,與年少時大不相同了。”

“當初韓國公府被抄家滅族時,李祺闔家被流放江浦時,會想到有朝一日能於士林彰顯嗎?

殿下不曾見過李祺,我卻是見過的。”

朱棣一驚,急聲問道:“大師何時見過李祺?”

道衍陷入了回憶,緩緩道:“那是洪武三十年了。”

……

洪武三十年時,李祺和道衍的確見過一次,那時的李祺很是好奇這位黑衣宰相。

李祺見到道衍的第一眼,就說了一句,“你輔佐燕王,必然生亂。”

姚廣孝早年曾遊覽嵩山寺,相士袁珙對他道:“你是個奇特的僧人!眼眶是三角形,如同病虎一般,天性必然,嗜好殺戮,是劉秉忠一樣的人!”

今日又聽到李祺這麼說,頓時生出好奇,問道:“駙馬何以出此言?”

李祺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只是看了他一眼,道衍卻有種好似被看穿一切的感覺一樣,李祺淡淡道:“你自己知道。”

道衍又問:“既然駙馬說我是亂天下之人,那駙馬爲何不將我縛於官府呢?”

“你生亂了嗎?坐法了嗎?”

“自然不曾!”

“那我爲何要縛你於官府?”

道衍啞然,而後笑道:“寧殺錯,勿放過,豈非自然之理?”

李祺負手,面容平靜,“持此道者,必遭反噬,今日殺人,明日被殺。”

“駙馬真乃儒門真大賢是也!”

道衍大笑,那一日二人聊了許多,多無空泛玄虛之言,臨了之時,道衍問李祺道:“若天下亂起,駙馬以爲何人能勝呢?”

……

思緒迴轉,朱棣萬萬沒想到道衍停在這裡,急聲問道:“李祺如何說?”

道衍望著朱棣,緩緩道:“李祺當時沉思了許久,而後道:‘能夠從失敗中汲取經驗、教訓、改正錯誤,以及在失敗中決不放棄的人,將得到最終的勝利。’

這便是今日我想要對王爺說的,不要有絲毫的猶豫,從起兵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沒有了退路!

成功了纔是靖難,失敗了便是謀逆!

放棄所有的幻想吧,看到應天了嗎?

佔領它!攻破它!這是您唯一所能夠做的。”

“洪武三十年,李祺竟然在那時就預料到今日的局面了嗎?”

朱棣感慨著。

“李祺是天資絕頂的文武雙全之人,他只是受限於李善長的大罪才空耗此生而已。

這樣的人,最是能見微知著,一葉落而知天下秋,朱允炆今日的性格不是一日養成的,他如何能看不出來。

王爺難道忘記了,當初先帝問李祺儲位之事,李祺推舉的可不是朱允炆,而是先帝的諸子,只是秦王不堪,儲位才落到了朱允炆身上。

若當日秦王、晉王便已薨逝,這儲位未必不落在殿下的身上!

洪武朝時,李祺便推拒了東宮職事,而後又解釋了儲位之事,建文朝時,他雖盡力做事,可時人皆知,他只不過是遵從先帝旨意而已。

他從一開始就看不上朱允炆!”

道衍一字一句,一字一頓道:“李祺這樣絕頂聰明的人,卻對朱允炆這般看不上,難道不正說明朱允炆的不堪嗎?

殿下難道就連這等不堪之人都勝之不過嗎?”

朱棣怔神了許久,他只覺有一股力量再次從四肢百脈中涌出,那些因爲失敗而失去的勇氣重新回到了他的胸膛之中,他頹廢的身軀再次挺直,那個顧盼之間英武雄豪的燕王回來了。

每個人在這個世界的位置是不同的。

皇帝便是天,口含天憲,每一句話都如同九天神雷,所謂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李祺雖然官位卑微,權力不大,但他在這個世間的分量卻是不輕的,他的言語是擁有力量的!

因爲他是舉世公認擁有智慧的那個人,而智者的話總被認真是真理,他所讚揚的便是對的,他對反對的便是錯的。

“舉兵,再與盛庸決戰!”

“不成功,便成仁!”

恢復了全部自信的朱棣,決定讓整座天下再看看,何謂天下名將!

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116章 南人異動第75章 請重修史第41章 三十一年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150章 說諸官生第178章 程序正義(第四更)第197章 衍聖公爲何不殉國?第27章 深藏功名第49章 國有名王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136章 太子赴南京,妖氛起東南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42章 雨盡天明第169章 誰也不能阻止大明得到銀礦(第四更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24章 喪鐘已鳴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59章 榮耀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177章 禮部衝突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38章 胥吏潘三第184章 大風起兮第166章 暗中攻訐漢王第82章 御前會議,泰半南人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35章 秋闈之事第110章 祖陵?和先帝聖旨說去吧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124章 諫言第99章 哀榮第119章 彼可取而代之第22章 心、理之學第118章 斬九卿第137章 太子危矣!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149章 威壓江南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106章 破局之道第162章 事了終歸去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155章 功名去罷第54章 大勢人心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196章 世修降表第172章 萬世一系第65章 燕王何意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139章 扶大廈之將傾第44章 最後一夜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107章 慨然陳詞於東宮第186章 大明的未來交於你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76章 有三問罪第73章 磨了五年的神劍第63章 聖朝以孝第115章 陰謀之始第41章 三十一年第88章 大明之正,可爲綱常第64章 當問何罪第79章 自此而顯貴第9章 幕後之人終得知第187章 王者之心第83章 《元史》的監修乃是李善長第97章 浪花淘盡英雄第188章 永樂十二年:後裔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170章 花之御所第27章 深藏功名第129章 新的道具!第19章 宗族社稷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68章 廢帝而立第29章 耆老進京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146章 劍指漢王第46章 當廷爭辯第69章 何爲忠臣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82章 我請尚書見諸生!第164章 王者容人所不能第20章 千里孤墳第105章 何人阻道?第123章 北征!北征!第181章 宋儒?明儒!第84章 非滅浙東,實重造也!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189章 賜福道具第117章 劍指顯穆第189章 賜福道具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镇雄县| 黔江区| 虞城县| 平昌县| 蒙自县| 绥棱县| 东城区| 太康县| 丘北县| 舟山市| 竹北市| 武冈市| 二手房| 南城县| 乌审旗| 大同市| 雷波县| 广宗县| 宁远县| 鄄城县| 康定县| 临城县| 黄山市| 巩义市| 合水县| 陵水| 荆州市| 承德县| 惠东县| 中江县| 玛纳斯县| 积石山| 农安县| 无棣县| 邛崃市| 洛川县| 黄浦区| 永宁县| 东城区| 荔浦县| 巴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