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5章 李祺之爲

朱棣的行動力極強,尤其是從朱高熾逃回北平後,他一直都在做著準備。

是以他甚至沒有像是歷史上那樣陷入絕境才反擊,而是直接利用他“節(jié)制諸邊”的權(quán)力起兵。

再加上李祺利用名滿天下的士林聲望,尤其是在黃河以北,早就讓湘王之事傳遍天下。

朱棣驚喜的發(fā)現(xiàn),他甚至都不需要去特意解釋什麼,下面的士卒,乃至於讀書人就都知道他要做什麼了。

而且李祺給的理由非常恰到好處。

李祺在金鑾殿上對皇帝的批評都是點到爲止的,大多數(shù)都是指責皇帝包庇奸臣,主要的火力都傾瀉在了黃子澄、齊泰等人身上。

這畢竟不是先秦之時了,若是直接說要討伐獨夫,那朱棣在政治上的壓力將會極大,甚至諸王都要配合朝廷平叛。

而如今“清君側(cè)、靖國難”的口號就非常符合現(xiàn)實。

在二人完全沒有商議過的情況下,李祺鋪陳舞臺,朱棣登臺唱戲,配合的天衣無縫,默契無間!

燕王朱棣在北平誓師南下,一封自北平傳往四方以及京城的告書,震動了整座天下!

“燕王稟皇帝及昭告四方書:

萬聖萬安,萬利萬福,臣燕王頓首。

蒙元無道,先帝受命,遂提三尺劍,蕩平天下,以有大明。

臣以高皇血胤,得以裂土封王,建立宗廟,就藩之時,臣於高皇當面,曾許下誓言。

縱然太陽不再照耀、縱然黃河與長江枯竭、縱然五嶽皆被夷爲平地,臣以及子孫也會世世代代的守護大明江山,作爲大宗的藩屏。

先帝、孝康皇帝亦曾立誓,諸王誠謹,而藩國萬世不墮,子孫世襲罔替,共享富貴。

現(xiàn)在陛下登基不過一載,周、代、齊、岷四王便被廢爲庶人,臣誠惶誠恐有問,四王固然有罪,可他們難道是有謀逆的心嗎?

陛下不曾下旨申飭,不曾教其誨之,而盡奪其封,豈不謬哉?

湘王素有賢名,普天之下何人不知、何人不曉?竟然被逼死於王府,乃至於加諸惡諡,先帝與孝康皇帝若泉下有知,豈能甘休?

陛下於潛邸時,素有仁愛之名,臣聽聞先帝曾問陛下諸王若不法當如何,陛下答之:‘以德懷之,以禮制之,不可則削其地,又不可則變置其人,又其甚則舉兵伐之’,如何一朝登極而全然變之?

臣深思熟慮,乃知陛下已然被奸臣所控,不能自已!

朝中奸臣欲挾天子而令諸侯,進而圖謀我大明江山社稷,臣不能坐視不理,當應先帝號召,興兵討伐!

朝中奸臣見此書,當爲周、代、岷、齊四王放歸舊地,重立藩國;去湘王惡諡,爲之平反;而後自削其首,尤有歸途,若執(zhí)迷不悟,翌日靖難天兵臨於應天,當三族俱滅!

若不如此,奉皇命!清君側(cè)!靖國難!”

朱允炆啪的一聲將手中文書揉成一團,眉眼之間滿滿的都是戾氣,看著手中的信,再回想裡面的內(nèi)容,他憤然的怒吼道:“造反?竟敢造反?!”

殿中大多數(shù)人眼皮皆是一跳,這封戰(zhàn)書中有明確的政治述求,基本上是要求皇帝全面推翻現(xiàn)在的策略。

這要是答應了,當今皇帝又算什麼?

怪不得皇帝會如此憤怒。

其實讓殿中羣臣感覺很怪的一點是,這封告書的措辭文風非常熟悉,有點像是駙馬李祺在金鑾殿上說過的那些。

這便是李祺要的效果,有時候死諫的效果是完全比不上軟刀子捅人的。

從燕王朱棣起兵的這一刻起,李祺那些諫言就會時不時在衆(zhòng)人心中響徹,若是朝廷遭遇不利,質(zhì)疑聲就會越來越大。

尤其是李祺他沒死,他甚至就待在京城中,他即便是不說話,朱允炆、黃子澄等一干君臣也會如坐鍼氈,做夢都會覺得有人在嘲笑他們。

而人本就是情緒動物,這勢必會影響朝廷的決策判斷!

朝堂之上,大明諸省,乃至於府縣城中有水井之處,幾乎所有人都知道,燕王反了,要進京誅殺奸臣!

一個接著一個的噩耗從北方傳來,燕王朱棣沒用多少時間就控制了大片土地,十萬大軍星夜疾馳南下靖難!

鎮(zhèn)守宣府的谷王隻身南逃而來,大軍盡沒於燕王之手,其餘遼王、寧王皆按兵不動,坐視燕王南下,被軟禁於大同的代王有所異動,很快就被鎮(zhèn)壓下去,但這依舊是處隱患。

若鎮(zhèn)守九邊的諸王隨燕王南下,朝廷社稷的傾覆真可能僅在旦夕之間了,好在如今只有燕王掀起反旗。

……

“父親,陛下祭告太廟,削燕王宗室屬籍,廢爲庶人,而後決定起兵討燕,朝廷在河北真定設立了平燕布政司,任命長興侯耿炳文爲大將軍,率軍伐燕,數(shù)路並進,同時傳檄山東、河南、山西三省供給軍餉。”

李芳嘆息道:“燕軍雖然悍勇,但打仗乃是錢糧之爭,燕軍無論是地盤還是人力都遠不如朝廷,以一地戰(zhàn)天下,燕王此番怕是難了?!?

李茂亦是認同的點頭,朝廷有數(shù)之不盡的軍隊可以補充,用之不竭的錢糧,耗也能耗死燕地。

李祺望向李顯穆,他這個兒子自然是極聰慧的,但唯一的弱點便是軍事一項。

系統(tǒng)給出的天賦水平是【軍略:72;統(tǒng)率:51;勇武:69】

是以他想要考較一番,看看他水平到底如何,“穆兒,你認爲呢?”

李顯穆略一沉吟,而後認真道:“回父親,子曰: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

孩兒不通軍略之事,縱然出言,也不過是大話虛言,於人有害,於事無益,只爲人哂笑耳。”

李芳和李茂聞言頓時羞紅了臉。

李祺很是欣慰,志大才疏,是個極其嚴重的問題。

而李顯穆不過才八歲,便能剋制住侃侃之心,而果斷的承認自己不足,日後定然能夠腳踏實地的做事。

李祺笑道:“在靜室之中,出於你口,入於我耳,也不記在書冊上,你且說罷,縱然不通軍事,然而你讀了那麼多書,旁類觸通,總該有些見解。”

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zhàn)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36章 閱卷若何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第43章 前奏之曲第55章 李祺之爲第49章 國有名王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61章 朱允炆死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19章 宗族社稷第48章 元宵之夜第61章 朱允炆死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38章 胥吏潘三第41章 三十一年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50章 慨然赴死第28章 意滅靖寧第24章 喪鐘已鳴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63章 聖朝以孝第25章 儲君之位第60章 皇帝后悔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45章 燕王世子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26章 聖君無過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60章 皇帝后悔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47章 不足與謀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jīng)第43章 前奏之曲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59章 飲馬長江第20章 千里孤墳第51章 但行好事第61章 朱允炆死第58章 道衍和尚第58章 道衍和尚第19章 宗族社稷第50章 慨然赴死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28章 意滅靖寧第22章 心、理之學第26章 聖君無過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zhàn)第61章 朱允炆死第15章 大道之上辨善惡第61章 朱允炆死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52章 殿中抗辯第47章 不足與謀第34章 東宮相邀第62章 面見朱棣第41章 三十一年第40章 李祺教子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60章 皇帝后悔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0章 聖賢降世李顯穆第48章 元宵之夜第61章 朱允炆死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29章 耆老進京第46章 當廷爭辯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42章 皇帝所託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46章 當廷爭辯第61章 朱允炆死第36章 閱卷若何第62章 面見朱棣第57章 艱難困苦第23章 格物大道第44章 最後一夜第33章 英雄狗賊第30章 分省定額第49章 國有名王第29章 耆老進京第62章 面見朱棣第55章 李祺之爲第26章 聖君無過第50章 慨然赴死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zhàn)第19章 宗族社稷第51章 但行好事第41章 三十一年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39章 勢在必行第6章 千般謀劃終上臺第12章 寡婦陳請淚蹣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君县| 家居| 阿城市| 隆安县| 武夷山市| 瓦房店市| 温宿县| 江陵县| 泰顺县| 城固县| 德令哈市| 南阳市| 和平区| 隆回县| 黔西县| 泾川县| 方正县| 睢宁县| 闵行区| 赫章县| 鄂伦春自治旗| 丰台区| 宜兴市| 赫章县| 邢台市| 本溪市| 界首市| 东海县| 米脂县| 莎车县| 宣恩县| 新源县| 金坛市| 贵州省| 开平市| 阜宁县| 桦甸市| 吉水县| 大邑县| 英德市| 永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