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4章 最後一夜

臨安公主府距皇城不算遠,他回到家後,剛坐下不久還不等吃飯,便有人敲響了府門。

須知大明朝的宵禁時間是晚上八點開始,在宵禁開始前不久街上就幾乎沒有人了。

是以這個時間前來登門的必有大事,果不其然一開門竟然是宮中來使,陛下相召大臣們進宮,其他各路宮使已然向著別處而去。

李祺與臨安公主一對視,立刻便知道宮中有大事發生,皇帝怕是撐不住了。

臨安公主熱淚下落,但還是哽咽爲李祺披上衣冠,“父皇……駙馬,早日平安回來。”

李祺知道自己沒法共情臨安,他此刻心中最雀躍的情緒是興奮,而不是悲傷,好似頭頂的一座大山被搬開了。

李祺進宮時,恰好駙馬梅殷也進了宮,二人並肩而行。

此刻已然入夜了,宮中爲了替皇帝祈福到處都點著燈籠,今夜尤其之多,宮中到處人影重重,太監宮女不時穿行而過。

宮苑各處的殿宇屋檐下都點著一盞盞燈籠,外罩著喜慶的紅色,在遠處望去黏連成了一片片紅,那一片片紅中透出蠟燭的光,天空是黑漆漆的,不見星月,天地間好似只能看到那些黏連在一起的紅。

天上是黑色的,中間是微光中好似在空中浮沉的殿宇,下方是燈籠的大紅,幾乎每一個望到這一幕人,都忍不住打了一個寒戰,明明是春夏之日,溫暖的和煦風中,卻透著陰詭森寒之意。

一個個當朝重臣走進乾清宮中,靜靜的站在經幡之下,相熟的同黨之人相互間眼神交流著,但幾乎每個人的心都飛到了一門之隔的內殿中。

這是種堪稱度日如年的煎熬,李祺甚至開始數著自己的呼吸頻率爲幾個剎那一次,太孫朱允炆自內殿中走出,輕聲道:“諸位卿家,皇爺爺讓你們進去。”

衆人皆是一震,輕聲跟在太孫身後走進殿中,殿中點著燭火,照的亮堂堂的,李祺眼珠一瞥見到衆人眼眶中都已然蓄滿了淚水,他也垂著頭讓自己淚水盈眶。

“聖上萬歲!萬安!”

衆人皆跪在地上,垂著頭不敢看病榻上的皇帝。

那道許久不曾聽到的聲音響徹於衆人耳邊,“今夜喚諸卿進宮,所爲何事,你們都是我大明朝最聰明的,想必能夠猜到,咱這次是真的不行了,翌日便將魂歸天府,不再視復人間!”

他話音剛落,李祺以及衆臣已然重重叩首下去,殿中響起一陣啜泣之聲,“聖上天佑,定能轉危爲安。”

朱元璋可不相信他的死能讓這些大臣,尤其是文臣傷心,只是已然到了此時,他也不再戳穿,嘶啞著聲音道:“幸得上天垂佑,讓咱臨終前,沒有渾渾噩噩,今日還能見諸卿一面。

咱的遺詔已然擬好了,你們都是國朝重臣,今日先在你們面前宣讀,翌日咱賓天后,再於羣臣面前宣讀。

李祺,你來宣旨。”

李祺是武英殿大學士,由他宣旨,正合事宜。

李祺起身從大太監手中取過遺詔,心中極是複雜,他沒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竟然能夠親身參與朱元璋第一次傳位之事,等到朱棣靖難成功,他甚至還能參加洪武三十五年的第二次傳位。

“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於民。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

遺詔宣讀完畢,衆臣口稱萬歲。

朱元璋又坐起一些,他的聲音並不高卻帶著難以言喻的威嚴,“朕知道你們中有人一直盼著朕死,朕也知道天下不知多少官員認爲朕嚴苛,現在朕給你們選了一位仁德之主,允炆仁孝愛民,親近士人,必能興盛世道,重建貞觀開元之治。”

衆臣又是叩首,這等誅心之言,又有誰敢接話呢?

朱元璋又道:“咱這一生殺了無數的貪官污吏,殺了無數驕狂難制的悍將,而你們都留到了最後,這是咱對你們的信任。

郭英、耿炳文,都是開國的老將,一向忠謹清白,事奉咱四十多年,小心謹慎,從未有過,咱恩寵他們,他們就更加謙虛,所以李善長、藍玉身死,而郭英、耿炳文成爲顧命。

陳英,任官以來清清白白,從來都不曾有過貪墨,處事公正,所以楊靖等人身死,而他能夠執掌刑部七年之久。

李祺,咱的女婿不少,可像是他這樣誠懇謹慎的卻不多,他每月都會向咱奉上近日見聞,反省己身之事,人可以僞裝一日、兩日,卻難以持之以恆矇蔽聖聰,所以咱信任他勝過其他人。

咱將你們都留給太孫,萬望你們君臣一心,使大明興盛,以傳萬世。”

郭英、耿炳文、陳英、李祺等一衆被朱元璋點名讚揚的人已然叩首在地上深深的啜泣謝恩。

……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當李祺從乾清宮中走出時,他的腦海中突然閃現出這句話,而後便被他甩在腦後。

若那是從一位深宮中成長起來的皇帝所說,他真的會相信。

可躺在病榻上的是朱元璋,是從一個乞丐一步步殺上了至尊之位的朱元璋!

他的王座之下滿是鮮血骸骨。

他的心智之堅韌,遠超任何人的想象,區區死亡怎麼可能動搖他的心智,今夜之事,依舊不過是收攏臣子之心的帝王之術而已。

只是,再偉大的人物,也不能逃脫生死。

今夜是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九日。

這是他的最後一個夜晚。

明天的太陽落山之前,這世間,再無洪武大帝!

————

昔宋政不綱,遼元乘運,擾亂中夏,神人共憤。惟我太祖,奮起草野,攘除奸兇,光復舊物,十有二年,遂定大業,禹域清明,污滌羶絕。蓋中夏見制於邊境小夷數矣,其驅除光復之勳,未有能及太祖之偉碩者也。——《謁明太祖陵文》

————

朱元璋是個複雜的人,他英明而殘暴,睿智而自私,總有人會刁鑽的批評他那些顯而易見的缺點,但從沒人能夠忽視他的蓋世功績,他恢復了漢人的江山,使天下重新恢復了平靜祥和,所有的批評是因爲人們對他有更高的期望,可他曾經只是一介乞丐、流民,他以天授的資質,從腥風血雨的戰火中走來,而後君臨天下,獨治帝國三十一載,歷史不會忘記他。

淮右布衣朱元璋!——《大明五百年》

第57章 艱難困苦第1章 一朝流離六百年第61章 朱允炆死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23章 格物大道第26章 聖君無過第19章 宗族社稷第44章 最後一夜第23章 格物大道第27章 深藏功名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61章 朱允炆死第31章 尊位大成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34章 東宮相邀第13章 生死皆於堂上請第24章 喪鐘已鳴第59章 飲馬長江第44章 最後一夜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53章 掛冠而去第30章 分省定額第38章 胥吏潘三第32章 七星寶刀第3章 以情動人活我家第52章 殿中抗辯第49章 國有名王第30章 分省定額第36章 閱卷若何第26章 聖君無過第29章 耆老進京第50章 慨然赴死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8章 順昌逆亡亂士林第51章 但行好事第51章 但行好事第30章 分省定額第48章 元宵之夜第46章 當廷爭辯第50章 慨然赴死第33章 英雄狗賊第53章 掛冠而去第63章 聖朝以孝第30章 分省定額第40章 李祺教子第62章 面見朱棣第40章 李祺教子第53章 掛冠而去第58章 道衍和尚第55章 李祺之爲第47章 不足與謀第43章 前奏之曲第42章 皇帝所託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35章 秋闈之事第41章 三十一年第30章 分省定額第22章 心、理之學第61章 朱允炆死第34章 東宮相邀第28章 意滅靖寧第55章 李祺之爲第20章 千里孤墳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14章 爲道縱死心如鐵第47章 不足與謀第40章 李祺教子第16章 相鼠尤言昭德行第27章 深藏功名第54章 大勢人心第44章 最後一夜第2章 風霜寒劍嚴相逼第21章 學府諸生第7章 拔劍出鞘仇敵殞第35章 秋闈之事第42章 皇帝所託第5章 磨刀霍霍向仇敵第51章 但行好事第30章 分省定額第35章 秋闈之事第34章 東宮相邀第46章 當廷爭辯第4章 鑄劍試問公卿利第20章 千里孤墳第34章 東宮相邀第63章 聖朝以孝第49章 國有名王第30章 分省定額第18章 天闕之上辯天經第53章 掛冠而去第23章 格物大道第50章 慨然赴死第49章 國有名王第40章 李祺教子第38章 胥吏潘三第31章 尊位大成第24章 喪鐘已鳴第17章 奉天殿脣槍舌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吉水县| 壶关县| 乡宁县| 枣阳市| 卓资县| 开封县| 沈丘县| 石台县| 安溪县| 曲阳县| 云梦县| 堆龙德庆县| 梅河口市| 柏乡县| 广宁县| 中江县| 鄄城县| 衡东县| 南投县| 黄梅县| 聊城市| 临沂市| 太康县| 桦甸市| 黄平县| 道孚县| 高淳县| 新竹县| 南投县| 杂多县| 黄陵县| 苍溪县| 鄂州市| 长寿区| 阿勒泰市| 宜兴市| 柳江县| 女性| 锡林浩特市| 齐齐哈尔市| 扶沟县|